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植物标本是永久性的考查资料,能为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提供服务,在生物学、生药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将腊叶标本、原色浸制标本和塑化标本的制作方法总结于此,为各标本馆植物标本的制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标本制作;腊叶标本;原色浸制标本;塑化标本
植物标本是真实的植物,是植物的全株或一部分,经过各种方式处理,使其保持原形或基本特征,能够永久保存于标本馆中,是永久性的考查资料,能为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提供服务,在生物学、生药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常见、最传统的植物标本类型是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目前还有一种新兴的标本类型———塑化标本。本文收集、整理了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将这三类标本的制作方法进行了总结,为各标本馆植物标本的制作提供参考。
1.腊叶标本的制作
腊叶标本制作简单,容易保存,是植物分类工作者常用的标本,也是最容易制作的一种标本。腊叶标本的制作一般有如下几个步骤,如采集、压制、消毒、装订、鉴定贴标签、封装保存等。
1.1采集
1.1.1采集前的准备:外出采集植物标本一定要准备好采集用具及用品,如标本夹、标本筒、塑料袋、枝剪、锄头、铲子、放大镜、卷尺、海拔仪、GPS定位仪、照相机、吸水纸、植物标本采集记录本、采集号牌、铅笔、记号笔、绳索、防刺手套、药箱、工具书、水壶、雨具等[1-2]。
1.1.2标本采集原则:制作一份典型、完整的植物腊叶标本,要选择能代表该种植物主要形态特征(根、茎、叶、花、果实或种子)的植物体部分。木本植物采集时要取花、果、叶完整的枝条,剪取长度约为25~30cm。同时剥取一小块树皮,以利于鉴定[3]。草本植物采集时一般全株采集。如果超过1m以上,把它折成“N”字形或“M”形收压起来或分成几段,将几段汇成一份标本,但要注意将全草高度记录下来。雌雄异株植物,须分开采集标本;雌雄同株应采集两种花。寄生性的植物如桑寄生、菟丝子等,采集时应连寄主一起采集。
1.1.3采集标本注意事项:要确保标本的完整性,采集时尽量采到根、茎、叶、花和果。要体现标本的典型性,要采集在正常环境下长势健壮、入药部位饱满的植物,不采变态的、有病的、带有枯枝烂叶的植株,要采能代表植物特点、科属特点的典型枝,不采徒长枝、萌芽枝、密集枝等[4]。要熟悉植物的生活习性,把握好各个发育阶段,充分安排好采集时间。要做好采集记录,对每份标本都要进行编号,号码要写在号签和记录本上,二者一致,以便通过号签查找野外记录。同地同种数份标本挂同号标签,同种植物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采集,要另编一号。可对生态环境、植物进行实地拍摄与拍照。另外,采集时应注意保护珍稀濒危种类,要考虑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可乱砍滥伐[3]。
1.2压制
采集到的新鲜植物,需要尽快压制,以防花、叶、果实、种子等变形、变色或植物发霉、腐烂等,无法保持原有形状,而失去保存价值。在植物标本压制前往往需要对采到的植物进行修整。如用清水洗去泥沙杂质;去除残叶,适当疏掉一些过密的枝条和过繁的花、叶、果,但一定要保持原植物的花序、叶序和果序;体积较大的果实、根、根茎、种子等可部分纵切、部分横切,也可切开后另行干燥,防止因重叠或太厚,导致不易压平或生霉。
