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艺术已经与电影、戏剧、舞蹈、音乐等传统艺术样式等量齐观的当下,在党中央提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营造开展文艺批评良好氛围的号召下,在电视批评中的电视剧艺术批评已经具备了一个学科成立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前提下,笔者呼吁,应建立一个旨在独立研究电视剧艺术批评现象,准确把握电视剧艺术批评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从纷繁芜杂的电视剧艺术现象中总结规律、梳理方法,乃至为电视剧艺术批评人才培养提供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的新学科—“电视剧艺术批评学”。
“电视剧艺术批评学”区别于原有的研究对象过于宽泛的“电视批评学”和研究范围过于模糊的“影视批评学”,在承认“电视剧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电视剧艺术和电影艺术有着不同的本体特征”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方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对文艺和艺术家的要求等一系列重要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文艺观为灵魂,探讨“电视剧”这一艺术形式的特殊批评规律。
另外,运用“艺术学”、“‘学科’学”、“教育学”等基本方法,对电视剧艺术批评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合法性、基本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历史进程、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尽早纳入到规范化建设的轨道上,进而变成广大电视剧艺术批评工作者和教育者的一种理论导向和创作指南。
一、“电视剧艺术批评学”的现状
何为电视剧艺术批评?顾名思义,是指对电视剧作品及其影视艺术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所做的批评或评价。而作为一个学科的电视剧艺术批评学,则是对艺术学学科门类下,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的次级学科—电视剧艺术学的主干分支学科—电视剧艺术批评学所做的学科平台的梳理和搭建。中国电视剧艺术创作成果卓著、社会反响良好,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呈现出较为均衡的发展态势,不同题材类型电视剧作品也呈现出各有特色的审美追求。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电视剧批评理论研究始终处于弱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电视剧艺术学”理论储备不足。电视剧艺术学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传统研究大多以“电视”为研究对象,真正将电视剧单列开来进行研究始于中国传媒大学曾庆瑞教授,曾先生于2008年出版的《曾庆瑞电视剧理论集》中,首次提出将“电视剧艺术”从“电视艺术”中分离出来,从本质、学科、方法、文本、创作、接受、发展等角度展开研究。电视剧艺术学本身就是个年轻的、尚待完善的学科,其理论储备的短暂和匮乏造成了当下“电视剧艺术批评学”研究的难度。
2.“电视剧艺术批评学”研究路径单一。从事电视剧艺术批评的学者多为文学专业背景,这导致电视剧艺术批评形成了“文学—电视剧”的思维定势,电视剧理论被文学理论主宰和同化。同时,电视剧艺术学作为一个人文学科,又与哲学、历史学、民族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存在着密切联系。由此看来,以文学视角来研究电视剧,很容易陷入如恩格斯所说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3.“电视剧艺术批评”教育研究滞后。我国的广播电视艺术教育,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上世纪末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目前,有超过600所院校培养广播电视艺术学人才,硕士点、博士点也不少,但却没有标准称谓的“电视剧艺术批评”专业。电视剧批评人才培养基数的不足,是制约电视剧批评学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电视剧艺术批 评学”的目标
在当今中国乃至全球,尽管电视剧艺术批评是一个充满实践的领域,但并不能因此就下结论认为它是一个规范化完善的学科。所以,我们要探讨一个具体学科的结构问题,首先要从方法论层面考察学科成立的条件。笔者认为,从宏观上来看,学科成立的条件可归结为“知识体系、教学科目、学科结构、制度构成”四个方面。而学科建设的基本逻辑是:任何一个学科首先是一个知识共同体,所涉及的基本对象有三个:知识、人、权力。在权力和制度的作用下,一群人(学者)完成有组织的知识积累,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学科。
对照以上学科成立的条件,以及近15年学科建设的成果。电视剧艺术批评学无疑具备了学科成立的基本条件:
1.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
