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社会迅速步入到“地球村”时代。正如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指出的:“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信息碎片化、受众碎片化。”电视剧作品作为现代传媒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其创作方式、传播过程和接受方式都受到碎片化时代的影响。因此,电视剧批评的方法创新也需要根据对象的变化做出适度的调整。本文拟从碎片化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信息碎片化、受众碎片化两个层面就电视剧批评的方法创新展开论述,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信息碎片化对电视剧批评方法创新的影响
在中国电视剧批评的发展历程中,传统的叙事理论、西方的艺术理论和后现代的社会学成果曾长期享受话语霸权。但是进入碎片化时代后,电视剧作品的非线性叙事模式和偶像经济的出现彻底打碎了上述三种批评范式的逻辑基础。观众更热衷于以自我的情感诉求或利用当下的流行话语去选择欣赏某一部作品,充分体现了信息碎片化时代的价值表达方式。受其影响,电视剧批评也不再以“象牙塔”中学者的见解为唯一准则,而是在信息碎片化的引导之下,朝着注重受众审美期待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精英电视剧批评和大众电视剧批评相互冲突、相互渗透的新现象。
碎片化(即Fragementation),其初始含义是指较为完整的事物在某种外力或自身内在特性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破碎成为零块。电视剧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门类之一,它的发展过程正体现了从集体化、整体化意志表达到个性化价值表现的大众文化发展过程,并逐渐以信息的碎片化呈现方式实现了受众群体的分化。
我国电视剧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步入到市场化阶段,并在21世纪的头十年经历了韩剧、美剧的冲击,朝着吸收外来文化积极成果形成本土文化基本特征的方向前进。而电视剧批评也基本遵循着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方向,普通观众的情感表达和个人见解较少能够被学术界或电视剧制作者所了解。而专业的电视剧批评者则多为学院派出身,他们更倾向于将电视剧作品视为艺术作品,并在自己的评论中将之图解为某种理论的例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潮流迅速席卷了电视剧产业,在视频网站、手机和微博等信息终端所组建的传播语境中,电视剧作品不再是以完整的状态呈现给受众,而是被分割、裁剪成为碎片化的信息表达模式。
在已经过去的2015年,中国电视剧产业中出现的网络播出为先、卫视播放为后的播放模式转换就是信息碎片化影响电视剧产业,进而影响到电视剧批评的例证。由著名演员吴奇隆出资拍摄的《蜀山战纪》系列电视剧率先打破了传统的电视剧播放方式,采用网络媒体播放为先的手段,在吸引大批受众观看的同时,充分利用了舆论的引导模式。不断被曝光的剧情和观众的评价以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模式呈现给世人,在营造收视高潮的同时,迫使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审视电视剧的艺术呈现效果。与此同时,大量自制的电视剧或网络剧也采用了全新的播出模式,从而形成了电视剧剧情的碎片化传播。受其影响,电视剧批评很难以完整的剧情作为批评对象,被迫在碎片化的信息机制引导下对电视剧剧情、结构等审美元素进行批评。
二、受众碎片化对电视剧批评的启示
电视剧作品和电视剧批评都需要一定的受众,缺乏受众的信息传播是无效的。进入到碎片化时代之后,电视剧作品的受众在信息碎片化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了关注自我、表现自我的情感诉求。他们不仅充分利用了手机、微信、博客等信息终端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以获取咨询,还试图通过自媒体平台证明自我的存在价值。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以自我价值为中心的电视剧批评逐渐形成。而碎片化时代的技术手段也为此类个性化价值的表达创造了条件,其代表就是各类视频网站中提供的“弹幕”技术。这一技术的开放初衷是为观看人群就剧情、画面制作等审美元素提供评价的技术平台,但在自身的发展中却形成了受众群体之间以信息互动为中介的二次信息传播。受其影响,电视剧的观看人群逐渐呈现出分层化、碎片化的发展趋势。
