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过度捕捞,近年来英国海域的鱼类处境堪忧。“FIshLove”活动在英国发起,其中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希望唤起人们对海洋生物的关注,以及对过度捕捞的抗议。
人类站在食物链的顶端,用智商和科技“碾压”其他生物。海中的鱼儿似乎取之不尽,食之不竭,捕鱼船只也越来越多,越捕越狠。然而目前随着各个沿海国家近海水域鱼类资源的短缺,近海鱼荒已经成为了一个足够引起各个国家关注的世界性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认识到:无节制的捕鱼,不是个事儿啊!
造成近海鱼类资源枯竭的恶果,渔具的“无理”使用显然是罪魁祸首。其中争议最大的,非拖网捕捞莫属。
拖网捕捞利用渔船拖曳囊袋形的网具,迫使捕捞对象进入网内,按照船的行进方向,可以主动灵活地拖捕鱼群。操作相对简单、渔获量大是拖网捕捞的优势。然而,拖网捕鱼也可能给海洋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网眼过小,子孙全捞
个体过小的鱼,经济价值极低,而且多是鱼类幼苗。为了保护海洋环境,让幼鱼安全生长,绝大多数国家对出海捕鱼的渔网网眼都有大小限制。例如在我国,专门规定了多种鱼类准许捕捞的尺寸,还规定了渔民应用网眼直径超过39毫米的渔网捕鱼。然而,很多国家都有一些违规的渔船,使用网孔低于10毫米的“断子绝孙”网进行捕捞,不管什么鱼进入网口,就别想出去。这样拖捕的渔获,品种杂乱,大小不一,不但影响了经济价值,还严重破坏了鱼儿的生殖循环。
渔网拖底,扫荡千里
拖网捕捞对海洋环境的最大破坏,就在于它对海底世界的毁灭性“扫荡”。你能够想象在海底“犁地”是什么景象吗?在近海海域,海底通常比较浅,很多渔船的拖网作业,能够让渔网直接拖到海底。大网从海底拖曳而过,在带走大量鱼虾的同时,也给海底平滑的泥沙“犁”出了一道道沟壑。不仅大量的近岸鱼类被一扫而光,大量的海底沉积物还会被拖过的大网激起。珊瑚、海绵和其他动物都会遭受灭顶之灾。而且,经过这样破坏的海底环境,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得到恢复。美好的鱼类栖息地也就荡然无存。
随着科技的发展,拖网捕捞的船只功率越来越大,网也越来越大,能够作业的水域也越来越深,甚至600米以内的海底,都能让大大的拖网“拖底”。拖网的毁灭性扫荡,正在攻击着深海海底。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深海海底捕到的渔获量占全球总渔获量的比重低得可怜,只有0.5%,深海拖网捕鱼往往会捕获更多不受欢迎的物种而非有商业价值的鱼类。在欧洲的一些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的研究中发现,不想要的物种或副渔获物的体积相对于目标商业物种的体积在600米至800米区域显著增加。其中鲨鱼和鳐鱼的增加尤为明显,还包括一些濒危物种。即使这样,却还有一些渔船伴随着轰鸣的马达声,扫荡着越来越深的海底。
王八鱼虾,一个不落
拖网捕捞的另一个负面作用,就是它欠缺选择性。一次拖网作业,常常捕到数量巨大且多种多样的非目标物种(副渔获物)。其中不乏一些濒危物种,比如海龟。并且渔网长时间的拖曳,会造成大量非目标物种和有价值物种的幼体在被放生前就已经死亡。非目标物种在海洋食物网中可能起着巩固生态系统进程和运行的关键作用,非目标物种的死亡最终也会影响到有经济价值鱼类的生存。
鉴于拖网捕鱼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逐渐限制或禁止了用拖网作业方式捕鱼。为保护近海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我国香港地区就在2012年12月31日颁布法令,禁止在香港水域内进行拖网捕鱼。香港渔护署不时会派员巡查,并与水警联合行动,打击非法拖网捕鱼。在2013年,成功查处了20例非法拖网捕鱼,而在2015年,多达39起拖网捕鱼的案例被成功查处。
