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儿童文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基础教育功能上,还具有许多其他方面的重要价值。本文认为人教版和苏教版儿童文学在现代教育理念基础上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儿童文学价值评价体系,从而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儿童文学价值取向问题进行评价研究。对于人教版和苏教版教科书中儿童文学的价值取向研究,本文主要从文学本位价值、个体价值、社会价值三个角度来分析。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材;价值取向
一、人教版教科书中儿童文学的价值取向
(一)文学本位价值
第一,儿童文学的审美无功利性取向。人教版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表达包含了人类真善美的感情,但没有直接地表现出现实目的与企图,只是纯粹地表达出作者真挚的感情。例如,一年级下册的《春雨的色彩》、《画家乡》、《浪花》以及二年级上册的《纸船和风筝》、《小柳树和小枣树》都是纯粹写儿童游戏、动植物,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功利性已经被明显隐蔽。只有少数文章的功利色彩较为明显,一种是为了强调主体,而没有将文章的说教性与文学性较好地融合,例如二年级上册的儿童散文《父亲和鸟》;另一种是功利色彩浓厚,文学性也不强,例如《父亲,树林和鸟》、《柳树醒了》等文章中。但大多数儿童文学还是具有纯粹的审美意识,不具备明显的功利性。
第二,体现儿童本位的价值取向。人教版教科书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教材选编以儿童为中心,符合了儿童心理需求,切合儿童的实际生活。通过儿童视角或成人与儿童交互的视角来选编儿童文学作品。通过相同词句的重复出现,增加常用字词与句式的使用频率,在符合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的同时,提升了儿童文学的美学水平。例如,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创作的这首儿童诗,仅有40个字,却运用了7处叠词,重复出现3次一个短句:“小小的船”。并且全文押an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韵律美。而在二年级下册的《找春天》一文中,句式运用更加灵活多样,语言描述和形象塑造都十分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文章如下: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文章只有两百多个字,却将陈述句、反问句、省略句、排比句、感叹句、
并列句充分运用以及大量重叠词语、相似段落的反复使用,不但增加了文章的美感,还丰富了儿童的句式学习资源。同时,文中大量使用富于动感的动词,例如脱、冲、奔三个动词生动地描写了儿童急盼春天的心理特点;又用小草的探、嫩芽的吐,将儿童找到春天的喜悦跃然纸上,完全符合儿童心理变化的规律,充分体现了儿童为本位的文学价值取向。
(二)个体价值
第一,人教版儿童文学具有丰富想象空间的价值取向。儿童的成长期间,倾向于通过自身对世界的认知构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儿童想象力所具有的特征。人教版儿童文学正是符合了儿童想象丰富的特征,具有拓展儿童想象空间的价值取向。人教版儿童文学通过大量的童话、幻想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生动描述来营造丰富多彩的儿童想象世界。儿童文学作品中包含大量的离奇、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为儿童想象空间的拓展提供了动力与资源。儿童文学创作中大量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作为想象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如《我想》,在这个作品中儿童可以伸着脚丫到柳树上汲取营养;在《走山路》一文中,小朋友可以与可爱的小动物一起爬山;在《风娃娃》中,小朋友们可以与风娃娃一起到处吹大风。诸如此类,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文学作品给予了儿童超越现实生活的精神体验,却又不脱离生活实际。另外,在小学的第三学段中经常出现一些具有开放性结尾的文学作品,目的是给予小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例如六年级下册《凡卡》一文的结尾只是说凡卡没有贴邮票就把信寄了出去,关于爷爷有没有收到信,凡卡会不会等到爷爷接他都没有明确的介绍,留给儿童无限的想象空间。通过文本留白的形式,激发儿童去想象人物的未来命运。
第二,人教版儿童文学具有间接经验提供的价值取向。文学作品的阅读实质上就是一个学习间接经验的过程。人教版儿童文学作品更加注重小学生间接经验的获得,通过他人成长经历、思想经历、情感经历、认知经历获得自身情感、认识的提升和个人意志的锻炼。例如,《顶碗的少年》、《凡卡》、等作品就是表现儿童面对困境的心理历程与生活体验。马戏团的顶碗少年经历多次失败终于获得成功;凡卡艰难的生活经历通过书信的方式和卖火柴的小女孩贫穷生活直至饿死的悲惨经历,都给小学生读者带来强烈的精神震撼。
(三)社会价值
第一,人教版具有注重美德濡化的价值取向。通过具体例子提供一定的道德评判标准,提升儿童明辨是非的能力。
第二,人教版通过祖国不同地域的景色描写赞扬祖国的幅员辽阔。由于热爱祖国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量的儿童诗歌、散文生动描述祖国大好风光,从而向学生传达爱国情怀。例如: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通过儿童文学的形式促使儿童产生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苏教版教科书中儿童文学的价值取向
(一)文学本位价值
苏教版儿童文学具有塑造审美形象的价值取向。苏教版儿童文学通过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拟人化的动植物形象,塑造一定的美好正面形象。这种形象塑造包括类型化形象和典型化形象。根据儿童年龄段以及身心发展特点,苏教版儿童文学在小学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审美形象塑造以类型化形象为主,第三学段的审美形象塑造增加典型形象的塑造。适合低年级段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而典型形象具有丰富的性格,适合较高年级的儿童。儿童文学选文中类型化的成人形象只具有单一的性格,而且教科书中的成人形象都被塑造为儿童的长辈、老师、名人、领袖等具有引导者、指引者、拯救者的角色。这种性格单一化的成人形象也只是作为文学作品中的附带角色出现,或者只是儿童形象的陪衬1。例如,四年级上册《老师,您好!》就是将成人化形象具体为一名敬爱的教师。而类型化的儿童形象更活泼可爱,一般是具有美好品德的好孩子。例如,二年级上册《乡下孩子》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塑造了善良纯真、关心老人的美好形象。这些审美形象的塑造旨在为儿童树立美的榜样。
(二)个体价值
第一,苏教版提供阅读乐趣的价值取向。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苏教版儿童文学把现代儿童所需要的多彩世界和童年经历呈献给他们,为儿童带来阅读的乐趣。苏教版儿童文学通过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能让儿童获得审美的愉悦文学。例如,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猴子种果树》都是通过妙趣横生的语言、拟人化的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小读者。
第二,苏教版发展叙述思维的价值取向。叙述是儿童表达自己所经历事情的重要方式。通过儿童文学中相当一部分的叙事作品阅读,来获得叙述的方式,是苏教版儿童文学的价值取向之一。小学低年级段通过情节简单、角色单一的儿童故事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尾讲述清楚。例如,二年级上册的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到中高年级,儿童小说题材增加了许多年,叙事的形式变得多样,具有或倒叙、插叙、平叙的叙述方式,故事内容也情节曲折,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例如,四年级上册的《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九色鹿》,情节更加复杂,立意更加深刻。
(三)社会价值
在社会价值方面,苏教版旨在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体裁上有科学诗歌、科学故事、科学小品,涉及的内容也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以及对自然现象的介绍等等。例如,一年级上册的儿童科学小品《我叫神舟号》、《冰花》,分别讲述了我国的航天器和自然界结冰现象。五年级上册的儿童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描述了大自然各种神奇的现象,儿童科学小品《滴水穿石的启示》讲述自然界风化、溶洞的形成原理。通过这些作品,启发孩子了解自然与科学,提升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乔继英.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资源[J].语文学刊,2010(05)
[2]蒋风,韩进.中国儿童文学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3]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
[4]蒋风.中国儿童文学史[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10).、
[5]王泉根,赵静.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0).
[6]王泉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