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弟,今天又哪不舒服了?”B超室的秦医生一看见强子捂着肚子走进来,笑着问。强子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径直走进来,躺在床上,解开腰带,一撩衣服露出了肚子。秦医生把探头放在强子的肚子上来回扫了一遍,说着:“没事儿啊,肝胆胰脾肾都好着呢,放心吧。”“谢谢秦医生,那我走了。”“好,慢点啊,再见!”
这样的对话这两年重复了多少回,秦医生和强子都数不过来了。对于来秦医生这里检查B超,强子其实感到很难为情,因为每次查都没有问题,可自己就是肚子疼啊,况且上一次检查没问题也不能代表这一次就一定没问题啊。不过,每次检查完,得到秦医生的确认后,强子的肚子疼似乎减轻了些,再回到门诊医生那里,一般也不会给强子开什么药了。慢慢地,急诊科、内科的医生也都认识强子了,也知道他只要检查一下就能好。
强子的肚子疼是怎么发生的,还要从两年前说起。那天,强子在健身房举完杠铃,忽然感觉胸口窝一阵隐痛。回家后,他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胸骨疼,下面立即出现几十页内容,其中一条“胸骨疼可能是食道的问题”引起了强子的注意。他想起小时候,当医生的小姨曾告诉自己不能喝太烫的水,否则会伤到食道,容易得食管癌。又想起自己这些年每天早上总是喜欢喝一碗热热的汤面,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不会得食管癌吧?
强子一夜辗转难眠,第二天一早跟单位领导请了个假直奔医院看消化科。等待期间,强子不住地想自己喝了至少10年的汤面,再加上平时喜欢喝热茶、热汤……而食管癌在早期是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外祖父、大舅得的是癌症……强子越想越害怕,坐在凉爽的候诊大厅里,强子却出了一身汗。
后来,强子做了心电图、胸片、胃镜和钡餐检查,以及一系列化验,除了“浅表性胃炎”,其他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医生说先观察观察吧,暂时没有什么问题。
强子是个很认真的人,便真的“观察”了起来。每天早上一睁眼,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感觉胃肠是不是有什么不舒服。白天只要一闲下来,强子也关注胃肠的感觉。除此之外,他还把烟酒都戒了。
过了一段时间,同事小刘因阑尾炎做了手术。强子跟几个哥们去医院看小刘,小刘说,之前肚子不舒服都没太当回事,前两天疼得受不了了才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幸亏来得及时,再晚点,说不定就穿孔了。强子听得后背发凉,隐约觉得自己也有点肚子疼。当晚,强子就因为肚子疼到医院挂了急诊,抽血化验、B超、肠镜、CT做了一通,也没查出来什么问题。从那以后,强子隔三差五就感到身体不适,有时是肚子疼,有时是胸骨疼,有时是后背疼,也因此隔三差五跑医院看病检查。期间,有几位医生建议强子到心理科看看,但强子觉得自己不是心理问题,因为疼是真的呀,并不是装出来的,所以他一直拒绝转诊。
其实,像强子这样的人在医院的各个科室都能见到。医生们都很无奈,“强子”们同样也感到很无奈。
明明是真实的不舒服,却找不到身体的原因;反复就诊检查,却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这就是让医生和患者都感到无奈的躯体化障碍。
既然身体没有问题,为什么还会出现各种不舒服呢?
1
与性格特点有关。强子的小姨是医生,从小给他很多关于医学的知识,如不能喝太烫的水,否则容易得癌症,这使强子从小就形成了关注健康的习惯。如果性格中有敏感、容易焦虑紧张的成分,当身体出现不舒服时就容易将后果想象得过于严重,如得了某种疾病。
2
与生活事件有关。强子的病情加重是在朋友做阑尾炎手术之后。
3
与认知加工有关。担心得严重的疾病,会让焦虑紧张升级,对不舒服部位的关注也进一步增加,就像拿着放大镜全神贯注地观察一样,专等不舒服出现一下就捕捉到。随着感受到的不适逐渐增多,对身体的担心也增多,于是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身体不舒服的部位……形成一个滚雪球般的反应:不舒服—担心—更多注意—更多不舒服—更多担心—更多更多注意……
尽管患者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但和强子一样,他们常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这也使得这个疾病从发病到诊断治疗往往数年甚至十几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