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教育科学博览

解析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设计

作者:毛继兴1 匡锦 2

毛继兴1 匡锦 2(1、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第二中学; 2、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滞后、实效不佳,已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教师大包大揽泛泛而教、课堂组织散乱无章、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学,严重阻碍了教和学的和谐发展,导致教师费事多不得好、学生苦于学没效果,教学环境不容乐观。而只有科学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是实现农村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解析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方面主要存在四个严重的不足:一是“导入”目的性不强。教师一味强调导入能激趣和助燃的功效,大肆铺排导入内容和形式,变着法去做,使得导入耗时过多,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太乱太多,与文本有关但直击解读文本的核心和关键却隐而不露,为铺垫学习于事无补,致使教师这样导入适得其反,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二是“解读”过泛过全。教师泛泛而教、面面俱到、怕这怕那,总想全部教给学生,不仅费事而且重点不突出、难点不明确。三是“小结”不简洁明了。教师总担心学生把握文本不到位,啰嗦重复总结,学生显得厌烦和无奈,并且有的教师根本不去小结,让学生不知所获。四是“拓展”漫无边际。教师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不是教师过于强调拓展内容的全面,就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跑马去做,没有针对性和驾驭力。结合现状,笔者就多年教学实践具体阐述如何科学合理设计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问题。

一、导入要“简”而“准”。

“简”就是简洁,导入不宜过多渲染和铺排,反而浪费时间和冲淡主题,不管是直接导入,还是间接导入,导入方式不管是借助多媒体,还是情境、悬念、故事、游戏等导入,都必须简洁,哪种方式简洁就用哪种好。比如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生命,生命》这篇文章可以采用直接导入法:生命对每个人都是宝贵的,而作者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却给了我们不一样的体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杏林子的心灵世界,感受她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也可以采用间接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海伦凯勒、张海迪对生命珍视的资料。其实,落到实处就是导入不仅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不能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一般情况下宜在3分钟内。导入更要求准确,准确才能节约课堂时间和直击文本主题,有的教师在解读有关建筑的说明文时,为了让学生直观了解建筑,在导入时大量展示国内外金碧辉煌的炫目图片,本意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利于解读文本,实则在学生的无尽赞赏声和交头接耳议论声中浪费了时间及教师不知怎样进入以下教学,只能采用压制方式叫停学生。因此,导入的目的是激趣和启下(新知),只有保证简而准的导入,才能使课堂教学开展有价值、有意义、有效了,否则就是无用功。

二、解读要“精”而“实”。

针对知识点、重点、难点不宜盘根错节、全面开花去解读,导致学生不知该记住什么,要把不需重复、不是重难点的内容剔除,筛选后主要的内容分点去呈现,紧扣文本,达到精要。比如解读《生命,生命》这篇文章,只要呈现“阅读散文技巧”、“作者背景”、“关键词语境之意和议论句关联词分析及体会作者体验”、“标题含义”就可以了,各块中其它与本文无关紧要的内容都可以剔除,避免像有的教师介绍作者采用幻灯片形式却要用几个版面才能完成。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做到“实”,才能是有效教学,才能收到教学实效,而整个教学活动就是师生互相之间的交流过程,教师精要地解读文本是通过讲解和设置问题或其他方式(小组合作等方式)去实现的。由于农村学生实情,小组合作方式不宜多采用,即使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教师要监管得力,也要建立小组学习原则和明确学习要求及任务,否则看似合作愉快、讨论热闹,实则没有实效,犹如“课间休息10分钟”了。在此主要强调教师设置问题(提问)要“实”。比如《生命,生命》这篇文章设置问题为:(1)阅读本文后,说说本文写了哪些事?(2)找出本文反复出现的同类词并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含义?(3)找出议论句中的关联词,说说这组关联词强调的是什么?(4)从文中找找能解答“生命,生命”的含义的句子或词语?这四个问题直击文本重点和难点,而且问题明确实在,学生可以理解问题并实际地行动,在教师的点播指引下得到实际地解决。那些模棱两可、模糊不清、指向不明的问题实则使学生无从下手、无力解答。当然,提问也是讲究技巧的。课堂提问不宜过多,多了就烦,学生也觉得够累;课堂提问要选择时机,一个接一个进行不好,将要结束时不提,开课后几分钟可以提,学生状态最好时(引起思考力)或最不好时(容易引起关注和动力)该提,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后、教师做好铺垫以后再提等等,可根据自我教学习惯及经验适时而提;课堂提问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根据问题容量大小及问题的难易度恰当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才能做到学生实际地解决了问题。不过,语文课堂应保持语文的本质,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就是要以阅读(朗读)为主,要“读中学”、“读中悟”、“读中得”,这一点要着重强调,每位语文教师都不可偏废,本末倒置。显然,只有精要解读文本和务实设置问题及恰当提问,才能使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教学落到实处,学生学来有序、答来有底、做来有用,切实使课堂教学紧凑有序、过程有效,成效明显。

