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被学术界所熟知,甚至成为普通民众借以用来认读历史的主要方式。他的观点出于对“历史哲学”研究的不信任,认为历史学家试图构建“一劳永逸的蓝图”是徒劳的。一部分文学创作者或影视剧作者对克罗齐的观点进行了“断章取义”的解读,从而为孕育出架空剧的新类型提供了理论依据。所谓“架空”借用于建筑学理论,其原意是房屋凌空的构架形态。当我们将其延伸至文艺创作,就形成了所谓的架空小说、架空电影、架空电视剧。当下的影视剧创作表现出热衷于创作历史架空剧的发展趋势,其外在的动机固然是由于历史架空能够为影视剧创作提供更为宽松的创作空间,从而避免违背历史真实的困境。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量粗制滥造的历史架空剧对于塑造当代国民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试图以《甄 传》、《陆贞传奇》、《琅琊榜》等三部作品作为案例,就历史题材电视剧应树立何种历史观、文化观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违背历史真实面貌的架空剧面临的道德困境
“所谓历史架空叙事,是指叙事主体面对既定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发展结果而有所不满,从而对历史撰述加以虚拟改变的一种小说叙事。”①此类电视剧具有鲜明的类型化倾向,它努力追求从传统的历史叙事模式中超越出来,其重点不是向观众或欣赏者再现某段历史的真实面貌,也不是纯粹以艺术化的手段去表现历史场景。我们甚至无法在这类作品中感受到对历史的思辨、对正义与邪恶的考察,而是在既定历史记忆片段的基础上,完全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情感判断,人为地增加历史变量。一方面,架空历史剧创作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方式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展开看似符合逻辑的推理,使得观众在叙事者的引导下进入到虚拟的艺术空间中,从而悖离了历史的真实。另一方面,架空历史剧所选择的叙事对象仅以点缀式的叙事节点为欣赏者提供可能展开“按图索骥”考察的历史痕迹,却在历史撰述的真实动机引导下,对相关人物的历史形象展开符合其主观意愿的改写。当我们对相关影视剧的创作提出批评时,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和“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成为了创作者借以掩饰架空剧道德困境的托辞。
2013年上映的历史剧《陆贞传奇》以南北朝时期北齐女相陆令萱为原型,试图以现代人的视野勾勒出一段不为人熟知的历史,其中所穿插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都尽可能地被淡化,符合我们对架空历史剧的基本界定。但电视剧将陆贞塑造成古代版“杜拉拉”,而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故事更是让整部作品无法从偶像剧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特别是为了凸显女主人公个人奋斗的因素,该剧还将北齐政权塑造成为日渐兴盛的盛世王朝,高纬更成为一代英主,这与相关史籍的记载极其不符。尽管儒家文化对女性干政多给予负面评价的思维惯性应加以甄别,但我们不能否定历史上的陆令萱阴鸷的性格和残忍的秉性。
通过与真实史料的对比,我们发现电视剧《陆贞传奇》在创作上存在着虚化历史的倾向,取而代之的是女性个人奋斗和职场升职的内核。单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探讨历史架空剧的成就或许可以得到另一种答案,也就是某些人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作为借口来言说历史的挡箭牌。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历史剧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它肩负着传递价值观和塑造历史观的使命。将一个被历史所否定的陆令萱改写成为陆贞,并不是现代人的艺术再创造,而是在经济利益作为唯一导向的消费主义时代对历史的侮辱。因此,《陆贞传奇》所面临的道德困境是无法规避的,这也说明此类影视剧创作中普遍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十分严重,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满足猎奇心理为价值导向的历史剧创作
当下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不仅存在着扭曲历史真实面貌的情况,还存在着以满足猎奇心理为价值导向的历史剧创作倾向。它的诞生可以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大量拍摄的宫廷剧,如《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寇老西儿》等作品便是这一类型电视剧的代表。“大写的人”的消解带来的个性化书写的文化浪潮,正如卡尔贝克尔宣称“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一样,当历史文学创作的个人化写作倾向越来越明显时,影视剧创作中改写历史的风气开始兴盛起来。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甄嬛传》正是一部集中体现上述特征的所谓“历史剧”,它能够在电视荧屏上收获超高的收视率固然与该剧的演员阵容、精良的服装设计有一定关系,而满足了现代人个性化历史书写倾向的猎奇心理则是推动此类历史剧获得成功的文化机制。