电视艺术是继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电影之后的又一种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的艺术形态,电视艺术中的电视剧艺术是以电视剧艺术创作与传播规律为研究对象。随着高清晰大屏、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的开发和普及,电视剧艺术的研究对象将更加独立,美学品质将更加纯粹。另外,电视剧艺术作为一种普及率较高、实际到达率较高的艺术形式,其所反映的社会意识形态也最为真实和直接,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一个难以替代的窗口。作为一个如此广泛的社会实践领域,电视剧艺术在创作、传播、欣赏上均区别于其他艺术形态,具有自己独特的内部结构和运行规律。
2.具有相对清晰的理论体系
应该说,传统电视剧艺术理论存在大量“拿来主义”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电视剧研究对象的进一步确立,电视剧艺术批评学的学科本位意识正在不断苏醒。应该说,在创作本体上,电视剧艺术和电影艺术没有太大的区别,拍摄阶段用的都是摄影机,需要灯光、音频采集,在后期制作阶段都需要剪辑。但是在播出和欣赏阶段,电视剧的文化身份、社会角色与电影的大相径庭,而这一阶段,正是电视剧艺术批评学着力研究的阶段。
3.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
当前的批评文章中,电视剧和电影已经泾渭分明。影评人很少涉猎电视剧批评,同样剧评人群体也逐渐专业化。传统的三大批评模式“社会批评、本体批评、文化批评”都开始分流,如电影文化批评领域中的女性主义批评和后殖民主义批评已经渐成体系,一些新的批评模式如“结构主义”、“符号学”、“作者论”渐次加入。而以上三者在电视剧批评领域并不明显,原因大致在于:电视剧的长篇叙事模式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结构的概念,而过多地依靠简单的场景和信息量大的台词完成的叙事,作者印记并不明显。电视剧所表现的事物大量源自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这也就决定了电视剧艺术批评方法由大量的政治批评、社会批评、伦理批评、文化批评组成,进而形成了价值观批评、类型批评、道德批评、史学批评、消费批评等模式。
4.拥有分布广泛的学科组织和学科带头人
如今的电视剧艺术批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大量从事电视剧艺术批评的学者分布在不同的学科组织中。首先是科研机构,如中国文联指导下的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下的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以及中宣部文艺局;然后是教学机构,如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以及全国数百家高校影视学院;另外还有一批活跃在各大媒体的剧评人。
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为例,在1979-2015课题汇编中列举的1650个项目中,与电视有关的项目约为30项,与电视剧有关的为14项,与电视剧批评相关的有2项,分别是熊国荣的《中国电视剧创作方法的批评维度》,敖柏的《新时期电视剧批评价值取向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潮》。
5.有不断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尽管电视剧艺术批评至今仍未成为高等院校的一个专业,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识到这一学科专业设置的模糊地带,倾向于细分电视艺术,把电视剧艺术剥离出来。笔者的硕士博士阶段均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在校七年间,目睹大部分师生在长期的研究中,均不断从对象模糊的广播电视艺术学,转向对象清晰的电视剧艺术学。而在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时,也倾向于将电视剧艺术置于艺术学领域,而将广播和电视综艺置于传播学领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现有的大部分电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基本指向是电视剧艺术。
6.有着稳定的学术刊物
当前,刊登与电视剧艺术批评相关文章的有《现代传播》、《中国电视》、《国际广播影视学刊》、《电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当代电视》等专业刊物,也有大量的高校学报。在中国知网上全文搜索“电视剧艺术批评”或“电视剧批评”词条时,亦有多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其内容涉及历史研究、电视剧叙事批评等;另有大部分是立足于具体电视剧作品所开展的接受美学研究。
7.有着大量的学术著作
在国家图书馆检索“电视剧批评”词条,涉及电视剧批评的专著已渐成气候。比较有价值的有秦俊香的《中国电视剧类型批评》、戴清的《中国电视剧理论批评发展流变》、刘晔原的《电视剧批评与欣赏》、吕木子的《中国电视剧批评的科学精神》。以上专著通过不同的方法论聚焦电视剧艺术批评的基本概念、历史演进、研究方法、批评模式、发展规律、理论体系等。另外,还有曾庆瑞的12卷本《中国电视剧艺术理论集》,其中的第6卷《接受论》,以及第8卷《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第9、10卷《西三旗·昆玉河论剧》(上、下),第11、12卷《定福庄剧评》(上、下),均可视为是电视剧艺术批评的研究成果。
三、“电视剧艺术批 评学”的路径
如果我们已经确立了电视剧艺术批评学的学科地位,使其与电视导演学、电视美术学等同级,那么,我们该按照何种路径来开展学科建设工作?
