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有“天人相应”的养生之说,就是说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夏天的特点是“热”,故以“清凉”克之;是“燥”,故以“清润”驱之。因此,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清”。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喜欢走极端,天气酷热,就以“冰”对之,须知“凉”与“清”是很温和的状态,冰呢,大肆喝冰水,空调开低温,一时图爽,寒气入侵,病根深种,秋冬季节便显了出来。实际上,清凉是指饮食清淡,居所清凉,心境宁和。这时候,不妨做些雅事,如寻幽、饮茶、对弈、听雨、静坐、写字,收摄心神。
临窗听雨
夏日多雨,尤其是骤雨。白天还阳光明媚、绿柳婉婉、光明在案,临近黄昏便雨势滂沱、夏雷震震、倾盆而下。窗外,天容如墨;空街,暮雨送愁。或许,只有在雨里,世界才显得如此寂寞、纯粹与安宁。
只要不发生洪灾,雨总是可喜的,春雨润万物,夏雨驱闷热。雨不但可看,可嗅,更可听。无论是骤雨打碧荷,还是疏雨滴梧桐,那些古老的诗意都会在记忆中苏醒。古时听雨,当于瓦屋纸窗之下,可惜红尘隔海,古屋不在,城市建筑越长越高。
凭窗听雨,虔诚、坦然、从容。一窗夜雨,给世界带来了感动与祥和,舒雅与沉默;它涤荡着尘世的心灵,消解着身体的疲惫,清理着思绪的杂乱,使浮躁的人渐趋平静,使麻木的人幡然醒悟,使繁忙的人驻足停留。
一场夏雨,空气薄凉,轻轻推开窗户,看夜雨清洗世界溢流下的晶莹,仿佛菡萏(荷花)上璀璨的露珠,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暗香,惹人禁不住想要挽留。
山居饮茶
这里说的山居,不是真让你搬到山里去住。炎夏不宜远途跋涉,应该就近寻幽。郊外,或附近的山林,找一处清凉幽静的所在,也许是古寺,也许是庭院,也许只是一家农家乐。没关系,坐下来,喝杯茶。正如郑板桥的诗写的一样,“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不管生活多么纷扰,有一间清静的茶室可以坐下来,像位隐士一样暂时做一个局外人,在淡淡的茶香中借得一刻清闲,无疑是幸运的。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看倦了世事纷扰,何妨坐下,取水烹茶,闲看山水,静守烟霞,还心灵一份淡远清雅。泡一壶茶,不须理会山外的前尘往事,让时光落在壶中,月光落在茶水里,裹着阳光、雨露和泥土的味道,一道洗尽内心的灰霾。身在境中,心无所住,一碗茶下来,你所有的烦恼都会化作一缕烟雾消散。
最美的还是夜晚,山房内,同三两好友,或父母家人,汲泉煮茶,围炉夜话。案几上,茶壶茶杯泛着岁月痕迹;庭院里,一曲古琴洇着流水悠悠。静寂山中,无论晴雨,不管春秋,饮一盏清茶,忆一段过往,便温暖了时光。
心静虽然未必自然凉,但当你沉浸在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或许能忘了那燥热。月明之夜,回到家中,满身疲惫时,别再刷手机了,静静地听几首音乐吧。
音乐,有如一泓清泉,滋润人的心田,美妙的旋律胜过所有的语言。当你专注地听着优美的音乐,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闭上眼睛,放飞思绪,让灵魂出窍,做一只夜里的黑精灵!
天热心燥,就不要再去听那些火上浇油的重金属了。夏夜,适合听轻缓灵动的古筝,听班得瑞的轻音乐,听着听着,眼前会出现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的美丽画面,你甚至能感受到时光老人在空谷中悠闲的行走,仿佛看到山野的花在静静的开放。
抛弃尘世芜繁,听一支曲子,洗礼自己的心灵。听到忘我处,我就是音乐,音乐就是我,溶于音乐的身体和溶于身体的音乐,是个无我即空的世界,是一个脱俗的新胎儿,无罪则无知,无知则无痴,无痴则无欲,无欲着无忧。所以乐善其身,乐待其人,乐接其物。
伏案夜读
你也许发现了,我例举的都是一些容易忘我的事情。包括现在要说的读书。三更有梦书当枕,千里怀人月在峰。读书需要一种心境。安详的心绪以及静谧的氛围,都可以将我带入那种既恍惚空灵又旖旎美妙的境界中去。在一种如诗的意境中读书,心灵会像热水里的新茶一般丝丝缕缕地舒展开来。
心境摇曳不可读书,功利浮躁不可读书,灵魂纷乱不可读书。读书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仿佛人于树下禅定,风声雨声车声马声,无一入其耳;酒色财气,无一动其心。其中境界如徐燕谋赠钱钟书先生的佳句:“北海西山都可恋,我来只为读奇书。”
片刻宁静,一室温馨,对读书人非常重要。但家务劳动、友人来访、子女教育以及电视喇叭的聒噪,使你无处躲藏。日常的喧嚣里,早已找不到须臾的宁静。
所以深夜是最宜读书的时候。这时,人已去,茶已凉,片刻前还热闹非凡的斗室骤然阒寂。家人睡熟,喋喋不休的电视也早已哑然无声。月华似水,佳期如梦,拧亮书桌的一盏青灯,取一个舒适的姿势,终于可以看书了。
不紧不慢地接着昨天的看,若是情节极佳的小说,可以一口气读上三五十页;若是散文,品上几篇也就够了,不必太多。像少年时读书那样,不眨眼看到天明,是不可能的,因为明天一早,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等待着我们。但读书时不用去想那些俗务,用宁静阅读为每日的繁忙画上一个优雅的休止符,你会得到真正的滋养。
当你干着这些雅事,半天回过神来,也许会说,啊,好热,但刚刚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你早已忘了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