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郑晓龙导演的《芈月传》是根据蒋胜男的小说《大秦宣太后》所改编的电视剧。与其姊妹篇《甄嬛传》相似,《芈月传》仍以后宫妃嫔之间的尔虞我诈为主题,讲述了天性纯良的芈月屡遭陷害、隐忍成长,最终成为一个把持朝政数十年的大秦太后的曲折人生。
学界认为,《芈月传》与《甄嬛传》均体现了菲勒斯中心环境下的女性解放,是其自由抉择行为的注脚。通过细读剧本、品赏剧目,本文重点探究剧中“思想抉择”和“现实抉择”的矛盾,试图从“可能”的表象中研磨出本质的“不可能”的叙事隐喻。
一、以可能抵抗不可能的叙事隐喻
文学作品常存在潜藏思想与文本表层思想之间的断裂现象;阅读的关键在于穿越表层文本,挖掘出深层文本中的空白和沉默,解读其潜在内涵①。《芈月传》中同样存在着这种断裂,表现出了个人意愿与现实处境的冲撞,阐述了不可能最终战胜可能这一悖论的产生根源。
芈月本是楚国的庶出公主,身怀“霸星”的昭示,因其天资聪颖,成为了楚威王最疼爱的小公主,并因此遭到了威后的嫉妒与怀恨。在威王死后,芈月与其弟因为威后的陷害多次命悬一线。及至成年,其与楚国公子黄歇逃离后宫,做一对寻常夫妻幸福生活的梦想,却因为公主芈茵单恋黄歇而破灭。芈月更被楚威后擅自做主,贬为芈姝的陪嫁媵侍,远嫁秦国,与黄歇从此天各一方。
芈月对赤心相待、肝胆相照的渴望本是人之天性,然而在剑戟森森、尔虞我诈的宫廷,这种开诚相见、披肝沥胆的善良本性却屡遭打压。在菲勒斯中心意识控制下的战国时期,王权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宫中人物追求或接近的最终目标。从娘胎里就经历滑胎的威胁,在襁褓中遭受被抛弃的不幸,这是年幼懵懂的芈月不可抗拒的现实。尽管长大后她熟读经书、宽容大度、重情隐忍并具有自我牺牲精神,还曾为救芈姝吮吸蛇毒,但仍无法让威后、芈姝摈弃对身为“霸星”的芈月的嫉妒和仇恨。
《芈月传》叙述了在疯狂追逐权力、依附男权的深宫背景下,抗争王权、傲视权贵、我行我素、独善其身行为的不可能。妃嫔们违背良知、道德,处心积虑地争斗、陷害,深刻地揭露了可能抗争不可能失败的根源。
从戏剧所要表达的表层思想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当人在极限的处境中积极抗争的一面。芈月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与甄嬛一脉相承。未嫁之前,她被威后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遭受了被扔弃、侮辱、体罚、差点被殉葬等迫害。远嫁秦国后,她又因玳瑁、魏夫人等人的挑拨,儿子嬴稷的诞生,与芈姝渐渐反目成仇,处处受到防范、打压、陷害,直至带着幼子嬴稷被发配到遥远寒冷的燕国作质子。慈善聪慧的芈月躲过了一次次危机和灾难后,她不再是一味地朴实善良,而是学会了三思而行,斟酌得失,善谋权术,最终成长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掌握实权、垂帘听政的太后。
诚然,对比其他的妃嫔,甄嬛、芈月都是剧中最大的赢家。但与毒死皇帝并顺利将过继至其名下的四皇子扶上皇位,自己坐稳太后的位子,实现了人生华丽转身的甄嬛相比,芈月隐藏真情、玩弄权术的“技艺”就逊色很多,她更多表现的是真性情。在极端强势的生存环境下,面对强大的对手,弱势的求生本能折射了弱者现实自由抉择的悲剧结果,天不顺人意,事不随心愿。伟大的作品总隐藏着无意识的创伤,述说着观念倡导与创作内涵的割裂②。笔者认为,无论是甄嬛也好、芈月也罢,她们虽然都能睿智机警地揣度圣意,在处理爱恨情仇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成为人生的操纵者、赢家,但在剧本的细节处却仍有抉择受现实处境限制的隐喻。自由抉择并不只意味着“可能”,也预示着“不可能”,人的抉择最终受到实际处境的制约,表现出现实自由抉择的不可能性。芈月与黄歇、义渠君的爱情故事就是述说着主观思想意愿与现实抉择的不可能。以芈月三次辜负黄歇为例,两人情投意合,本应终成眷属,但因威后的武断专横,芈月成了陪嫁媵侍;即将比翼双飞、荣谐伉俪,又因秦国社稷江山的重任,芈月再次离开黄歇,回到秦国;成为太后的芈月与黄歇再度相见,为了家国大义,她不得不第三次辜负痴情的黄歇。与甄嬛不同的是,芈月能真实地表达她对所爱之人的苦楚感受。第二次辜负黄歇时,芈月撕心裂肺,反复哭述:对不起黄歇,不能不哭,欠他的情太多,用一生的眼泪都还不完。