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早之前,中国人其实并没有这么严重的焦虑情绪。大部分工薪阶层的收入虽然还不如现在,但是除了少部分下海创业致富者,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也没有太强的生存压力。但是最近十几年来,随着物价、房价快速上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生活压力面前觉得力不从心,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中国社会的财富分配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仅以中产阶层来看,过去的收入差距主要在于彼此的工资,但是过去十几年来,工资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越来越弱,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资产性收入,你有没有在合适的时机在合适的城市买房,有没有在合适的时机买卖股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财富走向。在房产、股票等资产配置上的一个决定,很可能让你和周围人群的资产拉开或者落后几个等级。
这种现象其实并不难理解,在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中产阶层度过了依靠工资谋生的初级阶段,或多或少地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本积累,以资本积累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可能,很多发达国家也有过类似的发展路径。前几年,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风靡一时,作者在研究了300年来20多个欧美国家的财富分配史之后得出结论,欧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在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大,而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收入相对劳动收入增长过快。在皮凯蒂看来,资本收入是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资本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得富裕阶层的财富增长越来越快,而仅仅依靠劳动收入的平民阶层,其财富水平只能和富裕阶层差距越拉越大。今天的中国社会也在重演这一路径,在依靠工资收入的时代,大部分人都处在同一个阶层,但在资本收入为主的时代,中国的阶层分化越来越快,中产阶层的焦虑也就越来越深。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原本艰涩难懂的财经新闻开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和关注。人们想知道中国的物价和房价为何持续走高,未来还将如何演绎?中国的股市几经起落,到底还有没有希望?人民币汇率也是起起伏伏,到底需不需要换购美元?在楼市和股市之外,还有什么理财产品可以保值增值?中国的货币政策一次又一次调整到底意味着什么?中美贸易大战对普通人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对于《三联生活周刊》而言,读者定位一向以中产阶层为主,这个群体正是当前资产焦虑的主要群体,也是对财经报道有着饥渴需求的一个群体。归纳起来,人们对于财经世界的好奇无非分为两类:一是中国乃至全球正在发生的财经事件本身意味着什么?而这些事件背后,对于自身的资产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在我看来,这两大问题最终可以分为知识性和实用性,我在《三联生活周刊》写的财经报道,也基本上遵循了这两大原则。
从中国中产阶层的家庭资产来看,绝大多数资产都集中在股市和楼市,股市和楼市自然也就成为三联的读者最关心的领域之一,《三联生活周刊》对此也给予了长期持续的关注和报道。
2005年6月,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创下历史新低,当时我们在第340期推出了一个“封面故事”《千点等一回,机会与陷阱》,后来A股市场迎来一轮超级牛市,上证指数在随后两年时间里上涨到6000多点。现在来看,我们当年推出的这一期“封面故事”,可以算是预测了一个历史大底。A股市场向来牛短熊长,后来再一次出现牛市,还要等到2014~2015年,对于这一轮牛市,《三联生活周刊》也提前给出了预判。2014年9月,在《三联生活周刊》推出800期纪念刊之后,我们在第801期推出了一期“封面故事”《中国股市的杠杆时代,牛市的可能性》,我们在这一期“封面故事”中写道:“流动性的宽松、资金成本的下降、微刺激力度加强、经济改革步伐加快以及股市相对较低的估值水平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投资者的信心,为牛市的到来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谢九(黄宇 摄)
谢九(摄于2014年)(蔡小川 摄)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股市新一轮牛市开始启动,到2015年6月份,上证指数上涨到5000多点,然后迎来一轮惨烈的股灾。后来市场在总结那一轮牛市的兴起和泡沫破灭时,基本上都归结于“兴也杠杆,亡也杠杆”。现在回头来看,《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还是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提前看到了A股市场杠杆时代的到来。
除了股市之外,楼市也是《三联生活周刊》持续关注的重点。2016到2017年,中国楼市迎来史上最疯狂的一轮上涨,三联对此也提前做出了预判。2016年1月份,三联在第872期推出一期“封面故事”《2016财富机会,防守与进攻》,当时我们在文章中提到——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目前极其宽松的贷款环境,也为购房者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大概在2013到2014年,银行对于住房贷款的发放一度相当谨慎,购房者申请住房贷款相当困难,从2015年以来,银行重新放松了对房贷的投放,并且将违约率不高的住房贷款视为优质资产,个人申请住房贷款再次变得便利。更重要的是,在央行连续降息之后,住房贷款利率已是十多年来最低,目前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为4.9%,如果再考虑到大部分商业银行对首套房利率执行8.5折的优惠,实际利率只有4.17%,基本上是史上最低房贷利率。对于购房人而言,如果能够寻找到一个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理财产品,这意味着可以利用房贷做无风险套利。如果考虑到2016年还有继续降息的可能,购房者买房的贷款压力还有继续减轻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可能仍将在资产荒时代领先其他投资品种。”
