令人期待的艺术品质提高工程
众所周知,京剧艺术传承的载体是剧目,所有流派的技艺以及唱念做打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在剧目的表演上。而剧目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也是一个不断重新选择的过程。这个选择包括了时代的选择、观众的选择,还有演员自身的选择。例如在建国前,一位京剧大咖可以凭借几段经典的唱就把戏票售罄,但那个黄金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观众买票进剧场看戏,不光听的是唱,还要看故事、看剧情、看结构、看节奏、看人物、看舞蹈……可以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对外开放、文化的融合与繁荣,观众的审美品位在水涨船高。
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为了满足观众节节攀升的审美品位,也为了北京京剧院这张北京文化名牌更加光彩夺目,北京京剧院将在2016年大力推动艺术品质提高工程。艺术品质提高的对象就是那些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的经典剧目。
艺术品质提高的内容,包括从经典剧目的思想内容到结构、节奏方方面面。例如京剧院已经尝试将经典剧目的结构调整得更加合理,使之更加紧凑,尽量保证演出时间在两个半小时以内,方便观众在看完戏后回家还有地铁可坐。其实,京剧院的这些骨子老戏就像咱们家中的老家具,虽然价值连城,但时间久了,也得掸一掸上面的土,加一加固、补一补漆,才能在宾客面前重焕姿彩。
像《锁麟囊》《西厢记》《春秋笔》《审头刺汤》等就是属于上述的骨子老戏。艺术品质提高工程提高的就是这些老戏的艺术价值。当然,除了在思想内容与结构上下功夫外,舞台呈现也是艺术品质提高工程的重点。首先这种舞台呈现的提高肯定以京剧艺术的形式为绳墨。在旧有一桌二椅的写意表达的基础上,根据剧目和观众的需要融入新的舞台表达元素。例如灯光,传统的戏曲舞台都是平光,但可以根据戏剧冲突的需要,对灯光进行新的设计以满足现代观众的需要。还有舞台的道具,原来老戏班的道具为节约成本多为租用,现在条件好了,道具的应用会根据剧目的需要更加讲究、更加精细。
事实上,2015年伊始,艺术品质提高工程就已被京剧院提上项目日程,而在2016年,艺术品质提高工程更被划定为重中之重的项目。《锁麟囊》是该工程的一个重点剧目,此戏从2015年开始被重新精细打磨,将于2016年3月份与观众见面。其中一个打磨的方面就是戏词的规范,相信看过《锁麟囊》的观众都知道此戏丑角儿的戏份比重很高。但每位丑角儿的戏词随意性比较大。这现象在过去老戏班搭班唱戏,是很普遍的,也符合情理,底下观众边喝茶边嗑瓜子,听着也并不以为意。但在如今的观戏环境,这种戏词的随意性会给演出时间的把握和电子屏字幕的呈现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需要规整、精确。同时3月份上演的《锁麟囊》还会在舞台呈现和舞台调度上有一个全新的设计,布景、服装、道具,以及幕与幕之间的演出节奏,都会有一套全新的视觉形象。这会让观众进入剧院欣赏的是一整出精品剧目,而不再仅是一位角儿的独演。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本有关老戏的书,不仅会有经典剧目的历史资料,还有北京京剧院传承这出戏一路走来的传承史。也就是说,自一出经典剧目诞生之后,都有哪些北京京剧院的演员演过这出戏,何时演的,都会一一记录在册。虽然这项工作十分繁琐,但12出经典老戏,12本完整的资料书籍,显然北京京剧院做了一件于京剧艺术的传承功德无量的大事。
其实,在院领导的大力推动下,北京京剧院已经渐渐形成一套经典剧目艺术品质提高的机制,我们也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老戏重焕新彩。显然,想一想就会发现,对一出经典剧目加工提高,其难度显然大于创排一出新戏。
因为经典剧目经过时间的考验已经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高度,想要进一步完美可谓难上加难,它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观众的新需求、艺术家与专家的研究新成果进行艺术品质提高,是一个从自我否定,到自我肯定,再到自我否定的过程。这过程是在向经典致敬的同时也向其发出挑战,这不仅需要莫大的勇气,更需要慎重的情怀。
我们可以看出北京京剧院在京剧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剧院在艺术品质提高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例如一出新戏,会有相应的编剧、导演等人员开展创排工作,但经典剧目的艺术品质提高,这个工作由谁来做,谁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他必须对经典剧目有深刻的认识,又懂表演,同时还有深厚的导演基础与现代艺术意识。将这些条件与限制罗列出来,就会发现这样的人才几乎凤毛麟角。这是北京京剧院艺术品质提高工程推动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点。当然我们也不用过分担忧,以梅、尚、程、荀、马、谭、张、裘、赵为底蕴积累到今天的北京京剧院,就算条件再苛刻,依旧会后继有人,接火传薪,让那些老戏更加熠熠生辉。
