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摩托车

风格向左,现实向右

作者: 文|王汉永
如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多元,自由、风格、个性……成为现代人越来越关注的字眼。

摩托车世界更是如此。

骑手的天性是爱出行、爱自由,但是表达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喜欢旅行、有的喜欢越野,有的激情四射、有的稳重内敛……作为个人交通工具和娱乐道具,摩托车就是骑手的个性宣言,驾驶什么样的摩托车其实折射了骑手的审美、性格、气质。因此,性能和风格兼备的摩托车向来是骑手的最爱。

一些比较突出的例子也证明了这一观点:霍雷克斯VR6 Roadster武装了罕见的V6和L6合体的VR6发动机,这一借鉴布加迪“威龙”W16发动机的技术,让VR6 Roadster变得异常珍贵,很多骑手不要说拥有,就连路上看见的机会都没有!又如,Renard GT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的单体车架,同时扮演着车架、油箱、空气室等角色,从而获得了精练简洁、优雅韵籍的造型。再如,威勒斯987 C3 4V安装了轮毂中心转向机构,作为转向机构的前叉从发动机和车架底部探出,延伸至前轮的轮毂,取代了司空见惯的两只前叉,从而呈现型外来客般的科幻色彩,就连著名的影视帅哥汤姆•克鲁斯都拜倒它的石榴裙下!

问题是,风格从来就不廉价,个性更是昂贵。VR6 Roadster的售价高达两万欧元,Renard GT的价格更超过了六万欧元!这样的价格,对于土豪来说不是问题,问题是土豪数量有限,而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对这样的“阳春白雪”车型只能高山仰止、敬而远之。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在强化摩托车风格、增加韵味和个性的同时,仍然将价格维持在合理范围?如何在“阳春白雪”的性能风格和“下里巴人”的价格之间达成平衡,这既考验着厂家的智慧,也试探着骑手的妥协程度。

造型风格变化

同样的摩托车,同样的功能,有的骑手喜欢NK造型,认为裸露发动机、车架,让钢铁质感充分暴露,这样才有金属感、肌肉感,够硬够“man”;有的骑手则偏爱全包式或半包式造型,这样整体轮廓更优雅、更整洁、更流畅,更有跑车味道。为此,不少厂家在发布新车时,常常同时推出“双胞胎”,一个是NK版,一个是导流罩版,让不同的骑手选择自己中意的风格。

★ 铃木GSX-S1000和GSX-S1000F

印象里,在日本摩托车四大家族中,铃木已经好久没有推出过真正的新车了。幸好,2016年铃木大型街车应时而生,GSX-S1000和GSXS1000F联袂出击,抚慰了铃木铁粉躁动的心。

作为铃木最新推出的大型街车,动力心脏自然不能掉以轻心。为此这对“孪生兄弟”移植了来自超级跑车GSX-R1000的并列四缸。细心的骑手马上就会发现,这颗发动机的排量999mL虽然与GSX-R1000相同,但是73.4mm×59.0mm的缸径冲程并不一样,简单说就是缸径较小、冲程较长。的确如此,所借用的GSX-R1000发动机并不是目前版本,而是2008年版本,因为这种长冲程结构在中低转速时扭矩更好,更加适合公路使用。

虽然动力装置借用了K8,但是内部已经作了相应修改,以匹配新的定位。如凸轮调整了形状,改变了气门正时,让动力输出特性更适合城市街道和弯曲公路;紧凑的燃烧室,配上调整的压缩比和平顶活塞,实现了高效充分燃烧,优化了全转速范围内的动力输出;活塞采用了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维持高刚性的同时降低了重量,襄助实现爽快的转速响应;汽缸内壁电镀了SCEM材料,降低摩擦,增强散热。最终,这颗999mL的并列四缸,可在转速10000r/min时爆发最大功率107kW,最大扭矩106N·m则在9500r/ min时输出,动力高潮比高转速的GSX-R1000提前了不少。

除了动力装置完全相同之外,这对“双胞胎”还有诸多优点以讨得骑手欢心:采用有限元分析技术设计的铝合金双桁梁车架,在高刚性和轻质量之间取得理想平衡;强化型后摇臂,直接来自超级跑车GSX-R1000;前轮配置的是KYB 43mm 倒立式前叉动感十足,为骑手提供明晰的路感;异常苗条的中段便于双膝紧紧夹住,810mm座高让骑手双脚容易着地。事实上,GSX-S1000和GSX-S1000F不仅动力装置、车架结构相同,就连轴距、后倾角、拖曳距、车轮等都完全一样!

