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女报·Seaside

幼升小的入学焦虑从家庭庆祝开始(上)

作者:编辑 杨小果 撰文 王崇 设计 Mirra

编辑 杨小果 撰文 王崇 设计 Mirra


王崇

记者、编辑;

上海新闻晨报“儿童中心”主持人;

家庭治疗师

邮箱:[email protected]

王崇,你好!

因为有孩子而认识你,时间飞快,现在她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孩子到今年9月是6周岁零4个月,我也用一些育儿书里介绍的方法评估过。理论上,似乎是符合一个学龄儿童的基本要求了,但实际上理论常常解决不了具体问题。我做了一些整理,但至此都未能理出头绪。很想跟你交流:

1.因为学校的关系,我们将面临搬家,房子在装修阶段。那意味着,除了学校的转换,孩子马上还需要适应新的家居环境。

2.从相对开放的美式幼儿园的教育体系,回到公立传统的教育体系,加上国内目前幼升小过程中,家长处在普遍紧张的状态,对学龄孩子有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这对孩子来说,更是不公平的压力。虽然知道要坚持自己对孩子的认知,但深陷其中而完全超然,似乎也不符合人性,我必须直视我的忐忑。

3.孩子现在偶尔表达的担忧就是,她害怕在新学校会没有朋友:“万一别的小朋友不跟我玩呢。”但事实上,她是个开朗活泼的姑娘,朋友不少。她在情绪表达上属于反应相对激烈,情绪波动很大的孩子,这跟我和他爸爸的性格有关系,学会处理情绪,是我们都在学习,但也相对艰难的课程。我希望能有好的方法,能让我帮助她过渡这个变化的时期。

4.其实在学校的选择上,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是非常谨慎做出的选择,在我们的能力和认知范围内,给予了我们认为最合适的选择。所以,你一定看得出来,我们在孩子教育的各个方面的重视和努力。尽管如此,我也清晰地意识到我们的问题,不断地提醒自己放松,也的确做到了一部分放松,但同时,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的紧张是客观存在的。

5.一个很现实的担心是,我不太清楚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公立教育和家庭教育间寻找平衡。如何在她面对问题时给予安全的陪伴,都是我们即将面对的一个大课题。

看起来,似乎比当年读书的自己更艰难,但事实上,那时候的自己浑然不知艰难,虽然也一身的毛病,但仍然快乐成人。而现在才发现,要注视着别人成长,比自己忘我的成长要难太多,难在这个人是你最爱的人,难在分寸,难在放下。

谢谢你的陪伴并期待你的回信。

一个6岁孩子的妈妈

“一个6岁孩子的妈妈”,你好:

你已经看到了自己在孩子即将上学时的“妈妈敏感期”,你的觉察很好。有这么好的觉察,你是否已经与你的先生为此庆祝了?庆祝你们的孩子又长大了,庆祝你们即将搬新家,庆祝你们将与孩子一起进入下一个阶段的生活,庆祝你们的人生将遇到新的挑战、困难和学习,而你们将很好地与整个的过程相处,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别小看庆祝,它是一种切实的行动冥想,不断夯实你的念头、情绪和认知。这么做,你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平顺。

回想一下,在以往,什么是你引以为骄傲的事或能力?想想看,你为什么会有这个能力?我举个例子,比如有可能你从小就很喜欢写作,并且很擅长写作。回想一下,当你面临一个新的写作题目或机会时,你的感受是什么:高兴、兴奋、期待。然后,当你动笔后,你写出你想写的,交给老师。你一定不会害怕也不会担心。你总是期待老师再次看到你的好作品。

结果也正如此。接下来,你非常高兴,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且,可能还得到什么小奖励。或者,没有奖励也不重要,你自己已经很高兴了。你在心里已经庆祝了。

你的过去有类似的经历吗?你可以换成真正适合自己的经历,然后去发现这其中的秘密。无论是事前还是事后,你没有恐惧,没有担心。并且,你已经养成了得到一些,就为之庆祝的习惯。然后你会发现,你在这个领域越来越好。

谢谢你的来信,你帮助我们发现一个重要的事:那些我们擅长的事,当我们做到了,我们意识、念头、行动都与我们做那些我们并不擅长的事不同。你也许会说,当然,一定是不同的,但是……

请原谅我在此打断你,因为我想让你聚焦在我想与你分享的事上:很多事的微妙改变,不首先发生在努力和让自己变得擅长起来。它发生在更早些时候。那就是我们对待那件事时的念头。

你有很好的觉察,如果你常看我的文章,你会知道我常常提及“觉察”这个词。这很重要。没有觉察,我们就是无明和无知的,大家都一样地受苦。但是一旦你觉察你的念头、情绪,一切就开始改变。所以,继续练习你的觉察。并且在事件发生前,就有意识地种一些不同念头的种子,它很重要。

而庆祝已经得到的,将快速地改变你的心识,你不妨一试。所以,当一个妈妈觉察到正处在孩子上小学的“敏感期”后,她可以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为未来担心,而是去为过往庆祝。

