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今,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而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产物,原有监管体系不够全面,无法对互联网金融予以监督和管理,导致互联网金融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就本质层面而言,互联网金融依旧存在于金融范畴当中,在鼓励其发展的同时,要尽快健全监管体系,以此来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文章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探讨监管体系的构建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构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产生了全新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与金融机构融合发展,对金融产品、业务及产业机构构成了深远影响。诚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大程度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滞后,埋下了诸多风险,构建并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迫在眉睫。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
国家相关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其实际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表现在信息安全体系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全等方面。
1.1信息安全体系重视不足
在云技术支撑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海量数据进入云端,虽然为企业高效处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但也为“黑客”带来了可乘之机,对企业安全生产非常不利[1]。我国多数网民都有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经历,如个人资料泄露,钓鱼网站侵入等,这些都需要更为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才能够为国民提供良好的环境.
1.2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互联网金融已经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家尚未针对互联网金融提出正式的法律法规,如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监管主体等并未给予明确规定。受到权责划分不明确等原因,引发多起纠纷[2]。长此以往,不完善的法规体系,势必会阻碍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将其排挤到灰色地带,诱发非法吸收公共存款、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等业务的出现,进而造成金融风险,影响到国家的发展。
1.3监管缺乏创新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突破是时空限制,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但由于监管技术与手段滞后,无法满足于金融发展需求,由此出现的一系列技术漏洞,加上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多样性、开放性特点,致使黑客利用这些,采取技术手段对客户资金进行盗取,或者损害到商家信誉,故只有不断加强监管技术创新,才能够不断降低危险,保障人们的利益。此外,互联网金融为交易双方资金业务发展创造了虚拟环境,双方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增加了信用风险。为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构建全面的信用体系至关重要。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
2.1重视监管,明确目标
互联网金融将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为此全面提升对其重视程度,积极学习其他企业丰富、优秀的管理经验,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管理模式,多管齐下,多角度对互联网金融予以管控。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在监管过程中,注重地域差异性,切实考虑到各个地区的特点,做到统一管理,差异监督,从上至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体系,确保互联网金融能够处于安全、合法状态当中。互联网金融管理工作处于新时期下,除了要提高重视度,还要明确其监管价值,在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基础之上,制定明确的准入、推出机制,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如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结合综合评估结果预测风险发生率,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防范风险,通过跟踪监督、报警提示等环节,全面展开互联网金融监管活动。
2.2动态监督,信息准确
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兴产业,新时期的产物,在对其监管时,要坚持与时俱进原则,保证其稳定发展的同时,对其进行全面监督。互联网金融监管时,可以采取动态监督方法,从责任分配角度入手,采用补充方式,定期对管理主体责任进行阶段性调整,确保各类互联网金融都能够在全面的监管之下,提高其完整性。
通过动态监管,能够及时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预防性理念渗透到监管全程,使得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提高各项工作科学、合理性,凡事做到事前处理,而非事后。
2.3设置牌照,重视监管
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形态局势不断扩大,其中部分业态处于无法可依,较为混乱,甚至出现一些易触犯现有法律法规的情形。如股权众筹融资涉嫌非法证券发行[3]。对此,在监管中,可以设置金融牌照,完善法律法规,借鉴国际经验,立足于互联网金融特点设置针对性规范,将其细化为多个类型,并明确对应的监管部门,从而强化管理。另外,还可以采用技术进行非现场监督和管理,加快构建互联网金融非现场监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实时跟踪和检测,以此来全面了解实际情况。将上述措施整合到一起,从多个角度入手,实现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全面监督,不断提高金融发展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处于极其薄弱环节,引发了很多金融危险,不利于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究其根本是缺少完全监管体系所致。因此我国相关部门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了解和掌握,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如动态监管,设置牌照,明确监管部门权责,提高监管有效性,从而推动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促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家华.刍议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及体系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5):49-50.
[2]邓舒仁.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挑战及体系构建[J].浙江金融,2015(04):4-8.
[3]高黎红.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我国监管体系构建探讨[J].时代金融,2014(26):25+29.
作者简介:
姜乃瑜(1998年—)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