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生活文摘·养生杂志

中国传统房事观


男女之事是正常的生理欲望,纵观中国古代房事,欲不可纵,为节欲存精养生的真义。

文/青禾


温柔盛于体,声音盛于耳,颜色盛于目,馨香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

在当代国人的概念中,中国似乎没有自己的性文化,而那种“中国古代男女之事保守、神秘”的误解更是颇多。造成这种错误印象的原因,一是近代中国国力衰微,传统文化随之衰落,西方文化则大行其道,中国传统的两性文化自然难闻其声;二是宋明以来,中国思想领域以“理学”为主流,禁欲主义盛行,由此造成社会极度保守的风气,使中国古代的性文化传承出现断层。事实上在宋朝之前,譬如盛唐,社会风气是很开放的,文学作品中对男女性事多有着墨便是侧证,更早之前的《诗经》,对恋人相会时的种种情态描写更是不胜枚举。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古代贤哲对于房事养生的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许多理论在今天仍有其先进性和科学性。本篇中,笔者采访了中国健康管理专家、《黄帝内经》养生践行彭健康先生,对照当代流行的一些西方性爱观,略叙中国古代房事观之一二。


专家出镜Expert 彭健康 中国健康管理专家,《黄帝内经》养生践行

古人如何看待性

性爱,两性,做爱等说法,其实是舶来词,非常直白。中国古代对男女之事的提法,叫“房事”、“同房”、“房中”等,可见古人对待性是含蓄的。但这并不是唯一,除了含蓄,古人对性的态度还要两个词才能形容——重视、大胆。说它重视,是因为约在战国到两汉之间,中国就已出现了重要的性学专著《素女经》,而同时期现存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已经有关于房事“不妄作劳”“七损八益”的记载,到了唐代的《千金翼方》《备急千金要方》均有系统记载,一脉相承,不断发展完善,反映出中华民族上古时期以来的性爱观念、认识和做法。说它大胆,是明确记载了性爱方法技巧,其中性爱过程细节的描述,真切而不庸俗。民间流传的《玄女经》、《玉房秘诀》、《玉房指要》、《洞玄子》、《彭祖房中术》等,皆有涉及与记载。

那古人如何看待男女性事呢?首先,性是人的本质欲望,符合自然之道。元代李鹏飞在《三元延寿参赞书》中写到:“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人道有不可废者。”这是道家性的自然观的很好体现。道和阴阳是道家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一阴一阳之谓道,其根本的含义之一就是男女两性。阴阳整体观念认为,男女交合乃阴阳之道,是顺应自然的表现。因此道家内丹、修真、房中术等典籍中对男女人事有大量的探讨及精辟的实践经验。

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在今天看来,当然是极不人道的,那些理学大家们,恐怕也少不了三妻四妾,连他们尊崇的圣人孔子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即生活和性。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的问题。更为大家熟知的“食色性也”,常被误认为孔子所说,或者孟子,其实这句话出自《孟子》,说这话的却是告子,告子用这句话与孟子辩论,孟子并没反驳,也算是同意的了。

既然性与吃饭一样,是人的自然欲望,那将性生活看成是下流肮脏的思想便可以休矣。只要不违背伦常道德,不损害他人利益,夫妻之间的性生活就是天经地义的,女人的性需求,也该得到正视。

其次,性是传宗接代的自然行为。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思想直到现在,依然影响着绝大多数国人,可见传宗接代对中国人的重要性,“爱乐”两性交合的目的,也是为了生育“贤良而长寿”的子女。为此,《素女经》提出要“避九殃”,即在九种情况下不应性交,其中第九种禁忌是认为酗酒之后不宜性交,否则生子多残病,是有科学道理的,其他“八殃”则更多反映了古人对性交禁忌的认识。

第三,性是男女爱乐情绪的行为顺应。《素女经》强调男女双方必先有“爱乐”而后行,做到“相感而相应”,所以说:“阴阳者相感而应耳,故阳不得阴则不喜,阴不得阳则不起。”最忌讳的是:“男欲接而女不乐,女欲接而男不欲,二心不和,精气不感,加以猝上暴下,爱乐未施。”因此提倡:“男欲求女,女欲求男,情意合同,俱有悦心。”这些观点之所以了不起,不仅因为这是一种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规律的反映,尤其是因为它体现出一种男女平等的思想,承认女性的性权利,在性交时男方必须考虑和照顾女方,要“情意合同,俱有悦心”,而不能只顾自己一时之快。这一点,恐怕最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

