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尼迪总统被杀案、尼克松“水门事件”、克林顿桃色事件、“9·11事件”、美国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杀妻案等举世瞩目的案件中,都留下了李昌钰的身影。他首开以科学证据将犯罪嫌疑人定罪的先河,提高了刑事鉴识科学在司法界的地位。
同时,李昌钰看到,美国在10年间积压了6万多件无人问津的“冷案”。“警察没有时间侦破这些‘冷案’,也没有证据和证人。那么,6万多个受害家庭如何生活下去?”为了“给这些被害者家属提供一线希望,协助他们找到凶手”,为了让“那些被冤枉的人找回自由”,李昌钰创立了冷案中心并专心于冷案的侦破,他要“让证据说话,对历史负责”。
李昌钰的冷案中心自成立以来,直接或间接破获了不少于25件冷案。其中,涉及肯尼迪家族的“玛莎悬案”最令人印象深刻。
“神探”李昌钰有着怎样的破案利器?他的冷案中心又“升温”了哪些案件?本刊力邀旧金山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吴红梅为读者揭开那层神探面纱,也借此希望面纱背后的真相能为我国刑侦人员开辟一条可以修炼成“神探”的新思路。
李昌钰
李昌钰个人简历
李昌钰 全球知名犯罪学专家,于1938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如皋县(现如皋市);1960年,在中国台湾地区从警;1965年,赴美国留学;1975年,获博士学位;1998年,成为美国首位华裔州警政厅厅长。
李昌钰参与破获的案件达8000余起,斩获全球800多个荣誉大奖,包括美国鉴识科学学会颁发的鉴识科学领域最高荣誉奖——刑事领域杰出服务奖、美国法庭科学学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国际鉴识学会颁发的终身荣誉奖、世界杰出华人奖等。
李昌钰:美国探案界的“上神”
李昌钰博士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作为全球知名犯罪学专家,他被誉为“当代福尔摩斯”、“华裔神探”。2017年春节期间,记者在美国留学时接受李昌钰的邀请,专程前往康涅狄格州,面对面地采访了他。年过七旬的李昌钰精力旺盛、思路敏捷、神采奕奕。
人生的多重标签
李昌钰的父亲名叫李浩民,曾是江苏一名富商。在战争年代,李昌钰随父举家迁往中国台湾地区。1949年,李浩民在“太平轮”上不幸遭遇沉船事故遇难。自此,这个家族开始败落。李昌钰的母亲一人独立抚养13个孩子,家境非常艰难。李昌钰时年18岁,他选择就读警官学校,因为可以免交学费,还有生活补助。
在警校读书时,李昌钰很用功,课余时间还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写成文章向报刊投稿。后来,在李昌钰如愿去警局工作期间,他也没有放弃自己对写作的爱好。工作之余,李昌钰经常阅读海外报刊文章并将其翻译后介绍给读者。由于不断接触新知识,李昌钰产生了留学深造的念头。
李昌钰属于行动派,一旦有了想法,他就要付诸行动。
24岁那年,李昌钰做出人生中一个重要抉择——辞去警长职位,前往美国继续读书。在辞职准备留学期间,李昌钰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奔赴马来西亚,与他的未婚妻宋妙娟举行婚礼。
暂居马来西亚期间,李昌钰一边准备留学的相关事宜,一边恶补粤语,并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华联日报》找到一份记者工作。3个月后,他升为助理编辑;5个月后,被破格提升为总编辑。彼时,李昌钰的夫人从事妇女工作,他们一家生活安逸。但李昌钰不想安于现状,最终他还是来到了美国。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做过餐馆侍者、证券行小职员,还教过中国功夫,也当过化验室技术员……面对记者的专访,念及往事,李昌钰语速缓慢地说:“那时,付完机票和房租,我身上只有50美元。为了生存,我四处找工作,最终在纽约大学医疗中心找到一份助理化验员的工作,就是刷各种试管和实验瓶。我的太太也起早贪黑地在餐馆打工,帮人做家务、带小孩儿。”