同样是虚构历史背景,《甄嬛传》没有选择以不为人熟知的历史人物作为载体,而是将近年来被反复使用的雍正皇帝及其后宫作为该剧的表现对象。但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即便抽离了《甄 传》以雍正朝后宫作为历史背景的讲述,也丝毫不会影响到整部作品的艺术完整性。这部作品为我们理解历史剧的架空化倾向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材料,使得我们意识到小说、电影、电视剧所书写的朝代并不明确,“但个中历史细节却调动着传统的真实。而历史的架空通常意味着作者避讳年代时间的确凿(‘真事隐’),或者为了避开具体历史时空控制了想象力,压抑了虚构和人性扩张的自由。”②其本质是在以满足欣赏者对于后宫争斗、历史角落等的猎奇心理作用下,赋予了创作者更大的艺术想象空间,并以虚构作为主要的情感表达手段。从形式层面的因素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甄传》等作品赋予了人物血肉饱满的情感表达和充沛真实的内心世界,让观众在运用自我积累的情感经验时可以灵巧地进入到历史文本中。但从整部电视剧的文化哲学来考察,我们会发现宫斗取代了人性中善与恶的分析、抽离了人物形象的生存意义,进而弱化为猎奇心理引导下的情感图写。
以表现宫闱私密为主要内容的历史剧之所以能够唤起欣赏者的猎奇心理,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在肯定男性话语权力的儒家历史书写中,后宫不仅是被忽视的存在,更是与历史发展不发生直接联系的角落。当特定的女性历史人物试图对抗男性话语霸权时,历史的书写者往往采取道德审判的姿态。因此,我们很难在二十四史所构筑的主流话语中了解到后宫的叙事痕迹,这就为历史剧创作留下了可填补的空白。一部《甄嬛传》讲述的不仅是女性争夺“宠爱”的情感故事,它同时还是现代人对历史角落的“幻想”和“臆测”。
三、回归主流价值的文化取向
中国历史电视剧创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其后的市场化浪潮和利益导向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当代电视剧的发展走向。而网络文化的迅速流行和自媒体信息终端的出现,更成为引导当代电视剧创作的重要因素。历史剧作为需要以一定历史背景作为叙事线索和特定人物作为情节支撑的类型化电视剧作品,它的发展所表现出的游离于传统历史虚构的倾向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客观上说,“历史的记载与丰富的过去生活相比,总是存在巨大的空白,作者需要用虚构去充实和解释它,或者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某些历史材料做出编辑与调整。与历史记载相比,有着不完全一致的地方。”③因此,我们应该承认脱胎于《三国志》的《三国演义》的合法性地位,也能够接受根据《宋史》中部分片段改写的《水浒传》。但上文论及的《陆贞传奇》、《甄 传》则全然不同,他们是历史的长河中随意撷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残影,然后再进行“二次创作”。尽管从单纯艺术再创造的层面来讨论适当与否并无太大意义,但我们要注意上述两部作品所隐含的不确定性指向正是架空历史剧的发展趋势,并深刻地影响到当下历史剧创作的基本模式。
此种情况发展到另一种极端,就会孕育出类似于《琅琊榜》这类历史剧。尽管我们必须承认这部作品在人物造型、剧情处理和叙事逻辑上都堪称经典,但它的成功中正蕴涵着当下历史剧发展的不良倾向。很多观众试图将该剧与历史背景进行嫁接,却发现其叙事的“虚构”早已被创作者设定,无论电视剧中的人物回到所谓的历史现场会如何,还是他本身就处于历史的场景之中。从本质上说,此类电视剧中的人物都是作者借以讲述故事的“替身”。他们是创作者根据现代人的思维观念、价值取向和知识储备来塑造的艺术品,塑造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作者交代给他们的任务。
从文化观的层面来分析,我们认识到,历史题材电视剧或者说电视剧中的历史可以适度沿用传统的历史虚构手法,却不能真正地抽离掉历史的背景。总体而言,我们应该承认诸如《陆贞传奇》、《甄嬛传》、《琅琊榜》等作品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以及它们所预示的中国电视剧发展新趋势。但历史之于电视剧绝非克罗齐所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现代人不能将当下的情感和价值融入到历史的书写中,否则历史就不能称之为历史。
古装电视剧是我国当代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构成元素,并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创作模式和营销策略,对此应加以肯定。但古装电视剧中暴露出的虚构历史倾向和悖离主流价值观的文化表达却值得我们深思,以历史题材电视剧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我们分析电视剧中的历史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本文系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文化视野下张衡文学、科学成就之内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30120
注释:
①③许道军、张永禄:论网络历史小说的架空叙事,《当代文坛》,2011年第1期,第77页。
②夏烈:网络时代的后宫叙事,《浙江作家》,2008年第8期,第45页。
(作者单位:防灾科技学院/责编:倪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