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做一部有担当的历史正剧

作者:◆王大林
《于成龙》剧照2017年1月3日,40集电视剧《于成龙》作为开年大戏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该剧以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的生平功业为主线,讲述了于成龙从45岁出仕到成为两江总督期间,清正廉明而波澜壮阔的官场生涯。《于成龙》在播出后取得了热烈反响,其中全国网单集最高收视率达到2.16%,市场份额6.4%,网络点击量合计超过6.878亿;在取得高收视率的同时,这部历史正剧也收获了好口碑,引发社会各界热议,许多90后、00后观众也成为这部剧的粉丝。作为《于成龙》的主创团队,在经历了艰辛的拍摄过程后,我们觉得这部主旋律历史题材剧能够取得如此佳绩,虽让人有些始料未及,却也在情理之中。

自2015年8月山西影视集团接到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关于做好电视剧《于成龙》创作生产工作的通知后,以高晓江董事长、贾斌总经理和党委副书记丁泽兴为首的集团领导班子迅速做出部署,要求集团一切工作以电视剧《于成龙》的创作生产为优先,为该剧拍摄全面开绿灯,成立了一支近20人的专业制片团队,专门负责综合协调该剧创作生产的各环节工作。我们在6个月里完成了剧本创作和开机前的资金筹措、主创遴选、服化道制作、美术设计创意、场景搭建等一系列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于成龙》的主创团队多达813人,剧组分别在山西、无锡、横店、广西四地拍摄,经历三次大转场,辗转上万公里,群众演员达1.5万人次,使用马匹合计853匹次。从2016年3月1日开机到6月2日完成全部拍摄,《于成龙》以94天的拍摄周期创造了山西电视剧拍摄史上的全新纪录。在这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剧组经历了山西严酷天气带来的不便;经历了在广西罗城的水土不服以及在横店、无锡的争分夺秒。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的制片团队努力做好幕后工作,制片人丁晓峰和执行制片人李静几乎每天工作至凌晨才休息,经过全体创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最终成功为观众呈现了一部精彩纷呈的开年大戏。正是由于有着集团领导这一坚强后盾,加之全体主创人员的不懈努力,《于成龙》的创作生产才会如此高效率、高速度、高质量。我们用作品和事实证明了一个道理:主旋律电视剧只要拍得好,就会有收视率。那么,《于成龙》究竟有何独特之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作者王大林(右二)与导演吴子牛(中)、演员成泰燊(左二)、王雅捷(右一)、 王绘春(左一)在电视剧《于成龙》央视首播新闻发布会现场一、深挖人物之魂:真实再现一代廉吏

早在《于成龙》剧本创作之初,我们就确定了全剧以尊重史实为基础,围绕于成龙廉洁自律、勤政爱民、勇于担当等情节进行集中创作,重点呈现其思想观念、人格情怀以及为官处事之道。《于成龙》作为一部历史正剧,我们在人物塑造上摒弃了以往高大全式的人物形象,而是力求将于成龙这一历史人物生动立体地呈现出来。正如导演吴子牛所说,这部剧不是直奔主题而去,为“廉吏”而“廉吏”的宣教式的片子,而是从“一个廉吏的成长”角度去写于成龙。剖析他,刻画他,深入他的内心去感受他,继而才是赞美他。要让他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爱才能有担当。所以在剧中大家看到的于成龙是一个脾气直爽、感情冲动、说一不二的读书人。他为人勇敢豪气、正派耿直,遵循恪守“天理良心”,极富感情且胸有大爱。他不仅是爹娘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孩子们和蔼的爹爹和爷爷,更是朋友们眼中的好大哥,百姓心中的父母官。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官员楷模,皇上赞不绝口的能臣廉吏,却有一个缺点—“抠”。位居高职的于成龙,生活却依旧简朴,“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百姓为感念他,深情地称他为“于青菜”。官居一品的于成龙几十年如一日地“抠”,虽然有时让人不解甚至生气,却丝毫未影响身边人对他的忠心追随,他的清廉自律更是赢得了百姓的深深爱戴。通过深入挖掘于成龙这一历史人物的灵魂所在,我们在剧中真实再现了一代廉吏的风采,从而让观众感到这样的于成龙可信、可敬、可学。

二、创新叙事手法:六大板块推动情节发展

执导本剧的第五代知名导演吴子牛拥有丰富的影视创作实践经验。他以往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宏大手笔、独特视角、深沉情怀等艺术风格,正与《于成龙》的主题定位相契合。在《于成龙》的拍摄过程中,吴子牛导演调动了自己几十年的拍戏经验,在故事结构、人物塑造、思想主题的表达与叙事手法、角度的匹配上,寻求最佳的结合方式,努力实现突破创新。

在历史上,于成龙23年为官生涯走遍了全国东南西北的六个地方:山西、广西、湖北、福建、直隶、两江。我们依照于成龙的人生足迹,将《于成龙》这部剧的叙事结构分为六大板块展开。在于成龙由七品知县做到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直至直隶巡抚、两江总督期间,时时遇到艰难险阻,处处经受着生死考验。初到罗城,安民缉盗、九死一生,勇斗恶吏,将藩田归民;继任黄州,造桥失事、革职为民,布衣受命、东山平乱;官拜福建臬台,不徇私情、为民请命,智斗王爷、平冤罢 ;就任直隶巡抚,以封疆大吏之身,抗命赈灾、挖出窝案,痛下狠心、处决妻弟,整治了腐败,清廉了吏治;年近七旬高龄,再负重任,总督两江,胸怀社稷、心系民生,力除“火耗”;最终积劳成疾,泣血檄文,端坐而逝。

