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次普特会“预热”很久,两人对此也充满期待:特朗普希望借此为自己乏善可陈的外交增添一抹亮色,并为“酷到没朋友”的自己寻找一位知音;普京则希望借此扭转克里米亚事件、尤其英国“前间谍中毒门”发生后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孤立、被动的局面。 如果说特朗普在内政方面的评价是毁誉参半, 那么,他在外交方面则总是充满争议。 为扭转这一态势,进入2018年后,特朗普接连放出几个“峰会胜负手”, 包括在新加坡会晤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而普特会则是最新一个。
尽管在大选期间特朗普和普京一度遥相呼应,甚至引发了折腾至今的“通俄门”争议,但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美俄关系并未如俄罗斯一方及许多第三方分析家所预言的那样进入“黄金期”。 相反,迫于“通俄门”及美俄在叙利亚、伊朗、英国“双料间谍中毒事件”等焦点问题上的分歧,两国关系之恶劣甚至比奥巴马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尽管如此,特朗普和普京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为此次会晤预热。 随着会期临近,这种预热不断升温:特朗普在抵达赫尔辛基前先赴布鲁塞尔、再访伦敦,在西欧兜了个大圈子,一路对北约和欧洲盟友冷嘲热讽,却一再表达对俄罗斯及普京的好感。
事实上, 峰会本身似乎并没有多少亮点。当然,两位与会者都认为“大有收获”。 在会后举办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普京称会谈“坦诚而有用”,特朗普称“对话富有成效”,但双方几乎没有在任何实质性问题上拿出多少“干货”。
更出人意料的是,峰会后例行新闻发布会本身,反倒成了这次峰会最大的新闻之一。 特朗普在被记者问及“是否认同普京‘俄政府并未干预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看法”时表示,“既然普京认为俄没有干涉美国总统大选,我认为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他们这样做过”。 不仅如此,他还称俄美关系“从未如此糟糕过,直到4小时前才开始发生转折”, 意在炫耀自己改善两国关系的功绩。
普京和俄罗斯媒体显然对特朗普这番“示爱”感到满意,在此后24小时盛赞峰会的“巨大成果”和特朗普的“积极性言论”。 他们似乎并不太在意,就在一天前,特朗普还在公开场合将俄罗斯称为“美国的敌人”。
然而,在返程专机上,特朗普就发推特向本国情报部门表示“敬意”,回到国内后又表示“我现在相信俄罗斯政府的确干预了2016年美国大选”。也就是说,普京和俄罗斯媒体所为之欢呼雀跃的“积极信号”,一夜工夫已经不作数了。
这番改口未必有助于特朗普在国内媒体、政坛被动局面的改善,反而可能令他原本欠佳的公信力加速流失,墨迹未干的“共识”再一次“破裂”了。 如此短的“共识保质期”,谁还敢奉陪呢?
因此, 普特会注定是一场轰轰烈烈召开、莫名其妙收场、典型虎头蛇尾的外交表演。 之所以如此,当然不能怪两位主角“你情我愿”不够,甚至也不能纯怪普京的“套路”和特朗普的善变,而应首先归咎于俄美关系当前的大势:在一系列根本性分歧固结难解且无从回避,在特朗普本人被“通俄门”这块“牛皮糖”牢牢粘住不能自拔的情况下,普特会谈好谈坏,最终都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