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美食

食野之苹

作者:文/Edge 摄影/牛华新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在清苦的生命里品出旷达,靠的只是一味在野地里随意采摘的蒿笋罢了。人们在漫长的农业生活之中早就学会以触摸荒野的方式去接近生活的本真。在一千年后的南京城,人们仍然保持着食野菜的习惯,这一民俗甚至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似乎品尝野味有了一种新的理由。当人们吃着野菜,在灯红酒绿之中感受一种清高的幻想,野菜就再无野味,食野之人也再无野心了。或许只有在大醉之后,闭上眼睛,才能看到从前的形状。一个陌生的自己挎着小篮去泥巴里挖一斜襟的夕阳,伴粥佐豆,恍然隔世。

那是一个人曾经经历过最美好的岁月,一个矮小的身体尽力倾斜,伸向泥土。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一个走进泥土深处的故事。

寻·野

相比于一串串复杂的野菜名,在六年之前,徐正兵更加熟悉的,其实是野菜的做法。或者说,这样一套程序:煎、炒、烹、炸, 然后被放置在华丽的器皿之中,配上精致的肉类,然后被标以高价。那时的徐正兵是一个标标准准的酒店职业经理人——如何让一道菜品的诱惑力最大化,是一位酒店经理最重要的素质。人到中年,徐正兵越来越觉得半打工的状态难以谋求出路。他真正认识野菜,是在2008年。年初,他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让他大脑一晃的广告——水培花卉。徐正兵一边帮朋友管理酒店,一边开始做起了水培花卉的生意。徐正兵是南京第二个做水培花卉的人,谁料行情并不好,他还是搭进去不少钱。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山植物园找到了徐正兵的酒店:“他们想搞个野菜展,借你们的场地用一下。拉条横幅,就叫南京第一届野菜展。”凭借着一种职业敏感,徐正兵对这个展览质疑大过期待:“野菜展除了菊花叶、马兰头、芦蒿,还有什么能吃的呢?”专家不慌不忙地带他来到地里,割下了地面上不起眼的一簇“草”。“后来我才知道,那簇‘草’的名字,叫‘鸭儿芹’。”几下简单的翻炒,“草”已是绿中透出嫩黄的诱人,“口感非常好”。那簇普普通通的“草”,后来改变了徐正兵餐厅的命运:“当初金陵饭店一盘蔬菜卖28元,我们炒的这盘鸭儿芹,一刀下去38,一刀下去38,如此疯狂……”同样被改变的,还有徐正兵的人生:在那簇草里,他看到了蓬勃的商机。

在哪里能找到这野菜呢?这是徐正兵创业道路上的第一个问题。“菜市场根本就没有。”后来,我路过安徽、陕西在那里看到了鸭儿芹,就找了一些种子带了回去。“我培植了三年,才勉强培植成功。可这‘鸭儿芹’的口感,相比于在安徽的山林里吃到的,差远了。”尽管这次寻找谈不上成功,可这次寻菜的经历,让他发现了野菜的魅力。除了野菜本身,更迷人的是野菜背后的背景:偏僻的山村、神秘的生态,那里的人与自然相通相生的生活状态……徐正兵开始全国各地找野菜。

一个故事,来说明徐正兵和野菜是“生死之交”并不为过。2013年,徐正兵去陕西寻找一种叫做“刺嫩芽”的野菜。这种菜最爱生长在土坡的高处,徐正兵小心翼翼地行驶在海拔两三千米的盘山公路上,寻觅它的踪迹。“我好不容易发现一棵,这时候却突然发现——没带铁锹。”他只能徒手作业了。刺嫩芽的纤维密度很高,为了不把整棵菜拦腰斩断,徐正兵的唯一办法就是使出吃奶的力气拔。陕西的深秋,阳光刺目,天气混浊,空气干得让人有些发晕——就在徐正兵发力的瞬间,“啪”的一声,菜茎断了。顺着这惯势,徐正兵早已失去重心,眼看就要向无底的深渊滚去。正当他吓得闭上了眼睛,一棵小树不偏不倚地挡在他后面,“救了我的命”。徐正兵重新睁开眼睛的时候,他发现,那株菜,竟然还在自己的手里紧紧地握着。回想起当时的经历,他对自己的第一反应感觉有些惊讶,自己心里想的竟然是:“幸好菜没丢。”

