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绽放孩童的艺术梦想

作者:张丽霞
口 张丽霞

2003年12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正式开播,这是我国第一个面向全国少年儿童的专业化少儿频道。随后,天津电视台少儿频道于2004年6月开播,全国各省、市电视台也相继推出电视少儿频道和栏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提供给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2008年,为了让更多的在校学生都能参加电视文艺活动,分享艺术给他们带来的熏陶和快乐,福建泉州在全国首创举办了少儿电视艺术节,成为用电视技术手段展示泉州少儿艺术才华的重要方式。

一、少儿电视艺术节的历程和特色

2008年,原泉州电视台为贯彻落实国家广电总局有关各地各级广播电视机构都要开办青少年节目(频道)的精神,积极响应,主动有为,根据泉州的地域特点和实际情况,率先在全国创办了少儿电视艺术节。艺术节至今已举办至第八届,这是泉州市中小学校同学们、幼儿园孩子们共同的节日,每年的3月至5月在泉州市城乡各校举行。艺术节后半段,各地遴选晋级的优秀小选手和好节目,将会在泉州市里的主赛场进行展演与比拼。在此期间,各校增进了解,深入交流观摩,相互促进提高,每项艺术比赛的决赛,既是一个竞技台,又是一道风景线。各校的同学们在艺术的殿堂里,尽情挥洒辛勤的汗水,放飞多彩的梦想。据不完全统计,每届艺术节泉州市城乡各校都组织本校学生参与,其中一些个人项目,每届都能吸引泉州市区及所辖13个(县、市、区)近4000名少年儿童参加,真正做到了全城发动、各校参加,力争做到初中生、小学生人人都参与,班班有项目、校校有特色,让更多中小学生成为艺术节的受益者、传播者,让广大的少年儿童在这个艺术的舞台上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泉州的少儿电视艺术节通常经过4个阶段:即各校发动、组织创排、选拔优胜、晋级决赛等,直到最后的颁奖仪式,与之同步策划举办每年的庆“六·一”文艺演出,向泉州市少年儿童送上一份欢庆“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文化大餐,给广大的师生们留下了快乐美好的记忆。每年的艺术节吸引了城乡众多的师生们参与其中,让孩子们真正体验了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同时,每届艺术节都会涌现出一大批上乘的少儿文艺作品。这些年来,作为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少儿电视艺术节,在组织开展活动时,更加注重贴近孩子、贴近生活,围绕校园特色和孩子们的个性,努力发掘少儿艺术人才,培养活泼阳光的道德情操和进取精神,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更加美好的艺术空间。

二、创新融合传统文化与少儿艺术

连续举办多届的少儿电视艺术节,如何办出特色、办出成效,使其有一定的影响力、权威性,关键就是要让艺术节为当地传统文化服务,为当地广大师生所认可、所接受。依据这些年来举办泉州市少儿电视艺术节的经验,组委会提出了艺术节要体现校园风情、培养少儿情操的总要求,为此,通常都设有少儿歌唱、群舞、独(双、三)舞、校园(课本)剧、乐器(民乐、钢琴)等项目,集体节目和个人表演各有特色,尽显风采。这里特别要提的是,泉州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文化底蕴的历史古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众多的文化名流,为这座城市平添了丰富的人文色彩和艺术魅力。那么,艺术节如何做到让孩子们既能接受历史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又能综合性地展示现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每届艺术节的组织者、策划者都为此用心良苦。泉州市少儿电视艺术节的编导们着重提出要求,让各校根据本地传统文化的特色,创作排练具有当地民俗风貌的少儿题材文艺节目,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孩子们更多地知晓和学习传统文化。比如:舞蹈《拍胸舞》、《高甲小戏迷》、《水水的浔埔女》、《糕人新妆》、《五里掌中情》等,都很好地反映了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孩子们活灵活现的表演,让大家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使人感动和欣慰。

坚持原创,发现新苗,是少儿电视艺术节的主旨所在。几年来,艺术节组委会要求各地各校多从孩子们身边生活找灵感,多从学校的课本中找素材,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属于孩子们的少儿文艺作品。这些年来,少儿艺术节新创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发掘出的优秀苗子崭露头角,其中有不少优秀的节目和小演员代表泉州市参加福建省、全国的少儿艺术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小学组校园剧《曹冲称象》获得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群舞《贝贝乐》、校园剧《狐假虎威》获福建省第五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等等。孩子们在艺术节的舞台上尽情舞动,尽情欢唱,用童心和真情让艺术之花炫丽绽放,实现了童年的艺术梦想。

三、电视技术运用,助力少儿艺术节

各类艺术的舞台表现形式与电视技术有机融合,获得了广大少年儿童和小观众的青睐,也吸引了家长和老师的关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传递手段把少儿艺术节送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的家庭成员共享真诚和快乐,少儿电视艺术节“电视”的特点也就在这里。人们通过电视荧屏,看到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表演,愉悦了心情,也融洽了家庭的氛围,是一次幸福的聚合。由此看来,电视技术的运用,助力少儿艺术节的开展和延伸,也逐渐衍生出来一种新的文化—“电视客厅”文化。

当然,用电视技术的手段来表达艺术作品的思想和境界,才是少儿电视艺术节所追求的崇高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电视化呈现。为达到这个目的,导演组在每年的少儿电视艺术节各类艺术展示和比赛的品种中,除了将每项活动完整录制播出以外,更是独具慧眼地遴选有特点、有个性的优秀作品和小选手,专门为其量身定做一些精品电视节目。在一个阶段里,导演组通过重新构思和再度创作,按照电视艺术的特性和规律,拍摄孩子们的艺术展示展演作品,制作出长短不一的电视纪录片、电视文艺片、电视人物片和电视动漫片等,较好地深化了原作的主题思想和基本样式,使其作品更加富有童趣,更加鲜明直观,更富有感染力,提升了少儿艺术作品档次。这些年,导演组拍摄了许多这类的电视片,或在活动中播出,或在比赛后展播,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小钢琴手丁晨,他是一位盲童,是导演组在少儿艺术节钢琴赛中发现的艺术幼苗,他勤奋聪慧,心地善良,自幼喜爱钢琴,在老师的无私指导帮助下,他的钢琴演奏能力得到了很快的提高,喜获演奏二等奖。一个盲童是如何学习弹钢琴的,又是如何迅速提高演奏技术技巧的?导演组为此专门拍摄了电视艺术片《在阳光下》,全面地记录了丁晨的艺术之路。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热烈,观众感触较深,该片在当年福建省电视艺术片评比中名列前茅。可见,运用电视技术手段,在提升少儿艺术节品牌和层次方面,的确收到了舞台上不可能呈现的效果。另外,为少儿艺术节新创作的合唱动漫片《灿烂阳光下》更是把动漫绘画赋予了人物个性化创作,加上朗朗上口的童声合唱,一下子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上了片中卡通人物,歌曲也流传开来。

“阳光下成长”是泉州市少儿电视艺术节的主题,当我们的孩子通过歌舞、戏剧、器乐和曲艺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党、对祖国、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时,看着他们天真可爱的笑容、十分逗趣的表演,作为电视艺术工作者,能够记录孩子们这些欢乐的瞬间,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快乐。

(作者单位:泉州广播电视台/责编:刘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