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小康·财智

中国养老金制度供给不足

作者:董克用

口 文|董克用

董克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们对养老金的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目前,中国的养老问题主要是养老金储备不足。数据显示,中国的养老金资产占GDP比重不到10%,而美国的养老金资产将近GDP的150%,OECD国家也相当于77%。如果现行政策不变,到2050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将达GDP的70%以上。

同时,基本养老金一枝独大,第二支柱发展滞后,第三支柱尚未建立,也是中国养老金体系的一大问题。2014年,美国的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部分有2.8万亿美元,第二支柱的职业养老金部分有15.18万亿美元,第三支柱的个人退休账户的养老金规模为7.44万亿美元,三者相加共25.4万亿美元,三大支柱占养老金资产的比重分别为 11%、59.7%和29.3%。相比而言,我国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金部分拥有3.1万亿元,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部分只有0.77万亿元,第三支柱的个人税延养老金至今为零,三者相加共计3.87万亿元,三大支柱占养老金资产的比重分别为80.1%、19.9%和0%。

我们总听说美国人不存钱,中国人爱存钱,中国储蓄率太高,消费太少,而这组数据恰恰告诉我们,美国人在养老方面制度化地存了一大笔钱。

为什么会这样?在我看来,主要是制度上的困境,虽然我们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做了很多探讨,但是现在依然是现收现付制,没有真正实现改革的初衷。尤其是我们的个人账户,空账规模仍在增加;我们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不实,缴费率不高;我们的基础养老金待遇政策需要调整,否则将对实现全国统筹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我们基本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问题也不容回避。

那么,要如何才能走出制度困境呢?我们的思路是从现在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转为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我们希望第一支柱实现统账分离,建立起真正的第一支柱。我们的第一支柱仍然是一个现收现付的制度,需要精算平衡,它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多缴多得。但是,第一支柱体系的建设完善,最重要的是要有合理的再分配机制,要保基本,保证养老安全。

关于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我们希望可以分离出来,个人账户养老金可以和现在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合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第二支柱的职业年金。我们可以把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水平。我们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多年的经验已经证明了社保基金在运作中的成就。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快第三支柱体系建设,即个人税延的养老金制度。

总的来说,我们构想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特点就是,统账分离。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我们要社会统筹,完善个人账户。怎么完善?我们认为就是要统账分离,各司其职,各个支柱完成各个支柱的任务。

具体而言,在第一支柱的构建中,要做实缴费基数,真正按照老百姓的工资收入实现缴费,完善缴费记录,实现宏观精算的平衡。第二支柱平稳整合起步,完善政策支持,规范投资体制,共享发展成果。而第三个支柱应该是,个人自愿建立,税收政策优惠,委托机构运行,实现有效补充。

这样一种制度架构,它有助于应对老龄化风险,减少未来第一支柱养老金缺口的风险,并且可以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真正实现养老责任的共担,有助于实现再分配和激励性的兼容。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在建设完善多支柱保险体系的同时,我们要重视投资增值,少增加参保者的缴费负担,通过资本市场的运营、投资的增值,来保障在职者的平衡负担。同时,还要注意尽可能和现有制度衔接,实现改革成本最小化。

(注:本文由本刊记者刘彦华在对作者采访基础上整理而成,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波司登高德康:逆境,再出发

广州房价:仍在纠结中

创新国有文化资产监管 打造“山东模式”

3月A股:多因素交织,震荡磨底

“两会”声音

中国养老金制度供给不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