欲不可纵,欲不可禁

在中国的传统养生文化中,节欲保精有着重要的养生意义,节欲观是贯穿主流传统文化的,它辩证地提出了性生活的适度与节制,是延缓衰老的重要一环。

古贤说,食色性也。此话原是指饮食男女是人的天性,却被很多人当成了纵欲的借口,尤其是男性朋友们,常以“多历性事”为自豪,动辄搬出“食色性也”为理由,不加节制,且不说道德问题,要知道这可是大大伤身的。

《黄帝内经》开篇提出的养生原则中,有一条“不妄作劳”,现在一般解释为“不要过度劳作”,但此处的“劳”,原意是指“房劳”,即房事过度。“妄”字上“亡”下“女”,告诫人们不可有太多的房事或女人。

中医养生主张节欲保精,膏油小火。肾精乃先天之本,充足则五脏六腑皆旺,防老益寿,一旦亏损,并不是后天吃些所谓补药就能弥补的。我国古代的封建帝王,后宫佳丽三千,多有房事放纵者。有人统计,从秦汉至明清,我国有生卒年可查的皇帝共有209人,其中活过六十岁的只有23人,平均寿命只有可怜的39岁。这虽然不能说明皇帝的短寿完全是因为房事过度,但至少也有些关联。

房事养生重在四个环节,第一条便是行房有度。那有人要问了,到底多久做一次爱才算有益健康?《素女经》认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年三十者,八日一泄;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年六十者,即毕闭精,勿复更泄也,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那是不是一定要按照这个频率来行房呢?当然也不是,这相当于一个指导意见,完全照做则太过死板,而且这段文字后面还强调:“凡人气力自相,有强盛过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生痈疽;若年过六十,而有数旬不得交接,意中平平者,可闭精勿泄也。”可见古人并没有把问题看得绝对化,在惜精如玉的前提下,也要视年龄、体质而定。

节欲的关键,在于能清心淡意,而不是欲念妄生。减少心欲,静坐调息是一个方法。面对网络时代,各种情色小说、视频、影片无孔不入,所谓“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还是少看少观为宜。同时,饮食少一些动物脂肪蛋白的摄入,使得身心更加清净。再转移注意力、避免意外受孕,通过分床、别被等,都是有效的办法。

《素女经》中,还提出了一个后世道家倡导的“延年益寿”法,即巩固精关、莫数泻精。“黄帝问:‘愿问动而不施,其效何如?’素女曰:‘一动不泻,则其力强;再动不泻,耳目聪明;三动不泻,众病消已;四动不泻,五神咸安;五动不泻,血脉充长;六动不泻,腰背坚强;七动不泻,尻股益力;八动不泻,身体生光;九动不泻,寿命未失;十动不泻,通于神明。”这里,强调了性交而不泻的许多大好处。但到底常人能不能做到,这实在是个未知数。所以还是要遵循欲不可纵的原则。

固精对养生或身体健康有没有道理呢?西医主流的“科学”认识是:“精液是由精子和精浆组成,所含的成分中90%以上是水分,另含有少量的蛋白质、脂类、糖、酶类、无机盐和锌等微量元素。这些成分并不神秘,通过饮食及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补充。”笔者认为这一说法过于简单,是现有科学对生命奥秘的阶段性认识,难道“两精相搏谓之神”,一个生命诞生的时刻,真的如此简单吗?人类不能用已知的“科学”,简单推论未知的或未被认识的世界万物。老百姓常说,“一滴精,十滴血”,对于那些性事激情,事后疲乏的男女是否对此有所体会?总之,虽然“春宵一刻值千金”,但如果夜夜春宵,那恐怕千金也补不回来,所以不可不慎。

养生提倡节欲,但又会有人走向另一个极端:禁欲。这当然也是不可取的,不仅违背人性,也对健康有害。《千金要方》中说:“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若念真正无可思者,则大佳长生也,然而万无一有,强抑闲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当百也。”这已经非常鲜明地阐述了性对健康的重要性。和谐的性生活可以协调体内的各种生理功能,促进性激素的正常分泌,这是常识。除去健康不谈,满意的性生活也是维系夫妻婚姻幸福的重要因素。

