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法律与生活

“胜诉共赢”首创者

作者:本刊记者/李秀平
周旭亮“不要把时间花在一起吃饭上,我要研究案件和运动。”频繁地对自己的当事人说这句话的人,是北京律师周旭亮。

作为曾轰动全国的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王进文潍坊老家拆迁案的代理律师,周旭亮用最短的5年时间,完成从律师助理到律所主任的破茧成蝶。这意味着,这位年轻律师已经和他的那些“飞得最高”的同龄人一道站上律师业顶端。周旭亮的起步并不顺利。他把这样的奋起直追,与运动带来的强壮体魄和健康心灵高度关联在一起。

事实上,在精英云集的律师业内,周旭亮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一个低开高走、草根逆袭的故事。在这则颇为励志的故事背后,是这位“年轻律师具有一代人共有的开阔视野、宽广胸襟等特点;是其独有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富有情怀、志存高远等品格;是其靠着超越常人的勤奋———参与过上千起拆迁案件庭审、起草过上万份法律文书所带来的实战经验和智慧。

正因如此,周旭亮既能提炼出律师必备的“脑瓜子、笔杆子、嘴皮子”这三种能力,又能在选择案件时遵循“较大不公、促进公平”的准则,更能在律师之“道”乃至法治之道上首创出以“胜诉共赢”为核心观点的“法制博弈论”。

一言以蔽之,周旭亮这位年轻律师身上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和智慧。

王进文案前后,千起案件万份文书的进阶故事

草根逆袭这个词组,仿佛是为周旭亮量身定制。

周旭亮是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主任。在头顶律所主任这一冠冕之前,他是一位普通院校的法律专业毕业生。在10年北漂岁月中,这位个头不高的湖南小伙子经历过司法考试失利等各种挫败,最终却在短短5年时间内完成了从律师助理到律师、从普通律师到律所主任的三级跳。

如今,在群雄逐鹿的京城拆迁律师业务领域,周旭亮领衔的冠领律师团队已经成为胜诉率极高的律所之一。且这支年轻的律师团队的业务方向并不限于房屋拆迁维权业务领域。周旭亮许多次坚定地说:“自己的目标是成为全世界最好的律师之一,自己团队的目标是成为世界最优秀的律师团队。现在,大家可以把这句话当笑话,但我每天都会用自己的努力把这个笑话变为律界佳话!”

在成绩斐然、志存高远的背后,是周旭亮可以但绝不容易复制的故事。

强大逆商,助其“低开高走”

2005 年 8月 28 日,周旭亮的人生路上出现一道分水岭。

这位刚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年轻人,和哥哥一道拎着 8个编织袋千里迢迢来到了北京。当时,他的哥哥考取了清华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哥哥进京读研,周旭亮也追随而至。那 8个编织袋里,装着哥哥从原工作单位带来的行李和他的书籍。

那些暂时寄放在哥哥宿舍里的书籍中,寄托着周旭亮的梦想———像哥哥一样考取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然而,他虽然是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宿舍的常客,但是连续考了两年,还是因为英语分数没过线未能入主清华园。

在 2007年度的研究生考试放榜后,周旭亮按下考研的念头,把人生目标调整为一边工作一边完成司法考试。然而,由于“一心两用,准备不充分”,在当年的司法考试中,他在这个堪称竞争惨烈的司考战场上再度铩羽而归。那段时间,周旭亮的人生陷入了低谷。

当初,当小学教师的父亲为他选择了法律专业,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专业。很小的时候,周旭亮了解到美国总统林肯曾经是一名优秀律师的故事后,便深深地爱上了律师这个职业。但是,由于没能通过司法考试,他就无法从事心爱的律师职业。至于其他工作,周旭亮完全提不起兴趣。

“大学毕业后前三年,几乎可以说完全被我浪费掉了。”2017年初春的一天下午,周旭亮在接受《法律与生活》记者采访时如是给那段岁月定性。

周旭亮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当处于困境时,必定能激发他的“逆商”!痛定思痛之后,周旭亮决定“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后来,周旭亮拿出整整

