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有度 重庆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 \ 全国首席中医健康科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我以前见到过一个报道,说是有位27岁的男子黄某,总感觉身体状态不好,容易疲劳困乏,于是到网上查找中医体质辨识表,自查后认定自己属于阳虚体质,便到网上找到一服调理身体的参附汤,到药店买了50克人参和25克附子,回家自行煎药。当他喝完自己煎熬的参附汤30分钟后,就出现心跳呼吸加快、全身麻木、嘴唇发紫等症状。在急诊室,经中西医会诊确认,黄某为服食参附汤中毒,险些丧命!
那么有朋友会问,为什么黄某会中毒呢?原因就在乌头、附子都含有一种剧毒成分——乌头碱,对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均有麻痹作用。许多老百姓都知道,与西药相比,中药的不良反应少,服用更加安全,其实是不对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
有些中药本来就是食品,如生姜、葱白、大枣、龙眼、枸杞子、薏苡仁、黑芝麻、山药以及桑葚等,不含有毒的化学成分,服用起来自然安全,正常情况下也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中药家族中,还有更多的药材不能直接煎服。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收载中药365种,就根据药物有无毒性分上、中、下三品。上品为延年益寿药,无毒;中品为防疾补虚药,有毒无毒视药量而定;下品为治病的药物,多有毒性,不可久
服,更不可乱服,服用不当很容易致人死亡!有资料显示,在中药的不良反应病例中,由于超量用药引起中毒的约占85%以上,而中药中毒导致死亡病例中约75%系超量所致。
当然,“是药三分毒”指的是药物都具有寒热温凉某种偏性,而不是说所有药物都含有毒的化学成分。比如生石膏这味中药,是寒性的,治疗发热、口渴、尿黄等热性病有效。干姜是热性的,治疗怕热、肢凉、胃寒等寒性病有效。按照上面所说的对“性”下药,只要剂量合适,既有效果又不会有不良反应。如果石膏剂量过大,就会产生腹泻、腹痛;如果干姜剂量过大,则会产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如果是寒性病而错用生石膏,热性病而错用干姜,那么不良反应就更加明显。这些不良反应就是中药偏性引起的“毒”性,而中医治病大多数都是利用这种寒热温凉偏性的有“毒”的中药来治病,所以早在西周,就有医家开始“聚毒药以供医事”。这里所说的供医疗使用的“毒药”,并非是说所有药物都具有毒性化学成分,主要是偏性之“毒”。
但也有不少中药确实带有毒性化学成分,有些毒性明显甚至有剧毒。在《神农本草经》中,除注明有毒无毒外,还特别注明小毒或大毒,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附子这味药,书中就明确有大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