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里的石桥村,以古法造纸闻名。石桥村的左边有一条奔腾的河流,此时是深秋,河水浅而清澈,但不要因此而忽视它的能量——在前面大约三十米处,它在挡住去路的山岩上破出了一座天生的石桥,石桥村因而得名。村子的右边,一座百米高的悬崖拔地而起,我们要拜访的手工纸作坊,便在悬崖脚下,悬崖名为大岩脚,作坊也以大岩脚为名。
丹寨手工纸有几十道制作工序,大岩脚作坊只做其中最重要的一道——抄纸。王亚平今年40岁,从事抄纸工作已经28年。“几百年来,丹寨手工纸工艺几乎没变,只不过以前是用木棍搅,如今是用电动搅拌机罢了。以前我们都只蒙头做纸,如今多了你们这些参观者,我们还得客串导游。”
王亚平插上电,搅拌机的涡轮开始转动,水泥池里的纸浆如烧开的白粥一般翻滚。他从旁边的树丛中拽下一棵树枝,这是构树,丹寨做的手工纸又名皮纸,“皮”就是指构树皮。水泥池中那些像白粥一样的东西,是构树皮捣碎后的纤维,搅拌,是为了让这些纤维在水中均匀分布。
几分钟后,王亚平拎出搅拌机,双手抡起如纱窗一般的竹帘,浸入混满纸浆的池中,出水时,竹帘外高内低,纸浆水一边由外向内流一边往下漏。水还未触及外面边框,他又把竹帘按进水中,再出水时,竹帘内高外低,纸浆水是由内向外流。最后,竹帘拎出水面,水已漏空,只留下一层薄薄的纸,像面膜一般贴在上面。王亚平把竹帘往旁边的案板上一贴,附在竹帘上的纸就乖乖地落了下来。之所以要抄两次水,而且抄水的方向不同,是为了让纤维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这样做出的纸张才有更强的韧性。
一封邻家女孩的来信
我们在大岩脚碰到一个摄像团队,在拍关于手工纸的纪录片。一位盛装的苗家美女,捧着花花草草靠近悬崖,在准备好的竹帘上放了一束花,浇了一勺纸浆。以山泉水混合草木纤维做桨,以山上的野花、田间的杂草做墨,经过搅、抄、沾、晒,再吸一点山中的清风,一张张花草纸就出炉了,在悬崖下晾晒,如同一幅幅工笔画在美术馆展出。
这种用花草入纸的新型纸,是石桥皮纸的国家级传承人王兴武在20世纪90年代发明的。从大岩脚顺河而下二十米,便是石桥村的“纸街”,王兴武的一家纸店和一家手工纸作坊——“石桥黔山造纸合作社”就坐落在这里。
王兴武家是丹寨做皮纸的世家,他高中毕业后就子承父业做起了白皮纸。20世纪90年代,手工纸在机械纸的冲击下节节败退,石桥白皮纸只剩下做炮竹纸这一块最后的阵地。屋漏偏逢连夜雨,1996年后,私人造爆竹被禁止,王兴武只能关了祖传的手工纸作坊,外出打工。
一朝面临灭顶之灾,一朝又迎来柳暗花明。石桥手工纸的命运,如同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缩影。可叹千年传承的技术,经不住蝶翼上扇起的轻风。
“石桥黔山造纸合作社”正是为了应对这样的“蝴蝶效应”而生。花草纸之后,云龙纸、彩蝶纸、迎春纸等上百种新纸品相继被开发出来,其中,迎春纸入选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指定的古籍文物修复专用纸,石桥黔山造纸合作社也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但王兴武说:“这些都不是我的终极目标。”他曾专程到日本考察和纸工艺,深为叹服,“我只希望能做出日本和纸那样水平的手工纸,让石桥成为真正的手工纸之乡。”
然而,手工纸在石桥日趋濒危。我在“纸街”穿行,试图捕捉更多“手工纸之乡”的气息。石桥据说有60多家纸户,纸街是纸户最集中的地方,却只见到一家正在抄纸,另有一家纸店守店的人闲得打瞌睡,还有就是王兴武家的纸作坊,今天也没有开工。
石桥村有三处独立于村庄之外的建筑:王兴武建在穿洞中的手工纸作坊,潘老三建在村口的手工纸体验馆,余建荣建在山谷中的小木屋。
沿着村边的河道往下游走,顺着新注入的支流往前看,前方的山岩上生出一只深邃的“眼睛”,这就是石桥村的另一个标志——穿洞,一条流动着暗河的溶洞。溶洞入口隐藏着一家手工纸作坊,如同武侠小说中世外高人的隐居地,作坊的主人是王兴武。
潘老三在大岩脚开了一家纸作坊,还在风景最秀丽的村口开了一家客栈。做手工纸是祖传的手艺,潘老三有很强的绘画功底,懂得客人喜欢什么样的产品。而开客栈,则是因为手工纸不景气,潘老三在西江千户苗寨开过客栈,所以他也知道旅行者需要什么样的体验。
上午,手工纸体验者们排着队,把自己的花草纸作品摆到悬崖下晾晒,然后便到附近的苗寨游山玩水去了,回来时天色已晚,正好在潘老三的客栈中打尖住店。晚餐后,客栈中的“手工纸体验馆”灯火通明,经过一天暴晒的花草纸被收集到“潘老师”的工作台前。“白天你们自己动手,见证了一张手工纸的诞生,今晚就再见证一张手工纸如何变成一个手工笔记本吧。”在潘老三的带领下,体验者们全神贯注,生怕毁坏这凝聚了自己心血的纸张。