从在纽约市立大学化学系读大一开始,李昌钰的全部学费靠自己赚取。由于没有时间和金钱让他慢慢读书,他便决定与时间赛跑:在其他学生一学期注册12~14个学分时,他咬牙坚持注册了20~26个学分。
20世纪60年代后期,法庭科学学科即后来的刑事鉴识学科方兴未艾。彼时,李昌钰参与过刑事鉴识。为了发挥其专长,他转入新兴的法庭科学系学习。每天,他都是白天外出工作,晚上精神饱满地去上课,回家后还熬夜读书,只睡三四个小时。就这样,李昌钰用2年时间攻读完4年的大学课程,并顺利拿到学士学位。
毕业后,李昌钰留在纽约大学化验室工作,跟随主持实验室的诺贝尔奖得主奥卓亚教授,专门研究遗传因子与DNA。他一边工作,一边继续深造。一年零六个月后,他获得了纽约大学生物化学及分子化学硕士学位。而后,他又用了短短一年时间获得了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从终身教授到犯罪学权威
熟悉李昌钰的人都知道,他有着福尔摩斯情结。正是因为心中怀有这样的情愫,尽管跟随世界知名生物化学家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多年,但他始终不忘刑侦研究与自己的福尔摩斯梦。在机缘巧合下,他成功应聘美国康涅狄格州(以下简称康州)纽海文大学刑事科学助理教授职位。
彼时,该所大学的大部分学生和教授都是白人,亚裔教授屈指可数。而且,刑事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学生们并不太了解学科的重要性。面对挑战,李昌钰没有气馁。他加强课前准备工作,融入许多实例阐述,为学生介绍这门新课。
美国的法律注重证据。任何犯罪嫌疑人在未经陪审团审判前,都被视为清白,检方必须在12名陪审员之前提出不会让人产生合理怀疑的证据,以此说服所有陪审员使他们相信犯罪嫌疑人是有罪的。如果其中1名陪审员有异议,整个案件就会流审,检方得重审或决定不起诉。
以往,案件证据的获得主要靠目击证人。但是,随着证人频遭报复现象的出现,许多人不愿意做证人。同时,有许多案件根本没有目击证人。而刑事鉴识能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让证据说活,提出被告有罪的间接证据。
李昌钰对这门新学科的介绍吸引了许多学生。在美国,犯罪频发,学生对于利用科学方法破案的课题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为了推广刑事鉴识新技术,李昌钰不分昼夜地努力工作,而且笔耕不辍,不断地向刑事鉴识科学期刊投稿。当时,学校规定助理教授每学期只需要教12个学分,而他自愿教了20多个学分,且广受学生爱戴,也得到了校方的认可。有付出就有收获。3年内,李昌钰由助理教授升至副教授,并最终成为终身教授,创立了刑事鉴识系并担任系主任。
在纽海文大学任教时,李昌钰曾尝试与警方、检方开展合作。李昌钰回忆起与辩护律师的最初合作时说:“公设辩护律师是政府为清贫人士提供的刑事辩护服务机构,经费有限,无法聘请收费昂贵的鉴识专家。我就向他们介绍我们大学的免费服务,他们很高兴。但是,面谈时,他们都对我这个黄面孔的系主任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我抱着友善的态度与他们合作,每桩案子我都不计较路程远近、时间长短而前往现场仔细勘察,每项证据我都仔细化验,最终赢得了律师们的信任。”
