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平台和消费金融建立合作共赢有极大的可能,一方有强烈互联网基因,具备很强的获客融资能力;而另一方具有专业的金融方面风控和运营能力和经验。
本来消费金融是银行内的一项业务,但在互联网+时代,分工变得更细,对于具备了场景的消费行为,消费金融变得显得更贴近用户,更能及时有效得满足用户的金融需求,消费金融这项业务也变得比以前有了更强的生命力。
消费金融之火
从总体状况上看,国内产业结构将继续优化,消费市场将作为经济新引擎,潜力巨大。
初步核算,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创1990年来最低。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
根据波士顿咨询分析,假设GDP复合年均实际增长率保持在5.5%,中国消费市场到2020年达到6.5万亿美元。2015-2020增量达2.3万亿美元。
在GDP增长方面从投资引领逐渐转变为消费引领,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比2014年提高2.4个百分点,增速也最快,中国产业升级(调结构)已经步上正轨。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6.4%,比上年的50.2%提高15.4个百分点,巩固了以消费引领经济发展的势头。
社会消费品方面零售达30万亿,比上年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高于GDP增长。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28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
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221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4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0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8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4,544元。
政策方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指导意见,并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持续。而消费金融作为扩大内需的催化剂,获得政策上的支持。
·2009年,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成立
·2013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扩容,一地一家,总数达16个
·2015年,试点范围推广至全国,成熟一家、审批一家
在消费金融市场方面,2015年中国信贷规模余额超92万亿元,其中消费信贷规模余额超18.96万亿元,增长23.32%,但信贷人口人数约为3.7亿,占比不足三成,市场空间巨大。
网贷平台之寒冬
在过去的一年里,网贷行业的状况可以用僧多粥少来形容,出现了严重的资产荒。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我国M2连年高增,市场上有海量的资本无处可投,大家都在寻找好项目、好出口,资金供给丰富。二,经济困难使企业融资意愿萎靡,银行、信托、P2P等无处寻找优质资产。
同时,针对去年出现的大量P2P问题平台跑路的恶劣事件,随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P2P的前景也日益明朗,逐渐趋向规范化发展。
根据管理暂行办法内,再次重申网络借贷平台不得突破四条红线:一、要明确平台的中介性;二、明确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三、不得搞资金池;四、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这使得网贷平台和消费金融建立合作共赢成为可能,一方有强烈互联网基因,具备很强的获客融资能力;另一方具有专业的金融方面风控和运营能力和经验。如成立具有放贷资格的金融机构(如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保理公司等)先审批放款,再通过网贷平台转让债权,确保时效性。
从定位上来讲,同为普惠金融,尤其是微小、个人消费,三农等方面,政策上允许与传统金融机构错位竞争,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有效补充。
在2015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公开肯定了P2P为普惠金融所做出的贡献,“小贷公司和P2P网贷公司,作为专业的民间放贷机构和互联网贷款平台,鲜明体现了普惠金融供给的包容性和多样性。”随着互联网金融业态的不断成熟,周慕冰肯定了P2P网贷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所作出的贡献。
首先在针对客群方面,网贷平台投资者主要是小微投资者,消费金融借款人主要是小微借款人。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互联网金融行业将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有效补充,为发展普惠金融、覆盖传统金融行业难以覆盖的人群和地区贡献力量。这就意味着未来国家将会进一步出台鼓励和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政策,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金融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普惠金融,促进实体经济方面的优势。
