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法律与生活

理性 or 非理性:经济学的自我矫正

作者:评论员:李庶民(《金融时报》首席记者)
主持人:徐徐君(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微信公众号“徐徐道来”的创始人)阿尔钦

理性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状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理性是基于现有的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反之就是反理性。 理性的本质就是否定与怀疑。

要想改变传统经济学的理性基础, 不是三两天的工夫,也不是一门学科所能完成的。这里首先得说的是一位经济学传奇人物———阿尔钦。

20世纪,关于理性,两位经济学家就一个商业发现争论不休。 理查德·莱斯特说,企业家做事的方式与经济学的说法不一样, 工资率上升并不影响企业家招工人, 企业家并没有追求利益最大化。 弗里兹·马克卢普则认为,虽然企业家不懂经济学,但行为符合利益最大化。

作为一名入职不久的大学经济学教授, 阿尔钦对两位大家的争论嗤之以鼻,并于1950年完成了著名的《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 他的观点是,真实的世界没有什么理性和最优化, 这个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因此,现实中我们真正关注的是存活。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以及存活的条件, 与是否理性没有关系。

这一重要的认识, 让经济学跳脱了理性与非理性之争,扩展了视野。 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个经济学门类悄悄崛起, 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等结合起来,以此找出过去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这就是行为经济学。它有它非常合理的地方,因为从米塞斯的《人的行为》开始,就注定了经济学的命运是紧紧和人联系在一起的, 经济学必须关注“人”,进而解释人的选择行为。

正如哈耶克所说,仅是经济学家的人,不会是一个好的经济学家。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充分体现了它的“人文关怀”,它关注人的身份、地位、情绪、个性、不同认知结构(理性认知能力)等影响人们决策的内因以及具体情境、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外因)。同时,与新古典经济学相比,行为经济学不再仅关注物质和冷冰冰的数值,它更关注人的心理、人的获得感。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泰勒是行为经济学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助推》,内容直接是关于健康、财富与幸福的。 经济学大师马歇尔曾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才能幸福的学问。 行为经济学渐渐地将经济学的视野拉回到了它应有的起点———幸福。

结合经济学这种认知上的变化, 徐胖子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生物学对经济学的影响。

阿尔钦在论文里毫不避讳地承认, 他受到了进化论的启发。 而真正了解进化论,我们便知道,物种的演化与自身意志无关,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无法适应者被淘汰,适应者生存、繁衍。 这就是适者生存的最真切的含义。

即便如此, 理性在生物学上真的影响着人类的决策吗?这里,徐胖子不得不提到最新的《神经元》期刊刊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约瑟夫·凯布尔的脑科学最新研究发现。该发现归纳起来便是:我们人类的选择,很大程度来自于我们的大脑结构,风险偏好与杏仁核大小、神经纤维连接数量成正相关。换句话说,是否理性,与我们人类行为的选择以及如何决策关联的程度并不大。

 

华山游客坠亡,逝者尊严大于公众好奇心

诈骗合作伙伴 1.7 亿元,“富二代”的游戏人生

普特会:一场虎头蛇尾的外交表演

陪审新纪元

从“稻草人”到“智库”:名案中的人民陪审员

一名专职人民陪审员的日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