210 天的时间全力准备司法考试。他说:“尽管当时很多人都是 3个月通过司法考试,但我选择用7 个月,因为我觉得要珍惜这样系统学习的机会,把基本功练好。”最终,他以396分的优异成绩通过了 2008年度的司法考试。

每当总结从 2007 年 241 分的失利到 2008 年396 分的跨越时,周旭亮便会流露出对之前那段逆境的感谢之意:“严格地说,这 3年不顺利的经历对我来说非常宝贵。”

原来,在经历了两次研究生考试和一次司法考试失利后,周旭亮非常渴望改变。以前,他从没有去研究过怎样改变自己;而这段时间的挫折,让他终于意识到求变的意义和方法。“我领会到人不能依靠天赋,而要靠自己的勤奋,还要学习别人的长处。通过自己勤于总结并谦虚地学习别人的长处,我终于体会了苏格拉底的那句话‘认识你自己’———发现了自己的行为规律、思维规律,甚至性格规律。”周旭亮说。

这些领悟,让周旭亮意识到无论对工作还是学习“既不能一味地逃避,也不能一味地蛮干”,而是要“有方法地去调整”。

在2008年备战司法考试期间,周旭亮要求自己不仅要学习,而且要真正学会“如何学习”。每天,周旭亮都会对所学内容做记录。在结束每天的学习之后,他还会对一天中记录下来的内容进行复盘。渐渐地,他不仅掌握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规律,而且学会了自控。

“人的状态有高低起伏。好的时候,我不会过于自信;不好的时候,不会过分自责。”这种自我控制能力被周旭亮称为“小机密”。随着自控、自律能力的提升,他的自信心也稳步提升。

靠着这种因方法改变而带来的能力,周旭亮拿下了司法考试这张进入法律职业门槛的通行证。就此,他走出了踏入社会最初 3年的泥沼。

需要多说一句的是,那段时间养成的记录和总结的方法俨然成为周旭亮打开一扇又一扇成功之门的钥匙。他对这套方法进行不断升级并沿用至今。

周旭亮被中央电视台《见证》栏目选聘为法律专家

王进文案国务院胜诉,律师生涯完美开局

周旭亮的律师实习期是在一家以代理拆迁业务为主业的律师事务所度过的。当时,拆迁律师业务在律师界处于受歧视的地位。在一些律师心目中,代理拆迁业务“犹如上刀山、下火海”一般。在周旭亮眼里,拆迁业务却是一些勇于挑战的律师施展才华的舞台。

事实上,曾被边缘化的拆迁律师业务对律师的综合素质要求颇高。据周旭亮介绍,拆迁业务涉及的拆迁、房地产、土地、立项、规划、施工等环节牵涉的法律法规总计超过100部,仅把这些法律规定吃透并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就非每位律师都能做好的事情。

由于拆迁业务门槛虽低但进门后并不轻松,周旭亮一经进入这个行业便异常刻苦。一开始,他是一位律师的助理。但只要有时间,他就主动为其他律师帮忙,利用帮忙之机虚心学习和吸收众多律师的长处。

“在实习期间,我和多位律师合作过。我可能在整个案件中只为他们办理一件事。但是,就算办一件事,我也会借机把整个案件彻底研究一遍。”周旭亮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为期一年的实习期结束时,他总结了一下这期间的工作。结果发现,通过“小到写一份关于某个案件的法律文书,大到参与整个案件的全过程”,他接触了 154 起案件,仅工作记录就写满了三四个大笔记本。这样的工作量,是其他实习律师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由于博采众长且大量实战经验的积累,周旭亮对律师业务已经有了自己独到、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在当时,他已经有能力将一位拆迁律师的代理工作拆分为五个部分:文书写作、开庭、沟通协调、案件思路的制定和落实、结案。

在点点滴滴积累办案经验和心得的同时,周旭亮也结合自己和其他律师的办案经验,总结拆迁纠纷的规律并探索更高层面的解决之“道”。

周旭亮总结出拆迁律师面前主要有三重风险,即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和人身风险。政治风险很可能来自把对政府的批评演变为攻击,法律风险则可能是因为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人身风险多源于在激烈矛盾对抗中的非理性。在他看来,如果想在律师行业站得高、走得远,必须有能力防范和应对这些风险。