如何区分“双胞胎”?两者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造型风格,内心则完全相同。GSX-S1000主打的NK造型,发动机和曲轴箱较多裸露,采用了个性化较强的异形头灯,而且刻意内缩,再加上浑身张紧的线条、置高的油箱、扬起的尾翼、短促的消声器,整车辐射出强烈的质量前移味道,如同猛兽收紧筋肉、随时弹跃扑击!比较而言,GSX-S1000F则采用了较大的导流罩,让车体呈现流畅优雅造型;经典的双眼头灯和流畅的风挡,赋予GSX-S1000F更多的跑车味道,同时为骑手提供更实用的防风保护。

标准版和强化版

出于骑手实际功能需求和降低价格的考虑,厂家在推出新车时,往往会减掉部分非核心功能,以此减轻重量,当然最主要的是降低售价,以提高性价比和市场竞争力。不过,对于经济能力比较强、强调功能至上的骑手来说,他们对价格不是很敏感,但对摩托车的功能要求很苛刻,因此厂家除了推出标准版之外,往往还会再推出强化版,即对照车型的用途,进一步增强关联功能,更好地匹配车型的定位。

★ 宝马R 1200 GS和R 1200 GS ADV

提起探险车,宝马GS是绕不过去的经典车型。2013年,宝马更上一层楼,推出了全新一代的R 1200 GS,“拳击手”破天荒地从空冷时代挺进液冷时代!

毋庸讳言,就动力性能而论,在竞争对手杜卡迪、雅马哈的液冷发动机面前,原有的风冷“拳击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改革首先从发动机开始,宝马工程师着力改进冷却系统,将之前的风冷改为液冷。有了高效的散热系统后,宝马工程师放心大胆地强化“拳击手”的动力输出,强化压缩比,从之前的12.0 : 1提高到12.5:1,安装在进气口的喷咀调整了位置,让汽油尽量呈直角喷射,再加上新引入的湍流系统,由旁路提供空气,实现了油雾与空气的充分混合,提高了燃烧效率;调整进气系统,汽缸头上的进气道从以前的水平方向改为垂直方向,再配以52mm口径的扼流阀,优化充气效率……经过深度改造后,液冷“拳击手”的动力性能显著提升,最大功率达到92kW(7700r/min),增长了14%;转速6500r/min时输出最大扭矩125N·m,同样超过了上一代。

车架方面相应调整,显著提升了抗扭刚性,既增强了高速疾驰时的稳定性,又提高了转向的准确度。R 1200 GS采用了新设计的钢管桥式车架,后车架通过螺栓直接紧固;悬挂系统则是宝马招牌式的Telelever+ Paralever。轮胎方面,宝马首次运用120/70 R19和170/60 R17前后胎,再加上延长的摇臂,提高了牵引性能,特别是R 1200 GS行经粗糙路面时,轮胎仍然能够有效把动力转化为摩擦力传递给路面。

尽管宝马GS家族历史已经超过30年,但在最新一代的R 1200 GS身上,看不到丝毫的岁月风霜,恰恰相反走在了时尚的最前沿,包括采用了电子油门、驾驶模式、动力输出模式、巡航控制系统、自动稳定控制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等,是高度智能化的机器!

尽管新一代R 1200 GS很强大,但是仍有超越者,这就是R 1200 GS ADV!

