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小康·中旬刊

让家乡成就“中国花木之乡”

作者:《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张玉荣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李炳林,投身绿化行业以来,致富不忘带领群众共同奔小康,出资辅助身边的群众成立公司、带头升级花卉苗圃场,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实现产业兴旺……

清晨的中山市横栏镇湿地休闲农场,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不少老人在这里散步。人群中有一个68岁健硕的老人,他叫李炳林,横栏镇三沙村人。除了锻炼身体,他将关注的目光更多投向农场里的苗木花卉上。因为这是他花费了很多心血去年新创业的一个项目——粤南休闲湿地农场。

李炳林出资建设的这个600多亩湿地休闲农场投入5000多万,正计划打造成日间种花卖苗、晚上观灯赏灯的世界级大花园。该湿地农场以水生植物为生态基础,种植一万多棵花木,既美化保护周边的环境,又为当地的群众提供了好去处,实现生产与休闲旅游相结合。

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今年被广东省农业厅推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他投身绿化行业以来,致富不忘带领群众共同奔小康,出资辅助身边的群众成立公司、带头升级花卉苗圃场,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实现产业兴旺……

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李炳林曾在三沙小学任教,1992年辞教进入绿化行业,开办横栏镇第一个私营花木场。他开办的公司经过20多年的努力,规模从10多亩发展到2000多亩,分布在中山、珠海和江门,年收入也从千元到现在超千万元。

个人富裕了,李炳林没有忘记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他的带动下,三沙村村民从原来主要养鱼、外出打工到现在90%都在种植花木,村集体利润跟着水涨船高。“2002年我们村土地租金每亩六百块左右,现在涨到两万多块;土地生产值每亩从原来两三千涨到四五万。”李炳林对《小康》记者说。

“土地从低产值变成高产值,利用价值、产值高了,农民收益也高了。”李炳林谦逊地说,“不能说是我个人的功劳,这是我们协会、我们行业、村里所有人的功劳,只说我的(功劳)是不道德的。”

三沙村连片搞花木基地,这让横栏苗木产业“惊艳”全国。横栏全镇种植面积超2.67万亩,成为中山苗木产业的“后起之秀”,辖区内的11个村(社区)均有花木基地,连片面积超过1万亩,基本形成了以三沙花木为龙头、四、五、六沙、宝裕花木各有特色,沿古神公路两旁的绿色产业带。2011年,横栏镇荣膺为“中国花木之乡”。

如今,横栏花木基地已由一个传统的花木种植基地转型为兼种植、销售、展示于一体的大型花木产销中心和交易基地,基地内现有花木品种超700个,花木场1400多个,从事花木种植的当地农民超3000人,聘请外来劳工超5000人(含固定工人和散工),花木产品销往福建、广西、湖南、四川、重庆等30多个省市,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是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横栏镇花木基地已经建成南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绿化苗木基地。

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老百姓的富裕。“原来农民一家每年收入只有万把块,现在每年有十来万。像我们这个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小车,有的还有四五台,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李炳林说。

2018年3月12日,在“建设生态宜居横栏,打造绿色和美家园”千人义务植树活动中,中山市横栏镇党委书记劳国南(右一)及三沙花卉协会会长李炳林(左二)等共同为横栏镇添新绿。重视培养提携后辈

2004年6月,中山市横栏镇三沙花卉协会挂牌成立,李炳林是该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去年9月,67岁的李炳林首次当选为广东省花卉协会副会长。

除了在多个花卉协会任职,他还是横栏镇青年社区学院导师,免费给横栏青年授课,传授花木种植技巧;应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邀请,担任中山市创业导师,在省市共建大学生农业孵化基地指导青年创业……

近10多年来,李炳林所获荣誉良多,先后获得“中山市先进生产工作者”、“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横栏镇青年社区学院导师”、“中山市青年创业导师”、“中山市华南苗木花卉研究员名誉院长”等荣誉。

“我身边有很多花农、朋友都在搞第三产业发展,我们一起切磋学习。我也会去农民技术学习班传授技艺,给学生们当创业导师,这些都是没有学费的,但是我很喜欢。”李炳林告诉《小康》记者,他很欣喜地看到很多大学生愿意从事并认真钻研绿化行业。“我们很多大学毕业生回来变成苗木生产者、销售者,主动支持、推动家乡的发展。他们很厉害,成为做生意的典范,一年有几十万的利润呢。”

对于苗木产业遇到的困难,李炳林说早期技术方面包括种植、移栽、病虫害处理等,通过学习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农民跟风种植使得生产过剩导致亏损,以及气候灾害这些问题比较难以控制把握。“所以我们经常会组织会员出外学习做社会调查了解市场,不要跟风盲目种植。”李炳林说。

而今,李炳林把绿化公司交由他人打理,每天都在忙着湿地休闲农场的新项目,乐此不疲。家里人一直劝说他好好休息,但他却不停息,想要一直干下去,亦如他的座右铭所言:活到老、学到老、创业到老。

编辑/韩静

 

珠三角“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乡村振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1+2+3”产业链联动富民兴村

温氏“公司 + 农户”产业扶贫

筑牢基层党建 发挥“头雁”作用

盘活资源 复兴乡村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