清华博士王进文案就是化矛盾和风险为圆满胜诉的典型性案例。

王进文老家的房屋位于山东省潍坊市的一个村庄。由于不能接受拆迁方的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王进文的家人未能与对方达成拆迁补偿协议,所以就没有搬迁。但是,面对随时可能降临的强拆,身为法学博士的王进文也是一筹莫展。

由于时常借宿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周旭亮与王进文成为好朋友。2010 年 4月初的一个周末,朋友们小聚,一群清华大学法学院的高才生就王进文家的事情各抒己见、出谋划策。但强于理论、缺乏实务经验的法学博士们面对拆迁维权纠纷时迟迟不得要领,有的人在做不接地气的高谈阔论,有的人则发表“法律无用”的消极论调。一开始,周旭亮一直在耐心地倾听和思考。当大家发表完各自的观点后,他从专业律师的角度对案件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结合过往办案经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可操作性的方案。

周旭亮的专业意见得到了饭局上清华法学博士们的一致赞成,也深深地吸引了王进文。第二天,王进文就把自己老家的拆迁法律事务全权委托给了周旭亮。

接受这份重托之后,周旭亮丝毫没有掉以轻心。在此后长达一年多时间内,他先后启动了十几个法律程序并为此起草了上百份法律文书。为了推动问题的解决,他往山东潍坊、济南和国务院相关部门累计跑了几十趟。

周旭亮接手这起案件后,急不可耐的拆迁方在2010 年11月的一天凌晨,进行了一场偷袭般的强拆。当天下午,王进文写给潍坊市市长的一封公开信让这起案件成为热点事件。

王进文因突然而至的强拆陷入激愤之中,而周旭亮却依然保持着难得的冷静。在代王进文一家就相关征地批复向山东省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后,周旭亮又申请国务院进行行政裁决。

2012 年3 月 15日,一份最高等级的国务院行政裁决书下达。在这份由国务院做出的《行政裁定书》中,山东省人民政府做出的决定被撤销。当年 6月,这一举国瞩目的案件,以周旭亮代理王进文一家提起的民事侵权赔偿案的和解而画上圆满句号。王进文家心满意足,潍坊各级政府和法院高兴不已,社会舆论和媒体界大加赞赏,周旭亮因代理这起轰动全国的案件而一战成名。

周旭亮(右一)参加2017哈佛大学常春藤盟校华人春晚自此,全国各地许多拆迁案件当事人慕名来找周旭亮代理案件。这时,周旭亮没有骄傲自满,反而对律师工作更加敬畏。面对当事人沉甸甸的信任,周旭亮说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心中如影相随。

这种责任感,驱使着周旭亮始终把提高办案质量作为自己和团队的最高战略目标。“把每一起案件都当作最后一件来办,每起案件的质量必须超越上一起案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周旭亮对自己和对团队的最低要求。

凭借着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周旭亮很自然地开启了胜诉模式。许多艰难的案件取得了重大胜利,许多公司法律顾问放弃的官司被周旭亮力挽狂澜,很多复杂的矛盾得到了化解……胜诉成为周旭亮和冠领律师团队习以为常、理所应当的事情。于是,周旭亮在当事人和业内自然而然声名鹊起。

周旭亮助力2016企业金融风险防范搭档任战敏,“未来的路上有亮、有战”

安徽亳州一位当事人写给冠领律所感谢信的最后一句话是:“祝福冠领在未来的道路上,有亮、有战!”

“有战”中的“战”,就是周旭亮的黄金搭档任战敏律师。自从周旭亮与任战敏合作,周旭亮在工作上可谓如虎添翼。

2011 年,比周旭亮年长一岁的任战敏与周旭亮成为同事,一段律界双雄的传奇故事就此开启。

据周旭亮介绍,他和任战敏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初相见的 2011 年,彼此之间会有一些工作上的交流。由于两个人都酷爱篮球等运动,自2012 年起,他们开始一起打球。在运动场上的挥汗如雨之中,两位年轻律师之间的友谊与日俱增。但是,在长达近一年时间内,彼此之间的友谊小船仅停靠在运动的岸边。