在美国法庭,专家证人的资格非常重要。李昌钰第一次出庭作证,就引起了检辩双方的争议。“检辩双方在法官面前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舌战,检方认为我没有专家证人的经验,而辩方则以我的生物化学博士学位、鉴识专业教授以及血清学研究成果为由证实我有足够资格。最终,法官裁决我具有专家证人资格。”李昌钰告诉记者。
当时,全美刑事鉴识学会是美国最知名的鉴识专业协会,其成员几乎是清一色的白人男性。“最初我递交申请表格时,协会的白人理事只看了我一眼,根本没看我的申请表,就拒绝了我的申请。然而十多年后,这个协会竟聘请我做理事,并担任其专业期刊的编辑。”时至今日,李昌钰早已是世界知名鉴识权威,他的传奇完全是依靠自身的勤奋、专业和不懈努力写就的。
李昌钰(右)小贴士 李昌钰的“3285小时法则”据美国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一天24小时,睡眠9小时,吃饭3小时,家务2小时,其余5小时都浪费了。李昌钰认为,如果每天不浪费5小时,再少睡2小时,吃饭只用1.5小时,那么,一年下来可节省3285个小时。李昌钰就是这么做的。正是基于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他才能屡破奇案,成为“当代福尔摩斯”。
在美国创立冷案中心
李昌钰对刑事鉴识是有求必应。在授课之余,他四处奔走,出外场勘察案件现场,检验搜集来的各项物证。每次出庭作证,他都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将科学依据及结果深入浅出地如实向陪审团展示、解释。法官认为,他办案态度严谨、检验方法科学可信。
1975年,李昌钰被康州聘请为首席鉴识专家,经常到现场协助警方。警方特意为他配备了一辆警车,并发给他一枚警徽。李博士戏称,自己是刑事鉴识义工,兼编外警官。
在此期间,康州爆发了一桩震惊全国的警方侵权疲劳审讯疑犯的丑闻,该事件还被拍成多部电影。彼时,康州警方越来越认识到刑事鉴识技术的重要性。1979年,康州州长亲自登门请求李昌钰出任康州警政厅刑事鉴识化验室主任。当时,李昌钰已是纽海文大学刑事鉴识系主任、终身教授。相比之下,康州警政厅这一职位的薪水、社会地位相形见绌。然而,李昌钰认为:“一日为警察,终身为警察。想到自己可以重新归队,利用专业特长协助破案,还无辜人士清白,我决定出任康州警政厅刑事鉴识化验室主任。”
李昌钰清楚地记得,当时,康州警政厅刑事鉴识化验室刚成立,是由一间男厕所改建的,规模很小,只有27名巡警、2名警官和1名警长,且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科学的鉴识技术训练。李昌钰到任后,带领着他的新警员一边学习,一边投入破案工作,接连破获多起奇案,如空姐碎尸案等,名声大振。
有了大量实战历练后,李昌钰想到了成立研究机构。1990年,他酝酿建立鉴识学研究机构。1998年秋天,李昌钰鉴识学研究所在纽海文大学成立,研究所下设冷案研究中心、国家犯罪学技术培训中心、鉴识学培训中心等六大机构。其中,冷案中心是专门负责侦破冷案的机构。通常来说,刑事案件在案发后三天内谓之“热案”,也是最容易破案的阶段;三天后,案件变成“温案”;如果一个月后案件仍未侦破,则变成“冷案”。
在美国,平均每153人中就有1人可能成为谋杀案的被害者,每20分钟就有一起命案发生。在如此高的犯罪率下,美国积压了许多“冷案”。
谈及冷案中心的创立初衷,李昌钰说:“现在我不做现场案件,只接冷案。美国每年的凶杀案破案率只有70%,剩下30%的案件数量差不多是6000件,10年积压下来就有6万余件。警察没有时间破这些案子,也没有证据和证人。可你想想,这6万个受害家庭要怎么继续生活下去?所以,我们就给这些被害人家属提供一线希望,协助他们找到凶手。还有那些被冤枉的人,我们协助他们找回自由。”
