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小康·中旬刊

考古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作者:文/史一棋
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文明阶段;从社会分工、阶级分化、中心城市、强制性权力等方面,丰富了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认知;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

现在国际考古界对于良渚文化的价值有着高度共识,认为它是最早出现的国家雏形,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载体,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图为良渚文化遗迹墓葬坑。5月28日,“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了相关情况。

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

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

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

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探源工程负责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巍以考古调查和发掘实例来证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浙江余杭良渚遗址修建于大约5000年前,古人在修建之前先修了一个长3.5公里、宽十几米的巨型水坝。他表示,经考古勘测,该遗址目前发现最大规模的城址总工程量,初步估算是1200万立方米,这样的工程量如果动用1万个劳动力也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能组织这么大规模的人力,来进行这么大规模的工程,如果仅仅是一个部落或者一个联盟是不可想象的,应该是动员了相当广阔地方的人力。”

“中华文明实际是在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等地理范围内展开并结成的一个巨大丛体。”探源工程负责人之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说,“这个丛体内部,各地方文明都在各自发展。在彼此竞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鉴,逐渐显现出‘一体化’趋势,并于中原地区出现了一个兼收并蓄的核心,我们将之概括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研究表明,多元一体文化现象背后的各地方社会,在其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在各自的环境基础、经济内容、社会运作机制以及宗教和社会意识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别,呈现出多元格局,并在长期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最终融汇凝聚出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

专家认为,作为一种历史趋势,“多元一体”也奠定了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原因和源头。

填补世界文明史空白

据关强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相关资料的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2004—2015年,由科技部批复,国家文物局负责组织,依托“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已实施4个阶段的研究工作;2016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4期完成结项。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牵头,联合国内近70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地方考古研究机构参与。

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国家文物局与科技部调动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各项学术资源,融合了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深度发掘了不同学科的潜力,还创新了组织管理方式。

目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累计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其中以外文或发表在国外学术期刊上的论文近400篇,出版专著80余部,培养博硕士研究生及博士后200余人,实现了预先设定的多项目标,并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多学科联合研究古代社会的道路。

王巍在发布会上说:“探源工程实施的十几年里,我们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在几个重要的、距今5500—3500年的都邑性遗址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这些遗址分别是: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段没有被文字直接记载下来的历史。”赵辉说,“到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对这段历史进行描述,从而填补了历史上这一关键时段的空白。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也是世界人类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的工作还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上的空白。”

相关成果编入中小学教科书

为了在青年群体中更好地普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相关成果将编入中小学教科书。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表示,现在初中用的历史教科书对照“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修改方案已经确定,内容也基本确定下来了,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根据项目新成果,增补了一些知识,如石峁文化、屈家岭文化、宝墩遗址等;二是根据项目新成果,在原有的表述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三是根据项目新成果,更新教科书里的一些图表。目前,初中教科书已经修订完毕,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关于中国史这部分也已编完,高校的《考古学概论》教材也做了适当调整。

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积极与科技部等部门协商,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后续研究工作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尽快完成指南的编制、发布,精心组织实施,并积极配合教育部和相关部门,加强成果整理与宣传;同时继续对相关重要遗址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和有效保护,积极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力做好良渚等重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发挥古遗址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编辑/韩静

 

珠三角“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乡村振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1+2+3”产业链联动富民兴村

温氏“公司 + 农户”产业扶贫

筑牢基层党建 发挥“头雁”作用

盘活资源 复兴乡村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