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云安区位于广东省西部,在西江中游南岸,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云安,近年来在坚持“治环境、强产业”两大主题,奋发勇为实现云安跨越发展的同时,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4月10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提出“云浮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全省前列”的指示。2017年12月26日,云浮市委常委、云安区委书记、云浮新区党工委书记梁海卫到基层调研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提出“贯通路网、打造中心、治理污水、美化环境、发展产业、树立新风”24字工作要求,明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思路。
云安区委常委叶伟光向《小康》记者介绍了云安区实施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做法。他表示,要以现场点评形式破解组织发动问题;以规划引领破解新农村建设站位不高问题;以集约发展产业破解土地碎片化问题;以党建引领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
就此,《小康》记者近日走访了云安区石城镇上洞村、富林镇云利村,探索云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经验。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走在石城镇上洞村的村道上,沿途一片好风光——白墙黑瓦的房子鳞次栉比,墙面上画上了以中国梦、十九大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等为主题的图案;宽敞整洁的村道四通八达,道路两旁的村民院子围栏上也被装饰一新。
上洞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友文介绍,2017年上洞村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党群合力推进各项工作。“刚开始和村民沟通要开展新农村建设时,他们有些人不清楚原因,时有不配合的情况发生。所以,一开始都是我们‘求’着村民在他们家的墙壁上粉刷、画图。但是,村民们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效果都非常满意。现在不少村民反过来主动请求我们帮他们粉刷外墙、拆除破旧建筑等。”罗友文说。
上洞村村民罗少容则认为,新农村建设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过去,我们晚上没什么娱乐活动,很早就睡了。现在我们村有了文化广场,村民集资买了音响、广场舞设备。我每天晚上都和村里的朋友一起跳舞,既能娱乐,又能健身。”
目前,上洞村已拆除危旧房280多间,共28200多平方米,基本完成“三清三拆”的任务。全村完成硬底化道路约6500米,共12230平方米。剑花、秀珍菇等种植基地有序运营。东山自然村春晖文体中心等景观又为村民提供了娱乐休闲场所。
云浮市委常委、云安区委书记、云浮新区党工委书记梁海卫(右三)到基层开展新农村工作调研。基层党建创新联群心
新农村建设中,党员起到跟群众沟通协调的重要作用。据悉,上洞村有一个党总支,下面分两个支部,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党员干部方式方法的创新。
去年,上洞村所在的石城镇成立了党员义工队,到上洞村开展新农村“三清理”活动,以把组织生活会开到工作主战场的创新方式,直接参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此外,基层党建实施党群联心工程,务求上传下达,实时互动。
石城镇的党员义工队是云安区推进组建党员义工队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5月3日下午,云安区举行乡村振兴党员义工队成立授旗仪式。云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学华在仪式上表示,党员义工队要围绕主题,重点开展好政策宣传教育、新农村建设、便民惠民、困难帮扶救助等四个方面的服务,扎实开展各类服务活动。
另外,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方面,云安区石城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党员群众密切联系的网络平台——“云安石城党建”公众号。云安区石城镇党委委员盘松森介绍,4月13日,他们在“云安石城党建”公众号开通线上交党费功能,极大地方便了该镇外出和偏远山区的党员。
“党员还能通过公众号上‘行家里手’的功能,实现党员之间资源的共享。例如一个党员有某项资源,他可以将自己的资源信息共享到平台上,其他有需要的党员看到了信息可以找他对接资源,使资源利用最大化。”盘松森说。
村规民约传承传统美德
云安区富林镇云利村自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建村以来,至今已有441年历史,素有“云利长寿村”、“云利民俗文化村”、“云利历史文化名村”之称。
古老村落如今却展新颜。记者来到云利村,只见其最富特色的一河两岸景色如今已打造成亲水公园,河堤旁建造了古朴风格的石围栏,行走的楼梯和道路都是用古老青砖装砌而成。在树荫下,既有耐心垂钓的村民,也有嬉戏玩乐的孩童,一副岁月静好的景象。
云利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钊汉表示,云利村充分发挥外出乡贤和村理事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政策宣传,引导村民订立村规民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古到今,云利村就出过很多名人。例如参加两弹一星研制的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陈喜棠等。因此,云利村非常注重乡风文明的建设,要把云利村传统美德品格一代一代传承。在这过程中,村干部、党员首先就要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大家一起建设好家乡。而且,我们还会让小孩在学校学习村规民约,让乡风文明从娃娃抓起,从而也更好影响到一个家庭。”陈钊汉说。
云利村另一个特别之处要数其乡村特色文化。其中,云利醮会是云利民众“自发组织、自觉参与、慈善公益、捐资为荣”的大型民间民俗文化大盛会,始于明、兴于清、盛于民国,每十年举行一次,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当地的民俗文化。2009年,云利醮会入选为云浮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辑/余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