李昌钰告诉记者:“现在我还在挑战自己,在中国台湾地区,跟我一起毕业的同学都已经退休了,并且有三分之一已经去世。在美国,和我同一辈的专家也都已经退休,而我还在继续工作。为什么呢?因为我有一个理想——给年轻人机会。”据悉,李昌钰所在的研究机构为我国的法律工作者提供鉴识技术培训,开展多方交流,给年轻人提供机会。
冷案中心:开启命案尘封之锁李昌钰在接受采访李昌钰主持侦查了许多重大案件。他往往根据现场的线索推断侦破方向,将罪犯绳之以法。有人认为,李昌钰有“第六感”。还有传闻更具神秘色彩:他有一颗神秘的水晶球,能与死者交谈,就像电影《人鬼情未了》中的灵媒女巫。
采访时当记者提及此话题,李昌钰温文尔雅地笑了笑,说:“哪有什么水晶球啊!这是逻辑、演绎、经验和推理的综合结果。白天公务繁忙,我总在夜深时静静地思索。此时,我的思路最为活跃,能组合所有线索加以解释和猜测,出现灵感,破获奇案。”
靠推断破获“碎木机杀人案”
曾经轰动全球的美国“碎木机杀人案”是国际法庭科学界和警界的经典案例,同时也是李昌钰依靠神秘的“第六感”参与侦破成功的冷案。
这起案件发生在美国康州新镇市,那是一座风景优美、依山傍水的小城市。那里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完美家庭,英俊的男主人理查德是一名飞行员,热心社区活动。他貌美的妻子海伦是一名空姐,丹麦贵族后裔。两人育有3个3~8岁的孩子,家里还有一位年轻保姆照顾孩子。
31年前的1986年圣诞节前夕,理查德匆忙地来到警局报案称,自己的妻子海伦失踪了。十多天前,海伦去航空公司上班。直到航空公司打来电话,询问海伦怎么不去上班时,他才知道妻子失踪了。
警方经多方询问和查找,未发现有效线索。身高1.75米、金发碧眼的海伦像人间蒸发一般失去了踪影。有人反映,海伦发现丈夫有外遇,打算离婚。她究竟是离家出走还是遭遇不测?警方的侦查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在康州检察长的邀请下,李昌钰接下这起棘手的无头案件。他仔细查看案件的卷宗后陷入沉思,突破口究竟在哪儿?他反复问自己。随后,李昌钰又对卷宗进行了细致的研读,突然发现一个细节:警方调查这个家庭的保姆时得知,其已经在理查德报警前辞职了。她为什么辞职?是因为害怕,还是另有隐情?李昌钰决定对保姆进行询问。
在李昌钰的耐心询问下,年轻的保姆讲述了自己的种种疑惑和恐惧。在海伦失踪前当天夜里,她曾经听到巨大的声响。第二天早上5点多,风雪交加,男主人理查德叫醒了她,说因为要停电,让她带着孩子去理查德的姐姐家,而且他声称女主人海伦已经去了。保姆到了理查德的姐姐家后,发现海伦并不在。理查德又说,海伦去上班了。第三天,保姆回家时发现卧室、走廊里的地毯都不翼而飞了,家具的位置也被重新摆放,车库里新买的大冰柜也不见了,而且从来不洗衣服的男主人理查德把浴巾、窗帘、床单、被套全洗了。觉察到家里出现异常后,保姆越想越怕,于是她匆忙辞职了。
经过一番调查,李昌钰发现理查德的背景很复杂,他曾服务于美国中央情报局,是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美国特工,而非一名单纯的飞行员。于是,经过推测和判断,李昌钰对此案的脉络有了一个大胆的推断:海伦发现了丈夫的婚外情,要求离婚;曾经的特工理查德恼羞成怒,杀害了海伦。
李昌钰反复向记者强调,美国的刑事法律要求,如果起诉命案,必须找到证据和尸体。为了搜寻证据,让证据说话,他首先将搜寻证据的目标锁定在海伦家里。家里的地毯统统不见了,卧室里的床单也换掉了,毛巾、浴巾被清洗过。如果说海伦在家中被害,那么,这个现场已经被受过特工训练的理查德完全破坏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李昌钰和他的助手们经过缜密的现场勘查,还是有了惊人的发现。在海伦的床垫底下,他们用放大镜发现了7滴肉眼几乎看不见的血迹,这些血迹被证实属于海伦。在海伦家被洗过的毛巾、浴巾等物品上,通过特殊试剂检测,同样发现了属于海伦的血迹。然而,海伦的尸体在哪儿?