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跟随于成龙的脚步从北国的风雪严寒来到南国边陲的绿色世界,东南西北强烈的地域风物对比在画面上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六个地区的故事相对独立,自然风貌、风土人情也各具特色,使观众仿佛在欣赏六部电影一般。与此同时,剧情又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紧紧围绕于成龙这位三获“卓异”的廉吏非凡的人生而展开,由此造就了这部剧不同于其他任何电视剧的独特之处。富有新意的叙事结构正是《于成龙》能够吸引广大观众的原因所在。

三、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当前,很多影视剧制作者都会自我陶醉,片面追求创作过程的美,而没有考虑到观众和社会的实际需求,这样的戏很难让人看得下去。而《于成龙》能够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正在于我们拍摄这部剧时严肃的创作态度,在于我们充分尊重了电视剧的创作规律。我们认为,作为影视剧制作者应该更多地具备“总制片人思维”,制片人绝不能仅仅是一个“生产队长”的角色,一定要全程参与作品的策划、创作和运作,甚至包括后期的发行、销售。这样才会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去统筹整个剧,才能真正创作出符合当前人民群众需求的作品,从而减少类似“自我陶醉”情况的发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于成龙》作为一部历史剧,在拍摄过程中力求真实,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注重细节”。广西罗城是于成龙出仕后的第一站,当地有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植被,无论是横店还是无锡,其自然风光都和罗城有着天差地别,这些都是在后期制作中无法再现的。为了最大程度上还原历史场景,剧组亲赴广西罗城进行实景拍摄,并斥资300万元在当地搭建了一个实景影城,成功再现了于成龙任罗城知县时的旧县城风貌。剧中在山西拍摄的戏份体现了北国风光,转场到广西后,广西独特的风貌在画面造型上与山西拍摄的戏份形成较大反差,这既展现了于成龙的人生起伏,也显得更有戏剧性。此外,实景影城的搭建也为当地老百姓留下了宝贵的旅游资源,可以让当今世人再次感受到“天下第一廉吏”的昔日风采。

当前,明星高片酬已成为影视创作中为人诟病的问题之一。《于成龙》在制作过程中却没有唯明星至上,这部剧没有邀请大牌演员和当红明星参演,而是把钱都花在了制作上。成泰燊、巫刚等实力派演员,在剧中展现了优秀的演技。《于成龙》40集的总投入约七八千万元,其中演员片酬则在总投入的40%以下。这样的投入在三五亿都算不上大制作的如今,绝对属于小成本运作。此外,导演对于历史细节的把握也近乎到了苛刻的程度。为了尽量贴近当时人物的妆容,剧中所有女主演都被要求不准画眼线、涂口红,这在当前很多电视剧创作以演员为先的风气下,也是一件不易做到的事。

四、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广西罗城县城街景如今电视荧屏上古装剧很多,仙侠、玄幻剧更是被炒得火热。但很多历史剧的制作水平却不尽如人意,剧情内容也经不起推敲。对当今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而言,历史剧更应有所担当,承载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引领,让观众在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方面受到正确的引导,而不是被一些低级、浮夸的意识所左右。早在《于成龙》的创作之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让这部戏对当今时代有引领作用。在反腐斗争仍然艰巨复杂的当下,《于成龙》这部历史正剧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希望观众在欣赏电视剧扣人心弦剧情的同时,能够体会到于成龙这位“天下第一廉吏”的风范,从而在每个人心中升起一团正气,让这部剧真正起到洗涤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于成龙》的创作中,我们也非常注重把这种文化底蕴融入剧中。经过了山西“永宁书院”几十载的寒窗苦读,于成龙耳濡目染儒家“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思想,释家积德行善、因果相报的信念,并由此获得了深厚的文化和思想积淀。在剧中,当于成龙告别家乡父老赴罗城履职时,永宁书院的邢先生将倾注自己心血所著的《论语别叙》赠与于成龙并教导他:宋朝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要恪守为官之道,以仁爱之心待人。通过这些情节的呈现,也让观众能够深刻认识到于成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基础和家国情怀的出处。

45岁出仕的于成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他的性格养成与山西这块土地密不可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正是在山西形成的。山西影视集团以《于成龙》为契机,集结众多打拼在外的山西影视人为主创团队,将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地域性格、民风民俗蕴于作品之中。随着《于成龙》这部开年大戏相继在央视一套、八套的热播并引发亿万观众的好评与热议,它已成为山西影视剧历史上综合效益最好的一部剧。

在山西影视剧创作近4 0年的发展历史中,经历过最初的繁盛期,但随后一直处于空壳化的尴尬局面。因此,打造一支自己的影视生产团队是每个山西影视人的心愿。在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省纪委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以及山西影视集团领导班子的敏锐决策下,我们通过《于成龙》这部作品,成功地实现了以山西为主导、主投,再创山西影视创作新辉煌的目标,这必将对今后山西影视产业的创作生产发挥良好的凝聚和带动作用。

电视剧《于成龙》的成功,为我们迎来了山西影视的春天!

(作者系电视剧《于成龙》总制片人/责编:谈媛媛)

 

做一部有担当的历史正剧

知识分子的政治正当之旅

以小我见家国

革命精神的当代化书写

浅析电视剧《小镇大法官》对法制内涵的创新表达

电视剧《毛泽东三兄弟》:亲情话语中的人物塑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