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以小我见家国

作者:◆张 露
电视剧《三八线》以抗美援朝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故事背景,聚焦了普通民众参与抗击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不凡经历,呈现了一部关于兄弟情、家国义以及信仰纵横交织的英雄传奇。

与其他历史战争题材剧所不同的是,该剧在整体叙事上采取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其通过集中表现两位渔村子弟遭遇外敌洗劫村落、慷慨从戎、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的成长历程,艺术化地再现了半个多世纪以前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继而也在受众之中产生了强烈的精神震撼。在电视剧行业竞争趋势加剧、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的背景之下,历史战争剧也遭遇了社会关注度下降、综合效益锐减的发展瓶颈。所以,对于该类电视剧的改进迫在眉睫。而《三八线》则依据当前受众消费需求的实际,以剧情设置为突破口,分别从情节冲突、故事演进、剧情氛围等环节进行设计更新,以李长顺、张金旺两名渔家子弟参军杀敌的人生历程为贯穿全局的剧情主线,借助外敌入侵、家园遭劫来导入背景,渐次展现危险艰辛的战争环境,以逐次扩大场景的延伸空间,凸显战友情谊、民族大义的萌发与成熟。同时,该剧又借助主副双线叠加推进故事发展,通过多重叙事技巧强化感官体验,去释放连贯、紧凑的观赏驱动力,营造真实、细腻的情境代入感。这就有力彰显了英雄主义与革命信仰的高度融合,强调了对于正义、和平、道义的坚守与捍卫,继而集中抒发了悲壮、铿锵的群体感悟,并充分传达了积极、昂扬的精神诱导。这种通过多样聚焦“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去呈现“大时代”的风云变幻的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法,形成了新颖别致而又富有历史人文气息的故事意蕴。

一、情节冲突的层次递进

1.借助外敌入侵、家园遭劫来导入背景,逐次扩大场景的延伸空间

在历史战争剧的叙事逻辑中,电视剧的首集一般都会交待故事发生的起因与其对应的社会背景,较为直观地去推动剧情的后续发展,同时,也会以强烈的情节冲突,来奠定整部剧作的故事基调。《三八线》同样采取了平铺式的叙述方式。在第一集中,其以纪录片式的宏大视角,交待了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军队悍然参战,并公然通过派遣军舰封锁台湾海峡、企图阻止中国统一这一故事背景。而随着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朝鲜半岛的三八线、丧心病狂地向鸭绿江边的中国城市开炮,中国军队开始了自卫反击,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也由此展开。此时,该剧又通过鸭绿江边渔民李长顺的父亲遭受美军投弹而致身亡、自己激动地要寻求驻扎本地的志愿军为父报仇而遭拒,从而将普通人物的命运带入到滚滚而来的历史潮流之中。而随着两位普通的渔家子弟李长顺、张金旺,在目睹家园遭到外敌毁坏、毅然决定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杀敌保境之后,该剧的首集也完成了对于整部剧集的背景导入、基调奠定以及情节触发,并借助普通人物被带入宏大的历史潮流,从世界局势到半岛风云、从边境渔村再到异国战场,整部剧作的场景空间逐步得到了延伸与扩展,继而也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徐徐展开的峥嵘激荡而又令人无限神往的历史画卷。

2.渐次展现艰辛的战争环境,凸显战友情谊、民族大义的萌发与成熟

在完成对于剧作的背景导入与情节触发之后,该剧较快地将剧情推入到紧贴剧作主题的战争环境之中。为了在视觉感官与美学接受层面上形成对比,在该剧的第2集、第3集,侧重展现李长顺与张金旺接受新兵训练,性格暴躁、耿直的李长顺却多次与一同训练的班长发生冲突,一度使得故事显得紧张。而严格、刻苦的封闭式训练、指导员的谆谆教诲、班长的坦诚和解,使得李长顺开始意识到自身性格上的缺陷,由此开始真正融入到志愿军大家庭之中。这也为其之后赶赴战场、历经战争考验作了铺垫。从第4集开始,李长顺与张金旺先后参加了实际作战,前者因为不服上级命令、擅自冲锋陷阵而导致整个连队作战计划受到影响,后者则通过请缨、作为物资运输兵赶赴前线,亲身目睹了战争所带来的满目疮痍的半岛现状。在连队指导员的耐心讲解与劝导之下,李长顺开始明白了面对残酷的战争、与战友们团结一致协同作战的重要性。而张金旺则对美军的暴行深恶痛绝,再次坚定了自己杀敌保国的决心。同时,自小形成的兄弟情谊,对于保家卫国理想的共同追求,也让李长顺与张金旺开始更为惦念彼此、渴求能够共同并肩作战。所以,在危险、艰辛的战争环境之下,该剧通过一系列具有强烈冲突性的情节的铺陈与衬托,去表现“小人物”的自我成长,从而使得战友情谊、民族大义更显慷慨与感人。