男女之欲是正常的生理要求,欲不可纵,亦不能禁。做到既不绝对禁欲又不纵欲过度,方为节欲养生的真义。


不见所欲,使心不乱

灯用小炷,节爱精神

《千金要方·房中补益》中,孙思邈讲了一个故事,说是贞观初年,有一山野老人,已七十多岁,找到他说:“最近几天来,我的性欲越来越旺盛,每天与老婆进行房事,大白天也想着与她交合,而且每次房事都很成功。在此之前,我还真不知道在垂老之年还会有这样的精力。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孙回答说:“这是很不吉利的事,难道你没听过用油膏作燃料的火吗?油膏将近枯歇而要熄灭的时候,一定是先暗淡下去,然后明亮起来,明亮以后便熄灭了。如今你已年迈,早该固守精气、节制性欲了,如今却春情勃发,岂不是太反常?我很为你担忧啊。”

数旬之后,这位老人便发病死去了。孙思邈感叹说:这都是没慎重地对待房事的结果啊!这样的人可不止一个,因此我把他记录下来,希望后人引以为戒。

这个故事的立意很明确:老年人更要节欲。人之老年,精气日减,如油灯之膏油,因此无论是中医还是佛道,都把节欲固精、保护真气作为养生的重点。但从人的生理上讲,老人性欲未泯,身体强健者,仍有性欲,这就要把握一个“度”。
有报刊杂志介绍美国媒体登载的普通人一年性爱103次(一周两次),提出“丰富退休生活丰富,把性生活也纳入其中”。更有提出“性爱俗套,我们不要”,追求更多暴露、追求更大刺激等。这就过分了。要知道通过各种手段勉力为之,那是愚蠢的透支,即便是金刚之躯,恃强纵欲,那也有随时崩塌的危险,正如药王孙思邈故事中那位老人一般。

老年人节制性欲,应从多方面入手。一要培养广泛兴趣,丰富文化生活,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使精神有所寄托,有所养息。二要杜绝社会邪染,新闻常见到不良妇女专门引诱老人从事性交易的报道,凡此种种,该当远离。亦不可轻信广告宣传,慎用所谓壮阳类药物。三要夫妻恩爱,相互体贴关心,诙谐、亲热,不拘于房事,增进健康长寿,白头偕老,共享天伦。

传统文化滋养当代

近现代以来,西方文化伴随着西方经济强势蔓延世界,这其中也包括性文化。当代西方性爱观念一家独大,使得国人津津乐道,乐于仿效,潜移默化之下,深深地影响了当下的性爱观。而现在的一般人群对性文化的了解,主要通过现代媒体,接受的多是西方性观念。问题是,我们并不完全了解西方性文化的历史与过去,快餐时代容易以讹传讹,中国传统文化的缺位,久之国人当不知有自己民族的性文化。

反省国民教育中对性的讳莫如深,近年来在各方人士的呼吁下,学生性教育才开始引起一点重视,但都远远不够。现在国家和社会提倡传统文化,重视“以传统文化滋养当代”,其实性文化亦然,对于传承弘扬中国古代性文化,乃至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远而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作者慎择《黄帝内经》、《素女经》、《千金要方》等古代养生与中医典籍,从中寻根求道,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当人们面对“性爱欲望”的诱惑时,多一个判断利弊的综合角度和立体高度。

以前我们曾极度保守,如今又极度开放,这大约可以称谓现代中国两性问题的态度。君不闻,现今到医院堕胎者,很多是未成年的少女,造成这种看似“开放”的原因,深层次来说,是国人骨子里的不知,因为不知,才不能自然地向孩子提供健康的性教育,其结果危害不浅。

以上是笔者学习践行传统养生生活方式的一些感悟,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二,借此寻求正见,期望我们的性文化,可以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上,去汲取营养。凡事皆有利有弊,不能随心所欲。作一个有根的养生者,这是起步之路和应该具备的素质。

 

追根溯源探寻玛咖臻品之秘

中国传统房事观

从“郁闷”到“抑郁症”有多远

知“性”女人悦享生活

老年人需预防脊柱骨折

萝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