育·野

越偏远的地方,野菜越多。

徐正兵寻找野菜的高峰期是2011年到2013年。凭借着做水培花卉时在全国各地寻找植物,他窝进了深山。

“我采访当地的老人。其实我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穷的时候吃什么?”另一方面,徐正兵调查当地人饮食所造就的身体状况,翻阅书查找,这些野菜能治什么病。就这样,整整两年时间,把全国各地的野菜细枝末节记录到了自己的本子上,他的计划是:把他们都收入到南京来。

“明月草”,是徐正兵记忆里给野菜育种的艰难一战,事关一个“乌龙故事”。“我做水培花卉的时候生意不好,满世界找适合水培的植物来买。有一次,我路过珠江路。有一个老头在细心地扦插苗菜。我觉得很有意思,不知不觉就呆呆地看了两个钟头。老头见状,问我:小伙子,你是不是很喜欢种花种草啊?我说是的。老头很满意,他又问:你还知道我种的是什么东西啊?我说不知道。那你怎么看我看半天呢,我还以为你认识呢?我说觉得你这么种,应该是好东西。他说,这东西确实有降血压血脂的功用,名字叫:白雪草。回去之后,我一直忘不掉这个名字,掉头就去请教植物专家,没想到的是,植物专家口中的‘白雪草’和老头所种的完全不是一种东西。”“过了几个月之后,我又在网上无意中看到了一模一样的植物。原来它的真名不叫‘白雪草’,而是‘明月草’,学名白背三七。”白背三七是一种亚热带植物,喜温,原产地广东。在此之后,徐正兵去广东“三顾茅庐”,终于把白背三七在南京成功引种。“实际上,直到我找了它一年之后,我才真正品尝到它的滋味”——那滋味比徐正兵想得,更加美妙。

光是叫出一种植物的名字,已是难事;把野菜从外地引进南京,更是难上加难。徐正兵经常去浙江,每路过金华的时候,他总要特意下车去吃两道菜。“一个是红烧肉,那里的猪油吃进嘴里,满是浓香,我总是吃到不好意思为止。”另一道菜,是金华的家常野菜:蒜泥油麻菜。“我早就想引进这种菜了,没想到整整花了三年时间。第一年,当地人说:油麻菜多得很,答应走的时候给我一点,结果没给我。第二年去了,季节不对。油麻菜在春天发小苗,我是秋天去的,只能拔点根回来,没想到过不了冬。直到第三年,才把小苗带回去。我心里只想着油麻菜,连红烧肉也不吃了!”

徐正兵说,尽管大部分外地的野菜,都能在南京长起来,可是那并不意味着野菜培育的成功。“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换个地方种,口感、嫩度,就和当地的完全不一样了。”去年,徐正兵开始在外地建设自己的蔬菜基地。他的第一个基地在四川绵阳,那个8年前发生地震的地方。“一户失去两个孩子的人家,现在就是我的合作伙伴。”徐正兵说,那里漫山遍野都是油麻菜,可是当地人却不知道那是一种美味。随着新楼房拔地而起,一方方菜畦也成为了一种新的风景。风景之下,是当地人曾经一无所知,却又近在眼前的淳朴滋味。

如今,在徐正兵位于汤山的“半农人蔬菜基地”,三四十种新的野菜规模化培植成功,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南京的各大餐厅。徐正兵有一个外号叫“野菜狂人”,那是因为他“能认识300多种野菜”。徐正兵开玩笑说,把自己扔到荒山野地也饿不死。今年春天,徐正兵和几个植物专家一起去南京山上普查。

野菜地图

“有野菜处见家园”。去取食那些自然界看似不可能的味道,基于一种对土地的熟悉和理解。也正因为如此,翻开《本草纲目》,或者任何一本药食典籍,野菜的身影都是无处不在的。吃野菜这件事情的背后,除了对土地孕育的赞颂,更有一种对祖国地大物博的自豪感。