欧洲议会于2013年12月批准欧盟出台水域限制深海拖网捕鱼的限令——重点针对用加重渔网在深海海底拖曳以捕捞有价值的鱼类的做法。由于这个限令需要得到欧盟各成员国部长的批准。此限令并没有完全生效,然而,大多数渔民接受了科学的调查结果,自觉避免去更深(超过600米水深)的深海捕鱼。但仍然有一些渔船破坏着600米以内水深的海地环境。
其他一些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捕鱼方式
电捕鱼:电捕鱼是一种用高压电捕捉鱼类的非法的捕鱼方式,毁灭性强,无论对鱼、对人,还是对海洋生态环境都有着巨大的危害,渔船所过之处鱼类死绝,渔汛资源3年内不能恢复。根据中国《渔业法》,电鱼是明令禁止的。
密目网:用锚固定在海里,利用潮流把鱼带到网里;大鱼、小鱼一起捕,最后连鱼卵都不放过。
每年4到6月,是虾的产卵期,有些渔船通过在网中加设密眼衬网滤捕虾子。捕完大鱼捕小鱼,最后连鱼卵都不放过。可谓真正的“断子绝孙网”。
灯光围捕:利用鱼的趋光性进行围捕。
一些海域一到晚上,大小的渔船全开足灯光,望过去海面亮如白昼,很多鱼类都有趋光性,一见到光就都游拢过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被捕捞上来,对鱼类资源的毁灭性极大。
捕虾船:没鱼捕就捕虾,用装着上百伏直流电的拖虾网扫荡大海
捕虾船和电捕鱼有些类似,都是用电横扫大海,不过——鱼已经被电捕鱼给弄没了,就只能捕虾了!如今虾,大概也快被电完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技术、工业与经济部门前主管莫妮克·巴尔比也曾表示,捕虾船捕捞物中有60%以上被丢弃,这是全球最严重的环境破坏行为之一。
解近海无鱼之困,自东海浙江始 “建议政府休渔期再长一点。”
“处罚越严厉越好!”
“渔民和老百姓应该补贴一点。”
“鱼苗放一点儿下海。”
“为了我们渔民的下一代有鱼吃,为了我们中国人每个人的下一代有鱼吃!”
非法渔具泛滥,“三无”渔船猖獗,是“东海无鱼”困境的重要原因。
什么是“三无”渔船?
一些轻型渔船会趁着夜幕降临,打着微弱的灯光陆续出港非法偷捕鱼虾。这些船每天晚上出海,次日清晨返回,没有船名号、没有船籍港、没有渔业船舶证书,被称为“三无渔船”。
据调查,在2013年,浙江省 三无”渔船的数量达到最高峰,约有1.3万条 三无 渔船,数量为合法渔船的50%以上。加上肆无忌惮的违规造船,气焰嚣张的跨界作业 明目张胆的偷捕滥捕,渔场秩序乱象丛生。蚯蚓大的小带鱼,硬币大的小杂鱼,红泥状的幼虾最终都以极低的价格被收购做成饲料。每年浙江渔场300万吨的捕捞产量中,就有100万吨被加工成鱼粉。捕捞幼鱼的经济价值极低,而且严重破坏了经济鱼类的生长环境与繁殖。鱼虾休养生息的时间不够,“小 得让人不忍心看 但照样有摊贩在卖,有饭店、市民、饲料加工厂在买;而价低利薄刺激渔民滥捕更多幼鱼,鱼变少了就增加捕捞量,或把网织得更密更细,一天天形成了恶性循环。
为打击违法违规,近年来各地渔政执法人员都开展了大规模行动。然而,违法违规者并不会束手就擒。直接割掉起了一半的渔网毁灭证据逃逸,在船舷上插尖头钢管拒绝执法船只靠近,抱煤气瓶扬言与执法人员同归于尽,甚至直接驾驶船只撞击执法船艇。面对极端暴力抗法手段,执法人员只能不顾危险,飞身跳帮,强行登船,很容易出现伤亡。
为扭转“东海无鱼”困局,整治海上生产乱象,保障渔民长久生计,在2014年,浙江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作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建设重要决定。将浙江渔场修复振兴作为近期要取得突破的重点工作。要求着力建设海上粮仓,确保鱼米之乡“岸上有粮,海上有鱼”。
Tips
按照作业范围的不同,现代渔业捕捞主要分为沿岸渔业、近海渔业与远洋渔业。捕捞方式也各有不同。
沿岸渔业,主要是指在离岸12海里以内的领海以内从事的海洋渔业。沿岸渔业的捕捞方法一般比较简单,使用地曳网、刺网、定置网等方式进行捕捞。