在具体的审美过程中,受众首先是被电视剧剧情所吸引,进而会根据剧情的发展发表个人的意见或看法。作为一种浅层次的审美活动,受众很难将电视剧视为艺术作品进行深度分析,而是仅仅满足于“浏览”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因此,他们无法从更为专业的层面对电视剧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分析,而是以“弹幕”中呈现的关键词或者是提前获知的碎片化信息中展开“先入为主”的分析。
我国的电视剧批评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始终以电视剧的二元叙事模式作为主要分析方式,形成以善良与邪恶、屈从与抗争等价值范畴为基本评价准则为引导的人物分析方式。以电视剧《闯关东》的批评为例,有学者指出,在朱开山的身上具有“神话叙事学意义上的父性英雄形象⋯⋯不但在叙事意义上完成了对闯关东群体道德价值体系和精神世界的提炼与象征,并且也由‘其人其事→闯关东群体’的话语表达链延伸到了‘国族文化’的层面。”①这一观点的形成建立在两个基本前提之下:其一,电视剧《闯关东》具有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基本价值取向,但这一类型的电视剧作品并非当下电视剧创作的主流,实则说明了中国电视剧正在受到受众碎片化的影响。其二,网络语境的形成对电视剧受众群体形成了引导作用,使得更多次生文化、非主流文化元素渗透到电视剧创作中,从而改写了电视剧批评的传统话语模式。
三、碎片化对电视剧批评的启示
总体而言,信息碎片化和受众化碎片改写了我们认识电视剧的方式,从而影响到了电视剧批评的评价准则和评价方式,这种趋势的出现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结果,也是大众文化不断衍生的必然结果。具体来说,碎片化时代提供给电视剧的批评方法创新应从下述两个层面来界定:
首先,电视剧批评的基本定位应做出适当调整。在传统的思维观念中,电视剧批评的主力军或是高等院校的专业人士,或是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或专业知识就电视剧作品的优劣进行评价。进入到碎片化时代之后,电视剧批评的群体被无限扩大,所有观看电视剧的受众群体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经由网络信息平台发布出来。此类信息必然是感悟式的、碎片化的,不具备专业素养。事实上,信息碎片化和受众碎片化的出现是信息化时代的副产品,它不仅让电视剧受众呈现碎片化的分层发展趋势,也让更多的底层声音被了解。当草根阶层的个性化情感逐渐形成群体化的价值标准之后,他们也就在处于传统信息传播模式中的最底层,从而获得了自己的话语权。尽管一部分受众的碎片化将会带来电视剧批评的低俗化倾向,并让信息管理者产生无所适从的紧张感,但大量的原创信息表达也在一定程度上让电视剧批评异质化。
其次,电视剧批评的评价方式需要根据碎片化时代的多元化价值标准进行整合。基于碎片化时代的电视剧批评无可避免地成为受众群体的价值表达平台,甚至会出现相对极端的谩骂、侮辱等现象。我们无需对这些激进的言论过分的担忧,因为网络空间在塑造碎片化时代的同时,天然被赋予了情感宣泄的功能,其根本目的在于获得电视剧评价的话语权,而不是要改变电视剧批评的基本功能性定位。在此种话语背景之下,信息碎片化所导致的受众群体分化就无法避免。一方面,受众根据个人的喜好形成了不同的价值群体,并以特定的文化符号和表现方式形成了相对隔绝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不同的受众群体之间以某部电视剧作品形成松散的联系,而他们的观看体验无一例外都是碎片化的。但是从宏观上看,受众将各种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每次阅读一点点碎片化的信息、知识,最终有可能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碎片化是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以全新的技术手段为受众群体提供了信息发布与获取的渠道,从而塑造出信息碎片化、受众碎片化的当代文化。在碎片化时代的文化语境中,电视剧批评应该走下“神坛”,在主动吸纳碎片化信息和接受碎片化受众多元价值观的同时,让传统的电视剧批评与当代文化相结合。
注释:①杨状振:论电视剧《闯关东》的叙事学特征及其文化吟咏功能,《文艺评论》,2008年第3期,第34页。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音乐学院/责编:倪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