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外管理

“天猫”和“海尔”,谁是中国的希望?


又过年了。迎接猴年。忽然想起毛泽东曾剖析自我:一半虎气,一半猴气。如今放眼中国,最具有猴气的,恐非马云莫属。如今,微信里依然盛传着马云最近又预言了什么,或又棒喝了某些行业。马云其实是一个符号,一个关于互联网的符号。2015年,中国的互联网加速蜕变,从草根走入了厅堂,乃至进入了国策。现在不提互联网,不提O2O,都不好意思说创业。

但钱钟书先生曾断言:“凡显学,必是俗学。”当人们言必称“互联网+”、“O2O”时,我们也就到了需要从擂鼓转向小心的时候。

还靠低价和速度?

毋庸置疑,互联网非常重要。可是,它真有那么重要吗?究竟互联网能解决中国社会什么痛心疾首的现实问题?换言之,究竟互联网创造了什么?

首先,互联网创造了低价。只要是网上卖的东西,目不识丁者也知道一定是便宜的。如果谁在线上卖比线下还贵的东西,一定是疯了!不诘其余。可是,中国社会这么多年还缺低价吗?甚或说,一直以来中国不就因盛产低价而备受诟病吗?

其次,互联网创造了速度。确实,互联网迭代的速度,绝对是历史空前的。如果谁在线上做不到立竿见影,那市场一定是“零容忍”!格杀勿论。可是,中国社会这么多年还缺速度吗?甚或说,一直以来中国不就因盲目求快而悲剧不断吗?

那么,互联网再来延续、重复甚至进一步强化这两点,又有什么意思呢?

当然,互联网创造了交互。讷言不敏行的中国文化,使得芸芸同胞都是内向不善表达。而有了互联网,大家就可以躲在屏幕后面过瘾了。这确实亘古未有。所以三年多前,我曾说过互联网将会改变中国人的性格,进而改变中国社会。这确是催生中国社会新的希望。

可是,互联网很难出精品。

迭代与迎合,能出精品吗?

正因为速度至上,迭代至上,于是当前呈现两种相反的趋势:一种是撕裂,一种是迎合。

因为人们没有时间沉淀,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消化,没有时间求精,进而发展成为不必沉淀,不必思考,不必消化,不必求精。于是出现一个吊诡的现象:一方面互联网在极度张扬着人们的个性,一方面也在急速摧毁着人们的个性——特别是精英阶层的个性。

“罗辑思维”虽然风生水起,但我想罗振宇自己也不相信他的视频,能像85版《红楼》那样传世,甚至如《还珠》那般重播。更典型的对比,来自同火自《百家讲坛》的袁腾飞和易中天。两人都因犀利而名世,但随后分道扬镳:袁腾飞积极拥抱了自媒体,于是今天的他已棱角不在,思绪杂乱,只剩下一具空壳。而易中天,至今依然观点犀利,依然富有情怀,仍然振聋发聩。就因为他没有触网,依然埋头著书《中华文明史》。他只需要对自己的使命和未来的经典负责——用不着迭代,用不着迎合。

这不能责怪罗和袁,因为互联网不需要他们创造可传世的精品,只需要他们每天源源不断地“生产”浅阅读快消品。如今读网络快文,如果通篇找不出错别字,就是奇迹了!

但是,一个不产、不慕精品的时代,一个不出、不求精品的民族,不是很可悲、很可怕吗?最近,很欣慰源于日德两国的“工匠精神”开始在国内精英阶层流传,终于有识之士意识到了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症结!但是,比起O2O的喧嚣,比起“双11”的叫卖,这些理性的声音依然微弱。

说破天,实业兴邦!

让我由衷地对互联网五体投地,就是它终于能帮助中国企业和中国社会催生精品时。我相信,未来可以做到——但绝不是如今的假货和“双11”,绝不是粗糙的自媒体。当街上到处看到众多家电大佬们列队贴脸给天猫背书,并无可选择地说“就够了”时;当同时听闻卖吧赚钱的百度遭遇猛烈地道德拷问时,我在心中默念:真正能够让中国制造升级,让中国企业强大,让中国百姓幸福的那个互联网,还没有到来。

与之相反,就在小文完稿时,海尔并购通用家电、万达并购传奇影业的振奋消息传来。中国赢得尊重,终究靠的还是过硬的实业。而实业,终究靠的还是过硬的精品。

猴年来了。猴子是混不吝的,这时说些不着调的混话,算是应景吧。

 

组织变局进行时(下)

“中国版迪士尼”将如何“造”?

马化腾:像“小白”一样思考产品

转型需“向死而生”

标准化将成农产品“进城”的重要关口

P2P金融做好风控是重要命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