1.2.1传统的压制方法:将一标本夹平放,上置5~6层吸水纸,把已整好形的标本置于纸上,根、茎、叶、花(果)等各部分理顺、展开、位置摆放自然,避免相互遮盖。叶片除大多数正面向上外,应有少数叶片使其背面向上用以显示背面的特征。标本的各部分均不可露出标本纸外。整理好的标本上再盖2~4层吸水纸再放另一份标本。要注意标本摆放位置,尽量使四周高低一致。当所有标本压完后,在最上面的一份标本上盖5~6层吸水纸,然后把另一块标本夹放到上面,用绳索将标本夹均匀地捆绑紧实。捆标本时,注意四面平展,否则标本压得不整齐,还会损坏标本夹。捆绑好的标本夹,可放在日光下晒或置于通风处。
标本压制的最初3~4天内,必须每天翻压1~2次,用干吸水纸替换湿吸水纸。4~5天后可隔2~3天换一次纸,同时可适当把标本夹捆松一点,以免损坏标本,直至完全干燥为止。换纸过程中要注意对植株的再次整形[5]。
1.2.2改进的压制方法:传统的压制方法周期较长,植物中的叶绿素会因潮湿的影响而分解破坏,致使植物颜色发生改变。标本在干燥过程中水分散失越快,就越能保持原色,所以,借助干燥剂、烘箱、微波炉、电熨斗等仪器设备,加速标本的干燥,对传统的压制方法进行了改进,既缩短了标本的制作周期,同时还有效地保持了植物鲜艳的原色。
干燥剂速干法是在两份标本之间的吸水纸中铺一层硅胶颗粒或硅胶粉。硅胶不直接接触标本,否则影响标本的平整。
烘箱速干法是将压有标本并捆好的标本夹置于40~50℃的烘箱中烘干[13]。这种方法省时省力。
微波炉速干法是先将标本按要求用标本夹压平,然后,去除标本夹,将标本连同吸水纸一起放进微波炉中,根据植物体含水量,来确定处理功率和时间。这种方法干燥时间最短,同时还有杀虫灭菌作用[12-13]。
热熨速干法也是先将标本用标本夹压好,放在通风处2~4小时。然后把未完全脱水的标本放在两层吸水纸的中间,铺于平板上,以预热的电熨斗熨干,使标本在短时间内迅速脱水,避免色素分解破坏[13]。
1.2.3标本绿色保持方法:除了用各种快速干燥法让标本迅速脱水,使标本保持原色(主要为绿色)外,也可借助化学药品与试剂,使叶绿素化学成分发生改变,而呈不易褪色的绿色。
植物的叶与嫩茎之所以呈现绿色,主要取决于叶绿素化学结构中的镁离子,但是它不稳定,容易被破坏分解,易溶于福尔马林[28]。故而采用常用的离子置换法,用稀酸中的氢离子将叶绿素中的镁离子置换出来,产生去镁叶绿素,使其绿色消失而呈黄褐色。如果此时让它与铜盐发生作用,使铜离子迅速进入叶绿素分子,正好填补镁离子原来的位置,使叶片再次呈现绿色。这种绿色很稳定,不易被氧化,也不溶于福尔马林,所以能长久的保持植物的绿色[11]。严格说这样保持的不是原来叶绿素的绿色,而是模拟了叶绿素的绿色。
具体方法有高温药剂保色法和常温药剂保色法[16]。
高温药剂保色法,也称醋酸铜(或硫酸铜)浸煮保色法:将醋酸铜(或硫酸铜)结晶加入到50%冰醋酸溶液中直至饱和作为母液[10]。以母液:水为1:4的比例配保色液。将保色液加热至85℃后,放入待处理的植物标本,植物颜色便会从绿色变为褐色,稍等片刻(一般为10~30min),植物颜色又由褐色恢复为绿色时,立即取出标本,用水漂洗或用清水浸泡。然后整理、压入标本夹内,进入压制过程。
常温药剂保色法的配方很多,介绍三个仅供参考。
配方一:将醋酸铜结晶逐渐加入到50%乙酸溶液中直至饱和作为母液,加水稀释3倍制成固定液。将标本置于固定液中浸泡,直至标本由绿变褐再变绿时取出洗净压制。此方法适于大多数绿色植物[10]。
配方二:将标本置于下列成分配比的溶液中。硫酸铜2g,醋酸20ml,亚硫酸100ml,福尔马林原液100ml,水1000ml。浸泡至标本由绿变褐再变绿时取出洗净压制。此方法适用于不宜热煮或药液不容易透入的标本。
配方三:对于叶薄而嫩的植物因其在高温下易变软,可将50%乙醇90ml、福尔马林5ml、甘油2.5ml、冰醋酸2.5ml、氯化铜10g配成混合溶液,将标本浸制数日,也可保色。
1.3消毒