第三次相见芈月痛哭时,黄歇以国之大义劝说她:“哭不得,你已经是太后了。”但芈月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说:“太后哭不得,但月儿尚可哭。”此时,芈月有情有义、单纯善良的真实形象再次展现在观众眼前。而处死义渠君是为国之大义,更是现实自由抉择的不可能。作为厮守30年的夫君,芈月的悲痛也是无以言表。她理解义渠君,正如迫杀义渠君之前,她坦言:若不是她把他拖到咸阳,搅进这些他无法理解的纷争,此刻他还在草原上行猎、纵马、放牧;他是匹野马驹子,天生属于那里的日月星辰。目睹义渠君被箭射中,芈月心痛不已,大声痛哭,昏厥过去,更加形象地揭示了芈月的悲剧命运。
甄嬛从一个单纯少女蜕变成一个全能如女神般的“女性”英雄,取得了情爱和权力斗争的胜利③。但一路走来,她丧失了爱情、亲情和友情,更丧失了她善良的本性,成为腹黑、阴狠的孤家寡人,虽胜犹败,虽生犹死。芈月如甄嬛一样,也从一个天真善良、性格不羁的少女成长为一个有胆识、有谋略的秦国太后。不同的是,芈月的淳朴、善良犹在,即使遭受了芈姝的各种陷害打击,她还能始终如一地把芈姝视作自己的亲姐姐,念及其曾经给予自己的救助。虽然芈月与黄歇有缘无分,更是被迫亲手终结了与义渠君的爱情,但她最终赢得了卫良人、芈戎、魏冉、白起等人的亲情和友情,还有黄歇至死不渝的爱情。总之,对比甄 的“一将功成万骨枯”,芈月才是人生真正的赢家。
三、观念自由抉择的不可能
思想观念永远不会背离时代而存在。作为极端菲勒斯中心文化缩影下的后宫,传统女性所接受“贤良淑德”的思想教育,囚禁了后宫妃嫔的内心,也注定了她们观念自由抉择的不可能。如甄 并不羡慕富贵荣耀的皇室生活,只是受制于扭曲的男权封建社会的思想观念而被迫参加选秀。可见,观念的形成不可能摆脱现实的制约。
同样,芈月亦有不可抗拒的观念桎梏。来月事本是女孩成熟、长大的象征,是女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芈月却不愿意面对这一幸事,只因她目睹娘亲与莒姬任人摆布的悲惨命运,觉得天下所有女人的命运都被别人掌握。她想;如果自己是男孩,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芈月的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还表现在她生嬴稷时与葵姑的对白:男孩好,能建立军功,不像这宫中的女人,只是诸国权势权衡的赌注,谁又能左右自己的命运?芈月的一席话验证了菲勒斯中心环境下观念自由抉择的不可能。
最后,芈月为了秦国的社稷江山,敢于直面朝堂的党争、国家的爱恨。经历了无数次磨难后,芈月终于说出了与传统思想观念的背反之言:前半生都靠在男人身上,这剩下的日子不靠也罢,我自己的命运我自己做主!芈月学会了一掷决生死、一笑泯恩仇,较之甄嬛,她的进步源于“不墨守成规,也不怀挟偏见”。
四、结语
《芈月传》反映了深宫女性的生活真实。她们虽努力抗争,但是现实抉择和观念抉择的不可能,让她们才貌双全却丧失自由。为争夺王权,她们违背良知、道德,相互伤害、争斗,人性扭曲、人格异化。芈姝、魏琰、樊长史、郑袖、魏美人等妃嫔的悲剧是后宫女子人生的真实写照,电视剧强烈控诉和批判了以皇权为核心的父权制对女性的残酷戕害。而《芈月传》剧本表层的女性胜利适应了当下中国男权意识依然顽固的社会,人们追求男女平等的诉求,但深层却弥漫着现实和观念的各种不可能。《芈月传》中只有芈月成了最终的赢家,芈姝、魏琰等人均落得子亡亲离的悲惨结局。编者在剧本里试图表达出女性努力奋斗、风光无限的思想,而在实际表现过程中这种思想却被溢出。这正是剧本的魅力所在,在断裂的缝隙处延伸着文本的张力,使作品的意义和思想得以闪光。
注释:
①孙百卉:道尽后宫辛酸事—评历史剧《后宫甄嬛传》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当代电视》,2012年第2期,第24-26页。
②罗慧林:可能的自由选择—存在主义哲学视角下的萨特戏剧《死无葬身之地》解析,《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第4期,第46-58页。
③袁园:职场·民族·女性:从《甄嬛传》看新世纪的意识形态显影,《南方文坛》,2013年第5期,第40-44页。
(作者单位:河南工学院外语系/责编:倪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