“那时候,我朴素地认为,友谊和利益之间是有冲突的。”周旭亮说。作为一名重情重义的人,他担心因合作的利益冲突而影响自己与任战敏之间弥足珍贵的友谊。

直到 2013 年年初,因机缘巧合,两个人之间才有了业务合作,而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当时,周旭亮代理了一起宁波地区的拆迁案件。基于两人的互相欣赏,周旭亮提议任战敏和他一起去宁波参加这个案件的庭审。

两个人一起出庭时,长于全盘把控的周旭亮和善于重点击破的任战敏各施所长,尽情释放各自的才华。一时间,两人相得益彰的风格,在那次庭审中产生了令人震撼的化学反应,对手毫无招架之力,法官也被深深折服。

这种庭审效果,让当事人和旁听席上的听众信心高涨、激动不已。庭审结束后,一些旁听群众当场恳请周旭亮和任战敏联手代理自己的案件。

从此,在当事人的“强力撮合下”,周旭亮和任战敏开启了梦幻组合般的团队模式。

工作热情上,周旭亮一直是“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任战敏同样是“喜欢和工作谈恋爱”;性格上,周旭亮在内外向之间居中,任战敏是外向。这样的两个人一经联手,很快便产生了“1+1”大于 2的效果。

周旭亮、任战敏每个人的成长速度在律师中已属少有,两人联手之后团队成长之快更是势不可当。搭档头一年,两人的业绩、尤其是胜绩就几乎占了全所 40名律师的1/3。一年之后,原来律所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成长需要。两人自然考虑了下一步的发展———打造属于自己的律所。

2014年 4月,周旭亮和任战敏联手创办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这个律所名称里,“冠领”二字蕴含着周旭亮、任战敏两人宏大的律师梦———“称冠全球,引领风骚,争当律师界冠军中的领袖、领袖中的冠军”。这一目标,饱含着两位年轻律师挑战未来的决心,他们更充满着对律师事业的热爱。

带着这种梦想,冠领律所开始茁壮成长。截至2017 年北京春暖花开季节,周旭亮累计收获了数百起胜诉案例。当然,这样的胜诉奇迹是因为参与了上千起拆迁案件的庭审、起草过上万份房屋拆迁领域的法律文书。而且,周旭亮“学以致用、用以辅学”的思想还深深影响了学术界、媒体界和社会各界。周旭亮(左)和搭档任战敏律师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企业论坛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聘请周旭亮作为特邀律师嘉宾为法学院师生讲述“我的律师梦”,广东省组织全省 300 多名政法系统干部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定旁听学习周旭亮的行政诉讼庭审;2016年,《法制晚报》因冠领律所在企业拆迁领域中的影响力而特聘请周旭亮为中国企业拆迁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文化部《追梦中国———精英律师卷》将周旭亮评为全国拆迁领域唯一的精英律师,中央电视台选聘周旭亮为《见证》栏目法律专家;2017年 1月,《中国企业报》评选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为“2016助力企业金融风险防范示范单位”;2017年 2月,全国第 14 届全国企业发展论坛邀请周旭亮为全国 500 家企业的唯一律师嘉宾发表主题演讲;2017 年 3 月,《法律与生活》聘请周旭亮为中国拆迁法律实务研究中心主任……这些都是周旭亮和冠领律所这几年成绩和荣誉的缩影。

这位南征北战、穿越成千次庭审和上万份法律文书而来的“青年”律所主任,正在带着自己的团队快步走向远方。

记者手记

运动改变命运

在一篇报道中,有记者用“精壮”一词描述周旭亮。事实上,酷爱运动是他身上的标签之一。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发现周旭亮是一名因运动而改变命运的人———因为运动,他改变了瘦弱的体质;因为运动,他结识了人生伴侣;因为运动,他找到了事业搭档;因为运动,他具有了承载庭审所需要的体魄。

在回答“你对运动和律师工作之间的关系有何体会”这一问题时,周旭亮从对美国律师的印象谈起。由于夫人在美国留学,近年来他经常会去美国。他印象中的美国同行,很多优秀律师也是运动健将。因而,这个群体普遍显得“杀气腾腾”或者“阳光自信”。他最为深刻的感受还在于,美国人“把运动看得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就连打扫厕所的清洁工每天都要拿出一两个小时做运动。