二、故事演进的交叉多变

1.借助主副双线叠加推进故事发展,释放连贯、紧凑的观赏驱动力

作为一部总集数达38集的长篇历史战争剧,《三八线》以宏阔而丰富的视角展现了抗美援朝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背景下的战争风云、世界潮流以及人生百态。所以,在故事线索的铺陈与延伸上,其则采用了多条副线推动主线发展的表现手法。在集中凸显李长顺与张金旺参军保国这一主线之外,又引出了诸多涉及到战友情谊、人生信仰、个人情感等等多条副线,这就提升了故事的悬念性。从第11集开始,该剧开始进入敌我战争全面展开、交战颇为激烈、对峙逐渐胶着的时段,李长顺、张金旺在各自的连队中,也分别参与了与敌军的正面作战。然而由于敌军在火力、地形上占据优势,一度使得我军陷入人员伤亡、无法推进的艰难困境。而同时,该剧又通过表现随军护士王常芳奔走于战壕与前线救治伤员,李长青、朝鲜族姑娘李珍英冒死为志愿军投送情报等女性角色的动人行为,去缓和相对悲怆、沉郁、迟滞的故事氛围与节奏。随着前线传来捷报、加之后方援军及时赶到,使得我军士气迅速得以提振,遂进入突围、反击阶段。该剧通过表现李长顺与张金旺各自跟随队伍行走在苍莽平原上、王常芳等人继续不辞劳苦地救治伤员,来形成对比与反差,给予了受众颇为强烈的情绪震动。

2.通过多重叙事技巧强化感官体验,营造真实、细腻的情境代入感

多种叙事技巧的灵活添加、着力提升视听感官效果是该剧在故事表现力上的一大特色。而鉴于历史战争剧主题的严肃性,该剧并未刻意通过悬念、揭秘等形式来营造剧情神秘感,而是集中选取了铺垫、暗示以及对比等三种比较常见的叙事表现手法,将之进行交叉结合,以加快故事的推进节奏,形成跳跃、凌厉之感。同时,在场景构图的表现上,灵活运用了俯拍、仰拍以及平拍等多种交叉手法。如以长镜头平拍前推去聚焦志愿军长途跋涉、李长顺自告奋勇潜至敌军碉堡附近,俯视视角展现其引爆炸药包摧毁敌人工事。以短镜头后拉来体现张金旺出其不意地狙击敌方炮手,慢镜头仰拍表现其为脱险的战友呐喊等。整剧画面调度显得紧凑、明快、流畅,对于静态、动态场景的把控颇为精准,从而也充分营造了身临其境、环环相扣的代入感。

三、剧情氛围的激越回响

1.彰显英雄主义与革命信仰的高度融合,抒发悲壮、铿锵的群体感悟

不同于同类型历史战争剧以“正义战胜邪恶”、“以战争换取和平”为主要诉求的思想主题,《三八线》通过表现两位普通“小人物”来探索人物的情感与精神。两位男主角在接受战争洗礼之后,不再狭隘地只为“报仇”,而是将视角扩展至理性看待战争、萌发民族与国家意识、激发自身的英雄主义以及形成革命信仰的精神蜕变,成功地扩大了剧作的思想内涵空间,使得该剧在思想性、艺术性上卓尔不群。

2.强调对于正义、和平、道义的坚守与捍卫,传达积极、昂扬的精神诱导

与国内早期的历史战争剧相对单一、固定的剧作主题相比,近年以来,该类电视剧都在思想主旨的现实诉求上有了显著的挖掘与拓展。《三八线》摒弃了之前相对狭隘的政治意识形态框架与比较极端的对抗主义认知立场,开始以更为客观、公允的审视态度与冷静的思考视角,去构建坚持正义、和平与基本道义,引导民众自省战争等更具现实意义的主题体系。如在该剧的结尾,将场景设定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60年之后的2014年3月的中韩交接志愿军烈士遗骸仪式上,已经垂暮的李长顺与众多老兵并列站立、思绪万千。随着双方正式交接烈士遗骸、雄浑的军乐奏响、李长顺等一众老兵集体敬礼并行注目礼,剧作所传达的崇尚正义、坚持信仰、守卫和平等的博大主题此时磅礴而出,其社会反思性、精神诱导性也更显清晰与震撼。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责编:刘原)

 

做一部有担当的历史正剧

知识分子的政治正当之旅

以小我见家国

革命精神的当代化书写

浅析电视剧《小镇大法官》对法制内涵的创新表达

电视剧《毛泽东三兄弟》:亲情话语中的人物塑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