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人民画报(中文版)

走进企业,看“江阴制造”

作者:撰文 本刊记者 胡周萌 莫倩摄影 本刊记者 秦斌 陈烨
“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在江阴采访的路上,这句话一直在萦绕耳边。改革开放40年的风浪中,是强烈的危机意识、准确把握政策和敏锐洞察市场的能力帮助江阴企业扬帆远航。这些企业,大至中国500强的上市公司,小至数十人的初创团队,共同构成了江阴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肌体。

2018年7月,海澜飞马水城夜景。海澜飞马水城位于江阴市新桥镇,是海澜集团打造的大型马文化综合旅游项目,集马术训练、马术表演、马术赛事、马文化展示及休闲度假为一体。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双良集团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吴刚。他认为,民营企业打市场,一是要赢得客户的认可,二是要靠技术研发的突破。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双良集团:骑在“虎背”上前行

今年6月,陕西麟游县的一家火电厂内,170.5米高的“钢巨人”岿然成形。这是全世界首例钢结构“烟塔合一”项目,集成了大型火电站烟囱与钢结构间接空冷塔。这座间冷钢塔既通风又排烟,不仅为火电厂节省了2000多万元投资,还能有效降低烟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这套环保设施的“缔造者”——双良集团位于距离陕西千里之遥的江苏省江阴市。1985年,双良集团早早打响名声,成功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溴化锂制冷机,破除跨国公司对制冷行业的垄断。在大型中央空调产业如日中天之时,双良集团转而开拓节能环保领域的新市场,近年又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系统、卖服务的战略转型。

经过30余年探索,双良集团成功开发了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系统、工业余热回收系统、空冷节水系统、冷热电联供系统等多项节能、节水、环保系统,并在国内外投入使用。上海迪士尼乐园、北京火车南站、意大利米兰里纳特国际机场,都是双良集团生产的“冷、热、电、压缩空气”四联供分布式能源中心的用武之地——通过真空换热技术,充分利用每一份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双良集团技术创新的核心支撑是由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部组成的三级研发体系。2015年,双良集团又设立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据研究院院长吴刚介绍,研究院是公司转型升级的推动器,主要负责减排项目、绿色环保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和人才培养,开展对外合作和战略研究。

在吴刚看来,民营企业打市场,一是要赢得客户的认可,二是要靠技术研发的突破。“不突破就没有优势。”吴刚说,公司采取了多项激励政策推动科研创新:科研资金优先于生产流动资金;失败不追究,成功给重奖;内部科研项目招标制;奖金与成功产品销售利润挂钩。

由于江阴本地高等院校较少,企业发展需要汇聚全国人才。在双良集团,八成管理人员来自外地。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也汇聚了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吉林大学等众多高校和科研学术机构的研究生。吴刚笑称:“我是这儿年纪最大,学历最低的。”

吴刚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力学专业。1998年,他在双良锅炉公司开启了职业生涯。自2005年始,他先后担任海水淡化、换热器等多个项目的总经理。“这些项目不一定都能成功,我们也干砸过,但公司给了试错的机会,敢于让我们尝试。”

吴刚知道,年轻员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成长,总会多给他们参与技术创新项目的机会。

在研究院,吴刚常常扮演“教练员”的角色。他习惯每天上班的前15分钟召集成员讨论工作——只谈问题和解决方案。吴刚也会给研究院的同事推荐各类书籍,鼓励他们分享读书心得。“我希望他们能建立完整的认知体系,成为复合型人才。”

最初加入双良集团,吴刚的想法很朴素。“就是觉得在企业里很充实,有事干、有钱赚。”回望过去20年,吴刚说,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足够的机会,都是不断汲取经验,一步步成长起来。