熟悉周旭亮的人都知道,他在运动项目方面的爱好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跑步、篮球、游泳、拳击、武术、健身。即使在出差的时候,他也会随身携带运动器械。

“不要把时间花在一起吃饭上,我要研究案件和运动。”周旭亮的当事人大都听他说过这句话。

搭档眼中的周旭亮

周旭亮(右)和任战敏在周旭亮的最佳搭档———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任战敏眼中,周旭亮的身上充满正能量,在不同场合见到他总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或机智,或认真,或真诚,或好学。任战敏说:“周旭亮是我最默契的合作伙伴,也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挚友。”

以下是任战敏亲述的关于周旭亮的故事。

勇于超越 勤于研究

周旭亮天资过人,他头脑睿智、反应灵活,有着极为清晰、敏捷的思维应变能力。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他可谓“亢奋激昂”。他的庭审诉辩,观点明确、论据充实、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同时又能旁征博引、言简意赅。法庭上碰到这样的对手,很多人会瞬间压力倍增。这种工作状态,与周旭亮永不停止地追求“超越”的工作作风密不可分。

从业之初开始,周旭亮每天要写 10份以上法律文书。他要求自己所写的每一份文书质量都要超越上一份。为此,他对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的使用都会反复斟酌推敲;对于一个问题的探究,必定从积极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一定要全面、深入、透彻地比较研究;在办理每一个案件时,他则要求自己必须做到极致,且必须超越过去的案件。

在工作中,周旭亮最常用的词是“研究”,他精力投入最多的地方就是“研究”。他的每位助理律师都知道,“你研究透了吗”是他提问最多的问题。因为他深信,只有深入研究后,才有发言权,才有可能实现超越。他代理的“清华博士王进文家房屋在国务院完美胜诉山东省政府案”,就是一个追求超越的典型案例(王进文房屋案只是周旭亮诸多经典案例中的一个缩影,在此之后他办理了大量有影响力的经典案例)。

这种长期的严谨工作习惯,造就了周旭亮超常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精确的分析判断能力。一份法律文书,他拿过来浏览一遍,就能把案件梗概和焦点问题看得一清二楚。一位同事问他为何这么快就能“摸清情况”,周旭亮笑着说:“我为什么这么快?因为当年投身律师行业之初,我就是从写文书起步的。我对重点在哪里一目了然,其余部分一扫而过就够了。”

天资加勤奋带来的成果是丰硕的。作为国内房屋拆迁领域特别是企业拆迁领域负有盛名的律师,周旭亮吸引着各种遭遇的“拆迁户”纷纷慕名而来。

文明精神 野蛮体魄

律师是一种在钢丝上跳舞的职业,压力就是律师的人生伴侣,挥之不离、驱之不去。对抗压力、超越压力,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

“文明精神,野蛮体魄”,是周旭亮生活的两大旋律。无论有多忙,惜时如金的周旭亮都会挤出锻炼时间。他每天都会跑步,每周都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练搏击……

在我的印象中,无论身在哪里,周旭亮都会因地制宜地做运动。新疆漠北早上6点零下20度的马路上,周旭亮跑过;武汉大学 40度酷夏的篮球场上,周旭亮打过篮球;阳春三月的杭州西湖,周旭亮多次绕湖长跑……在赴哈佛大学访问交流期间,在波士顿美丽的查尔斯河畔,周旭亮也不忘通过运动释放激情。

“美国很多优秀律师都是运动健将。在这方面,中国律师体质与美国律师体质相比有一定差距。”周旭亮在聊天的时候对我们说。在他看来,一位大腹便便、无精打采的律师的庭审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一位萎靡不振的律师,很难在法庭上对法官、己方当事人和对方律师形成感染力。

周旭亮把锻炼身体上升到了人生观的高度。在一次谈到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时,他向在座的年轻人问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崇尚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追求健康生活还是穷奢极欲?”

在周旭亮的带动下,我们冠领所的年轻人渐渐地都加入了健身行列。

对话周旭亮:期待“胜诉共赢”与“公平公正”相提并论

周旭亮律师在哈佛大学记者:你的新作品《胜诉共赢》一书即将出版。在这本书的序言中,你写了“胜诉共赢”是你和你的团队的办案理念。能简略地阐述一下这一理念从萌生到发育的过程吗?