R 1200 GS ADV与R 1200 GS相比,前者除了拥有后者的所有配置之外,更具备了超强的挑战绝地、征服困难的能力,因而更好地呼应了探险车的身份:铝合金油箱可充入30L汽油,比R 1200 GS足足多出10L,实现了超强的续航能力,彻底解除半路断油的后顾之忧;悬挂系统的前后行程分别达到210mm和220mm,都比R 1200 GS多出20mm,消化颠簸冲击能力极强;最小离地间隙增加,翻越复杂地形的本领更出色;大一号的风挡、可调节的后制动踏板和换挡杆、可倾斜角度的舒适车座、宽大的拉力车脚蹬……各种精雕细琢、精心呵护的精彩细节,让骑手在确保安全和舒适的前提下,势如破竹般攻克艰难险阻!

相邻转化

无论是造型风格变化,还是推出标准版、强化版,都是在同一类型中增加变化。其实,有的摩托车类型之间有着天然血缘关系,这就为相邻转化的跨界提供可能,比如都定位于公路行驶的跑车和街车。

跑车和街车的转化,其实是个跑车“弱化”过程。众所周知,跑车的动力装置强调高转速大功率,转向几何设置要求迅捷响应,在赛道和路况良好的公路上疾驰时,给骑手酣畅淋漓的运动快感。但是,公路不是赛道,骑手不是赛车手,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跑车“弱化”为街车更加实用—一方面,继承了跑车的血液因子,能够为骑手提供刺激和乐趣;另一方面,由于动力强调中低转速输出,人机三角设置不再那么咄咄逼人,乘骑舒适性显著提高。

★ 宝马S 1000 RR和S 1000 R

作为宝马旗舰跑车,S 1000 RR武装了排量为999mL的并列四缸发动机,采用了80.0mm×49.7mm的缸径和冲程,缸径冲程比达到1.61,属于典型的高转速赛车发动机。尽管缸径宽达80mm,但是受益于优化的设计方案,因此发动机在曲轴部位的宽度约为460mm,总高则控制在560mm以内,结构相当紧凑,重量不到60kg,跻身质量最轻的1000mL级并列四缸之列。同时,宝马工程师借鉴了宝马F1赛车,采用钛合金进气门和排气门,并由轻巧的单凸轮驱动,从而将气门机构的运动质量控制在极低的水平,响应性极佳。2016款S 1000 RR的发动机在BMS-X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伺服下,可以输出最大功率146kW(13500r/min),比上一代多榨出4kW;最大扭矩同样增加,现在达到了113N·m(10500r/min)。这颗并列四缸呈现强烈的高转速嗜血狼性,市售版转速红线定在14200r/min,而实际上可以跑得更快;在转速9500r/min至12000r/min时,扭矩维持在110N·m以上!

作为弱化版的S 1000 R,胸膛内奔腾着来自超级摩托车S 1000 RR的并列四缸,缸径、冲程、排量等都相同。但是,S 1000 R定位为超级NK,新的定位意味着新的动力特性—为了提高中低转速时充气效率,汽缸头的进气道重新设计,气门升程曲线做了修改;发动机电子管理系统作了修改,内嵌防爆燃控制模块,配上新的点火线圈……修改后的并列四缸,最大的动力特点就是中低转速时动力得到增强。气焰嚣张的S 1000 RR,定位于竞争白炽化的赛道竞技,是典型的疯狂高转速;S 1000 R的动力更加适合日常骑行和公路行驶,最高转速降低了2000r/min,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来得更早;中低转速范围内扭矩更强,特别是在7000r/min时,S 1000 R的扭矩比S 1000 RR高出10N·m;从6800r/min至11200r/min之间,S 1000 R的扭矩都维持在100N·m以上!换句话说,与赛道定位的S 1000 RR相比,S 1000 R更加适应现实世界,显著增强的中低转速扭矩,让骑手在繁忙的公路、走走停停的街道,跑起来更加给力!

