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史上最著名也是最有正面影响力的购物狂,路易十四对世界的贡献几乎都源于他本人对奢华精致生活登峰造极的迷恋。
说到历史上影响力最深远的购物狂,那一定非路易十四(1638—1715)莫属。 这位一年能花掉政府财政收入1/3的国王相信,奢侈品不仅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必需品,也是声望和君主制生存的必需品。于是他竭尽所能将自己包装为欧洲最富有、最时尚、最有权力的国王,以凡尔赛为舞台,他亲自担纲奢侈品的形象代言人,权臣显贵和富商巨贾则追逐着国王发起的时尚潮流一掷千金,在所不惜。路易十四将法国打造成奢侈品出口大国,去赚取其他国家的真金白银。“对法国人来说,品位是商业最大的成果”,路易十四制造的“品位的法国标准”犹如传说中的金手指,随意挥洒,点石成金。到1700年法兰西取代了西班牙和意大利,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直至今天,购物狂路易十四的影子,依然出现在时尚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1701年,画家亚森特·里戈为路易十四绘制了一幅巨型肖像,路易十四非常满意,下令大量复制,以至于成为他流传最广的“标准像”。画面上,路易十四所以戴着高高的假发,披着蓝缎绣金内镶貂皮的皇袍,右手执权杖,左手按佩剑,旁边台子上陈列着皇冠,贴身的裤子包裹出一双美腿,脚下的鞋尤其迷人——有着钻石纽扣,系着被称为“风车带”的鞋带,鞋带在画中为亮红色,与深红色的高跟相得益彰。年轻时代的路易十四的确有着一双美腿,为了不错过任何展示美腿的机会,他让父辈的长靴彻底退场,代之以漂亮的贴身裤装与鞋子,那裤子与他深爱的芭蕾舞服装异曲同工,而鞋子,啊,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鞋迷”,据说他对新鞋子的关爱超过了对新娘子的关爱。历史学家不厚道地指出,路易十四身高不到1.6米,所以他所发明的高跟鞋与从他开始疯狂流行的假发一样,乃是维持国王高大伟岸形象的利器。
画像的这一年,路易十四已经67岁,因痛风症而肿胀发炎的双腿难以支撑自己的身体,但是画家还是给他年老的面孔下面安了一双年轻矫健的腿,摆着芭蕾舞姿,踩着红色高跟,因为这是路易十四之为所以路易十四的标准符号。
作为历史上最著名也是最有正面影响力的购物狂,路易十四对世界的贡献几乎都源于他本人对奢华精致生活登峰造极的迷恋。他在世时,一年的花销就几乎占了法国全年财政收入的1/3,路易十四带领设计师、制造商、零售商与营销商们一起奠定了法国作为全球时尚之都的地位,并持续影响着今天普通人的生活。下面就是路易十四为人们留下的十个时尚标志,看看是不是很眼熟——
1.钻石:身上每一寸都要闪着光今日钻石在宝石界的崇高地位,与其说是戴·比尔斯钻石家族的商业垄断,不如说是购物狂路易十四以一己之力奠定的品味格局。文艺复兴时代,钻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远远落后于珍珠、红宝石和蓝宝石,但是路易十四酷爱钻石的光芒,从而拔擢了钻石的地位。这位君王一辈子买了近6000颗钻石,没有一颗是小钻石,全部是大克拉的。仅在1669年这一年里,路易十四就花了150万里弗尔(今约7500万美元)买钻石,到1683年时,他在钻石的消费上已经达到了700万里弗尔(今约3.5亿美元)。
服装成为他炫耀钻石的窗口,在帽子上、剑柄上、鞋带上甚至吊袜带的纽扣上都镶着钻石。路易十四为自己定做了一套钻石服装,服装上的123颗纽扣全部是钻石的,不是在纽扣上镶钻石噢,而是每颗纽扣都是一个大钻石。他的鞋带和吊袜上都装饰有钻石,全身加起来大概1500克拉,当时人们形容他“身上每一寸都闪着光”。他在最后一次行使国王职责招待国外使者时,全身用上了约合今天价值6亿美元的钻石。据说路易十四吃完饭就匆匆离开脱掉这身行头,因为实在太沉了。
好吧,国王都这么捧钻石,那大臣们一定要跟风呀,然后整个贵族圈子都沦陷了,印度产的钻石被抢购一空。当时在凡尔赛的舞会上,“女士们高高的发髻上缀满钻石,相互辉映如同着了火一般”。之后这阵钻石风潮就刮向整个欧洲,进而蔓延到全世界。