其次,对于金融风险,网贷平台能够接受消费金融的风险,在信贷风险方面有更高的风险容忍度,网贷平台的门槛较低,服务银行不能(或不愿意)覆盖的客户,他们一般风险较高,也接受较高的资金成本(包括利息、手续费等),通过高收益覆盖高风险。故此,网贷平台的风险承受度较传统金融机构高。银行的消费贷款不良率水平达到2%是属于高水平。网贷平台的贷款不良率在5%、甚至10%以下已经属于低水平。
接下来,网贷平台由于其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基因,其对应的消费场景日趋互联网化、移动化,比传统银行更具备互联网优势,更贴近消费场景,也更愿意开发系统接口对接新兴的互联网消费企业,响应速度比传统金融机构更加迅速,更能满足消费金融的快速审批决策的用户需求。
最后,消费金融资产标的由于其小而分散的特点,更易于网贷平台投资者分散投资,从而降低平台贷款集中度风险。我们可以看到,网贷平台投资者投资金额相对较少,几万甚至几千的金额,如果标的是几十万或几百万的贷款,在投资人数限制下,单笔投资金额较大,投资者在投资时只能投少量项目。单一项目出现逾期,对整个投资组合造成重大亏损。消费金融资产标的贷款金额低,低至几千(买手机)甚至几百(零花钱),标的拆分后,投资几千的投资者也能充分分散风险。再者,不少网贷平台因为个别标的逾期无法兑付而倒闭,而消费金融资产标的单笔金额少,除非风控模式出现问题,否则,网贷平台不会因为贷款过度集中而出现风险事件。所以,消费金融产品更加符合小额分散的要求,将有利于提升平台的分散度水平。
网贷平台转型消费金融的致胜关键
在资金方面,从近期业内京东的第一笔ABS证券化,突破了原来纯粹以自有资金作为贷款主要资金成本的方式,变成以信贷资产质量说话,从资本市场获取源源不断的资金作为支撑的方式。可以从这次资产证券化看出,其亮点之一在于并没有提供差额补足承诺,优先级债券的评级纯粹依赖白条资产的内部增信。京东白条为针对C端(消费者)的消费金融,相比B端(供应链上的商家)来说基础资产高度分散、每笔金额小、期限短、不良贷款率低,整体质量好,风险分散。通过内部增信,不提供差额补足承诺,没有利用京东的企业信用,单纯使用资产本身的收益,通过持有次级,对优先级进行保障,成功摆脱了刚性兑付。这对网贷平台的刚性兑付(不然容易被追究非法集资)起了重大意义。
然后,在消费场景方面,消费场景作为消费金融的核心环节。商户在消费金融中的角色,直接影响着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传统的借贷场景通常为两方交易,借与贷的关系非常简单。其贷款利息收益直接来源与贷款客户,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标准商业模式。而消费金融引入了商户的角色,商户的出现改变了游戏规则。商户可以贴息,客户的成本降低了,客户质量提升了。这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猪买单。但商户也可以多收费,客户的成本上升了,客户质量下降了。这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模式。所以,商户是双刃剑,善用商户,可以突破困境,获得更大收益,反之,则跌入死胡同。
在效率方面,消费金融的贷款申请特点是快捷、简单、不需要太多申请材料,例如线下消费时不会有银行流水、工资单等,需要提供这样的材料代表客户要跑银行后,再跑到消费场景,这样会大量流失客户,尤其是优质的客户,整体客户的质量降低。但是,不需要太多的资料并不以为着,获取的申请信息少,而是通过鉴别客户所处的消费场景,从场景中获取其他的补充信息,如商户,商品标的物,商品送货地址等等信息。同时,通过连接第三方征信机构,从大数据角度获取更多的与贷款申请客户相关的参考信息,从而进行授信审批。而对于审批效率方面,能自动化的尽可能自动化,一劳永逸,借助评分卡逐渐提高自动化审批比率。例如身份证验证、电话号验证、人脸识别等,很多这方面的科技都可以应用。
风控是金融永恒的主题,风控的强弱和其策略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经营成败问题,风控的能力主要有,包括金融产品定制能力,场景流程改造能力,客户准入能力,商户准入能力,反欺诈能力,催收能力六种。不同的金融产品定制对应了具备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的客群,同时也对应于不同的消费金融场景,可以按消费金额与频次两个维度分成四类。大额高频的,消费者一般不缺钱,不需要分期。大额低频的,适合分期产品,降低付款压力,摊分到每月支付,提供的是现金流管理功能,根据现金流判断风险。小额的,不论高频低频,比较适合提供信用额度,一次申请,多次使用,控制资金支用风险。小额的信用额度,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可以收取金额较少的服务费,根据其资金购买用途进行风险定价。场景流程改造上,可以从流程入手,控制贷款资金用途或者固定其还款来源,如直接放款到商户账户以及滴滴司机贷款、从收入直接扣掉。
从资金、场景、效率和风控几个方面都可以看出消费金融和网贷平台在具有很强互补性的基础上,也具备了网贷平台向消费金融转型很大可能性和可行性,并且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网贷平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更有活力、竞争力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