吴刚回忆道,公司曾为一家客户生产17台设备,恰逢新一代机组测试成功,新机组不但寿命长,还能节电40%,时任双良集团董事长(现任集团董事局主席)的缪双大决定把这批产品都“割掉”,换成新产品发给客户。公司虽然因此损失了1000多万元,但在行业内树立了口碑,随之而来是上亿元的大订单。“当时公司内部也有反对的声音,但这是一种企业家精神和长远眼光的体现——我们就是要给客户最好的。”

这家始于1982年的村镇小企业如今已跻身中国500强,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00多家是它的合作伙伴。回顾其成长轨迹,“居安思危”的理念贯穿始终。正如缪双大所说:“如果企业不坚持创新,就要被同行淘汰,被市场抛弃。所有民营企业都是骑在‘虎背’上,而不是马背上,只有奋勇向前一条路可以走。”普莱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育新。他说,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推动了创新药的研制。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陈育新:做中国的创新药

从2008年到2018年,“海归”博士陈育新创立的普莱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普莱医药)从孵化器、加速器走到了产业园。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在江阴打了‘通关’”。

陈育新是吉林长春人,获得吉林大学生物化学硕士学位后横渡太平洋,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攻读生化博士学位,毕业后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留学期间,陈育新跟随导师从事多肽药物研究,并且获得专利。他的导师罗伯特·斯坦利·霍金斯是美国多肽协会前任主席,是全球最顶尖的生物化学科学家之一。

在北美的第9年,陈育新产生了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念头。当时,他已经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多肽药物研发技术,一心想让多年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成为市场上的产品。“国内滥用抗生素的问题比较严重,而多肽类药物直接破坏病原体细胞膜,不易产生耐药性,是一种抗感染的新药,恰好可以替代现有抗生素。”陈育新认为,中国医药研发人员的储备已经达到不错的水平,创业成本比美国低,于是决定回国做研发。他前后考察了多个城市,江阴市政府打动了他的心。“那时江阴正好在做产业大转型,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大。这边政府做事有魄力、务实,承诺兑现快。”

创业之初,江阴为其提供了300万元的资金支持,普莱医药最早落户在百桥国际生物科技孵化园,园区提供了几百平方米的实验室给陈育新的创业团队免费使用。

“这边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强。当时园区管理办公室在1楼,我们在11楼,他们经常过来聊天,很多事情当场就能解决。”陈育新回忆道,“刚来的时候,江阴没有医药产业基础,我们都找不到化学药品在哪买。政府都帮你找,真心实意地帮你。”

创新药周期长、风险大。据陈育新介绍,在美国,一个品种的创新药,抛开前期基础研发不算,要拿到新药证书,从临床前动物实验到一、二、三期临床实验,一个完整周期大约需要15年,花费大约10亿美元。

2014年是他最难熬的一年。“那时候临床实验做完了,数据打包放在药监局,但新药审批仍排着长队。”公司资金紧张,急需融资,陈育新几次自掏腰包给员工发工资。在最困难的时候,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股,江苏省财政也入股,公司原有的股东也增资,靠着多方共同努力,陈育新和普莱医药渡过了难关。

目前,普莱医药最快的一个创新药品种已经走到二期临床实验,投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此外,普莱医药还有四个品种的创新药也处于研发阶段。不过,陈育新对创新药品的预期十分乐观。普莱医药还开发了20种审批周期较短的消杀类产品,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以超过2000万元。

陈育新说,做企业后每天都在解决“麻烦”,公司发展越好,“麻烦”反而越多。“公司目前还没有很好的销售业绩,怎么说服投资人是个问题。我们是小公司、新产品,消费者不熟悉,但我们也没钱打广告。销售队伍已经改革了三次。不少部门现在还缺人。”尽管如此,他对创新药的未来充满信心,并表示公司总部会一直留在江阴。

近年来,国内的医药工业正在经历大变革,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创新药的研发。普莱医药连续拿到“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去年获得了国家给予的1000万元科研资金。

陈育新说:“从国家到地方,都在支持我们。对我们从事医药工业的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能够研发创新药,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法尔胜泓昇集团党委副书记刘印。 摄影 陈烨/人民画报刘印:法务助推企业发展

