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机器人如孙悟空般神通广大
说到机器人,当我走进麻省理工学院最大的跨学科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时, 必须要用“机器人的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形容我所见到的情景。
无人机、 无人车这些热门机器人自不用说,这里还有阿特拉斯(Atlas)。它不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大力神,而是高大威猛的双足机器人,像是从科幻电影中走出来的变形金刚。机器蟑螂、机器蜘蛛张牙舞爪地在地上爬行,机器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
机器鱼是受到生物鱼的启发设计出来的。 鱼的尾巴通过建模技术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 它可以在水中优雅地游泳,鱼尾巴比较柔软,但是可以看到鱼尾部持续地摆动。这条鱼可以快速地转弯,甚至能逃跑,100毫秒内转90度, 这已经达到了一条真正的鱼在转身时候所需要的时间———转身非常重要, 因为这可以帮助鱼类防止被其他动物攻击或者吃掉。
再看机械手, 虽然它没有像人类一样灵活的五指,但硅胶制作的手指足以让它完成对鸡蛋、高尔夫球、 玻璃瓶这样滑溜或者一些非常精细物品的取拿动作,你不得不感慨“手”不可貌相。
在这里, 我见识了一张很小很小的像纸一样的薄片。 当它受热后, 立即从二维结构自动折叠变成3D机器人。 变形成功的一瞬间,这个小小的机器人立刻就移动起来,像只小爬虫。
实验室主任丹妮拉·鲁斯(Daniela Rus)说,这小家伙可以跑得很快,还可以推东西。 关于它的用途,有何设想呢?因为它是多层结构的,可以再加一层药用层, 折成能塞入胶囊或药片的形状。 它可以被吞服,待胶囊进入人身体后由于身体的热度慢慢融化,它就可以在身体里面跑来跑去, 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控制它所在的位置,机器人可以由体外的系统精确引导,将药物送到创伤处。它还可以用来找到小孩误吞的电池等异物,从食道进去,然后把电池给拽出来。 现在,如果小孩误吞电池等异物,只能通过手术取出。借助这个小小的机器人,以后类似的情况就不需要动手术了,而且速度极快。
这是我见过的最小的机器人, 它像可以进入铁扇公主体内的孙悟空一样神通广大。
“去做一个机器人,能给我端一杯咖啡来”
我从未一下子见识这么多机器人。 如果机器人算是一个物种的话, 我恍如来到了一个机器人的世界。
英文 Robot 一词最早出现于捷克戏剧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Capek)1920 年的科幻剧本《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里。 捷克语中,Robota的意思是苦力。有趣的是,Robot这个词,中文翻译是机器人,机器+人。
相信许多人都认为机器人应该看上去像人(我也曾有这样的想法)。但实际上,它们可以大若巨人、小若米粒,可以像鱼、像昆虫,也可以不像任何生物。
丹妮拉向我解释她对于机器人的理解: 机器人是具有身体和大脑的机器, 身体就是可以完成任务的外形,须能执行你希望它完成的任务;大脑就是机器的智能以及控制能力。
如今,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要打造一个机器人无处不在的未来。
丹妮拉跟我饶有兴趣地说起一段往事。 20年前,当她还是一名大学生的时候,一位教授的演说给了她启发———计算机时代已经过去了, 真正的未来是机器人的时代。 她跟自己的导师说:“您让我做机器人吧。 ”导师说:“你去做一个机器人,能给我端一杯咖啡来。 ”这个要求可把丹妮拉给难住了,她想象不出机器人究竟如何才能端起一杯咖啡。 在那个时代,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20年过去了,丹妮拉问了自己的学生同样的问题,学生无一例外地回答:“当然可以!”事实上,现在的机器人不仅可以端咖啡,还能做很多事。这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不仅得益于身处的这个大时代, 也很好地秉承了麻省理工学院“使发明成为一种快乐”的文化传统。
法眼看AI
明斯基老人的身体力行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始人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明斯基老人”。 自 1956 年与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创造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一词又共同创立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计划、随后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以来(麦卡锡于1962年离开麻省理工学院, 进入斯坦福大学担任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明斯基老人一直将制造会思考的机器人作为奋斗目标。他始终认为,实际上人类就是某种机器,人类和机器之间没有真正的区别。我们且不论明斯基老人的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他身体力行地钻研制造机器人(他曾设计出世界上第一个机械臂,尽管这只机械臂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里), 某种程度上,激励了实验室的学生不断提高动手能力,保持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