李昌钰出动了大批警力和警犬对海伦家的后院、附近的森林进行搜索,看土地是否有被翻动的痕迹,用红外线探测尸体腐败发出的热能,甚至雇用了小型飞机带着雷达探测仪器进行搜寻。但经过多番搜索,均未发现目标,警方无功而返。难道是最初推断的侦查方向出现了问题吗?当李昌钰陷入困局时,目击者的出现让案件趋于明朗。警方在海伦家附近设置了路卡,寻找目击者。一位铲雪车司机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海伦失踪第二天凌晨,在漫天风雪中,他看到理查德开着卡车拖着一部大型商用碎木机沿公路向当地的约尔拉湖方向开去。
铲雪车司机描述的这种碎木机通常在农场或者木材厂中使用。大雪天,理查德拖着碎木机去湖边干什么?当李昌钰开车沿着湖边搜寻时,突然脑海中有了一种预感,理查德会不会用碎木机毁尸灭迹?这一预感让他觉得太骇人听闻了,难道这起案件会成为全球首例碎木机灭尸案吗?随后,警方迅速查找到理查德租用的碎木机,希望能从中发现新线索。但是,这部碎木机居然被理查德彻底清洗了一遍,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这起案件不仅牵涉中情局特工的婚外情,而且失踪的海伦家世显赫,嗅到新闻价值的媒体开始对此案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但因手中没有确凿证据,李昌钰和警方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彼时,李昌钰的预感越来越强烈。他大胆推断,凶手将碎木机停在湖边,再进行分尸、碎尸,而后将尸块粉碎并撒于湖中。为了证实自己的推断,在康州最寒冷的1月,在积雪深达3英尺(约91厘米)的湖边,李昌钰带领警方开始融雪,搜集证据。当时,这项工作开展得异常艰辛。远远望去,侦查现场就像考古现场,李昌钰带领警员们将区域进行划分,一寸一寸地搜索,先清除杂物,再把雪和泥沙放在纱网上冲洗过滤,然后拿放大镜查看。
经过一番努力,李昌钰终于找到了56块破碎的人骨;3盎司(约90多克)人肉块,有些碎肉块比手指甲还要小;2000多根人发……最关键的是,他们找到了一颗经过修补的牙齿。李昌钰和他的同事们用牙医诊所里海伦的X光片与所搜寻到的牙齿进行比对,证实这颗牙齿正是海伦的。警方还在湖里打捞到一把用于分尸的电锯,尽管上面的编号已被人为磨去,但李昌钰利用激光电解法还原了这把电锯的编号,并最终证实购买电锯的人正是理查德。
在大量的证据面前,李昌钰向陪审团证实了海伦的死亡经过:海伦与丈夫因为离婚的事情发生争执,理查德在卧室杀害了海伦,并把海伦的尸体藏在冰柜中。然后,他支走了保姆和孩子,仔细清理了现场。第二天凌晨,他将海伦的尸体以及先前租好的碎木机一起拖运到湖边,再用电锯将海伦的尸体进行肢解,并用碎木机绞碎,撒向湖中……
尽管本案没有人证、没有尸体,但依靠微物证据和严丝合缝的推理以及精密严谨的论证,最终,陪审团裁定:理查德谋杀海伦罪名成立。他被法庭判处50年监禁。
至此,这起震惊世界的美国“碎木机杀人案”真相大白。
李昌钰(左)与吴红梅(本文作者之一)合影新鉴识技术锁定“玛莎悬案”
如果说“碎木机杀人案”的成功破获有赖于李昌钰的大胆推测,那么,万圣节少女被杀案即“玛莎悬案”则凸显了李昌钰的睿智与严谨。
据李昌钰介绍,冷案中心自成立以来,直接或者间接破获了不少于25件冷案,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涉及豪门肯尼迪家族的“玛莎悬案”。
这起案件发生在1975年万圣节晚上,地点位于康州西南角的格林尼治市。那里有一个风景秀丽的海滨住宅区。斯凯科家族是当地最富有且最知名的豪门望族,并与肯尼迪家族联姻。斯凯科家与邻居莫斯雷家均位于海滨住宅区。莫斯雷扬名立业于美国出版业,在美国西部生意兴隆。他金发碧眼的宝贝女儿玛莎活泼可爱,常与同学、邻居一起玩耍,与斯凯科家的孩子是好朋友。
