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上村的“六合三角宴”上过央视一套的美食节目,虽然地处深山,但也颇有些知名度,单是宴席本身的讲究就让人过目难忘。
“六合”,是指有六个桌角的饭桌,根据天地六合的东方哲学,按方位摆放,人不能占着桌角,那是“神”的方位。简单一张饭桌,也能说出“天下”的道理。尧上家家户户都用六合桌吃饭,这种桌子市面基本没有售卖,都是自己家打造。在北京也能看到它的身影,不过就属于“设计师”款了,售价不菲。
六合三角宴的“三角”,是指每逢庆典、祭祀,全村人会在神鹰广场聚餐,要用六合桌摆成等边三角形,桌子依据赴宴人数的多少递增,但永远保持三角形状,宾客依身份、年纪等,从第一张桌子开始顺序就坐。
Tips
仙人街
开车在羊肠小路上颠簸2个小时,才能到达距离石阡西郊十公里外的关口坪。这里海拔1080米,有一块巨大而平整的石头,村民称之为“天外来石”,长1000米,宽200多米,像一条人工打造的石板路一样平坦,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一个化石印痕。有专家认为,2.5亿年前这里曾是滨岸沼泽地带,因此经常会在这片高原石街的缝隙中发现贝壳的化石或者印痕。
印把山
印把山如同一枚硕大的官印,倒扣在石阡县河坝场乡,脚下乐回江穿行而过,最终流入乌江。当地人相信印把山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传国大印,旁边河坝场盆地境内的白岩屯、螃蟹屯,则形同御案与文笔。
尧上村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这里并不只是传说,祖辈流传下来的木屋制建手艺,屋顶上少不了要有鸟形檐角,阁楼上也永远留着一扇不封闭的空窗,意在给闯入的盗贼留下一条生路。
自然而生的“贵气”
石阡县城很小,开车十分钟就可以转一圈,走路也不过个把小时,但就在这片小小的区域,却散布着文庙、万寿宫、东岳庙、北塔寺、天主堂等一大批古建筑。
据说,石阡建府后,知府李鉴第一时间便修起了文庙(明永乐十一年)。这座文庙分为三进院落,院基渐次升高,自下而上建有庙墙、礼门、义路、泮池、状元桥、名宦祠、乡贤祠、大城门、天子台和大成殿,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极其符合建制,与北京孔庙的建筑格局一般无二。
石阡曾经富庶,多半靠着茶叶生意。当地建筑规模最为宏大的万寿宫,就是当年大茶商左成宪出资修建的。这位左老板出身江右商帮,最早从石阡运茶叶到涪陵,再从四川运盐回石阡,后川南战乱,他改将石阡茶叶运至江南,再从江南运回瓷器、百货。依靠茶叶贸易,左成宪成了石阡最成功的商人,据说修建万寿宫时,他一人便出资四十万两白银。虽然不对应的山门、高筑的防火墙等改造,带着一种让人莞尔的“任性”,但精美的砖雕、石刻与戏台雕梁,依然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在黔东北探寻过的几处古村,楹联文字都精巧工整,不仅字体娟秀,主题、用词、对仗也极为讲究,不见“天增岁月”、“竹报平安”,多是“雨纾将至”、“燕踏归来”,听人说寨子里出过四十多位进士、贡生、秀才,应非虚言。
林间溪水永远干净无杂物,山间行车永远礼让于前,太虚洞里即便有红布祭祀的旧俗,地面上也看不到丝毫杂物。从这种举手投足间自然而然的修养,可见当地人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平静、富足的心态,它也使得当地平静的生活自有一种持久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