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着即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2016年奥运会,2016年中国综艺节目中包含了不少与体育元素相关的节目。然而,近几年的体育真人秀节目不温不火,从早期类似“双胞胎”的《星跳水立方》和《中国星跳跃》,到最近颇具话题性的《报告!教练》和《中国足球梦》,但与音乐类真人秀和亲子真人秀相比,我国还没有一个现象级的体育真人秀节目。
一、体育真人秀节目现状
体育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据权威机构预测,未来10年我国的体育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将高达20%,到2025年体育产业产值将高达5万亿,预计相关的体育节目广告收益将超亿元。
当前我国的体育节目较多,常见的体育节目包括体育赛事转播、体育新闻节目、体育综艺节目等。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后,明确放宽了赛事转播权限制,特别是体育赛事的经济价值和传播价值不断被挖掘,不仅央视体育频道可以转播各大世界级的比赛,不少地方卫视也设有专门的体育频道,转播的赛事涵盖了国内外常规比赛和不少小众比赛,比如陕西电视台的西班牙斗牛节目就关注了西班牙的斗牛大赛,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连续12年转播全国击剑冠军系列赛等,这些比赛带动了不少体育栏目的建立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体育电视频道31个,其中并不包括各地方卫视的体育新闻电台;各体育频道转播的各类赛事多达上百个;每年播出的体育新闻节目和季播的体育综艺节目有五六十档之多。
除了不断扩展体育赛事转播,各电视台也积极尝试新的节目形式。比如,央视体育频道从2005年开始改进体育竞技节目《城市之间》,不断在节目中加入娱乐、真人秀等元素,实现了体育节目的跨界动态融合。2008年奥运会在点燃全民体育热情后,也带动了我国体育节目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央视制作了电视篮球杂志化节目《篮球公园》,还推出了爆笑体育新闻节目《爆笑体育》;安徽卫视推出了竞技类体育真人秀《男生女生向前冲》;天津卫视推出了足球励志真人秀节目《中国足球梦》等。针对小众体育项目的体育节目也开始出现,比如旅游卫视的《天天高尔夫》和央视的《赛车时代》。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就综合收视率和节目口碑评价,体育真人秀节目一直独领风骚。如上海卫视的《报告!教练》在面对《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和第四季《中国好声音》等现象级节目时,收视率仍闯进同时段前10名,平均收视率也高于同类体育节目,体育赛事转播中仅有极少数的比赛能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国内共播出了五档包含体育元素的真人秀节目,仅有《报告!教练》和《中国足球梦》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其却在节目策划和剪辑等方面备受质疑,节目的整体质量也参差不齐,令人担忧。2016年是体育大年,第15届欧洲杯从6月开战,紧接着巴西奥运会在8月举行,体育激情必然被激起,如何改进体育节目制作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真人秀节目不同于赛事转播有时间限制与体育新闻的内容限制,节目的嘉宾组成易引发粉丝关注,涉及的体育项目可以涵盖常见的足篮排三大球,也可以包含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竞技类项目,以及拳击、击剑等国内小众项目。比如上海卫视的《报告!教练》就以羽毛球、篮球、游泳和足球四个训练项目划分节目单元模块,邀请了容祖儿、李治廷、陈妍希、蒋劲夫等11位文体明星,也邀请了林书豪、林丹、易建联等7位体育明星作为冠军教练,节目曾占据热门话题榜,收视率也进过前十。但目前体育真人秀节目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体育真人秀节目娱乐化倾向严重。国家广电总局曾发布“限娱令”,意在扼制电视节目的过度娱乐化趋势,然而一些体育真人秀节目把镜头对准了训练场外的私人空间,以窥探嘉宾隐私来满足观众的窥私心理,甚至以煽情和恶搞来吸引现有的观众群体。比如,江苏卫视的国内首档明星跳水竞技节目《星跳水立方》中至少有一半时间是在明星问答时间和明星日常互动,镜头关注的焦点放在了跳水竞技之外,对于嘉宾的跳水训练环节却记录不多,受伤的嘉宾能获得更多的出镜机会,嘉宾痛苦的表情能激起观众即时的情绪反映,节目中甚至单独安排了嘉宾生日庆祝环节,占用了当期节目的大段时间。再如,陕西卫视国内首档大型职业武术散打竞技节目《中国真功夫》中,也有不少镜头对准了拳手之间的胜负恩怨,场外讲解员对技术分析的讲解中还掺杂了对运动员心理的分析,以人为制造出激烈的剧情冲突,在对两名对决运动员的单独采访的混剪中也刻意制造出情感冲突,以求扩大节目娱乐元素的影响,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节目的专业化展现。
