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风险管理理论体系的角度对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的项目融资进行风险分析,根据项目融资阶段的特点简要阐述了此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置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融资风险;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置
项目融资是工程项目在获准立项做出投资决策后,正式开始施工前以项目的资产和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基础,筹集该项目建设所需要资金的方式。风险管理是社会组织或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和风险处理等方式,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系统工程,包括财务、安全、生产、设备、物流、技术等各个方面。
工程项目是在一定的时间、费用、质量等约束条件下,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由一系列具有明确起点、终点的协调和控制活动多构成的唯一过程[1]。工程项目生产周期长,施工工艺流程复杂、价值高、参与方多,为减少不确定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造成的损失,风险管理应贯穿建设项目的全部流程,每一阶段都应有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
项目融资风险是指由于项目筹建和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对项目融资目标产生不确定性和损失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风险。融资阶段参与方至少有项目发起方、项目公司和贷款方三方面,为了实现项目融资的有限追索,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承担起全部项目债务的风险责任。所以对项目融资阶段进行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按风险管理的一般流程分析在项目融资阶段有可能产生的风险来源、风险评价以及所采取的风险处置方法。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首要环节,项目融资阶段的风险识别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法、专家调查法、风险报酬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常用分析可从项目的进展阶段、项目风险的表现形式、项目风险可控性三个方面来辨识融资阶段的风险类别。具体风险识别如图01所示。
项目融资的信用风险是指参与项目的发起人、贷款人、项目公司等主体不能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而产生的风险,包括各方主体的可靠性和专业能力等。而完工风险是指项目无法按期完工或完工后产品质量不能达到要求而给项目公司带来的资金投入的增加、贷款偿还期限延长等风险。
从可控性角度,项目的核心风险即为控性风险,包括完工风险、生产风险等;而环境风险则指外在的不可控风险,包括金融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等。
2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通过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评估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将风险事件量化,衡量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和程度大小,从而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措施,规避风险,降低损失[2]。常用的项目融资阶段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通过计算累计债务覆盖率和项目债务承受比率等动态指标进行定量评价;等风险图法。
3风险处置
常用的风险处置方法有风险回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风险自留和风险利用。由于项目融资阶段的参与方较多,以项目公司为中心,与之产生联系的有企业主体、贷款银行、工程公司、保险公司、制造商、信托公司、销售客户、政府部门等。在之前分析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把各个有可能产生的风险事件按照各参与方的职责有效分配,将风险进行有效分配,由最适合承担的参与方进行防控,并采取让自身承担的风险最小化的措施,从而使项目融资的整体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对于上述风险识别中的分析的信用风险,可通过实地考察项目参与方的专业资质、以往所参与项目的情况以及之前的信用记录,采用股权分置,或者让有更高资质的公司入股项目作为担保等方式得到保障。
对于建设和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如完工风险等,可采取订立合同条款、履约保函等方式,规定项目公司在提前完工、按期完工和延期完工的情况下应承担的责任和得到的报酬,以降低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市场经营的风险,可在项目完成之前先与使用方签订购买合同,可保障项目完工以后的市场销售风险,也可保证项目公司的稳定现金流从而保障贷款方的基本权益,同时也可降低其信用风险,有利于融资活动的进行。
4结语
风险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而工程项目又是个参与方多、系统复杂、专业性强的生产过程。工程风险与工程项目的整个周期过程密切相关,而项目融资做为项目准备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的对有可能产生风险的事件进行分析,有利于保障各个参与方的利益从而降低后续施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损失,同时也可将各个风险源按照风险偏好属性有效的分配给各个参与方,使系统整体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余素平,洪炼治,孙莉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蔡依平,朱文龙,施国庆.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