刘印,法尔胜泓昇集团党委副书记,分管公司的党建、法务及人力资源的相关工作。2012年之前,他作为法尔胜泓昇集团公司律师事务部主任,参与了其在法尔胜泓昇集团19年中企业发展所需的法务工作。

见证了法尔胜集团成长历程的刘印,深知企业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企业的法治建设,能够帮助企业将发展风险降到最低。而这种良好的守法经营,还能够获得的是政府、合作伙伴及员工的信任。”在他看来,企业作为国家法治建设的一个小单元,其内部的法律意识建设、法务部门设置,对企业、对社会都是利好的方面。

1993年,法律系本科生刘印大学毕业。在当时国家出台的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的政策下,东北人刘印来到了江阴。有人推荐他去江阴钢绳厂(法尔胜前身)。而拥有当时江阴最高大楼的江阴钢绳厂,也让刘印充满了向往。

1990年,江阴钢绳厂第一次实现了钢丝绳出口。之后,钢绳厂的涉外业务也逐渐增多。1991年,钢绳厂厂长周建松与比利时公司进行合资谈判时,发现对方始终有律师陪同并给予专业建议。周建松就想,自己的公司什么时候也能做到这样。

当法律系毕业生刘印踏进钢绳厂时,周建松便果断地将他留了下来。由此,刘印也正式开启了法尔胜泓昇集团的企业法律事务工作。

企业法律事务工作,面大量广。企业应收款,专利、商业秘密保护,劳动合同纠纷,合作协议纠纷等诉讼业务;企业改制、反倾销、合资谈判等非诉讼业务,都需要公司法律事务部提供材料与意见。刘印说,公司律师事务部就是根据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把控企业法律风险的部门。“比如,律师事务部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公司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等不受侵犯。又比如,公司律师事务部会经常与下属子公司对员工的劳动保护等法律事项进行沟通交流,确保企业与员工之间劳动关系的合理合法。再比如投资建厂,如果新厂与跟化学物品有关,那律师事务部会根据国家的《环保法》提醒子公司关于‘三废’的排放标准。”

如今能够生产先进光纤光缆,并为韩国仁川大桥、中国港珠澳大桥等桥梁提供大桥缆索的中国500强企业法尔胜泓昇集团,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麻绳厂。20世纪70年代,麻绳厂转型为钢绳厂,90年代实现了上市,也成为江阴市第一批上市公司之一。

刘印说,自1995年公司设立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后,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公司法律事务机构都在做着不同的重点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公司大面积建设合资企业之时,公司法律事务机构的主要业务在于参加谈判及合资法律文件的起草与把关;1999年,公司法律事务机构与公司其他部门配合,完成了法尔胜上市所需要的所有基础资料的整理与提供,上市后的法尔胜,律师事务部主要工作落在了企业合同审查上;2010年以来,随着集团业务的多样化及对外合作的深化,企业应收款清收、流程与制度改造、对外重大合作项目的合同审查成为重点。

刘印说,25年的企业法务工作让他明白,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守法经营。违法经营触碰法律底线,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也会产生巨大的违法成本。这种违法成本会让企业迅速消失,也就谈不上后续发展。

于1995年成立公司法律事务机构的法尔胜,是江阴第一个成立公司律师事务部的公司。如今,江阴已有十几家企业设置了法律事务机构。2017年,江阴市企业法治工作协会成立。成立伊始,协会便承担了三个“一百”的任务:十年之内,帮助江阴市一百个企业建立内部法律服务机构,培养一百名高端企业管理人才,为一百家中小创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苏通大桥,是当前主跨排名世界第二、中国第一的斜拉桥。大桥的272根斜拉索均由法尔胜制造,最长的斜拉索达到577米。 法尔胜泓昇集团 供图阳光集团:国际标准诞生记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ISO/TC38)国际秘书处秘书长许勇(左),与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精纺分会秘书处秘书长杨海军。 摄影 陈烨/人民画报