周旭亮:这个理念源于我做人的朴素道德、做律师的职业道德。我在介入拆迁业务之初,拆迁业务是备受争议的。政府认为我们律师是在挑事,有时会对当事人说律师是骗子。我们跟别人说自己做拆迁业务的时候,有人会认为我们是在帮钉子户做事。

很多时候,我内心在自问:“到底我们做的事情是对是错?”如果这件事情是非正义的,那么,我越坚持就越邪恶。这是我无法接受的。所以,必须知道我自己做的到底是对还是错。

我自己开始办案之后,每当办理成功一个案件,不仅会获得自己当事人的认可,也会获得对方当事人和法官的尊重。这时候,我就确信自己选的业务方向是对的,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正义的。

在此基础上,我认识到正义与非正义不是一个“一刀切”的问题。这一点,来自于我对选择案件的总结。如何让自己不偏离正义或者公正轨道的问题,可以在选案的时候解决。为此,我给自己确立了两个选案标准:一是有较大不公平,二是能促进公平化。

如果说选案子是起点?那么,我的终点在哪里?我认为,拆迁律师的价值在于促进拆迁补偿的公平化、拆迁程序的规范化。这是我在 2010年总结的一句话。后来,我往前推了一步,就是“胜诉共赢”。

记者:为什么不是双赢,而是共赢?

周旭亮:我原来想到的是双赢。后来意识到,拆迁业务不是只涉及两方,而是涉及多方。换句话说,拆迁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所以,我把代理拆迁案件的终极目标修正成了共赢。

王进文案最终形成了共赢的局面。对法庭和解的结果,王进文本人很满意,政府很满意,法官也很高兴。案件结束那天,是2012年端午节。在我离开当地的时候,潍坊市潍城区人民法院的一位庭长把我送到火车站。在送别的时候,他对我说:“很高兴碰到像你这样高度负责任并且能妥善处理事情的律师。而且,你还这么年轻。”

记者:至少在当下,宽恕这个词在法庭上还是奢侈品。常见的场景是锱铢必较,常见的心态是睚眦必报。你为什么追求共赢,又是怎么追求共赢的呢?

周旭亮:中国现在太缺乏共赢意识了,大家想的都是你死我活。因为置身这种环境,所以更应该倡导共赢。但是,怎么追求共赢,确实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律师毕竟要取利。我们利了己,必须考虑如何不损人。如果能做到不仅不损我的当事人,而且不损对方当事人,这就是共赢。

作为律师,如果取了一方的财,另一方对你恨之入骨,这个结果不符合我的价值观。

我看过一部律师题材的电影叫《魔鬼代言人》。影片的主人公,作为律师,他非常优秀。但是,他得了很多不义之财,最后妻离子散。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心里就有了一条底线,就是我不能做一名邪恶的律师,不能做一名取得高收入但晚上夜不能寐的律师。那样的话,就失去做人的意义了。我追求的是做得心安理得,晚上能酣然入睡。这才是正义的本义所在。

记者:“胜诉共赢”这个理念很好,也很宏大。你能谈一下它的影响吗?

周旭亮:如果律师的一言一行都能以“胜诉共赢”作为行事准则的话,那么,所到之处就会产生影响,等于一直在做“活广告”。一位律师代理一方跟另一方打官司,其间,律师展示的“胜诉共赢”理念和办案水平让双方以及参与案子的所有人心服口服,这就等于这个理念影响了所有人,所有人都是这位律师潜在的客户。

当一位律师强大到能影响一个群体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力量;如果能影响一个领域,就是一个领域的权威;如果能影响对法律的调整,就是对中国整个法治产生了影响。或许有一天,“胜诉共赢”这个理念能和“公平公正”这项法律原则相提并论。到那时候,我就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聂案画句号 致敬张焕枝

沙特国王访华:浩浩荡荡为何来

偷油者之死,拷问同伴救助义务

律师能为改变世界做些什么?

“胜诉共赢”首创者

治理母亲河:省检察院首次“叫板”省政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