好戏前瞻《大唐贵妃》重回舞台
《大唐贵妃》取材于梅兰芳上个世纪20年代名剧《太真外传》,同时参考白居易《长恨歌》、白朴《梧桐雨》、洪 《长生殿》等名篇名作及今人的一些作品。重新创作的《大唐贵妃》,就内容而言,突出了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真诚爱情。在塑造杨贵妃形象时,回避了其原为皇子之妻的身世,也摒弃了与安禄山一些暧昧的关系,突出了她的纯洁、无辜和对爱情的忠贞。对唐明皇的塑造,则写出他性格上的复杂性,他是开元之治的开创者,又是安史之乱的责任者。剧中最后一场,退位后的唐明皇日夜思念杨贵妃,表现他的人性复归。由此,引起观众一连串的思考,加大戏的人文价值和讽谏意义。
在十多年前,梅葆玖先生曾在上海上演了《大唐贵妃》这出交响乐京剧,当年轰动一时,其中交响乐的伴奏,大型的舞蹈与合唱都让人耳目一新,梅葆玖先生的“梨花颂”更让人记忆犹新。而后,《大唐贵妃》在北京上演一回便成了梅先生的夙愿。但由于此戏动用的人力物力较多,因此一直没有再现舞台。
《大唐贵妃》作为新时代的经典剧目,不仅保留了《太真外传》的经典唱腔,还成功融入了西方交响乐的艺术元素。正所谓旧中有新,心中有根。十几年过后,2014年,北京京剧院开展“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双甲之约”项目时,就曾计划将《大唐贵妃》重现舞台。可当时因种种原因,《大唐贵妃》再次搁浅。
当时钟转到2016年,《大唐贵妃》终于要和观众们见面了,并且这一次《大唐贵妃》将秉承剧院艺术品质提高工程的精神,从剧目的方方面面进行改进、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观众朋友不仅会欣赏到久违的《大唐贵妃》,北京京剧院还将举办一场有关该剧的大型交响乐音乐会。
《云之上》不会被忘记
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云之上》,取材于当代科技高地中关村的“云端”企业,故事以一本记录中关村创业发展历程的书稿为线索展开,剧名谓之《云之上》。讲述春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知春一家正在盼望着久违的团圆,不料想妻子贺航天的归来却是要实现全家人定居美国的计划。面对着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的持续低迷,紧握着春天集团前行航向的命运之舵,肩负着父亲的夙愿与女儿的企盼,陷入重重矛盾的梁知春更希望妻子能够回国团聚,共同打造“春天”的远航之舰。
只身在外打拼十年的贺航天无法放弃在硅谷所赢得的一切,先后以加盟美国威尔集团、离间春天集团分管市场的副总裁李建生等计谋促使梁知春改变主意。一心捍卫春天品牌和民族自主创新理想的梁知春与贺航天无奈离婚。得知两人离婚的消息,女儿含泪离家出走,两位老人激愤万分,贺航天的父亲突发疾患与世长辞,噩耗为这个家庭烙下了无可弥合的遗憾。
在父亲未竟的遗稿中,贺航天读懂了“中关村”,解开了心结。逆流之中,春天集团成功收购了美国威尔集团,把“春天”的事业推进到硅谷,实现了春天集团跨越式发展。
作为新创编的、北京题材的现代戏,《云之上》推出之后曾引起一时轰动,但演出的效果并没有预期中那么理想。究其原因,在于京剧的艺术语言没有很好地表达出当代的主题。我们以剧院不久前推出的《裘盛戎》为例,同样是现代戏,《裘盛戎》的剧情较《云之上》简单。但由于裘盛戎这个人物来自京剧,在用京剧语言述说裘先生的故事时,观众看了就觉得恰到好处。也许话剧或现代舞等艺术形式更适合于展现《云之上》的题材,但北京京剧院不能因此就放弃展现这类题材的探索与尝试。以京剧语言讲述当代的故事,也是京剧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京剧院就提出,“要么不上手,上手不撒手”。对于《云之上》同样秉承艺术品质提高工程的精神,所以,在2016年,《云之上》同样值得期待。
小剧场《审头刺汤》,换个角度看经典
《审头刺汤》,是京剧传统剧目,故事讲述:莫成代主替死,被戮蓟州,严嵩命戚继光将头解京,令汤勤验视。汤察得非莫真头,直告严嵩。严嵩震怒,交刑部陆炳严密复讯,并令汤到堂督察。然诸人供词皆同,绝无破绽。陆炳拟诘讯复严,汤不允,谓诸人皆串供蒙听。陆炳与力争辩,汤不可,甚至欲诬陆炳通同。争执间,忽朝旨下,命陆炳出斩他犯。陆炳将人证他押,唯留雪娘命汤代行盘诘。故与汤可乘之间,伺其行为。汤见四下无人,向雪娘陈述思慕之情,挟此案求婚。雪娘自计,既有挟而来,不遂其私,如徒己无辜,戚继光等人,皆遭陷害,故伪诺之。陆炳事毕返,汤改词称人头非伪,无待再讯,惟要求定雪娘给彼为妾。陆炳早知其奸,而许之。临行陆炳暗授雪娘,雪娘会悟而去。汤酩酊洞房,被雪娘刺死。雪娘亦即自刎,以明其志。