阳光集团产品陈列室展示的高档晚礼服。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2018年7月,阳光集团的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在缝制西服。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2018年7月,阳光集团的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将做熨烫平整的西服挂起。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姿感染了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在这些观众当中,江苏阳光集团的员工感到格外自豪,因为三军仪仗队的礼服和军乐团的演奏服正是由他们量身定制的。

坐落在江阴市新桥镇的阳光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毛纺生产企业和高档服装生产基地。2017年,阳光集团的销售收入达到380.8亿元,但在集团办公大楼里却有两家“不营利”的机构——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ISO/TC38)国际秘书处和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精纺分会秘书处。

1998年入职的许勇是阳光集团最早参与申请承担ISO/ TC38国际秘书处的员工之一,也是现任秘书长。随着国内纺织技术不断增强,中国从采纳、引用国际标准到参与修订和制定国际标准,许勇感触很深。

20世纪90年代,阳光集团已在国内市场上脱颖而出,率先从生产向科研转变,因着眼海外市场,早早开始关注纺织品的国际标准。2007年正值全球纺织加工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当时ISO/TC38国际秘书处设于英国,英国由于国内缺乏纺织行业支撑,提出停止承担国际秘书处的工作。得知此消息,阳光集团迅速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标委)提出申请,国标委继而向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央秘书处提出申请。

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长阿兰·布莱登曾亲自来阳光集团考察,先进的毛纺技术、良好的办公条件和工作人员流利的英语令他印象深刻。许勇说:“当时恰逢ISO采用新战略,鼓励发展中国家参与,鼓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工作,也鼓励企业参与修订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全球投票的结果是,中国和日本共同负责承担ISO/TC38国际秘书处的工作。

2008年4月,国际秘书处正式移交。2007年之前,中国在ISO/TC38下设的行政机构中参与度为零,但目前已有7家企事业单位承担了相关行政工作,包括设于阳光集团的国际秘书处,以及秘书处下辖的3个分技术委员会和直接领导3个工作组。2007年,全国还只有2人参与到ISO/TC38中,而目前已有40多名技术专家、工作组召集人、秘书和秘书助理等正式注册。

ISO/TC38现有29个成员国和46个观察员国。国际秘书处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管理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等行政工作以及国际标准的自修订工作。许勇和他的同事负责把工作组的新提案放到网上,供ISO/TC38的全球成员投票。提案立项后会经历5个阶段,每个阶段秘书处要组织投票,搜集、整理反馈。

杨海军在阳光集团工作了20年,对羊毛、毛球、毛纱到产品的检测十分在行。2008年,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毛精纺分会秘书处设在阳光集团,杨海军承担了秘书长的工作。他和许勇平日交流频繁。他们都认为,参与行业标准工作对中国和世界的纺织行业发展是互利的。杨海军说:“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到国际标准的变化,掌握和发展相关技术。国内有好的做法,我们也可以申请成为国际标准,与更多国家的纺织企业共享。”

据许勇介绍,2007年,中国仅有1项纺织品标准在国际标准中体现,目前已经达到28项,其中17项已经正式发布,另外11项还在自修订过程中。

阳光集团是中国第一家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的企业。许勇和同事经过多次培训,在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央秘书处的反复沟通中,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工作的经验。这项开路之举也给国内其他行业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提供了示范。这些年,他们接待过各行各业前来学习交流的企业代表。

许勇说:“我们希望能让其他领域的企业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工作,带来更好的国际影响。”

炼特钢的年轻人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特板事业部厚板分厂员工魏铭超。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棒材事业部二炼钢分厂员工赵雅。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车间里冬天很舒服,就像北方开了暖气一样,但夏天就成了‘蒸笼’。”在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兴澄特钢)的特板事业部厚板分厂,一块块火热发亮的钢板在轧机里进出,阵阵热浪扑面袭来,魏铭超没走几步,衣服已被汗水渗湿。

