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之人都知道酒精度数这个概念,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查阅资料,酒精度数,又称欧式百分比法,表示20℃时酒中含酒精的体积百分比,比如50度的酒,即说明100毫升的酒中,含酒精50毫升。在酒瓶上常见的就是这种标法了,通常在“%”后跟一个“Vol”,一目了然,大家都看得懂。到了北美地区则不同,他们习惯用美制酒度(Degreesof ProofUS)代替,单位为酒精纯度(Proof),1个酒度纯度相当于0.5%的酒精含量。也就是说,同样的数字,美制的酒精含量实际只有欧式的一半。
所有的酒类之中,应以啤酒的度数最低吧。有些人搞不清楚,看见啤酒瓶上有一栏写着“10%”或者“12%”,吓唬自己,“也有十几度呀”。其实这只是啤酒的生产原料--麦芽汁的浓度罢了,只代表糖类的多少。不过麦芽汁浓度和酒精度成正比,同时也体现在酒色上。国产啤酒以淡色的为主,低起来2%出头,名副其实的水酒一杯,稍浓一些的,超不过3.8%。德国人的黑啤,可达5%,比利时苦行僧们酿出的最厉害,亦不过8%而已。
已变成半个酒鬼的我们觉得8%没什么了不起,不善饮的朋友一杯下肚,照样醉倒。但是以我的观察,装醉的居多。
喝啤酒的话拼命上厕所,而且凸起一个啤酒肚,又不代表腹内墨水,实在不好看。红白餐酒十四五度,饮起来文雅得交关,当然不是前几年流行的掺雪碧的喝法,更非那种应酬局上你灌我、我灌你的牛饮。
红白餐酒、中国的黄酒、日本的清酒度数相仿,好的酒容易入喉,喝起来一杯接一杯,好像千杯不醉似的,但是后劲是那么足,非得醉过一次才知高低。
再往上就是蒸馏酒了,韩国和日本的烧酒,蒸来蒸去,也超不过三十度。这类酒度数说高不高,说低不低,最为娘娘腔。我们印象中看日韩的节目,那些家伙一喝十多杯,以为酒量惊人,天知道他们加了多少冰和水。
二三十度的酒,只有百利之流那种甜酒,才要加水或者乌龙茶,倒不是怕醉,就这么直接喝腻死人也。
威士忌和白兰地的度数更高,但怎么也比不过我们的白酒。五粮液和茅台动不动就是五十多度,北京二锅头可达65多度,只有俄罗斯伏特加方能媲美。一向认为国产白酒勾兑太多,连茅台也不能免俗,故不喜。但是喝过山东的琅琊台原酒后,对白酒的偏见有所改观。此酒有73度之高,反而比四五十度的那些容易接受。
近来又试过一种葛根酿的高度酒,称为东君御露,81度,相当于八成的酒精兑上二成的水,听起来恐怖之极。奇怪的是,喝后两颊生津,口气清新,完全不像一般的白酒有股谓之酱香的臭气,口干得不得了,大概是原料上的区别吧。
说什么也好,真正的酒客不会理会酒精度数,管他妈的什么酒,能和好友共饮的就是好酒。
酒至半酣
酒至半酣,方为最高境界。
所谓半酣,是指略有飘飘然之感,谈兴正浓,妙语连珠,这个阶段,确切地说,在你尚未变成一台复读机之前,同时更不会频繁地走向卫生间。接着,你从容起身,平平安安地返家,按习惯的梳洗顺序把自己弄干净,最后老老实实躺倒睡大觉。在此过程中,无须老婆大人帮忙,故也不会有河东狮吼之虞。
要达此境界,菜要对路,酒要对路,人也要对路,缺一不可。除非喝洋酒,才会净饮。中国人的习惯,喝酒必有下酒菜,故江南人方言说“吃酒”,是有道理的。什么菜配什么酒,没有固定搭配,你觉得合衬即可,偶尔玩Fusion,西餐国酒或者中餐洋酒,亦无伤大雅,但是通常来说,吃当地菜,喝当地酒,是永不失败的选择。
唯一例外是我们的白酒,霸道得很,喝后让你的舌头麻木,盖过菜味,乐趣至少少了一半。本来霸道也算是白酒的个性,问题是当今勾兑技术用得太厉害,加入大量的香精,喝起来千篇一律,实在单调。除了少数几种,其它什么浓香型、酱香型,统统都是假香型。
我确实不主张大家去喝贵酒,像暴发户那样乱喝一气更是下下等,但是也赞同相信自己的直觉,喝得最舒服的酒即是好酒,如果贵了一点,你负担得起,又喝得满意,有何妨?
和好友共饮是唯一能令劣酒变佳酿的场合,中国人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是数千年积累的经验之谈,概括得再对也没有。无聊的应酬则会让一切酒菜都变得无味,而且,按照我们的酒桌文化,啤酒黄酒都嫌不够高级,非要你一杯我一杯干掉几瓶白酒不可。
劝酒倒也罢了,扰人的是逼酒和斗酒,我固然从不找人麻烦,也难保麻烦主动杀上门来。这时得出绝招,不然纠缠不清,闹个没完。我的做法简单,但极见效,喝白酒时,每个人身前有个分酒器,装满的话有三两左右,拿来直接一口干了,十之八九震惊四座,从此大家绕着你走,彼此相安无事。此招俗称令狐冲,拎壶冲也。
前提是你有足够的本钱,否则自寻死路,别怪我没提醒。
半酣与醉之间的尺度,不容易掌握,一旦越界,翌日头疼是免不了的。
有次参加日本烧酒的推介会,主办方信誓旦旦地宣传,我们的酒喝醉也不会头疼。这种说法,骗小朋友可也,真正的酒鬼绝对不会相信。当然,酒有优劣之分,劣酒几杯下肚就给你颜色看,好酒则让人不知不觉地坠入醉乡。总之,头疼这回事情,跟你喝什么酒没关系,只看你喝得够不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