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摄影家

文人摄影的艺术特色


文/戴清 Text by Dai Qing


长喙天蛾花之精 庞井君 摄

文人摄影:艺术追求及风格特色

河北平泉境内的辽河源,是一个位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交界地带的美丽神奇的自然世界,也是一个位于我国历史上农耕和游牧两大民族体系交融地带的文明世界。这里孕育了中国农耕与游牧两大文明体系的民族典型—商与契丹,其“玄鸟生商”和“白马青牛”两大神话,象征着这两大民族体系的共同起源。美国历史学家欧文•拉铁摩尔,曾经把辽河源所在的热河地区,称为“史前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国摄影出版社编辑的《辽河源》摄影集出自多位热爱、沉醉于这片神奇土地的摄影家,其中有军旅摄影家宋举浦将军、美学研究专家白漠、散文作家庞井君先生,以及见昕、农夫、雪尘、邓鹏飞、王玉华等多位在不同方面颇有造诣的摄影人。整部摄影集以表现自然的雄奇、生命的律动为主线,山川河流、晨曦日落、活跃可爱的动物世界,都为摄影家们所青睐、沉迷。摄影风格多姿多态,表现内容五彩斑斓,为观者提供了一幅辽河源的全景图。这些作品因为相应的文化修养显现出“文人摄影”的共同特征,也因为它们的侧重不同而呈现出各自鲜明的个性,构建起了整个图册的灵魂。

文人摄影以文化情怀的表达为目标,彰显拍摄者的艺术感受和人生体验,由此引发无限的人文沉思。“诗意”可以称之为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和必备品质,但诗情画意并非文人摄影的最高追求。宋举浦将军作品大气,三百六十度观看河山;白漠先生的作品以人文情怀包容着丰富的题材和多重内涵,常给人以言难尽意之感;在庞井君先生的镜头中,对象的认识价值和审美品质得以提炼与重塑,凝聚为作品思之不尽的哲学意蕴。应该说,艺术表现的丰富性,最终源于创作者的情怀和体验,也是渗透在中国艺术及理念中的一种生命底色。朱良志先生对中国画的论述颇合此境,“画之生命来自对生命之体验,山水家终日烟霞供养,日对丘壑,进而参悟大化生机……自我生命与万物节奏同样地起伏潆洄,从而领悟到生机之趣”……在摄影家的眼里,每一朵鲜花,都是一个生动美丽的世界,有属于她的绽放时刻、有她独有的娇媚和泪水……无论山水抑或花鸟,其实关乎的都是人的生命意识和审美体验。一花一世界,她自立自重,到了极致处连衬托的背景都不需要,带给观者的则是最本真的生命体验,更是充满了哲思的诗意:惜花怜花、物我两忘,建构起一个自由自然的天地。

《辽河源》呈现的自然雄奇的世界,大多属于辽河源这片土地。但同时,又分明让我们感受到,那无处不在的美,又是超越一时一地的,它是神奇的大自然对人类最慷慨的馈赠,更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所建构的神奇世界,彰显着摄影家的生命体验、人文情怀和审美观念。这种美在山川之间、在茂林之中,还在那遮天蔽日的鸟群里,在苍鹭振翅飞翔的时刻,这是一个个迷醉在自然美的怀抱中的人们所经历的美的瞬间,是一次次美的发现的精神情感历程,更是一次感动于自然的膜拜感恩之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摄影集是真正的“文人摄影”的范例。

文人摄影自然要呈现其文人雅趣,体现在作品的名称上,无不充满美感、朗朗上口,“放眼秋山千万重”“林间花雨弄春晴”“悠然大野不胜歌”“今日红玉谁家女”……它们或出自古诗,或化用古诗词句意蕴,每每昭示着中国传统诗韵意境之美。

《辽河源》的一些作品还在意境风格上表现出写意性特征,大大丰富了整个摄影集以写实为基础的风格色彩,在写实基调中自然融入写意特色,浑然天成、本色多样。如白漠先生的《雪云埋尽辽西路》《长云如带系涛声》《千岩挺立尽长松》也都带有鲜明的写意色彩,意境悠远、气魄壮阔。这也是文人摄影有别于一般旅游摄影之处。

文字世界:自然风貌、人文历史的全面呈现

《辽河源》的世界,不单是由那些精美的摄影作品构成的,还有图片旁边的文字世界。首先,这些文字并不是对图片的简单说明,图文并茂绝非编著者的唯一追求。摄影集中,有些文字对图片是一种补充说明,有些图文则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而,你会发现,其中的文字完全是一个独立自足、纵贯一体的世界,它与图片有呼应,但不局限在一图一文之间,而是一种整体性的回应和思考。正是借助文字之功,摄影集将图片深层的意蕴、图片无法抵达的艺术至境以及创作者的人文沉思更为充分完整地表达了出来。由此,辽河源的自然风貌、人文历史被全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品的文人摄影特色也成为弥漫在整部书中的一种特殊气息、一种深沉厚重的气质和风骨,彰显出文人摄影独具的魅力、美感和思想深度。

《辽河源》的文字笔力雄厚、文字优美,是对“文人摄影”“文人”二字的直接诠释。作者植根于对辽河源这片沃土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更凝聚着自己对这片神奇土地的深厚情感。其博学多识令人击节称叹,也是对读者知识面的考验,让笔者这样的读书人已然感到捉襟见肘。文中信手拈来亦是锦心绣口,或摇曳多姿,诗词歌赋,辽河源之美便在这一步步的引领和阐释之间一寸寸细致展开。摄影作品中盛开的鲜花和漫山的夕阳不再限于此时此刻,或一时一地,山川无疑是时间长河中的“此在”,带着地老天荒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从远古走来,与今天的我们相遇。任何自然风物,也便成为见证过去、记录现在、走向未来的存在。这种感悟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中为人们所熟悉,也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对“此在”的追问中自然敞开。在此,创作者的生命感悟、人文情怀与历史沉思是融于一处的,这一投射视角及人文关切,恰恰集中体现了文人摄影对“美感韵味”与“文化深度”的合一追求,即在图像表达背后是见人所未见的审美旨趣,有着深厚的学养基础,同时也渗透了创作者对所摄对象、地理环境及其历史文化的全方位思考。


黑白相映火燕红 庞井君 摄


鸟鸣深涧听好音 白漠 摄


亲情 白漠 摄


雕 邓鹏飞 摄


全书文字分为《山川》《生灵》《历史》三个部分,《山川》侧重展现辽河源的自然风光,奇山峻石、小溪树林、烂漫山花、资源宝藏……抒发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理念,也为人们打开了辽河源神话河山的历史纵深画卷;《生灵》侧重展现辽河源的野生动物,各种珍奇鸟兽在大自然间自得其乐,一个个精彩瞬间令人难忘,让辽河源地区充满了生气和活力,文字部分则辅以说明和介绍,让读者更深地了解、感受到辽河源动植物资源的瑰奇富饶;《历史》部分在图片上带有前两类混杂的特征,既有自然风光、文化遗存,也有人物及特色野生动物。体现“中华一体、遍地炎黄”的民族思想,大大拓展了整个图册的历史纵深感与人文价值,文字与图片的形散神似也显现了文人摄影的思想文化品格。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教授)

责任编辑/李德林

 

黄山归去来兮

展览

妈妈从银幕上走下来

逝者

无以安放的灵魂

我见我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