27岁的魏铭超毕业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半年后,在2010年底正式成为兴澄特钢的职工。从质检员到安全员,魏铭超一直在生产一线。现在,台账检查、现场安全检查是他的日常职责。

“安全无小事。”在炼钢厂,一旦发生设备起火等安全事故,人员受伤、工厂停产,后果将非常严重。据魏铭超介绍,兴澄特钢建立了公司、分厂、班组三个层面的安全培训,每人每月要完成72学时。对他而言,一年到头生产顺利、工人安全,会很有成就感。魏铭超说:“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乐趣和自己的价值。”

魏铭超所在的厚板分厂共有453名员工,在轰隆声不断的车间里,却很少见到工人的身影。自从厂区进行生产智能化改造后,生产设备也更加先进,大部分工作都可以在调度室完成,工人的劳动强度明显减轻,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时刻戴着耳塞、口罩和噪声、粉尘“作战”。

棒材事业部二炼钢分厂的赵雅对此颇有感触。赵雅的母亲是退休的配电工人,曾对她说起过去生产节奏紧张时上夜班的情形。“配电间里数不清的按钮,以及各种闸,全靠人工操作,真的很累。”

赵雅今年30岁,在分厂从事人事、工会和团委的工作。赵雅日常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解决工人的诉求。大大小小的疑问和困难,工人都会联系她。

不过,赵雅更喜欢面对面交流,“这样能更好地了解一线的情况。”赵雅说,“要关心的问题有很多。员工心理状态有没有异样?回家的休息能不能保证?厂里送凉意的物资够不够?食堂的口味合不合适?比如夏天,工人流汗多,食堂的饭菜盐分就要多放一点。”

组织职工活动也是赵雅的重要任务,从年头到年尾。据赵雅介绍,“员工讲堂”会请早期入职的大学生给新大学生传授经验,“彩虹课堂”会请外面学校的老师给员工讲课,分厂还会安排班组进行岗位技能比赛,以赛代训。平日里,游泳、乒乓、足球、篮球、棋牌等比赛也经常举行。

“炼钢是特殊工种,有时会有几百吨的大物件吊运,辐射、煤气造成的安全风险也会有。因此,现在确实比较难招到年轻人。”但在赵雅看来,兴澄特钢的员工福利和人才培养机制仍然很有吸引力。“除了五险一金,公司会缴纳企业年金,发放住房补贴,并给大学生提供宿舍。人才培养方面,公司采用以师带徒、轮岗实习及定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让员工全方位成长。员工也有机会参与创新攻关项目,中层领导和技术专家会直接指导。”

据兴澄特钢党委副书记郏静洪介绍,公司早年引进的人才多,现在自己培养的人才多,主要是通过给员工提供充分的职业晋升通道,合理运用考核机制,激发员工的动力。

“我们会帮员工做3到5年的职业规划,每年都有记录。”赵雅自己也有一个记录本,上面写着每个月的计划、目标和反馈。入职8年,赵雅的工作不断增加,也自觉责任更加重大。“我从小比较开朗,喜欢跟人交流。能帮人解决困难,领导和同事认可我,其他部门的人也认可我,还是很开心的。”

在兴澄特钢滨江厂区内,“做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特钢企业”的横幅醒目地悬挂着。每年,这里会迎来80到100名大学毕业生,融入这个庞大的特种钢材生产队伍。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会凝聚在数百万吨的高档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连铸合金大圆坯、帘线钢、特厚钢板、海洋工程钢、高压锅炉管钢、油田用钢、风电用钢等产品,从兴澄10万吨级长江专用码头出发,运往国内各地以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8年7月,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特板事业部厚板分厂,特种钢板在轧机里进出。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今日华西村

走进企业,看“江阴制造”

抱朴守拙 行稳致远

乡村振兴 乡情是根

郑德荣:以一生践行信仰

凫城镇的“小城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