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琅琊榜》对武侠元素的借用、颠覆和升华

作者:杨秋 倪祥保

口 杨秋 倪祥保

2015年,《琅琊榜》火了。电视剧开场,一句“琅琊榜首,江左梅郎,麒麟才子,得之者可得天下”的江湖预言,便搅得朝堂人心攒动,把一介白衣梅长苏引入朝堂。随着剧情发展,这个来自江湖的平民百姓,竟以一副病弱之躯掀起朝堂上的惊涛骇浪。机诡满腹的梅长苏步步为营,最终不仅改变了帝都形势、辅佐明君上位;还成功逼得旧帝退位之前承认错误,使12年前的冤案得到昭雪。全剧54集,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朝堂的风云变幻以及铺陈夺嫡的权谋争斗,却对林殊这位昔日的赤焰少帅如何死里逃生、成为天下第一帮首领的江湖往事三缄其口,吊足了观众胃口。其实,凭借国人对中国武侠元素及其精神的熟悉与热爱,剧中故意隐匿的12年江湖风云完全可以靠经验和想象拼贴出来,这从网络上各个版本的网友自编续集帖中便可见一斑。

不可否认,江湖背景、武林中人、剑客挑战⋯⋯《琅琊榜》确实借用了许多武侠元素及精神,但它却不是武侠剧,而是一部权谋剧。对此,编剧借琅琊阁阁主蔺晨之口早有妙解:“问题出在朝堂,答案却在江湖,无妨无妨。”一句话,便将这部作品把水火不容的江湖与朝堂进行“捆绑搭售”的行为做了个貌似合理的解释。然而,人物来自江湖,故事却发生在朝堂,这本身就是对经典武侠世界的极大颠覆。因此,《琅琊榜》虽然不是武侠剧,却给中国影视剧创作提供了对武侠元素及其精神的一个借用、颠覆和升华的典范。


《琅琊榜》剧照

一、借用

武侠,作为中华民族独特而共有的英雄神话,可以一直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庄子》“说剑篇”和《史记》的“游侠”、“刺客”两传中,不仅传达了对兵器技艺的崇拜,还展现出古典侠士朴素的道德理念和纯粹的精神境界。从汉魏时期的品评型小说《世说新语》到唐明清时期的传奇戏曲小说,武侠的内涵进一步丰富,而故事则多在“侠肝义胆”的道德理想上添加了忠君爱国的元素,表达了老百姓对太平盛世的向往。直到现代,香港与台湾出现了一批以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为代表的武侠小说家,他们在表现忠肝义胆的侠士精神同时,倡导以“仁”为价值核心的儒家精神和以“隐”为终极追求的道家境界。他们的创作风格虽然不尽相同,却共同缔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存在很大时空差距的江湖世界,一个可以帮助成年人逃脱现实困境的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侠客英豪们施展各般武艺,只为“除天下不平事”。

《琅琊榜》直接借用了这个历经上千年磨砺锤炼的江湖世界,并将其作为背景,展开朝堂之上的权谋故事演绎。主角梅长苏拥有江左盟盟主的江湖地位和武林威望,但此后的谋权弄术虽有借用江湖力量,却极力刻意保持着与江湖的安全距离。从剧中对江湖帮派的隐晦表达不难发现,不管是惺惺相惜的琅琊阁,还是鼎力相助的药王谷,都只在必要时出现,完成任务后旋即退场。剧中对武林高手的展示更是风淡云轻,不管是风流潇洒、出尘脱俗的琅琊阁阁主蔺晨,还是地位显赫的禁军大头领蒙挚,都只有对江湖道义的执守,毫无对功名利禄的眷念。至于江左盟门下众英雄,仅用一个“忠心耿耿”就可以全部囊括。这样重情重义的江湖武林对于身中剧毒、不久于人世的梅长苏而言,绝不仅仅是权谋斗争的制敌武器,更是恪守本性的温情后盾。相比而言,当梅长苏面对当年情同手足的靖王萧景琰、郡主霓凰、悬镜司夏冬等人时,却因朝堂种种猜忌,不得不封闭内心真情、如履薄冰。退居幕后的温情江湖与人心叵测的冰冷朝堂由此形成鲜明对比。

历代以来的武侠作品都致力于弘扬“除暴安良”的侠客精神,尤其新武侠小说更是注重与现代意识相结合,作品不仅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忠君报国、伸张正义的思想,还传达了近现代知识分子谋求人性解放的人文精神。在金庸、梁羽生等武侠作家的笔下,江湖争斗不仅仅是功夫的强弱比拼,还有德行修为的高下之分。武侠世界中,“武”的最高境界是“神武不杀”,“侠”的最高境界是“欲除天下不平事”。“武”是手段,“侠”才是目的,因此武林中有正邪之分。武侠世界中的英雄人物大多因机缘巧合习得上乘武功,并将个人的成长感悟融入武学修为,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最终方能成为侠之大者。梅长苏则恰好相反,他本是才华绝伦、意气风发的军中少帅,却因奸佞陷害,武功尽失,7万将士含冤而死。一个没有武功、甚至拖着羸弱病躯的江湖盟主,这本身已经非常不合武侠常规。为了让这个人物设定合理化,作者便为其设计了形影不离的护卫飞流以及赤焰旧部黎纲的忠心护卫,最重要的则是他高人一等的聪明才智和行侠仗义的大侠胸襟。历经12年的毒伤侵噬和苦心钻营,梅长苏重返帝都,从此与江湖诀别,踏上了谋权夺嫡的道路。然而,能够令江湖群雄竞听号令的理由则是复仇雪冤的正义大旗。实际上,《琅琊榜》正是巧借为7万将士忠魂洗雪污名的正义诉求偷换了江湖上除暴安良的侠客使命,并掩饰了谋权夺嫡的不忠企图。这一概念的借用,使得孱弱病躯的梅长苏能以侠之大义聚集众多江湖豪杰鼎力相助,最终在洗冤的同时完成了辅佐明君上位的政治目的。因此,在这部权谋剧中,武侠虽不是主角却对全剧有着重要的情理支撑平衡作用。