回到你信件的第一个问题,看看我是否明白了你的问题。你其实问了一个好问题:如何帮助孩子同时适应新家、新学校、新朋友。

你的确有很多好的事情在发生,如果你去庆祝了,也许这个问题就不那么突显了。但我还是可以给一些多余的小建议:

关于新家:装修入住前,与孩子一起谈论新家,一起想象。这也是一种冥想。同时,尽量保持孩子房间原来的样貌。特别是孩子喜欢的被子、玩具、小用品,保持原样,原位。入住第一天,像对待贵宾一样欢迎你的小朋友入住,一间间带她参观新家,给她介绍。特别是她的小房间、卫生间和厨房,还是你们的房间。这些是这个孩子一定需要去的地方,越早让她熟悉越好。

关于新学校,新朋友,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倾听和陪伴,就有很大的力量。

我最近在国外学习,由于我语言不好,我与人交流遇到很大的障碍。但是,也正是因为语言不好,让我有机会用很少的语言提问,然后用大量的时间倾听。你一定无法想象,我的确交往了一些深入的朋友。我越来越清楚,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感觉很孤单,几乎没有人好好地听别人说话。想想你工作的单位,是否有人只是倾听?还是更多的人都在抢着表达自己的想法。

只是听孩子表达不满、担心、焦虑,只是回应“嗯”,就足以帮助我们的孩子迎接新的挑战。可能,更多的真相是我们自己需要他人倾听而得不到。努力去找那个能倾听你的人,或者倾听自己。

再来看你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你说“国内目前各个小学都很紧张,家长也都是紧张的。虽然知道要坚持自己对孩子的认知,但深陷其中而完全超然,似乎也不符合人性,我必须直视我的忐忑。”

你的忐忑是什么?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多说说。让我来猜一猜。你担心别人,特别是老师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你的孩子?是这样吗?如果是,那是一定会发生的。因为,人们也是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你的。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视角都是不同的,更何况一个班有那么多孩子。也许对我们而言,很重要的观点是:我们的孩子不是用来证明我们的。我们无法让任何人任何事证明我们。我们首先需要不断地打开自己,学习如何看待人,看待事。而不是以不变的观点看待。

我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当我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他在小区里玩秋千,因为有很多小朋友都想玩,所以等待是约定俗成的。我的孩子很小我就训练他等待,办法是发现他不等待,就把他抱回来,同时说:“请等待。”因此,我的孩子安静地排队等待。轮到他了,他就尽情地玩,直到他玩够了离开。但是,那时有很多小区里带孩子的阿姨、外婆或奶奶,他们的规则是每人玩2分钟。我不认同这个办法,一则无人可以公正地计算时间,必然会形成权威,而大家都要听他的或者最终混乱。二则,我们如果去公共场所办事,比如ATM机取款,也是大家排队等待,轮到的人安心办事,等时间长的人自行决定是否继续等,没有人在旁边看表,每人只能2分钟。由于我对成人世界的认识和对公正的不同理解,我允许我的孩子在安静等待后,尽情地玩。但是,很快其他成年人开始对我形成压力,认为我的孩子“自私”。我没有生气,因为我很清楚,那只是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同时,我也很清楚,我的孩子不是用来证明我是一个怎样的母亲的,他只是在那个年龄需要我的保护。我对那些“持不同政见者”表达了理解,同时告诉他们“在这件事上,我同意我的孩子在安静等待后尽情地玩,直到他不想玩了。他没有想伤害任何人,他只是想玩,并且他已经耐心等待。其他的小朋友也可以这样。”那些看着我,没有回应。最后,一位中年阿姨问我:“你什么地方人?”我告诉她后,阿姨放松了一口气说:“我还以为你是外地人呢?”

我们的对话终止于此,但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我们与我们的邻居、老师、同事、领导都可能有类似的对话。一旦涉及我们的孩子,可能我们会变得紧张,我们希望别人认为我们的孩子优秀。

一旦我们觉察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放下。你提了好问题:如何帮助自己面对现实压力?如何真实地认知自己的孩子?

一点点做,一点点试,做不到也没关系,下次再试。面对老师,我们需要明白,孩子不是我们的私人财产,孩子同样是老师的宝贝。我们做父母的承担更多教养工作,而老师也是这个孩子重要的教育人。我们和老师一起合作,共同教育培养。如果老师发现我孩子的不足,我们做家长的当很珍惜,同时询问“在家庭中,你对我有什么建议?在教学中,你对自己有什么调整?”

这样与教师的对话,压力可想而知,但我会去尝试。因为,我真的认为孩子并不属于我。他们属于我们所有的成年人。

由于篇幅的关系,你的来信我暂时回复到这里,下期我们继续。

 

40岁+对弱者婊的愤怒 就是创业的初心

创二代,你让撕葱情何以堪

90后,创业就是 你不开心给你一碗面条咯

前任这所银行

幼升小的入学焦虑从家庭庆祝开始(上)

十里八村一枝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