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浅析电视剧《小镇大法官》对法制内涵的创新表达

作者:◆沈晓霞 杨少强
2016年3月底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36集电视剧《小镇大法官》,以其新颖独特的立意、贴近实际的诉求,为国产法制剧的革新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有别于之前该类题材剧相对固定的表现模式,该剧分别从人物刻画、剧情编排以及主题拓展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处理,增强了剧集的综合表现力,继而也协调实现了法制题材剧内涵的创新式表达。

在对电视剧的定位上,《小镇大法官》导入了“田园法制轻喜剧”这一全新概念,在确保法制题材剧积极、鲜明的价值取向基础之上,又灵活融入了情感、励志、搞笑等多种元素,使得法制内涵得到合理而多元的拓展与呈现的同时,也给予了受众与众不同的感官体验。比如,在对不同社会身份、性格特征的人物进行刻画时,该剧就通过正面表现法律工作者不断调整自身对法制理念的认知与践行,侧面捕捉普通民众逐步完成对于法制常识、维权方法的了解与接纳,展现了法制意识在社会群体之中的渐次传播与深入人心,使得人物形象更为鲜活、丰满,也让法制普及更显真切与贴近实际。又如,该剧摒弃了原有法制题材剧剧情设置过于固定、情节设计相对单一的表现套路,确立了活泼、逗趣而又不失严肃、客观的故事基调。同时,该剧也采取了流畅明快的多线叙事手法,并灵活添加了铺垫、暗示、悬念引导等多种技巧,形成了颇具独特性与吸引力的剧情特色。这种处理,无疑有效强化了剧集的故事性,实现了剧情设置与法制常识的水乳交融。再如,在剧集主题的传达上,该剧也挣脱了此类电视剧一贯强调的法律宣传为先导、法制警示为核心的意旨窠臼,重新审视了电视剧文化与法制内涵之间的交互关系,将灵活诱导受众系统认知法律常识、多样辅助受众正确运用维权方法以及谋求法制社会和谐化发展等诉求进行了巧妙凸显,加强了知识传导与实践价值的融合,从而有效突破了思想说教与法制文化捆绑的限制,使得主题更为务实、有感染力和驱动力。

一、突出不同角色法制意识的群体觉悟,折射法制观念普及的渐进性

由于国产法制剧相对固定的“教育片”式的演绎形式,在人物塑造上往往会趋于脸谱化,以致于角色性格不够鲜明、突出,自然也难以有效调动受众品鉴剧中人物的兴致。而在《小镇大法官》之中,则力求保证角色性格真实性、鲜活性的同时,又着重对法律工作者、相关案件或纠纷的当事人的思维意识进行了聚焦呈现,从而让法制普及的人性化更显真切、接地气、有代入感。

如作为荷塘法庭老庭长的王德忠,性格乐观泰然、一心为基层普法工作奔走,其常常以诙谐而诚恳的调解方式,去帮助解决小镇里的家庭、邻里纠纷,并不刻意解释专业的法律知识、法规条款。考虑到小镇民众法制意识的淡薄,加之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之中,自身也加深了对于在基层处理民事案件与普法的理解,王德忠逐渐减少了自己的“嬉皮笑脸”,在自己独有的“重情义”、“不严肃”、“拉家常”等调解方式之中,加强了对于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样既保持了自己独特的和蔼可亲、可爱敦厚的“老大哥”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增强了小镇民众的法律意识,使得民众对其更为信服与尊重。而刚刚分配到荷塘法庭的法官姜浩,是一个专业素养扎实、办事麻利干练、充满干劲的奋斗型青年。敢想敢为、雷厉风行的他跟王德忠在工作上产生了不少分歧。然而随着两人交流的加深,加上对于小镇普法工作的全面了解,姜浩逐渐改掉了自身过于毛躁、急于求成等一系列毛病,更为耐心地调解民事纠纷,主动跟随王德忠下乡宣传法律政策,使自己变得更为成熟、稳重。作为荷塘法庭唯一的女法律援助工作者、王德忠女儿、姜浩旧时恋人的肖丽云,则又是典型的“事业女强人”,其思维敏捷、工作态度严谨、对自己要求颇为苛刻,且常常在联合处理民事案件之时提出新奇想法,且偶然也能出奇效。而她这种过于强势的性格,也让自己精神压力倍增,干扰了工作效率与情感成长。在王德忠、书记员彭小青以及老法官何见的帮助下,肖丽云也意识到自身性格上的不足以及对法律工作相对极端的认知,性情逐渐趋于温和,自觉要求自己按照法庭章程来开展工作,减少了之前“灵光一现”的想法展示,很快就赢得了小镇民众的赞誉与欢迎。这种递进变化式的人物刻画,合理展示了角色的精神成长过程,循序实现了法制意识的充分普及,能够给人以眼前一亮而又印象深刻之感。