野外采集的植物标本,往往带有虫卵或霉菌孢子,标本压干后,要进行消毒。传统的消毒方法通常是升汞酒精溶液消毒法,即用升汞(HgCl2)和95%的酒精配成20%~50%的升汞酒精溶液进行消毒[17]。也可用毒气熏杀法,即把标本放进消毒室或消毒箱内,将敌敌畏、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二氧化硫等熏蒸剂单独或制成混合液置于玻璃皿内,利用毒气熏杀标本上的害虫或虫卵,约3天后即可取出[6]。这两种方法或多或少会影响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引起环境污染,所以,现在多采用低温冷冻消毒法[5],即将压干的标本捆成一叠,放入低温冰箱,在-30℃条件下冷冻72小时,或在-50℃条件下冷冻24小时,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此外,也可用物理法、紫外线消毒法、高压蒸汽消毒法、沸水浸泡法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8]。
1.4装订
标本消毒后,为便于长期保存和利用,要选择好的标本装订在台纸上。台纸以厚的白卡纸为佳,采用40cm×30cm的通用尺寸[6]。把选好已消毒的标本放在台纸的适当位置上,右下角和左上角都要留出贴定名签和野外记录卡的位置。在装订前,标本还需进行最后一次整形,将太长或过多的枝、叶、花、果除去。然后再用胶粘装订法(常用植物胶,该方法所需用具较多,装订速度快,是国际上较流行的腊叶标本装订方法)或纸条装订法(常用纸条或细线,该方法所需用具少,装订成本低廉,装订的标本牢固,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腊叶标本装订方法)将标本固定于台纸上。如标本上有脱落的花、果实、种子等,可以用玻璃纸袋装之,附贴在原标本的台纸上。
1.5鉴定贴标签
上台纸后,即可进行标本的鉴定,经分科、分属、分种鉴定后,定出其学名[14]。定名签要标明采集号、科、拉丁学名、鉴定人和鉴定日期[6]。按惯例,定名签贴于台纸的右下角,采集记录签贴于台纸的左上角[9]。
1.6封装保存
为避免标本之间互相磨擦损坏,最后加贴一张薄而透明、韧性强的封面衬纸或用塑封膜塑封,这样一份完整的腊叶标本就制作完成了。最后将制作好的腊叶标本依序存放入标本柜内密封永久保存,供教学和科研使用[7]。
标本柜应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日光直晒,同时标本柜内应放入一些杀虫药剂(如樟脑球等),以防虫蛀[6]。
2.原色浸制标本的制作
植物原色浸制标本是将新鲜植物的全株或一部分,经浸制液(固定液)和保存液的化学试剂或快速干燥等方法处理,保存于标本瓶内,使其保持植物原色的一类标本。植物浸制标本色泽鲜艳,立体感强,形态逼真,能有效地保存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多器官的原始形态,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在现在标本制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植物原色浸制标本制作的关键在于原色的固定,不同颜色的植物需要用不同的化学试剂与方法进行处理[18]。
2.1原植物的采集与准备
原植物的采集同腊叶标本。将采集到的新鲜植物标本先进行修正,修去烂叶、破叶、黄叶、病叶及部分小枝。然后用清水洗净标本上的泥沙,放进70%乙醇溶液中进行消毒,5min后取出,放入蒸馏水中浸15min,之后再冲洗2~3遍,使叶片、花瓣等表面清洁干净为止。沥干余水,以待下步保色处理[20]。
2.2绿色植物标本的浸制保色保存
在腊叶标本制作中已经提到绿色植物保色的原理,即用铜离子置换植物叶绿素中的镁离子,因此,绿色植物保绿的方法就是前面提到的醋酸铜(或硫酸铜)浸煮保色法(加温药剂保色法)和常温药剂保色法。用上述方法处理后的标本,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置于装有保存液的适宜大小的标本瓶中密封保存即可。常用的保存液有5%福尔马林溶液、0.2%亚硫酸溶液、0.5%甘油-亚硫酸溶液(5ml甘油、5ml亚硫酸、1000ml水配成)或4~5%甲醛溶液。