近海渔业,通常指在离岸12海里至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之内从事的海洋渔业,通常以中型渔船为主,使用拖网、巾著网、围网等方式进行捕捞。
远洋渔业指远离本国渔港或渔业基地,在别国沿岸海域或深海从事的海洋渔业,通常以大型渔船为主,捕捞作业方式主要有拖网、围网、延绳钓、鱿鱼钓等方式。
目前,由于200海里渔业专属经济区划分以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的问题,大力发展远洋捕捞已经成为了各沿海国家特别重视的问题。国外渔业发达国家的大型拖网渔船,总长度可以达到140米,船宽18米,鱼舱容积达到1万立方米以上。而且,国外的大型渔船围网、拖网捕捞装备也十分先进,一般都是采用了先进的液压传动与电气自动控制技术,设备操作安全、灵活、自动化程度高。
休渔是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捕鱼。
自1995年以来,我国在黄海、东海2大海区开始实行2~3个月的伏季休渔期,南海也于1999年开始实行。夏季是海洋经济鱼类繁殖和生长的重要时期。科学实践证明,在伏季休渔保护了主要经济鱼类的亲体和幼鱼资源,使海洋渔业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渔船在休渔期间也节约了生产成本,休渔结束后渔获物产量增加、质量提高。
对于依法严管,很多违法违规渔民并没有在一开始就主动服法,理解配合。沿海多地都曾经发生过群体性上访事件。“闹访、缠访、无理访”的现象也不在少数。按照“走群众路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浙江渔场修复振兴工作始终坚持“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工作方法。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三无”渔船船主以弃捕换养老、换补助、换再就业。推动传统捕捞渔民向休闲旅游、水产养殖、远洋渔业、专业管护来料加工等行业转移。促成全省主动上交“三无”渔船共计9479艘,占总数的75%。
通过一年多努力,这次被称为“史上最严执法”的专项行动成效显著,浙江渔业生产“无序无度”和“酷渔滥捕”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沿海30个有取缔任务的县(市、区)基本完成取缔任务,实现“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全省“三无渔船”船主思想发生重大转变,依法治渔、守法捕鱼的观念逐步成为共识。休渔期间,发现违法捕鱼行动,他们还积极举报,协助执法。
上交的“三无”渔船数量多,如何处置也成了大问题。如果将“三无”船舶全部解拆,不仅费财费力,也是对资源的浪费。最终,“三无”渔船除了被拆解以外,还有一部分船只转作人工鱼礁、护渔保洁、景观展览以及养殖、休闲等非捕捞用途。
据了解,按照计划,浙江省在2017年,将全面取缔涉渔“三无”渔船,全面完成“船证不符”渔船整治,基本杜绝非法捕捞,初步建立国内海洋捕捞渔船转产退出机制,全省压减捕捞渔船功率50万千瓦以上。
“一打三整治” 只是一方面
在打击整治的同时,浙江清楚地认识到海洋生态修复的必要性。要想彻底恢复“东海鱼仓”的美誉,不仅要打击整治非法捕鱼,还要治理海洋污染、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在“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开始的同时,浙江省也开始了“护海、养海”的步伐。除了每年执行严格的伏季休渔以外,每年还向东海增殖放流鱼苗、实施海洋牧场计划、投放人工鱼礁、种植海藻海草,让鱼儿在海底的家园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