《审头刺汤》原本是一出大戏,但年经月久,其从完整的一出戏变成了折子戏。2016年《审头刺汤》将以小剧场的形式与观众见面。这里不得不说,要复原一出京剧是很难的一项工作,何况小剧场的京剧与传统京剧有所不同。
近两年北京京剧院的小剧场搞得风生水起,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原因在于小剧场达到了与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沟通的目的。众所周知,老戏迷进剧场看戏,看的是角儿,听的是味儿,并不需要从一出剧目中得到什么人生哲理的反思,因为一出戏他们都看了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老戏迷看的是演员,比较的是演员身上的功夫。
但年轻观众或者说新观众则不一样,他们需要剧目的深度,对演员身上的功夫,由于对京剧了解不多,反而要求较低。而小剧场京剧的定位恰恰在这里,它不是传统剧场的缩小版,而是换个角度看京剧。
可想而知,折子戏《审头刺汤》改编为小剧场版,一定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程。但恰恰因为困难,《审头刺汤》才格外令人期待。
《画眉》原本以人艺小剧场话剧的形式公演,讲述发生在战国时期,军事家、改革家吴起出仕鲁国,为获得“相国”之位,受同窗公叔怂恿,杀死身为卫国人的妻子以向国君表示忠心,结果消息不胫而走,受到国人驱逐,吴起亦再无任何立锥之地。
《画眉》以正史为依托对故事进行重新解读,注入现代思考。一方面,真实的历史中,吴起作为战国时代的名将,辗转出仕于鲁、魏、楚三国,最终被楚国贵族杀死,而在本剧中,他却有了不同的结局。另一方面,在历史上被一笔带过的吴起的妻子,在剧中被赋予了“思姜”的名字,成为重要角色,凸显出剧中人物更为鲜明的个性与故事的戏剧性。
北京京剧院院方人员在看了话剧《画眉》后,也被剧中人物的张力所震撼,并认为《画眉》的故事、题材以及人物都非常适合京剧的艺术形式,因此小剧场京剧版的《画眉》应运而生了。
同为小剧场京剧,《画眉》与《审头刺汤》有所同有所不同。不同点在于《画眉》是一出完完全全的新编戏,《审头刺汤》则在一折之上有所补充;相同点则在于,两出戏都摒弃了繁缛的艺术形式,换作以人物的深度、现代式的思维取悦观众。
更多关注
同庆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年份,北京京剧院将上演《党的女儿》等一系列红色经典京剧。有红色现代戏情结的观众,2016年绝对有眼福了。
《裘盛戎》将在2016年巡演
《裘盛戎》截取京剧艺术家裘盛戎先生艺术生涯的最后片段,在平和含蓄的叙事中,紧紧围绕“一事”,着力塑造“一人”结构全剧。“一事”即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后期北京京剧团创排现代京剧《杜鹃山》的一波三折,裘盛戎先生倾尽热情、孜孜以求在《杜鹃山》中塑造主要角色乌豆,却由演A角到演C角、最后被换下的“三起三落”。《裘盛戎》公演后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2016年北京京剧院还将就《裘盛戎》进行加工、打磨,并在本年进行巡回演出。
新编京剧《正考父》
作为新编京剧,《正考父》行当齐全、流派纷呈,对戏迷来说也是一大福音。剧中,杜镇杰与张建峰分饰正考父一角。在“筑堤”“夜谈”两场,张建峰以富有奚派韵味的唱段,尽显正考父对百姓的关怀、造福一方的作为以及清廉的作风。杜镇杰则在“昭明”“抒怀”两场中,继续塑造正考父的崇高人格。特别是“抒怀”一场,一段长达38句的反二黄唱段“家庙简铜鼎陋毫无气派”,张弛有度、起伏跌宕,将正考父清白做人、清廉为官的感言,表现得极有艺术震撼力。在剧尾,年迈的正考父与管家满仓打马去民间的段落,杜镇杰对《小放牛》《徐策跑城》等传统戏身段的妙用,也极为精彩。此戏也是北京京剧院2016年重点首推的剧目。
“每周一星”北京京剧院送大戏下基层活动
“每周一星”将由剧院“九大头牌”“剧院中坚”“青年领军”和“魅力新星”共同完成,是北京京剧院惠民低票价的公益性演出。整个活动将于2016年全年在北京市区及近郊区县进行演出,主要目的为剧院演员提供演出平台,将优秀剧目送到京城百姓身边,为观众戏迷提供更加便捷的观演机会。同时为培养观众戏迷打下基础,形成从时间、地域概念上对全年、全市的覆盖,将“每周一星”打造成深入基层的品牌和演员展示的平台。
第四届“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魅力春天”是剧院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的品牌项目,擂台赛的举办将进一步调动青年演员练功学戏的积极性,推动品牌效应及市场化运作模式。同时将擂台赛定位成为剧院发现、挖掘具有培养潜质的青年演员的平台。拟定演出时间3月至4月,演出场次:20场。
青年演员挑战赛青年演员挑战赛是培养青年演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展现北京京剧院“一棵菜”精神,全方位展示青年演员的风采风貌。活动拟安排“优秀青年演员”向“青年领军”进行挑战,进一步向观众聚焦社会对优秀青年演员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