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亡女孩背包里的两块砖
7月26日,天气闷热,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句容河宁杭高速公路桥下,河水缓慢地流淌着。 这是一个多月前发现晶晶尸体的地方。 沿河上溯大约3公里处,是一处商业广场装修工地,杨某松和晶晶的张姓姑父一起在此打工。
6月26日,南京警方发布的《查找尸源启事》显示,9岁左右的晶晶身高130cm,黑色短发,身穿粉红色长袖外套,里面穿着一件白色T恤,下身穿蓝色白点七分裤,上面印有米老鼠图案,足穿32码粉红色运动鞋、浅紫色丝袜,随身还携带一个红色瓢虫双肩背包,胸口还挂着小佛像。
媒体报道,警方在晶晶的背包里发现了两块砖头,重8斤。其中,一块砖来自奶奶葛某。她解释,为了让没机会上学的孙女看起来更像学生,她给孩子买了这个书包。 为了让孙女锻炼腰力,走路更稳,她在书包里放了一块约4斤重的砖。 后来,孩子被爸爸送到在南京打工的爷爷那里。 奶奶推测,爷爷又在背包里加了一块砖,加起来就8斤了。
在奶奶记忆中,孙女最后的样子,是她在芜湖做完手术后,儿子带孙女来看她时的模样———背着书包在病房里玩,原来的长头发已经剪短。 以前,奶奶帮着孙女洗头、扎头发。 她病了以后,没人为孙女扎头发,所以头发被剪短了。
周下村的村民乃至晶晶的亲戚,已经不熟悉孩子的样貌了。 直到杨氏父子被抓的消息传来,他们才知道晶晶家出事了。
一家人衰落的生活
2018年3月13日, 油漆工张某把岳父杨某松介绍到自己所在的装修工地干活,他们一起住在二楼一间简易房里。 工地上的工人流动性大,所以跟杨某松很熟悉的人并不多。 但多名工人记得,杨某松抽烟较多,每天喝三四两酒,待人态度不错,“谁能想到他们父子干出那种事来? ”
在亲属和村民眼中,杨某松脾气比较急、性子有些拧,并没有什么恶劣之处。 他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儿子在芜湖县工作,贷款买了房,老伴在淮安带着孙女,一家人天各一方。“过年也不在一起,儿子让他去县城,他也不去。 ”近些年,村民们很少看到杨某松,“老头儿不容易”,都65岁了还到处打工赚钱,不像村里很多老人到了这个年龄就不再外出了,靠儿孙供养。
杨某松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二。 78岁的大哥知道二弟和侄子被抓后心里很难受:“不知能判多少年,希望侄子早点儿出来。”在他看来,二弟家本来生活很有奔头,在儿媳生下脑瘫孩子后,家里就彻底衰落了。家里花了大笔钱给孙女治病, 最后儿子儿媳离婚;二弟和老伴儿也常因为孙女吵架,老伴儿带着孙女远走淮安,剩下他一个孤零零的老头儿。
葛某对老伴儿的评价时好时坏。她说:“老头子坏呢,原来就做瓦工,三做三不做,赚两个钱就赌掉、输掉。 ”但后来她又说老头子人很老实,也是苦命的人。不过她认为老伴儿一直不喜欢晶晶, 一次都没抱过她,“人家都生个好小孩子,我家生个痨小孩子”。
6月12日,葛某被查出患肠癌晚期,在芜湖市一所医院接受手术。 为了让母亲安心治病,儿子说带着晶晶去南京给爷爷带, 还跟母亲说“辛苦了”“对不起”。 化疗回家后,她问儿子:“为什么孙女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消息? ”当时儿子就哭了,说晶晶已经不在世上了。 至于“晶晶怎么不在人世的”,儿子并没有细说, 只说他把车开到南京的一条河边,父亲“把孙女抱下了车”,后来晶晶就淹死了。
当妈的一直在维护自己的儿子。 葛某认为,这起案件是老伴儿的主意。 她回忆,晶晶在南京儿童医院被诊断为脑瘫时,医生就说孩子活不久。 儿子哭着说:“妈,这个孩子我们能养一天是一天。 ”
案发前两个月左右,杨某响曾提出想把晶晶送到孤儿院去。 葛某说自己先带,等自己死了再把孩子送到孤儿院。 然而,他们都不知道,想把晶晶送到孤儿院,条件也不符合。 根据规定,中国只有父母双亡的未成年人、残疾儿童、弃婴才能进入儿童福利院。杨某响和前妻均在世,不符合条件。晶晶生前的衣物及饰品
不归路
晶晶从小由奶奶养大,“我每天把饭嚼碎了喂给她吃,她不能吃饭就每天喝牛奶; 她不能正常走路,我就扶着孩子走”。 葛某把晶晶带走, 是希望孙女不要拖累儿子,以便儿子再娶。 但不仅儿子没心思,也再没人愿意接这个包袱。
带着孙女回到江苏淮安老家的6年期间,葛某几乎没让孙女和爷爷、爸爸见过面。 她有时打打零工,有时捡废品、抓蚂蟥卖,收入不稳定。 而晶晶要吃特殊的糖浆口服液、蛋白水,一天要50元左右。没钱了,葛某会向儿子要。“儿子每月省吃俭用,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赌钱,把钱都攒给孩子了。 ”从小长到9岁,算下来,他们为了孩子已经花掉了五六十万元。
天不冷捡废品时, 葛某会让孩子坐在三轮车上。 她说:“别人觉得孩子怪异,但我觉得孩子长得可爱,不丑,就是没有智力。 ”葛某也会因邻居歧视晶晶而生气,但回到家她却对孙女说:“宝宝,来亲奶奶一个,晶晶亲一下奶奶就高兴了。 ”
这种祖孙相依为命的生活,在葛某被确诊直肠癌晚期后结束。 晶晶无人照料,其父便把她送往南京孩子的爷爷那里,也被送上了一条不归路。 得知丈夫和儿子被抓后,在芜湖女儿家养病的葛某双手砸头,连声叹气“是我害了儿子”。 她认为如果自己不生病,继续照顾孙女,可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如今,她也不想活了。
芜湖六郎镇周圩村委会的汪姓工作人员最近两天看新闻,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据其介绍,村委会未收到晶晶家人享受城乡低保的申请,杨某松及家人也未到村委会请求过援助,“他们家人常年在外打工、上班,就是想了解情况,都找不到人”。 汪姓工作人员表示,申请低保要当面了解家庭经济情况,不见人是不行的。 而且,当地城乡低保的标准为家庭人均收入每月低于600元,一般在外务工的家庭会超过这个数。
7月26日上午,晶晶户口所在地的村委会为这个家庭开具了“困难家庭证明”。 但这份证明对晶晶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 近亲属说,葛某曾想把晶晶送到幼儿园,但幼儿园坚决拒绝,“哪个敢收这样的孩子,万一摔坏了,或者受伤了,出了生命危险,幼儿园承担不起”。
最终,这个9岁的孩子承担了最沉重的后果。
在杨家亲属和邻居看来,杨家父子也许被沉重的生活压垮了,才选择了错误的方法。 然而,现实能给出的唯一正确的答案是,晶晶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不管怎样,她都有活下去的权利。 没有人可以随意剥夺她的生命,无论在大城市南京还是在小乡村周圩。
(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谷雨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