除了股市和楼市这两大最主流的投资品种,我们对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投资理财也给予了很高的关注。2014年初,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蓬勃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理财习惯,对传统银行带来极大冲击,《三联生活周刊》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报道:2014年2月,我们在第774期推出了《“共享经济”与“普惠金融”:互联网理财启蒙》的封面报道。我们对比特币这样有争议的投资也有关注。2017年1月,我们发表了《比特币:未来货币还是庞氏骗局?》,当时比特币在国内交易的价格大概是5000元人民币,随后这一年,比特币经历了史上最疯狂的上涨,全年涨幅高达十多倍。
除了对股市、楼市等具体投资品种的关注之外,对经济政策的解读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中国是一个经济政策频出的经济体,宏观调控的每一次政策走向,可能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财富的重新洗牌,对于关注自身资产配置的人群,了解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可以算得上是一门必修课。
在“市场分析”这个栏目中,我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给予了长期的关注,最近回头翻看自己写的报道,在过去10年里,几乎国内宏观经济的每一次重大政策变化,都在“市场分析”这个栏目中有所体现。在这种长期观察之下,由此也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变动轨迹形成了相对清晰的记忆。最近随着中美贸易大战持续升级,中国经济面临的各种内外部压力越来越大,从政府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定调来看,已经不再是持续多年的“稳中向好”,取而代之的是“稳中有变”,在外部压力之下,中国不得已开始新一轮宽松。
通过对比过去10年来的宏观调控,一个不得不让人面对的现实是,中国经济可以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小,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中国经济能否成功跨越这一关口,不仅事关国家命运,对于个人的资产和财富也将带来决定性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10年以来,中国一共实施了3次宽松刺激,目前正处在第四次宽松的开始。回顾一下过去10年的政策变动,无疑有助于对未来做出更好的判断。
2008年11月,中国正式开始推出“4万亿”刺激政策,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当年的口号是“出手要快,出拳要重”,在大规模刺激之下,中国经济很快出现回升,而当时很多发达经济体仍在低谷苦苦挣扎。美国次贷危机让发达经济体颜面扫地,而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加之当年奥运会的举办,都让国人的自信心大幅增强。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按照当时的发展速度,中国经济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国人的自信心也由此爆棚。
不过,2008年的“4万亿”刺激很快带来诸多后遗症,最明显的就是通胀迅速上升,2011年的CPI指数高达5.4%,房价在经历了金融危机期间的短暂下跌后,再度迅速暴涨。央行不得不开始收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7月,央行一共实施了5次加息,以及10次提升存款准备金率,试图抑制物价和资产泡沫。房价上涨的势头被遏制,房地产价格出现大概10个月的环比下跌,虽然跌幅并不算大,但是购房者的信心跌入低谷,全国主要城市的房地产成交量急速萎缩。房地产市场遇冷给中国经济增速再次带来了巨大压力,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再度跌破10%,2012年一季度的增速更是只有8.1%,对于习惯了两位数增长的中国经济,这样的增速显然不可接受。于是,从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再度放水,那一轮的宽松实施了2次降息和3次降准。这一次放水使得房地产价格再度起飞,政府不得不对房地产再次重拳调控,从行政限购到限贷,房地产市场在随后的两三年时间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期,等待国内政策下一次放水。
2014年和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2014年的经济增速跌破8%,2015年跌破7%,稳增长的压力再度抬头。2014年11月,央行开始新一轮放水,这一次实施了6次降息和4次降准。这一轮宽松之后,中国房价从2016年以来,经历了史上最疯狂的一次上涨。但从刺激经济的效果来看并不明显,由于实体经济缺乏足够的回报率,释放出来的资金并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驱赶资金脱虚入实成为当年中国经济的一大任务。
2014~2015年的这一轮刺激,在中国经济的调控史上其实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正是在这一轮刺激之后,政府意识到传统需求侧刺激的效果已经越来越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此开始走上历史舞台。2016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供给侧改革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旋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也成为中国经济的五大重点任务。在供给侧改革之下,货币政策的基调在2017年迎来转向,从“稳健”转为“稳健中性”,央行虽然没有直接采取加息等手段,但中国的货币环境进入事实上的紧缩周期。
不过,在供给侧改革推进到第三个年头时,中美贸易战升级,打乱了供给侧改革的节奏。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确认中国经济形势是稳中有变,而不再是过去长期提及的稳中向好,在稳中有变的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也从稳健中性回归到稳健。2015年那一轮宽松之后,中国政府转向供给侧改革,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和传统宽松刺激政策的一次告别,不过意想不到的是,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仅仅在3年之后就不得已重新回归,过去在主动刺激的背景下,宽松政策的效果都已经越来越弱,这一次不得已选择的道路,对中国经济的提振效果预计也并不乐观。
2018年,《三联生活周刊》迎来1000期的纪念日,放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坐标之下,这本杂志在改革开放的黄金年代成长,同时也记录了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无论未来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40年绝对不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终点,未来还会有更加波澜壮阔的改革等待着中国经济去开启。对于《三联生活周刊》而言,1000期也只是一个起点,中国经济未来的改革如何推进?国家的改革对于个人的命运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三联生活周刊》还会一如既往地给予记录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