宋良科[19]等经过实验比较,认为将绿色植物标本用7%硫酸铜溶液固定2~4天(时间可根据标本的老嫩程度来确定,老的时间可长些,嫩的时间可短些),取出洗净,再用0.2%亚硫酸溶液保存于标本瓶中,此方法最经济、最简便、效果不错。
2.3红色植物或带有红花植物标本的浸制保色保存
植物或植物的某些器官呈现红色多由于其细胞中的花青素决定的。花青素具有遇碱性溶液变蓝、遇酸性溶液变红的特性,因此,采用合理的酸性溶液来处理,可达到使植物保持红色的目的。
在目前所发表的制作浸制标本的论文中,红色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多用到硼酸。制作方法有二类,一类是直接保存法,另一类是先固定后保存法。
2.3.1直接保存法:一般用硼酸、酒精、福尔马林和水配成保存液,将红色植物直接放在保存液中保存即可。例如,宁小清[21]用硼酸45g,95%酒精200ml,40%福尔马林200ml,加蒸馏水至1000ml,将标本置于其中浸制且保存,这种方法对辣椒果、荔枝果、澳洲合欢花的红色保存效果较好。再如,韩峻用硼酸粉 450g,75~95%酒精 2000m1,福尔马林原液300m1,水2000~4000m1混合起来,取澄清液作为浸制液,直接用来保存标本。如果保存粉红色的标本时,须将福尔马林减至微量或不加。
2.3.2先固定后保存法:先将洗净的红色植物标本置于固定液中浸泡数日,然后再放在保存液中保存。刘淑琴[23]等研究发现将硼酸3克,40%的甲醛4毫升与水400毫升混合制成固定液,然后将洗净的红色植物标本放在固定液中浸泡1~3天,如不发生混浊现象即可取出,再放入由甲醛25毫升、甘油25毫升、水1000毫升制成的保存液或由10%亚硫酸20毫升、硼酸10克、水580毫升制成的保存液中长期密封保存,对较大的果实标本,最好用注射器注入少量保存液再长期密封保存,效果会更好。杜明芸[25]等以氯化锌50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然后加40%福尔马林和甘油各25ml,配成氯化锌-福尔马林水溶液为固定液。将带有红花的植物材料放入固定液中浸泡1~3天,根据花的大小、厚薄、质地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浓度与时间。取出标本洗净,置于0.1%~0.15%的亚硫酸溶液中,同时放入硼酸2~3g,密封保存。王荣祥等将醋酸铜48g,水4000ml,50%醋酸溶液600ml混合制成固定液,然后加热固定液至沸,投入植物标本(山丹)煮10~20min,观察叶颜色由绿变黄,再由黄变成浅绿色时取出,洗净,置于0.5%甘油-亚硫酸溶液保存液中保存,加热煮浸的方法较直接浸制的效果好。
2.4黄色、黄绿色植物或带有黄花植物标本的浸制保色保存
黄色的花和果实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类胡萝卜素和核黄素。类胡萝卜素和核黄素又是由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胡萝卜素为橙红色,叶黄素为黄色,它们均不溶于水,性质稳定,所以黄色标本的浸制保色较容易。
黄色的花和果实,一般不需要固定颜色,可直接将标本浸入保存液中保存即可。保存液多为亚硫酸、酒精、水配成的混合溶液或者是亚硫酸、酒精、甘油、水配成的混合溶液。
杜明芸[25]等经试验认为:对于黄花(部分)原植物液浸标本的最佳配比为:在900ml蒸馏水中加入6%亚硫酸30ml、甘油30ml、95%乙醇30ml。宁小清[21]等用亚硫酸50ml,95%酒精50ml,加蒸馏水至1000ml作为保存液,能较理想地保存黄色的花与果实的色泽。韩峻[22]用亚硫酸饱和溶液568ml、95%酒精568ml、水4500 ml混合起来取澄清液对黄色、黄绿色植物标本进行了保存。而范晓东则认为将黄色花原植物先用5%的醋酸铜溶液浸制1天,取出用清水漂洗,再用10%的亚硫酸10ml,甘油10ml,95%乙醇10ml,水300ml配成的保存液保存效果更好。
2.5白色花类植物标本的浸制保色保存