1975年10月30日,万圣节,刚满15岁的玛莎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耍。通常来说,万圣节是美国孩子最喜爱的节日,因为在这一天他们可以打扮成各式各样的人物拿着袋子讨要糖果。晚饭后,玛莎的好友海伦和一个叫杰佛瑞的男孩约玛莎一起玩耍,至次日凌晨玛莎仍未归。两天后,玛莎的尸体在小区附近的树林中被人发现。
警方经过调查发现,当天晚上,与玛莎一起玩耍的孩子均称,最后是斯凯科家的男孩汤姆与玛莎待在一起,两人还在汤姆家的车上玩耍。而汤姆却称,自己很快与玛莎分手,回家写作业了。
海伦向警方补充说明,她和杰佛瑞离开斯凯科家时,看见汤姆用力将玛莎推倒在草地上,自己再趁势也躺在地上。但是究竟他们在做什么,由于是夜晚,又有树丛遮住视线,她也说不清楚。
警方对汤姆的言行表示怀疑。当天晚上,汤姆的兄弟迈克尔也与玛莎玩耍过,迈克尔也成为警方怀疑的对象。但苦于没有证据,警方无法破案。
一年过去了,侦查工作没有任何斩获,命案降温。在玛莎被害的一年中,莫斯雷不忍搬离。虽然当经过女儿的卧房、看到屋后那片树林时他们会经历锥心之痛和折磨,但他们相信只要莫家还住在这里,警察局就会努力破案。一年后,案件未破,心碎的莫斯雷家失望地迁居他处。
1991年,肯尼迪家族的某位成员被控涉嫌强暴。媒体对肯尼迪家族的深入报道唤醒了“玛莎悬案”这桩冷案。当地警方请求李昌钰协助调查。
接受请求后,李昌钰带着助手来到玛莎被害现场。虽然山坡上的树林与草地仍同十几年前那样浓郁茂盛,但绝大部分与案件有关的痕迹已不复存在。那条弯曲的小路,因多年无人行走以及风吹雨打,显得格外荒凉。
李昌钰站在玛莎曾经躺过的地方,与当年案发现场的照片进行比较,并不停地想象玛莎被杀的情形。他仔细查看小路旁的泥土和草丛,用镊子收集了一小缕头发和一小团纤维,期望这些饱经风霜的微物证据能为沉冤十余年的玛莎道出事实真相。
李昌钰将现场收集到的证据和当地警察局保留的所有物证带回化验室。在化验室里,李昌钰的团队利用DNA技术检验这些证据。虽然大部分证据已历经十余年时光,但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李昌钰依然能鉴识大部分证据。
经过多年的努力,李昌钰检查了所有的物证,写成了一本厚度为6英寸的报告。新的证据以及新技术检验的结果,佐证了外界对斯凯科家的汤姆和迈克尔的怀疑。1998年,新任检察官决定动用大陪审团制度重审此案。2002年6月7日,在玛莎被害27年后,陪审团宣布迈克尔·斯凯科一级谋杀罪成立,被判终身监禁。
鉴识技术:破“冷案”法器
李昌钰(左)在《挑战不可能》节目现场李昌钰和他创立的冷案中心,利用科学的精神、敏锐的观察力揭开了一起起冷案的神秘面纱,让蒙冤者得以昭雪,令犯罪者无处遁形。他也因此被誉为刑事领域的“神探”。在他看来,细心的观察、准确的推理、严谨的思考、精确的判断以及鉴识技术,是自己“独步天下”的不二秘诀。
冷案为什么破不了
我国公安部曾公布过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全国共立刑事案件439万起,破案184万起,破案率仅为41.9%,有超过一半的刑事案件没能破获。这还不算立案不实因素。如果如实立案,估计目前全国刑事案件破案率可能在30%左右。
其他国家的破案率也绝非100%。英国破案率为36.6%,法国破案率为39.5%,日本破案率为59.9%,上述国家的平均破案率为40.32%。我国著名侦查专家武和平曾说过:“一般案件的破案率,实事求是地说,仅在30%左右浮动。”
那么,为什么冷案破不了?