余建荣是一位手工纸设计师,留法归来,选择了石桥作为自己的创作基地,他在石桥村两条河流交汇处的山谷建了一座木楼。木楼门前有一座巨大的混凝土桥,从两座山峰间穿过,气势恢宏,让上游的石桥显得矮小,也让溶洞中的暗河显得柔弱。村民们每天经过时可能会抬头观望它,但它从未真正走进石桥人的生活,它的高度和它跨越的距离,让它注定不属于这里。
这三处建筑,如同他们的主人一样,像是和村庄若即若离的“纸鲶鱼”,同时也有着不同的“纸性”。
王兴武的手工纸,侧重于深挖材质本身的属性,他做的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法纸。
对潘老三来说,手工纸只是媒介,他的“醉翁之意”不在于纸,而在于手工纸衍生出来的产业链。
而余建荣,更多是在拿手工纸做实验,尝试纸张作为全新艺术承载的可能,比如,用没水的圆珠笔在一摞纸上写《道德经》,或者用点燃的香在一页手工纸上烫出《汉语大词典》上的65000个汉字。“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如果你看到因为力度逐渐变弱,每张纸上留下的《道德经》逐渐消减时,会作何联想?看到香在纸上烫字时,字的产生伴随着纸张生命的消逝,你会有怎样的情愫?”
Tips
皮纸的制作技艺
1专家研究发现,石桥古法造纸工艺流程,与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图解基本一致,认定是汉代到唐代的造纸工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述各地名纸:“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海人以苔、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贵州的苗族长期以竹、楮造纸,楮树在丹寨石桥称为构皮麻(构皮树),是石桥造纸的主要原料。
2 石桥村青山绿水,为造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生产的构皮纸,采用当地山上野生的构皮树作原料,造纸用水是南皋河和深山溶洞里流出的纯净水,而作坊就建在天然的岩洞之中。
3白皮纸生产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造纸的典型代表,它以构皮麻为原料,添加滑药(岩杉根或猕猴桃藤、野棉花根碓烂沥水)抄制而成,整个生产过程有10多道工序,主要包括:
◎麻料制作工序:削构皮麻—刮去外层晒干—水沤—浆灰—煮料—河沤—地灰蒸—漂洗—选料—碓料—袋洗等,使树皮变成棉絮状。主要工具:纸甑、踏碓和木碓、料槽、洗料袋、料耙、料杆、石灰、柴火灰等。
◎制纸:将棉絮纸浆兑水按一定的比例添加滑药,搅拌均匀,经过抄纸—压纸—晒纸—揭纸—包装的工序,制成成品。主要工具:纸浆槽、纸帘、压纸架、刷把、纸焙等。
徐悲鸿、傅抱石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有着很高地位,但很少有人知道,20世纪40年代,他们曾分别在贵州和四川两地进行创作,绘画所用的纸张,都是丹寨石桥白皮纸(当时也称“都匀皮纸”)。傅抱石画人物画喜用宣纸,画山水画喜用皮纸。他1938年至1946年在四川,宣纸极难购买,贵州皮纸则到处可买到。傅抱石利用白皮纸的质地与特性,创造出独特的山水画技法——“抱石皱”,在美术界引起轰动。徐悲鸿与白皮纸的渊源也始于抗战时期。由于战乱,宣纸紧缺,有人建议他使用都匀白皮纸,试用后,徐悲鸿发现这种纸不但质量很好,而且适于重笔的挥洒晕染,用来画马更是得心应手,此后便派专人采购白皮纸。
如何前往丹寨
黔东南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丹寨地处都柳江、清水江上游,融合了都柳江系、清水江系苗族文化的特点,保留着古朴、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当地大小村寨里,有蜡染、古法造纸、锦鸡舞、芒筒芦笙舞等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阳、榕江、雷山都有往返丹寨的巴士,每天2-3班,车程2-3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