白花一般也不需要固定颜色,可直接将植物标本投入保存液中即可。保存液为亚硫酸、硫酸铜、水的混合液。花瓣大、质地较厚的白花,亚硫酸的浓度可适当高些;花瓣小、质地薄的白花,则要降低亚硫酸的浓度,否则花瓣会失去白色而成为透明状[24]。杜明芸[25]等认为白花植物保存液的最佳配比是蒸馏水1000ml、6%亚硫酸320ml、5%硫酸铜50ml。
2.6紫色植物或带有紫花植物标本的浸制保色保存
对紫色植物或带有紫花植物标本的浸制保色保存,多采用先固定颜色,再放到保存液中保存的方法,但也有直接浸入保存液的方法[26]。
2.6.1先固色后保存法:固定液可用福尔马林-氯化钠-水的混合液,也可用甲醛-甘油-硫酸铜-水的混合液。保存液有1%~2%的福尔马林溶液,或者是含有硫酸铜、氯化钠的亚硫酸溶液。
包箐箐[27]等人保存紫色果实(紫色葡萄)、紫色花(麦冬花、紫藤花)类植物时,先在250ml福尔马林、5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再加4350ml蒸馏水配制成的处理液中浸2~3个月,取出后洗净,放入1%~2%的福尔马林液中长期保存。徐秋阳等人用纯净水900ml,加入甲醛30ml,再加入甘油6ml,再和配置好的饱和硫酸铜溶液350ml,混匀,放入准备好的标本瓶作为固定液。浸泡至标本的颜色和原有的颜色基本一致即可。另取纯净水1200ml,加亚硫酸30ml,再放入硫酸铜5g和氯化钠10g,混合配制保存液。植物经固定后放入保存液盖好瓶盖并及时用石蜡封口,原植物标本果实颜色与新鲜原植物标本基本相同。
2.6.2直接保存法:紫色标本的浸制保色保存,可用福尔马林450ml,95%酒精540ml、水1810ml混合起来,取澄清液来保存标本。也可用福尔马林 500ml、饱和氯化钠溶液1000ml、水8700ml混合液的澄清液,来保存标本。
3.塑化标本的制作
腊叶标本制作方法最为简便,但其标本无立体感、易脱落褪色、不易保存。浸制保色标本形态逼真、立体感强,但保存液易挥发、有气味,不便于学习和使用。塑化标本是尽可能地保持植物的原生态形状,把新鲜的植物标本经过加工处理,用高分子水溶性塑料———聚乙二醇替换植物体内的水分,使植物标本如原生态的鲜活形状展现,在科研、科普、原色全真植物工艺产品方面都有一定的实用和推广价值[32]。
塑化标本制作的前期处理,如采集、整形、保色等,完全与浸制保色标本的制作相同,区别在于浸制保色标本固色处理完成后,是将标本置于保存液中保存,而塑化标本则要对标本进行塑化处理。塑化处理前,有些植物标本需要用95%乙醇与甘油(体积比为95:5)的混合液浸泡1天进行软化。
3.1标本的塑化方法
方法一:用分子量为600的聚乙二醇分别配制20%、30%、40%、50%、60%、70%、80%、90%不同浓度梯度的聚乙二醇溶液(只在20%的聚乙二醇内加入1%麝香草酚,用于杀菌),依浓度梯度从低到高对保色处理后的植物标本进行增塑,每一梯度浸制时间为12h,直至100%聚乙二醇浸泡。1周后高分子水溶性塑料处理的标本就制作完成了[30]。
方法二:将固色处理后的植物标本直接浸入纯聚乙二醇(分子量200)中,以12h,24h,36h,48h,60h,72h间隔更换一次溶液,溶液均为纯聚乙二醇(分子量200)。重复3次。塑化程度以植株柔韧度为参考标准[32]。
方法三:将固色处理后的植物标本直接浸入纯聚乙二醇(分子量600)中,间隔24小时更换溶液一次,溶液均为纯聚乙二醇(分子量600),时间程序与聚乙二醇(分子量200)增塑过程相似[29]。
3.2标本的存放
制作成型的标本可以用做瓶插造型,也可以造型后装入密封的玻璃容器中或制作成精美的卡片等。塑化标本不能接触水或阳光直射,所以存放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防晒。此外,塑化标本还要远离热源,防止由于过分干燥而使植物材料干裂。
塑化标本作为一种新兴的标本类型,因其具有美观、仿真的外形,低污染、无刺激性气味及便于保养收藏的特性备受推崇。但由于植物的质地色泽等存在较大差异性,目前,植物中药塑化标本制作工艺尚在摸索阶段[31]。
参考文献
[1]肖本见.浅谈药用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2):302.