在李昌钰看来,冷案越久越难破,其原因有很多,如原来调查的刑警被调职或退休、案件档案不全、物证没有收集好等。而冷案的最终侦破则得益于现代刑事鉴识技术的发展。
随着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开始应用于刑事案件侦破方面,冷案被重新晒出来并最终得以侦破成为一种可能。用于案件侦破的新科学技术:一是DNA技术;二是指纹技术,早期模糊的指纹是无法辨认的,如今可以用化学仪器、药剂提取或显示模糊的指纹;三是痕迹技术,以前模糊的痕迹证据,现在可以用科技方法使之显形;四是数据库技术,如今,犯罪资料、嫌疑人指纹等资料都可以入库建立档案,案发时的一枚指纹,当时只能找犯罪嫌疑人做比对,如果犯罪嫌疑人不在附近或无法比对,就没有办法,而现在可以利用全国联网的数据库将信息进行比对。
“物证是最宝贵的东西,现场只有一次机会。”李昌钰认为,鉴识工作在早期不受重视,刑侦人员和其他执法人员一度倚重于大量的利害关系人、其他证人。几十年前,有时到达案发现场,却发现很多物证已被刑警、法医破坏。
美国洛杉矶曾发生一起凶杀案,警方追踪尸体旁的脚印长达20年,却一直未捉到凶手。20年后,一位当年参与此案的刑警终于坦白——那不是犯罪嫌疑人的脚印,而是他的脚印。
现在,鉴识科学正在刑事司法系统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一份知名报纸曾列出25件影响美国历史的案件,其中14件归功于鉴识工作。
新鉴识技术侦破冷案
事实胜于雄辩,刑事鉴识能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让证据说话,提出被告人有罪的间接证据,可以证明被告人不在现场或被告无辜。
14世纪,世界上第一部法医专著《洗冤录》诞生在中国。17世纪,欧洲开始盛行以法医手法做刑事鉴识。18世纪,尸体解剖成为侦破刑事案件的主要手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技术开始应用于刑侦,血型及指纹辨别方法逐渐得到应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刑事鉴识实验室由20世纪初的3家增加到100多家。
谈及刑事科学的发展,李昌钰回忆道:“美国最早开设刑事科学系的大学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来我就读的纽约市立大学也设立了全新的刑事科学系。”
在刑事鉴识学中,广泛为人们所知的是DNA鉴定技术,即脱氧核糖核酸鉴定法,利用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组合以进行鉴识。1984年,英国里斯特大学遗传学家亚力克·杰佛里斯发明了一种检验DNA的技术,以此辨别不同的遗传基因。
1989年,李昌钰参加了国际刑事科学协会的10人专家小组,探索DNA在刑事鉴识上的实用性。1991年,专家小组经过研究提出正式报告,指出依循一定的科学程序,DNA鉴定结构是十分可靠的,是刑侦的一大利器。
不久,美国国会组织了11人的DNA鉴定研究委员会,包括国际知名法学家、生化学家、大法官等。李昌钰是委员会中唯一的刑事鉴识专家,也是唯一的华裔委员。委员会为DNA的检验程序制定了具体规则,设定了操作标准,法院同意接受DNA作为审理证据。
刑事鉴识技术的局限性
尽管DNA等刑事鉴识技术日新月异,但技术不是万能的。例如,现场有若干个DNA样本混合出现,这就对鉴定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DNA证据在影响陪审团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有专家称,混合DNA远没有单一的DNA可靠。人类的大部分基因代码是完全相同的,但在一些点上每一段基因链条都有等位基因——正是这些等位基因的不同,使人类个体存在差异。
某些案件的证据,一方面取决于法医证据,分析一些与人类基因档案相匹配的证据;另一方面则由专用软件进行分析,即一个依靠复杂的算法分析人类无法分析的DNA混合物的概率型软件程序。程序通过其10万行代码运行基因数据,迅速推断DNA样本并得出一个似然比表明匹配的概率。
这些专用软件并非没有缺陷。2010年,研究人员将相同DNA混合物给17位不同的法医科学家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不同科学家之间的测试结果存在非常大的差异。2015年,澳大利亚调查人员发现,某DNA概率型项目存在一个代码的错误。
2015年9月,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发布一份报告,承认法医并不能对复杂的DNA混合物进行可靠而全面的分析,而用来分析混合DNA的计算机软件还有待不断改进,每向正确的方向迈出一步,都需要进一步的科学验证。
现在,我国正在依法治国的法制道路上不断进步。现代司法系统注重证据,案件侦破必须依靠科学的办案方法和严谨的态度,“要想做一位称职的现代警察,不能仅靠刻板的办案方式,重要的是要培养科学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以及逻辑推理的能力”。这对我国的法制建设将有所裨益。
(作者之一的张盈为北京仿真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