除了动力装置和动力特性作了较大调整之外,S 1000 R的车架方面也相应作出变化。尽管两者武装的都是铝合金桥式车架,但S 1000 R根据新定位重新设置了车架参数,后倾角和拖曳距与S 1000 RR相比,略微增加了0.8°和5mm;轴距也稍微延长,达到1439mm,比S 1000 RR多了22mm。这些微妙的设置,在保证S 1000 R准确灵活操控的同时,增加了行驶的稳定和舒适。此外,S 1000 R不再沿用S 1000 RR的攻击型驾驶姿势,而是设计了较低的座高、宽大的一字锥形车把、较低的脚蹬,这些都构成了自然舒展的驾驶姿势,因此乘骑舒适性明显提高。

无限跨界

还有一些厂商喜欢在基本结构相同的动力装置和车架这一平台上,或者改变造型,或者优化动力,或者调整车架,从而推出具有亲缘关系的系列车型。但是,这些“变身”过程中还是受到了较大的制约,即基本在同一类型中微调,或者在跑车-街车等相邻车型中转化。不过,本田的夸张做法让我们倍感吃惊,因为这次大跨界变得没有底线,同一平台居然横跨了街车、探险车、踏板车、巡航车等各个类型,这就是NC平台。

★ NC平台

何谓NC平台?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量。

动力装置:NC平台采用的是液冷、SOHC8气门并列双缸发动机,并由PGM-FI电子燃油喷射系统伺服,设计思路是低转速强扭矩,在转速很低时,骑手就可体会到加速的力量。根据市场的不同,这颗动力装置的排量略有差别:其一是670mL,缸径和冲程为73.0mm×80.0mm,最大功率38kW(6250r/min),最大扭矩62N·m(4750r/ min)。另一款是745mL,这是因为缸径略微扩大4mm。得益于增加的排量,动力性能有所提升,最大功率是40.3kW(6250r/min),最大扭矩为68N·m(4750r/min)。

传动系统:负责传递动力的是匹配了双离合器的6速齿轮箱(DCT)。基于双离合器传动系统,可提供三套换挡方式:D 模式是标准模式,DCT根据速度来升到下一个挡位。S模式是运动模式,与D模式相比,升挡和降挡的转速会更高些。MT模式是人工模式,适合于习惯传统操作方式的骑手,换挡完全由骑手来掌控。

就像不同市场的发动机排量有所区别一样,有的市场投放的是DCT版本,有的市场投放的是普通版本,有的市场则将两个版本都提供给骑手选择。

车架结构:NC平台采用的是钢管钻石型车架,并列双缸在车架中大幅度前倾,从而将更多的质量分配前轮,且进一步降低整车重心,同时增强了车架刚性,支持爽快、准确的转向操作。至于转向几何设置、轴距、车轮、悬挂系统等方面,则是根据踏板、探险、街车等车型相应调节,以满足不同车型定位的功能。

★ 跨界 No.1:街车NC750S

如名所示,NC750S搭载的是745mL版本的并列双缸。最新一代的DCT版本已经作了优化,现在S模式提供三种程度供骑手选择,喜欢更高些还是更低些的挡位,由骑手根据自己喜好来定传动系统的响应。普通版本由于没有配置DCT,整车质量得到控制,重量轻了10kg,因此操控起来比较轻盈,同时售价也便宜不少。

NC750S与常规街车确实不太一样,比如油箱位置上安装的并不是油箱,而是容量达到21L的储物箱,可以放得下一顶头盔,这个空间对于街车来说还真是比较奢侈的设计;真正的油箱则位于车座之下,此举有助于提高质量集中化程度,不过由于空间受限,油箱只能装下14L汽油。

★ 跨界 No.2:探险车NC750X

总的来说,NC750X与NC750S基本结构相同,但由于探险车的定位,在车架设置方面有所区别,强调更好的通过能力和破损路面的乘骑舒适性。

比如,NC750X的悬挂系统仍然是41mm正立式前叉+单筒减震器,但为了应付土路和破损路面,行程明显增加,前部从120mm增加到154mm,后部从120mm增加到150mm,吸收冲击、消化颠簸能力有效提升。同时,最小离地间隙从140mm增加到165mm,因此NC750X的通过能力强于NC750S。