2.假发:发型季诞生了
根据法国1685年的财政预算报表显示,王室的梳妆费预算是2274253里弗尔,约等于今天的一亿多美元,而路易十四占了其中的大头。自从1659年一场大病掉了很多头发以后,路易十四就长期戴着假发。他认为头发浓密是雄性的象征,佩戴卷曲长假发能让国王如同雄狮般英气逼人,更显国王的非凡气度。所以,卷曲长假发也就成了至尊权威的最佳符号。一些国家的机构亦把假发作为他们制式服装的一部分,卷曲假发还进入某些法律体系成为传统,比如说英国。
路易十四戴假发的喜好,自然在贵族圈子里流传开来。1680年的一个夏天,他打猎归来时看到自己的情妇方当伊小姐梳了一个可爱的发型,于是就命令她以后一直这样梳头。第二天,宫廷里所有的妇女都模仿了这种新发型,这一发型又很快风靡欧洲,从此被命名为“方当伊”。“方当伊”流行了几十年,其间有无数变体,复杂的发型高度可能会超过60厘米。为了充塞这个巨大的发髻,必须购买人发。阔绰的贵族以灰金色头发为美——由于法国美女很少有灰金色头发,物以稀为贵,灰金色头发的价格达到令人惊叹的每磅150里弗尔,相当于7500美元。
重要的是,这样的发型没有发型师是难以完成的,这样的发型没有大量的珠宝装点又是难以想象的。职业美发师应运而生,在17世纪末的法国时尚舞台,发型创意一个接着一个出现,令人眼花缭乱,也证明了美发师的成功。每当有新发型出现,即立刻有人为它命名,接下来先是巴黎,接着是全欧洲,人们便开始竞相模仿。这也是现代发型季的源起。
3.领带:高贵男士的标志
路易十四拥有一群近千人的克罗地亚轻骑兵,他们担任国王和王室成员的护卫工作,这些骑兵总是将亚麻质地或薄纱织物一类的方形围巾缠绕在脖子上,并将打结的一头转向正面,垂于胸前,显得极其英姿勃勃。路易十四对这种打扮非常欣赏,并宣布领带从此作为一种高贵的装饰标志,每个贵族人士都要像这样打扮起来。为推广这种装饰,路易十四下令王室的裁缝师购买昂贵的麻布与蕾丝制成围巾,用以奖励众臣;还重金聘用克罗地亚人专门指导结式的系法。此后,王室以及周边的权贵,都竞相开始在脖子上系起这种最初的“领带”。这种装饰很快就被当成一种时尚竞相模仿,“领带”就此登上时尚文化史,成了至今男士正装必不可少的一个配饰。
4.香水:每天都要换搽不同气味
15世纪鼠疫在欧洲流行后,人们到处查找原因,结果洗澡不幸名列其中,那时的医生们认为:洗热水澡时毛孔完全张开,有毒空气就会进入身体,如果身上有一层污垢就能抵抗疾病侵袭……而路易十四本人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地沐浴,据说每年只洗一次。但为了漂亮他不得不随时更换衣服,以保持身体的舒适,并开始用各种香料和香水来保持体味清新。绰号“孔雀”的路易十四嗜香成瘾,他每日用香水“沐浴”,还经常要求香水师调制新气味,他甚至要求大臣们每天换搽不同气味的香水。路易十四还会与调香师们一起探讨各种香料的制作方式,并命令他们必须每天调制出一种他所喜欢的香水,否则就有上断头台的危险。
宫外人士也纷纷效仿,每个人的服装和饰品都散发着香气,法国好似被一团香气所围绕,香水王国的名号不胫而走。香水也逐渐从法国走向世界,成了社交生活中的必需品。
5.高跟鞋:红底鞋最尊荣路易十四是个矮子,只有154cm,他觉得自己的身高与他的地位不相配,为了树立自己的绝对威信,路易十四希望借助鞋子弥补身高不足,给人以高大威猛的印象。于是他叫鞋匠给他做鞋时,在脚跟处垫上约12公分高的软木跟,高跟鞋便诞生了。与众不同的是,路易十四的鞋底是象征国王尊荣的红色,和今天流行的Christian Louboutin 红底鞋有异曲同工之妙哦。后来随着时光更迭,高跟鞋逐渐成为了女人的专用品。
6.折叠伞:下雨天也要出门浪
当富兰克林1767年第一次来到巴黎时,巴黎最吸引他的街景就是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一把折叠伞。这个传统源自于路易十四以及一众法国时尚贵族们渴望在下雨天依然能外出显摆的愿望。
