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类学上来说,银币水母和我们常说的水母——比如我们常吃的海蜇——并不是同类,水母是一种低等的腔肠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而银币水母是属于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管水母目、银币水母科的一种生物,也被叫做“蓝键虫”。
银币水母生活在温暖海域的海面上,并没有游泳的能力,只能“随波逐流”,随着温暖的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所以也被人们当做“暖流指示种”。在夏季的时候,银币水母常常成群出现,被海流冲到海岸附近,甚至被冲上沙滩,给沙滩带来一种奇幻般的美丽。
银币水母中心的圆形的身体名为“浮囊体”,如同一个小小的圆盘,质地坚硬,很轻,略带透明,看起来就像是一枚银币,这也是银币水母名字的由来。
银币水母在海水中生活时,浮囊体呈鲜艳的青蓝色,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银币水母的浮囊体由几十个细的同心环和几十条放射肋组成,其内部有辐射隔片,这些隔片之间充满气体。在浮囊体背面有许多小疣状突起,越靠近中间,这些突起的密度越大。
我们看到的银币水母并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由许多类似于水螅虫的个体组成的群体,银币水母拥有复杂的群体结构,单个个体分工明确,有的专门负责捕食,有的专门负责生殖,有的专门负责帮整个水母漂浮,在遇到危险时还能通过放气来潜入海底,危险过后再浮上来。
浮囊体的腹面是银币水母的核心部位,这里包括主营养体、小营养体、生殖体和指状体。主营养体位于浮囊体腹面正中央,呈圆锥形,其周围有许多中空、尖端膨大的小营养体,这些营养体是银币水母消化、吸收食物的地方,在营养体上具许多分散的刺细胞群。银币水母的生殖体呈颗粒状,生长在小营养体基部,在浮囊体边缘排列数圈,每条指状体上都有3条纵列分散的短枝,短枝末端膨大,在浮囊体周围有许多长长的触须,上面有许多能够分泌毒液的刺细胞,用于捕食浮游生物,同时也是银币水母用来自卫的武器。
对于人类来说,银币水母的刺细胞的毒性并不强烈,即使接触也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如果你用接触过银币水母触须的手指去揉眼睛,或者碰触其他比较柔弱的地方,那接下来的疼痛肯定会让你终生难忘。
对于银币水母的繁殖方式,人类所了解的并不多。在夏季,银币水母的生殖体会分化出“小水母体”,就像是缩小的银币水母。小水母体会沉入深海,在那里进行繁殖,当下一代的银币水母成熟时再次浮上海面。
银币水母的水平分布与海流、水团和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判断海流或水团性质的生物指标。在福建南部,出海打渔的渔民把银币水母称为“鳁镜”,用它们作为鳀鳁鱼夏汛的台湾暖流指标,从而十分准确地预测鳀鳁鱼夏汛的到来。当渔民们发现海区内出现“鳁镜”,如果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海况没有特殊的变化,那么鳀鳁渔汛肯定会在10天内到来,这对探索渔场位置,指导渔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帆水母是银币水母的近亲,也是属于水螅纲银币水母科的海生浮游生物,它还有一个可爱名字——“僧帽水母”,因为它身体上竖起的“帆板”好像僧帽一样,这种水母还有一个英文名Portuguese Man-of-War,意思是“葡萄牙战舰”,很形象吧?
帆水母的体型比银币水母大得多,其长度约100毫米,部分像帆浮在水面上,其余部分则在水底下。和银币水母一样,帆水母也不能自己运动,而是随风、水流及潮汐来进行移动,主要它们分布在大西洋热带海域,有时也会出现在地中海海域。
与基本无害的银币水母不同,帆水母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生物,它的武器是长长的触手。帆水母的细小触手长达10米,有的甚至能达到惊人的22米,而且非常纤细,在海水中几乎无法看到,所以很多游泳者在看到帆水母的时候再躲避已经迟了。帆水母触手中的刺细胞会分泌致命的毒素,虽然单个刺细胞所分泌的毒素微不足道,但是成千上万刺细胞所积累的毒素毒性不输于当今世界上任何的毒蛇。帆水母所分泌的毒素属于神经毒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毒素的作用逐渐加重,伤者除了遭受剧痛之外还会出现血压骤降,呼吸困难,神志逐渐丧失,全身休克,最后因肺循环衰竭而死亡。
很多帆水母会与多种海鱼一同生活,比如小丑鱼。小丑鱼可以在帆水母的触须之间随意游荡,因为它们体表的黏膜不会触动刺细胞。这些鱼类可以从僧帽水母中得到保障,而它们会吸引其他小鱼来作为僧帽水母的食物。
海洋专家建议在海边游泳的人应时刻保持警惕,因为帆水母通常是明亮的紫色或者蓝色,就像是漂浮着的气球或是彩带。孩子更容易遭到僧帽水母的袭击,因为这种生物看起来那么美丽,诱惑人们去触摸它们,即使是那些搁浅在岸上的帆水母也同样危险。
(责编: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