[2]张锋,倪大鹏,朱彦威等.药用植物腊叶标本采制技术规程[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3,27(4):8-9.
[3]纪宝玉,裴莉昕,陈随清等.中药资源普查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问题分析 [M].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13.
[4]包箐箐,胡思一,陈晓城.药用植物标本制作方法[J].海峡药学,2010,22(11):257-258.
[5]朱芸,成玉怀,谭勇等.药用植物标本制作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4):113-114.
[6]张丹.浅谈植物标本的制作与保存技术[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21(3):60-62.
[7]李秀英,黄文华.浅析药用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与制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1):49-50.
[8]刘玉珍.药用植物腊叶的标本制作[J].科技信息,2014, (10):201.
[9]吴莉莉,刘圆,赵志刚.药用植物干燥标本的制作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6):942-945.
[10]李兆防. 绿色植物蜡叶标本几种保绿法的比较与探索[J].生物学教学,2011,36(6):48-50.
[11]史振声.绿色植物腊叶标本保色方法的改进[J].沈阳农学院学报,1884,(2):85-88.
[12]刘若庸,邓德英,王春雷等.微波干燥法对腊叶标本压制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111):28-29.
[13]李有姝.植物标本的干态保色保存[J].学苑教育,2014, (5):27.
[14]李秀红. 腊叶标本制作方法的改进 [J]. 科学教育, 1999,5(2):40.
[15]刘光明,王东霞.介绍一种制作腊叶标本的保绿新法[J].生物学教学,2009,34(12):56-57.
[16]陈志娟,成玉怀,谭勇等.药用植物标本制作、保存技术的研究[J].甘肃中医,2009,22(7):55-56.
[17]楚爱香,才新山,王琳等.植物腊叶标本的消毒方法[J].生物学通报,2011,46(1):56-57.
[18]司登宇,刘龙昌,张学胜.植物原色浸制标本制作新方法[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31(6):88-90.
[19]宋良科,易志刚,蒋合众.药用植物原色标本的制作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4):47-48.
[20]范晓东.原色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探究 [J]. 才智, 2012,(7):213-214.
[21]宁小清,郭建华.植物绿色固定保色AB液的实验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1):3-5.
[22]韩峻,李玉卿,武煜明等.几种常用植物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2):31-34.
[23]刘淑琴.原形原色生物标本的制作及保存方法[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0,(10):22-23.
[24]王荣祥,许亮,宋吉猛等.原色植物浸制标本制作方法的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163-164.
[25]杜明芸,臧德奎,郭先锋.常见园林植物花部液浸标本制作方法的初步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1,(6):56-58.
[26]徐秋阳,许亮,翟延君等.药用植物紫色和红色花保色技术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6):243-244.
[27]黄肇宇,蒋波,覃雪梅.植物标本原色泽的保色技术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27(3):126-128.
[28]孙健,史利国.中药原植物浸制标本的保色保存方法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2013,34(6):65-66.
[29]唐安科.绿色植物标本的塑化方法[J].生物学教学,2006,31(4):52-53.
[30]包卫华,黄琛.绿色植物标本塑化方法的改进[J].中医药导报,2010,16(1):76-77.
[31]杨笑如,梁智生,吴子平.原色植物标本固色及塑化方法[J].江西植保,2010,33(4):185-186.
[32]杨敏,朱震容.车前草塑化标本制作工艺研究[J].内江科技,2008,(1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