二、颠覆

然而,对朝堂政局的主动干预毕竟是对经典武侠世界价值观的颠覆。武侠小说之所以被称作是成年人的童话,是因为历朝历代的武侠作家正是出于对乱世的愤慨与失望,才寄情于笔,构建了这个幻想的江湖。在这个虚构的武侠世界中,朝廷经常作为江湖的对立面而存在,有时甚至根本不存在。为了赋予这种对立以合理性,武侠人士往往诞生于“不平事”多发的乱世,而乱世的罪魁祸首当然是昏庸无道的皇帝和贪婪残暴的官吏。侠客们对朝廷基本秉持着敬而远之或对立矛盾的原则。在部分以历史为背景的武侠作品的江湖建构中,武林豪杰们难免会受到当时朝野局势的影响和牵制,但他们与朝堂断然是格格不入的。那些附庸于朝廷的武林高手往往被斥为权臣爪牙或武林败类,更多的侠客义士们会出于对昏朽朝堂的愤怒挺身而出。但是自古民不与官斗,武林的侠客英雄们也难以凭借一己之力改朝换代。因此,侠客们往往只是斩杀几个贪官污吏、朝廷鹰爪之后便遁入江湖、独善其身。至于说为官治世,觊觎皇权,那有违侠客风范,是万万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在经典的武侠世界中,大侠宗师们是不屑与朝廷为伍的,他们对儒、释、道、诸子百家乃至现当代追求人性解放的人生理想有着超脱的感悟和理解,对经世治国一说是毫无兴趣的。因此在过往的武侠世界中,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武林中人才是真正的侠士英雄,至于说走进朝堂谋权弄术、搅弄政局的行为,绝对有违武林道义,被武林侠士们所不齿。

在《琅琊榜》中,更姓易名的梅长苏早在12年前就看透了皇帝的虚伪与朝堂的混乱,他大可效仿隐逸圣贤们浪迹江湖,做他的逍遥散人,却无奈容颜尽改的他内心深处始终无法对7万赤焰冤魂释怀,注定要担负起雪冤的沉重使命。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符合江湖游戏规则的“复仇”俨然是全剧的核心。同时,他还有作为少帅林殊的胸怀抱负和对挚友靖王经世治国理想的期望。因此,他不仅要报仇,要杀奸除佞、雪洗冤耻,还要辅佐明君上位,还天下苍生一个太平盛世。由此,对昏君绝望、消极避世的侠客情怀被积极入世、辅佐明君的政客理想颠覆。江湖风云自然被隐匿,“谋权”成为全剧的重点。

三、升华

本剧中梅长苏不以愚忠自缚,是对传统武侠精神的升华。在以历史为背景的传统武侠世界中,侠士们既有江湖儿女豪迈洒脱的坦荡襟怀,视功名利禄为浮云,又有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忠君报国情怀,他们每每在国家受到外敌侵辱之时,能为了民族大义挺身而出甚至牺牲生命。如梁羽生《萍踪侠影录》中有着强烈入世精神的民族英雄张丹枫;《大唐游侠传》里安史之乱中为国死难的英雄南霁云、段圭璋;《七剑下天山》中驰骋草原反抗异族侵略的天山七剑;《神雕侠侣》中死守襄阳城、不屑获得南宋朝廷一官半职的郭靖,等等。这些将侠义和时代责任联系起来的武侠作品塑造了各路风格迥异的英雄,却无奈朝堂庸腐,最终只得仰天长啸数声,或英勇就义或远遁江湖。《琅琊榜》中的梅长苏若效仿先贤独善其身,便可颐养天年,在他的江左十二州逍遥度日,可是他却选择了谋权夺嫡、匡扶明君、兼善天下的政治道路。因此,他不会停留在愚忠的层面,也不会仅仅满足于铲除奸佞朝臣的结果,而是会将矛头直指九五之尊的皇帝!这或许才是《琅琊榜》想要展现的侠之大义—真正地从根源上“除天下不平事”。哪怕这个过程并不那么光明磊落,哪怕美好的结局仍然只是个成人童话,却也是迎合当代观众心理诉求的理想政治画面,这从另一个维度实现了对传统武侠精神的升华。

武侠风云让位于政治权谋成为若隐若现的故事背景,除暴安良的侠客使命被雪洗冤案的正义诉求替换;光明磊落的侠义精神折服于以恶治恶的权谋之术,远遁江湖的避世情结被步入朝堂的入世意念颠覆;忠君报国的愚忠情结升华为辅佐明君的政治理想,独善其身的个人修为被兼善天下的宏伟抱负取代。《琅琊榜》看似只是借用武林作为朝堂的陪衬,但却对传统武侠元素与侠客精神有所颠覆与升华,体现了一种新时代的创作理念。

(作者杨秋单位:苏州科技学院;倪祥保单位:苏州大学/责编:倪啸)

 

从《纸牌屋》系列看欧美小说的影视剧改编

从朋友圈到城市群—城市电视台的新机会

浅谈电视剧《伪装者》的画面构图艺术

美国影视制作专业MFA教学理念探析

电视文艺节目的文化关注和审美探讨

论新常态下播音员主持人的媒介素养与媒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