其次,体育真人秀节目的嘉宾组成不合理,嘉宾镜头感较弱。在体育真人秀节目中,不仅可以邀请体育运动员、比赛冠军参与,也可以邀请演员、歌手或普通人做嘉宾,但是很显然,多数的节目过多地邀请演员或歌手参与录制,而专业的运动员则较少。《星跳水立方》中集结了30位明星,却仅有4位世界冠军做教练,整个节目中专业运动员的比重明显偏低。《报告!教练》的嘉宾组合略微好些,明星和运动员教练的比例为13:8。在现有的体育真人秀中,仅陕西卫视的《中国真功夫》中多数是武术散打运动员,仅有少量的功夫明星参与。除现有的体育真人秀节目的嘉宾组成不合理外,嘉宾的镜头感也较弱,比如《报告!教练》中林宗伟在教导董子健和蒋劲夫时,开始的几分钟还能顾忌到近景镜头,但在拿起球拍后,林宗伟很快就忽略了远景镜头,投入地训练陈妍希发球、董子健接球。不仅运动员的镜头感差,不少参与录制的明星也缺少真人秀节目的镜头感,比如老戏骨陈道明在《报告!教练》节目中遇到易建联后,专心地请教起了投篮和移动技巧,完全忽视了场外的镜头,因此在节目播出时,观众看到的陈道明镜头都是侧脸或后背,极少有陈道明看向镜头的画面。嘉宾结构不合理,又缺少邓超或黄晓明这类镜头感强的嘉宾,使得这一体育真人秀节目的收视率很难冲高。
再者,制作团队和卫视的宣传角度不恰当。国内运动员的成长环境不同于日美等国的运动员,很少出现如科比和奥尼尔这样主动活跃节目气氛的运动员,也很难为制作团队创造宣传话题。但是体育真人秀原本是很容易激发球迷或运动爱好者激情的,运动员对于比赛的执着与坚持都能激发观众的认同感,只因为不少制作团队没有丰富的制作体育真人秀节目的经验,所以参照了其他类别真人秀节目的宣发角度,以嘉宾的看点作为首发宣传角度、吸引嘉宾粉丝作为最基础的收视群体,以求保证节目的初期收视率。但随着真人秀节目的增多,粉丝效应很快消失,多数体育真人秀都需要寻找能引发话题的宣传角度,然而不少制作团队却将嘉宾隐私、矛盾冲突作为突破口,比如《星跳水立方》播出期间就出现了嘉宾王丽坤的素颜照、嘉宾身材比拼等话题登上热搜榜,却忽略了跳水项目本身的特点,仅靠嘉宾的私隐和话题是很难维持节目的关注度和收视率的。
虽然体育真人秀节目存在不少问题,但2016年是体育大年,体育赛事将长期占据电视荧屏,体育节目也将不断升温,下一个现象级节目是否会在体育真人秀中诞生,值得期待。
三、奥运年提升体育真人秀节目质量的对策
面对着即将录制播出的十余档体育真人秀节目,如何选择制作团队和嘉宾整合,如何改进节目策划和剪辑等环节,配合适当的宣发角度和播出平台,都是2016奥运年能否出现一部现象级体育真人秀节目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对策提升体育真人秀的节目质量。
首先,节目录制前进行充分准备,让运动员嘉宾注意关注镜头。我国的运动员退役后,除了进入高校完成学业,还可以适当地参加演艺训练,拓宽体育运动员的培训经历。对于有意愿进入娱乐圈的体育运动员,可以参加适当的短期培训,比如主持人培训、解说员培训或者艺人培训,使运动员参与体育赛事解说时更专业,也可以让更多的运动员了解电视节目的录制过程,对镜头产生初步的概念,避免运动员后脑对着镜头等问题发生。此外,适当的培训还可以尽早发掘运动员的娱乐精神,而不是在录制过程中边熟悉运动员嘉宾,边串联真人秀故事线和情感线。在节目录制之前制作团队对运动员的了解多一分,对嘉宾组合能产生的节目效应就能做更精确的预估,以保证制作团队有策略地增强节目的视觉感染力。
其次,完善节目策划,注重对体育项目的推广和普及。国内的制作团队还需将注意力集中于完善节目策划,找到体育元素和真人秀综艺效果的完美契合点,即不能偏重体育元素,降低真人秀节目的剧情冲突,也不能偏重真人秀的综艺效果,忽略了节目最为核心的价值引导功能。体育真人秀节目策划也应当注重对体育项目的推广,发掘传播体育项目吸引力的途径,或展示体育项目的训练办法,或展示体育竞技的魅力,将节目的侧重点落实到体育项目的推广上,从而促进相关体育项目的全民普及,进而扩大体育节目的目标收视群体,提高节目的关注度和收视率。
最后,增强制作团队能力是体育真人秀节目质量提升的主要途径。国内的制作团队仍然缺乏足够的体育真人秀制作经验,对于体育真人秀不能简单套用其他综艺真人秀节目的经验,应当理性地深入分析体育真人秀节目的特点,包括移动镜头的分配和固定镜头的角度等问题,在现有的节目资料基础上细致分析体育真人秀的录制和剪辑技巧,创新节目策划,增强制作团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体育真人秀节目质量的飞跃。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责编: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