《小镇大法官》剧照二、轻量化处理剧情设置与法制常识的融合,凸显以法育人的故事性

不同于家庭伦理、都市情感、校园青春等其他类型电视剧相对宽泛的故事覆盖面与涉及面,法制题材剧本身的剧情指向就比较固定,难以大量添加更为轻松、多样的故事元素。这也导致“枯燥乏味”、“冗长单调”成为大多数受众对于该类电视剧的第一印象与感性评价。而基于重新调动受众观赏积极性、提升法制文化普及的诉求,《小镇大法官》则采取了流畅明快的多线叙事手法,并灵活添加了铺垫、暗示、悬念引导等多种辅助技巧,形成了颇具独特性与吸引力的剧情特色。这就使得该类型电视剧的“冗杂性”、“繁琐性”被有效降低,换之凸显了轻松活泼而又积极明确的故事特色,这就有效强化了剧集的故事性,也完成了剧情设置与法制常识的充分交融。

围绕老庭长王德忠、青年法官姜浩、青年女法律工作者肖丽云、老法官何见以及青年女书记员彭小青等五人工作、生活、情感等所展开的故事脉络,是该剧集中表现的主线所在。场景切换的干净利落、情节衔接的连贯紧凑,给人以明快、流畅的惬意观感。在确保故事性的基础上,该剧也灵活融入了对于各种法制常识的穿插表达,并将王德忠作为了推动故事演进的核心节点。如王德忠不仅需要不断处理小镇上的各种琐屑的民事纠纷,向民众宣传基本的法制知识,也要劝导刚刚刑满释放的义弟高大宽遵纪守法、安分经营生意。同时,一直误解自己的女儿肖丽云在工作上“过于激进”、情感上始终没有着落,也让他忧心忡忡。尤其是在进入该剧的中段以后,作为女儿的肖丽云认为王德忠在处理案件之时过于“迂腐”、“头脑僵化”,表示自己不会继续与父亲合作解决各种民事纠纷。而义弟高大宽则误解王德忠偏袒自己的竞争对手,导致自己败诉,遂选择与之疏远。王德忠于是被各种接踵而至的亲情、友情的隔膜与误解所困扰,必须要在法律道义与人情世故上作出权衡、取舍。这一度使得剧情显得凝重而严肃。而随着王德忠快速调整自己的心态,通过巧妙处理印染厂污染、广告公司侵占民田等两起民事诉讼,作为被告方的杜鹏、高大宽表示愿意接受法律制裁与相关判罚,剧情又重新回到明快、平和的叙事节奏之中。王德忠又借此机会、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要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公正性、平等性,这就合理深化了剧情所蕴含的法制诉求。

三、突破思想说教与法制文化捆绑的限制,传达务实、共赢的和谐性

近年以来,国产法制剧都开始重新审视剧作主题的教育性与引导性,进一步解析了观众群体在观赏剧集、认知其中的法制规导内涵之时,是否能够有效深受触动、自我反思。这就使得其不再将普及法律的价值诉求,流于空洞乏味的宣扬说教,而是确立了贴近社会生活实际,突出真实性、客观性以及引导性的新路线。《小镇大法官》的核心主题,摆脱了此类电视剧一贯强调的法律宣传为先导、法制警示为核心的意旨窠臼,重新审视了电视剧文化与法制内涵之间的交互关系,将灵活引导受众系统认知法律常识、多样辅助受众正确运用维权方法以及谋求法制社会和谐化发展等诉求进行了巧妙凸显,加强了知识传导与实践价值的融合性,有效突破了思想说教与法制文化捆绑的限制,强化了主题的务实性、感染性以及指导性。

在该剧的结尾,万长红因为疑似感染禽流感病毒而被送入医院,这对已经决定从小镇法庭退休回家、专心陪伴她的王德忠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姜浩则将王德忠的日记交给了闻讯赶来的肖丽云,希望她好好了解被自己误解多年的父亲。当通过阅览日记理解了父亲王德忠作为基层法律工作者的艰辛、不易乃至牺牲小我的可贵人格之后,肖丽云恸哭不已,她完全感受到了父爱的无私与伟大,并从父亲的日记之中,深刻领悟到了法律并非冰冷的惩戒工具,而是需要用心去感染、引导民众了解并接纳法律文化,使之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父女俩也因此冰释前嫌。而万长红则最终被排除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在慢镜头的定格特写之下,王德忠回望自己曾经为之奋斗一生的荷塘法庭,有关过去与现在的画面不断彼此交替、融合,汇聚成为一幅幅温馨、和谐而又触及人心的壮美场景,该剧的核心主题也在此时被有力渲染、集中凸显。

(作者单位: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责编:刘原)

 

做一部有担当的历史正剧

知识分子的政治正当之旅

以小我见家国

革命精神的当代化书写

浅析电视剧《小镇大法官》对法制内涵的创新表达

电视剧《毛泽东三兄弟》:亲情话语中的人物塑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