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摄影家

剪切!当代摄影中的纸艺游戏

作者:文/王瑞 图片提供/保罗·盖蒂博物馆
Text by Wang Rui Photos Provided by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展览现场王瑞 摄

展览现场王瑞 摄纸不仅是承载传统摄影工艺照片的基本材质,也是当代摄影艺术的一种表现媒介。2018年2月27日—5月27日,位于美国洛杉矶的保罗 · 盖蒂博物馆(The J. Paul Getty Museum,以下简称盖蒂博物馆)摄影部主任弗吉尼娅 · 赫克特(Virginia Heckert)策划的展览《剪切!当代摄影中的纸艺游戏》(Cut! Paper Play in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其主题理念出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张照片相当简单—它是由四条边和四个角构成的一张纸。但对于一些摄影师来说,纸不仅是拍摄照片的最终结果,它还是一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活的艺术表达材料。”

盖蒂博物馆馆长迪莫塞 · 波茨(Timothy Potts)概括说:“在盖蒂博物馆从摄影术诞生至今所收藏的大量照片中,有许多已经模糊了摄影和其他媒介的边界。剪切和以其他方式操纵照片在20世纪上半叶的艺术家创作中已经开始流行,他们运用切割、拼贴、塑形、合成等表现技巧,将影像媒介引向全新的方向。”此次展出作品以盖蒂博物馆的永久收藏为主,还有一些是从洛杉矶的收藏家、机构或画廊租借的。其中那些三维作品,扩大了纸媒照片在摄影表现中的形式意味,或许堪称照片媒介构成的 “装置艺术”作品。

展览首先追溯了摄影师在长期探索纸材质的创作实验中所传达出的超出其实物存在的兴趣迹象,为当代摄影师的实验性创作提供了历史背景。例如20世纪摄影史上几位名家的实践结果:墨西哥艺术家曼纽尔 · 阿尔瓦雷斯 · 布拉沃(Manuel Álvarez Bravo,1902-2002)拍摄的光线投射于剪切纸张而产生抽象效果的黑白照片;俄罗斯前卫艺术家亚历山大 · 罗德钦科(Alexander Rodchenko,1891-1956)的作品“长颈鹿”,在纸上模拟出有趣的人物排列;日本艺术家杉田秀夫(Ei-Q,1911-1960)从拍摄的抽象纸型中模拟出人物形象。这些前辈艺术家满溢好奇心的创作,为后辈们更加大胆的当代影像实验奠定了观念基础。

展览所集纳的六位当代艺术家主要运用了两种剪切技法:其一是使用从时事新闻、互联网或书籍杂志上剪切下来的图像,将之组成类似三维雕塑的物体,然后用大画幅相机拍摄,再用数码影像工艺做后期处理;其二是将自行拍摄的特定照片,做剪切处理后进行各种别致的粘贴组合,以达到新颖的形式表现效果。

马特 · 利普斯(Matt Lipps,美国,1975-)将现成图像利用分层方式穿插拼接入新的背景中,以传达作品所具有的塑造人们知识和经验的潜在意义。丹尼尔 · 戈登(Daniel Gordon,美国,1980-)利用剪切拼合图片创作出模拟画家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的色彩饱和风格的集锦作品。托马斯 · 狄曼德(Thomas Demand,德国,1964-)将其拍摄的大幅照片切割、折叠,制作成分层的立体塑形,再拍摄为与原物大小同等规模的建筑空间或自然环境的彩色照片,营造出三维立体感的错觉效果。雷克雅未克午夜,2005年拍摄,2007年印制。(手工切割、分层)摄影:金贤秀(© Soo Kim,The J. Paul Getty Museum,Los Angeles)

有着月牙眼睛的肖像,2012年。摄影:丹尼尔 · 戈登(© Daniel Gordon,Collection of Marilyn and Warren Silverberg,Courtesy Daniel Gordon and M+B Gallery,Los Angeles)

克莱门氏小柑橘,2011年。摄影:丹尼尔 · 戈登(© Daniel Gordon,Collection of Alison Bryan Crowell,Courtesy Daniel Gordon and M+B Gallery,Los Angeles)金贤秀(Soo Kim,美籍韩裔,1969-)对建筑结构有浓厚兴趣,她的创作素材是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拍摄的照片,她运用剪裁和分层技术,保留或去掉照片中城市的实际区域,架构出具有三维形式的作品,隐喻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留下的记忆印象。克里斯托弗 · 拉塞尔(Christopher Russell,美国,1974-)通常使用廉价镜头的照相机,在拍摄自己的手工折纸制品时故意失焦或直接射入阳光,再使用刀片或其他工具刮割破坏照片表面,以显示纸张的白色核心,后期制作出显露相纸白色质地的不完美效果,创造一种神秘的视觉心理意象。克里斯蒂安 · 费歇尔(Christiane Feser,德国,1977-)利用折纸之类的简单材料,创造在照片和雕塑之间游移的“照片对象”,并对纸基照片表层进行剪切、分割、折叠,做成抽象塑形的一系列立体物件后,使用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和闪光灯,拍摄每个结构细节的照片,形成复杂的视觉难题,吸引观众从多个角度留意查看二维照片上所显映的诸多玄妙细节。 无题,2014年。(剪切、卷圈)摄影:克里斯蒂安 · 费歇尔(© Christiane Feser,Gift of Sharyn and Bruce Charnas to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分割,2015年。(剪切、折叠、分层)摄影:克里斯蒂安 · 费歇尔(© Christiane Feser,Collection of Trish and Jan de Bont)

遏制计划,2008年。摄影:克里斯托弗 · 拉塞尔(© Christopher Russell,Collection of Geoff Tuck and David Richards)

风景,2013年。摄影:托马斯 · 狄曼德(Thomas Demand,Collection of Trish and Jan de Bont,© 2017 Artists Rights Society,New York/VG Bild-Kunst, Bonn)策展人赫克特上任盖蒂博物馆摄影部主任后,便策划了一场与传统纪实摄影迥异而带有离经叛道性质的展览《光,纸,过程:重塑摄影》(Light, Paper, Process: Reinventing Photography),大胆地在当代艺术观念下张扬摄影术发明之初的“光画”概念。这次她再次在照片之为“纸质”的理念上大做文章,彰显“媒材本身即为本质”的意义。她因而如是说:

这次展览的作品展示了艺术家用各种方法将纸张转化为具有雕塑感的物体。摄影可能是一个起点,通过剪裁和造型改变照相机生成的图像,可以对流逝的时空进行切分式叙述,也可以在经过仔细设计的集锦拼贴上画龙点睛。这种在二维和三维之间,以及在现有和已构建的图像之间来回切换的技法,让我们想起每张照片都会发生的神奇转变。

在中国当代摄影现象中,似乎只有王宁德使用过克里斯蒂安 · 费歇尔的切割式装置技法,来传达他对天空影像的三维架构。以王宁德的影像创作为鉴,可以看到当代摄影艺术与以往照片主要反映所摄内容的社会性情节和摄影表述语言所大相径庭的表达形式。

责任编辑/段琳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