在17世纪末之前,伞具通常以皮革制,骨架要么用鲸鱼骨要么用木头,一把伞大概有一点八公斤重,一米多长,但因为太重,男士们觉得带着累赘,绝大多数妇女根本没兴趣。直到伞匠马里欧斯的折叠伞横空出世。马里欧斯原本是制作钱包的高手,对宫中仕女们喜爱的小包包的金属机关非常熟悉,他把这项技术应用到制造雨伞上。马里欧斯深谙路易十四掀起的时尚潮流下,工具的外观与装饰性都非常重要,于是他将雨伞设计成装饰品,让雨伞不只实用,而且既优雅又时髦。
路易十四非常喜欢马里欧斯设计的新式雨伞,而且它还有各种样式的小套子来搭配他的衣服,自然买下了不少。而且更进一步的是,1710年,路易十四对马里欧斯所发明的折叠伞颁发皇家特许状,允许马里欧斯享有对折叠伞生产五年的垄断权,这份文件是现代专利的雏形。
7.镜子:修饰仪容成为生活习惯
路易十四刚上台的17世纪40年代,市场上的镜子是威尼斯人用吹玻璃工艺制作的,由于是吹制,镜子的面积小,形状不规则,价格昂贵。讲求精致的路易十四命人潜心研究造镜技术,要造一面墙那么大的镜子,“我要它照亮一整间屋子,放大物体表面的光辉,让所有的东西都看上去比实际大。”由于威尼斯镜子昂贵,路易十四花了大笔钱用于镜子进口。
为了打破威尼斯的垄断,时任法国财政大臣的柯尔贝尔决定派人从威尼斯偷运高级制镜工匠到法国。1665年,法国在诺曼底开设了皇家制镜厂,待法国工匠已掌握核心技术才放走全部威尼斯工匠。1682年,凡尔赛著名的镜厅揭幕,使用的都是皇家制镜厂的产品。1687年,新的制镜技术在法国诞生,自此法国彻底超越威尼斯,成为当时欧洲在质量与产量上都堪称第一的镜子制造国与出口国。“法国”成为与“时尚奢侈品”对等的符号肇始于此。
每天照镜子修饰仪容的习惯,也从贵族向百姓阶层蔓延开来。当时的资料显示,法国人每天花在修饰形象上的时间多达三个小时。
8.布料:高端成衣业崛起
如果细看路易十四那副著名的画像,你会发现皇袍上的王室百合图案是织金的,富丽堂皇,符合他对奢华面料的偏爱。在1679年左右,市场上出现了“黄金”面料:用金线缝制的面料,并用了更多的金线加以刺绣,在这种黄金面料中“最便宜”的镶金面料,一码布约合今天的7000美元,当然了,花销都从王室梳妆费里出。在一个贵族的回忆录里,他和夫人为参加凡尔赛宫的一场庆典而购买了几套行头,一共花了2万里弗尔,大约是今天的100万美元。路易十四也知道自己创造了一个贪婪的时尚怪物,因此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丈夫发疯到为了给妻子买漂亮衣服而破产”。
不过此举也推动了纺织业的进步,大约三分之一巴黎工薪市民从事服装和纺织品贸易工作,为法国高端成衣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9.换季时尚:打破贵族和平民的着装界限在购物狂路易十四的支持下,精明的财政大臣柯尔贝尔提出了历史上最早的“换季时尚”概念,建议工匠们按季节开发新的纺织品,一年两次,鼓励人们多购买,并将这一切控制在高预见性的计划中。对,路易十四不仅自己买买买个不停,还要拉上贵族及百姓,甚至包括外国时尚人士。
在柯尔贝尔的建议下,时尚印刷品(现代时装广告的雏形)常常打上冬季(hiver)或夏季(été)的标签以表明季节,附上相应的小道具,比如夏季的有阳伞、面具和扇子,冬季则有皮草、披风和男女的皮手筒等。质轻的丝绸用于夏季,羽绒和缎子则是冬季。
这么个看上去败家的经济计划,促使了近代时装产业的形成。由设计师、制造商、零售商与营销商组成的巨大网络,开始决定时尚的变迁,主导全球每一季的新风貌。而且,有史以来第一次,打破了贵族和平民的着装界限,在此之前,欧洲贵族和平民的着装有着严格的阶层划分。就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法国一举成为掌握着奓侈品交易的商业重地,直至今日。
10.时装插画及杂志:时尚广告业的雏形
路易十四资助着法国主要艺术家和雕刻师的时装插画制作,很多时尚杂志都不遗余力地报道他的品味之选,并促进了在国内外宣传法国奢侈品和文化的传播。这些插画的目标群体是富裕而有鉴赏力的国际受众,插画师给这些画像添加了精心设计的背后故事和内心独白,让服装为自己代言。
这些为后来无数的时尚插画奠定了基调,这些措辞如今在《Vogue》、《Elle》和《Marie Claire》等杂志上还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