皇帝菜

所谓“皇帝菜”,是基于红薯藤的杂交品种。与农村土产红薯藤最大的区别是,“皇帝菜”只生叶,不生果,地底红薯很小。红薯藤在农村往往作为猪草使用,实际上却富含钾、胡萝卜素、叶酸等,有益于心脏。

雨花菜

雨花菜形似雨花,又有“珍珠花”的说法。野生于藻木丛中,是宿松特产,吃起来口感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粗纤维、钙、铁、磷等营养物质和元素。干品用温水泡发后,放入清水中漂洗,挤干水分可素炒、炖肉、做汤,是良好的火锅料菜。

桔梗

桔梗是一味中医常用药,广泛生长在东北地区。在东北地区常被腌制为咸菜,在朝鲜半岛被用来制作泡菜,朝鲜的民谣《桔梗谣》所描写的就是这种植物。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忘忧草

又名萱草,一个最广泛认识的名字是黄花菜。使用部分是它的花蕾。因其花瓣肥厚,色泽金黄,香味浓郁,爽滑嫩糯,拥趸甚众。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等功效。孙中山的健身食谱“四物汤”中的一味就是它。

槐树花

槐花的使用部分为花朵与花蕾,在江南人们喜欢把它与糖腌制,做成甜酱。槐花被历代医家视为“凉血要药”,性味苦凉,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槐花所含的芸香甙,可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改善血管壁脆性。

红枸杞

南方地区的枸杞,茎叶一般呈绿色;而黄土高原上生长的枸杞,其茎叶都呈现出红色,与土壤中富含铁元素有关。枸杞的果实枸杞子享誉南北,枸杞藤相比于枸杞子,味道更佳爽脆,同时有一些枸杞子的酸甜感。

石参

“南有人参,北有石参。”石参是华北地区一种比较常见的“土人参”。石参全草含有黄酮甘、糖类和酵素及维生素。根具有助脾运化的功效,全草能凉血止血、清热化痰,并有驱虫作用。 油麻菜在老山、九华山、牛首山、方山,在药农贫瘠土地的深处,他们数出来可以食用的野菜超过一百种。后面,他们将着手绘制成谱。“其实蔬菜和野菜从来都没有区别,只是我们缺乏理解”——“当我们开始理解,我们就会发现,大自然对我们的接纳,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多。”

这里指的油麻菜,并不是油麦菜,而是野生植物野油麻,多产于气候温和、湿度较大的山地,生于夏秋季。《贵州草药》记载其药理:散寒,除风湿。香气极其浓郁,有微微的甜涩感,层次丰富。

金针菜

是黄花菜的根茎部分。相比于花的部分,更加爽脆,汁液浓郁。

地皮菜

又名地耳、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暗黑色,有点像泡软的黑木耳。地皮菜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矿物质。地皮菜最适于做汤,别有风味,也可凉拌或炖烧。是寒性食品。

核桃花

核桃花即核桃花柱,又称长寿菜,龙须菜。含有丰富的磷脂,有益于增强人体细胞活力,促进人体造血功能。尽管在全国大多数地方都能见到成串的核桃花,但只有北方人有取食的习惯。核桃花炒腊肉是一道经典菜肴。

“野菜”品其味桃胶烩苜蓿头

水蜜桃胶颜色深、味道醇厚,含有大量胶原蛋白。而春季的时蔬苜蓿头,因其富含草酸,味道鲜美,常常作为江鲜的佐料。将这两种妙物放在一起有春天的香气,这道菜富含胶原蛋白。生煎马兰头饺子

马兰头是南京人喜爱的“七头一脑”之首,但直接炒食常有难以忽略的涩麻口感。如果烫煮之后,包进饺子,绞肉中丰富的油脂可以中和这种味道。包好的饺子直接进油,煎得差不多了再加水煮沸即成。香椿头锅塌豆腐

香椿头带有春天的味道,取最红最嫩的切成细丁,与挤干的豆腐、蛋液打到一起,将这种馅料小心地铺在两张成型的蛋皮之间,沿着锅边刷进薄薄一层油,第二次把蛋饼煎至焦香。主食辅食皆宜。

 

食野之苹

江鲜野蔬,春意闹!

「地耳谣」的故乡

野菜的盘中艺术

无法抵挡辣椒的诱惑

「Yonemura风格」创立者 创新融合日餐法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