★ 跨界 No.3:踏板车NC750D

大型踏板车雅马哈T-Max535、本田Silver Wing 600、比亚乔X9 500、铃木Sky Wave 650等发动机的排量都超过了500mL,功率介于20kW~50kW之间,最高速度可以轻松突破150km/h,完全颠覆了乖乖“绵羊仔”的形象,不但继承了城市代步和通勤便捷舒适的优势,而且把功能拓展到中长途旅行、巡航兜风等。

NC750D进一步偏向于跨骑化:745mL的并列双缸,驱动NC750D跑到170km/h的极速;坚固的钢质钻石型车架,精心推敲的转向几何设置,50/50的前后质量比,再加上安装了双弯阀的昭和41mm正立式前叉,让NC750D无论是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街道,还是在弯曲连绵的公路,操控起来都轻松灵活。此外,17英寸的铝合金轮辋、120/70和160/60的前后轮胎、320mm大型碟盘+2活塞卡钳和240mm单盘+单活塞卡钳的制动等配置,都与同级别的跨骑车相同,因此这只“绵羊”操控起来给人更多的跨骑车感觉。

★ 跨界 No.4:巡航车CTX700N

跨上CTX700,第一个感觉就是车座设计得很低,上车下车非常轻松。坐上之后,个子不高的骑手双脚也能安然着地。显而易见,仅为720mm座高增强了骑手驾驭的信心,特别受女骑手和新手的欢迎。这一优点,来自于本田修改了NC700的钢管钻石型车架,刻意降低了车座支架的高度,从而让CTX700的座高,比NC700足足降低了70mm。

由于车座低矮,同时骑手脚蹬安装得比较靠前,车把则高置且后掠,从而构成了舒适的人机三角,豪迈、惬意的驾驶姿势构成了巡航风格,骑手长时间行驶不容易疲劳。

CTX700N的动力装置来自于NC700,相对于超过220kg的净质量来说显得偏弱了些。不过,本田刻意强化了CTX700的中低转速扭矩,最大扭矩62N·m爆发时,转速仅为4750r/min。发动机的运转很平稳,特别是精心设计的平衡轴,有效消除了并列双缸的振动,让旅途变得更宜人。据测试,CTX700从静止加速到100km/ h约需6s,0~400m加速则耗时14s,极速可超过180km/h。

结语

套用一句俗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既要眼前的苟且,也要胸怀诗和远方。

尽管骑手向往自由个性,但骑手同时也是活生生的社会中人,有生活的琐屑,有金钱的烦恼。

必须承认这些,你才能理解厂家的“共享平台、一体多用”的良苦用心,才能学会妥协和平衡。

无论是造型风格的变化,还是同步推出标准版本和强化版本,又或者是类型转化、跨界,厂家的思路很明确,就是尽量榨取同一平台的潜在价值,具体做法就是在基本相同的动力装置和车架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设置、调整配置、优化造型等措施,让同一平台的不同车型呈现不一样的风格、不一样的性能,以讨得不同骑手的欢心。

此举利弊均沾:从有利的角度来说,同一平台推出不同车型,比每个车型都自行研发平台,成本明显下降,可以帮助控制售价,提高性价比,增强摩托车的市场竞争力。从弊的角度来看,同一平台决定了不同车型之间的血缘关系,如果在修改调整方面不下功夫,甚至只是简单地换个喷涂花色、把钢丝轮辋换成铝合金铸轮、把鼓式制动换成碟式制动,那将导致性能相似、面目雷同,这正是自由个性的大忌!

归根结底,如何舞好这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度的把握,让“共享平台、一体多用”既丰富产品又降低成本,实现厂家、骑手多方共赢。

 

EDITORS' STORY|编辑部那些事儿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落幕

摩旅摄影小经验

给你好看 2016 年度“橙色日”实录

风格向左,现实向右

铁血激情 2017 Ducati 1299 Panigale S Anniversario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