三、小结要“短”而“明”。

小结要短小简要,不可太长啰嗦,抓住文本主干即可;小结要明白明确,学生可观、可写、可读、可记,比较容易接受和易于复习巩固。小结可以是文本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或者是写法及修辞;呈现方式可以采用言语式,还可采用板书:小标题式、提纲式、表格式、阶梯式、线条式等。小结应该一目了然呈现给学生,不可求短而缺失信息,也不可抽象概括学生难理解。小结在每堂课中应该都要有,都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学习概括,是不可或缺的。当然,本文所说小结是指一堂课而言,一单元、一个文体等的概括那就成为总结了。“短”而“明”的小结促进学生对文本学习重点的把握,推动学生“一课一得”的价值意识,潜移默化营造学生好学语文的积极氛围,有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卓有成效的愿望。

四、拓展要“慎”而“揣”。

拓展环节不是每堂课都要进行,也不是每篇文章都强调要拓展才行,教师要根据文本信息有价值有必要就可以落实这个环节,要慎重面对,不可堂堂用、课课用。某节课文本有启发性就可设置拓展题,某文章语言有特色可以采用诵读模式进行强化拓展,某文章词语用得好可以采用造句写片段进行拓展,某文章的写法很好可以采用习作方式进行拓展,某文章接近学生实际可以进行课堂讨论和课后习作的方式进行拓展,某单元教学内容结束后就某个方面可以进行一次系统的拓展,某个文体篇章解读结束后也可进行拓展训练……拓展也要强调揣度、选择。是词语训练为主,还是诵读为主;是谈感受为主,还是片段写作为主;是课堂解决为主,还是课外落实为主;是就文本为主,还是延伸课外为主……就《生命,生命》这篇文章而言,我觉得课堂和课外并重也行,可设置这样一个题目:学习这篇文章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像杏林子作家的人生经历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请结合自己的所历或所见或所闻,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第一问可以采用课堂谈感受方式进行,在学生对文本及作者杏林子已经解读到位的基础上落实,第二问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作文训练,学生搜集素材,对照习作,写出的文章应该是真实感人的,学生感受文本、感受生活的能力是会加强的,学有所获的喜悦是会引领学生积极求知的。

只有落实好了教学环节的各个细节,才能使课堂不是垃圾知识的集散地,不是教师教教材的传声筒,不是学生无味厌烦求知的鸟笼,保证了教师有的放矢、学生有序求知的有效性,极大实现了有限时间里教师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学到了真知识、真本领,促进教和学的和谐发展,凸显语文学科本色,切实使课堂教学收到了实效,逐步改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滞后,不断突破瓶颈,创造一个更好的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2、张承明《语文教学论》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1年

3、张玉锦《教师如何加强自身文学修养》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1年5月

 

民办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浅谈项目融资阶段的风险管理

探析大数据时代下教育数据挖掘预测学生表现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历史依据

试论基层渔政能力建设

临南洼陷沙三上沉积发育特征与油气成藏控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