首先,对“六大基本问题”进行合理阐释
一是“学科背景”问题。我国最早开展“‘学科’学”研究的著作是陈燮君于1991年出版的《学科学导论》。该书从多方面入手,论述了“学科”本身应当成为一门值得专门研究的学问;上世纪末,国内翻译出版了华勒斯坦主编的两本著作《开放社会科学》和《学科·知识·权力》,对推动学科研究起了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对“‘学科’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是电视剧艺术批评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其中包括学科与科学、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学科成立和成熟的条件等具体问题。
二是“学科合法性”问题。在明晰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之后,就要以此为方法论,来论证作为一个学科的“电视剧艺术批评学”是否有成为一个长期发展的学科的基础,并对它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学科性质、代表人物等基本问题进行阐述。
三是“发展历程”问题。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电视剧批评的发展历程,中国传媒大学的戴清教授在2013年出版的《中国电视剧理论批评发展流变》一书中,把电视剧批评分为“新时期的批评话语及其‘八十年代气息’”、“社会转型期的批评话语:理论的自觉与成熟”、“新世纪十年的理论批评话语:方法论意识及其多样化追求”三个阶段,并且总结了每个阶段的批评家、研究方法、批评标准以及主要理论批评文献。另外一个层次是电视剧批评学的学科建设历程,同样需要从学科成立的若干条件提取要素来进行研究。
四是“理论体系”问题。这部分要着重探讨四个问题:其一是电视剧批评的“本质”问题,可以视为电视剧批评的特性研究;其二是电视剧批评语言问题,可视为电视剧批评的写作研究;其三是电视剧批评接受问题,可视为电视剧批评的模式研究;其四是电视剧批评文化问题,可视为电视剧批评的功能研究。这四点共同构成电视剧批评学的源头活水。
五是“学科建设”问题。包括“电视剧批评学学科体系研究”、“电视剧批评学学科组织研究”、“电视剧批评学学科制度研究”、“电视剧批评学学科文化研究”等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明晰理论体系作为学科建设的“里子”,那么,阐明学科内涵则是学科建设的“面子”。
六是“人才培养”问题。学科建设的职能是“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电视剧艺术批评学同样如此,所有问题的归宿是能否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模式,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如何将上述五点理论知识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实际操作中来,决定着电视剧艺术批评学研究是否“接地气”,是否真正为社会文化建设服务。
第二,“电视剧艺术批评学”的基本思路
电视剧艺术批评学的建构涉及艺术学、文学、社会学、语言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在基本研究思路上,呈现三个层次:一是总括学科的基本理论,从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到学科建设的一般方法,从艺术学学科的特殊性,到电视剧批评学学科的特殊性,等等;二是界定一般概念,从“电视剧批评”到“电视剧批评学”,再到“电视剧批评学学科”,如何清晰界定我国的电视剧批评学学科,如何合理地评估当前的电视剧批评学学科建设处于何种阶段。三是按照学科建设研究的一般逻辑,从“学科概念的界定”到“学科成立的条件”,再回顾“电视剧批评学学科建设历程”,重点探讨“电视剧批评学学科的内涵和外延”,最后调查分析电视剧批评学学科发展现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第三,构建“电视剧艺术批评学”的一般方法
对任何一门艺术门类的研究,均存在三个基本范畴:“艺术研究”偏重于这门艺术的横向演化,“艺术学研究”偏重于这门艺术的纵向演进,而“艺术学科研究”则偏重于艺术学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存在状态。这是“电视剧批评学学科”的基本结构。在纵向上,可以把学科形象地比喻为自然界江河的“源、流、域”,进而总结出电视剧批评学的“源学科、流学科、域学科”;横向上,将采取新的学科领域划分,把电视剧批评学划分为“史学”、“理论”、“术论”、“跨学科”四大板块。
近年来,电视剧艺术蓬勃发展,年产电视剧集数以万计,从卫视对热播剧首播权争夺竞争的加剧,到大量电视剧内容题材同质化倾向明显,创意及制作严谨性裹足不前,种种问题不一而足,大多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和中国电视剧艺术批评的缺位不无关系。一方面是“电视剧艺术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电视专业学生就业愈加吃紧”,尖锐的矛盾折射出的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问题。招生规模和教学资源不匹配、用人需求和培养质量脱节、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的盲目性等矛盾,需要从业学者认真地研究并寻求解决方案。
而寻求建立中国特色电视剧艺术批评学正是在以上考量的基础上。2011年初,艺术学成为门类,戏剧与影视学被确定为一级学科。新的学科目录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思想,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结构,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体现了“综合化、整合化”的特征:将戏剧、电影、电视整合起来。既承认三者的共性,又不否认其差异性。可以预见,在宏观的、具有引领作用的艺术学学科构建起来之时,电视剧艺术学自身的“学科化”—即基于艺术学升门类的形势下,与艺术学一脉相承的学理建构,必将成为研究热点。认真总结电视剧艺术批评学学科发展历程,积极研究面临的发展性问题,对促进电视剧艺术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规范化发展的电视剧艺术批评学学科的诞生!
本文系国家社学项目“电影学学科建设研究”(项目号:14BC027)的阶段科基金艺术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责编:倪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