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小康·财智

“毒跑道”事件未了局

作者:郭煦


去年以来,全国出现了多起“毒跑道”事件,几乎每一次事件发生后,当地都会表态严查改进,然而,“问题跑道”依然在不少地方出现。为何“毒跑道”能够堂而皇之进入学校,何时才能够终结“毒跑道”伤人的困局

文|《小康》记者 郭煦 北京报道

1.jpg


8月3日,环保组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下称绿发会)牵头召开一场“毒跑道”所涉技术、法律问题的研讨会。多名塑胶技术方面专家、生产企业代表、学校代表、家长代表、法律专家等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上,塑胶跑道国家标准成为讨论最为激烈的问题,各方代表对标准一致提出质疑。

去年以来,全国出现了多起“毒跑道”事件,几乎每一次事件发生后,当地都会表态严查改进,然而,“问题跑道”依然在不少地方出现。继去年5月21日温州瑞安一小学被曝橡胶跑道有毒,多名学生出现流鼻血反复发烧症状后,近日多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的学生家长反映,今年5月,一些学生参加“体育节”排练活动,在操场上活动的时间比平时多。随后,多名学生出现头晕、恶心、流鼻血等身体不适情况。家长们怀疑孩子身体出现异常和学校的塑胶跑道有关,并已经向学校和北京市西城区教委提出拆除跑道的要求。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操场已停用并于6月17日拆除。

“毒跑道”频频伤人的背后

《小康》记者采访了解到,疑似“毒跑道”事件时有发生。去年,北京市丰台区芳草地小学丽泽分校、清华附中丰台学校小学部等学校,都曾出现过疑似“毒跑道”事件,多名学生出现流鼻血等症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毒跑道”已经波及江苏、广东、上海、浙江、江西、河南、北京等地,事发学校多名学生出现流鼻血、咳嗽、头晕、反复发烧等症状。

业内人士提出,目前各地“毒跑道”事件频繁爆发,是由于关于跑道的多个节点造成的。一方面相关标准不够完善,且本身并非强制;另一方面在施工中缺乏强制性和有效监督。面对各地层出不穷的“毒跑道”事件和家长们的疑虑,有关部门应加以重视。

记者调查发现, “毒跑道”之所以一路“绿灯”查不出问题,其背后是劣质产品盛行、低价中标、违规施工、标准缺失、验收不严,相关环节的监管形同虚设。

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异味伤人”事件频发,但“涉毒”塑胶跑道大都具有产品检测合格报告。

记者梳理发现,从目前相关学校公布的检测情况看,多数“涉毒”塑胶跑道上空空气质量检测合格,一些学校还出具了跑道材料的检测合格报告。

对此,家长心生疑问,塑胶跑道的材料和上空空气都检测合格,那造成孩子伤害的刺激性异味究竟从哪里来?

一家塑胶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正规的、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都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施工,但一些无证的“小作坊”问题突出,不仅产品质量不高,假冒合格证也屡屡发生。“有人曾假冒我们企业的名义向学校提供塑胶跑道颗粒和胶水,并冒用检测报告。”该负责人说。

除了检测报告或有“猫腻”,检测标准也存在滞后问题。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化学建材检测中心的周小林表示,目前一些无良企业在塑胶跑道的生产施工中使用废弃胶粒,其中含有的芳香烃、邻苯、氯化石蜡等物质,目前未被列入国家现行的检测标准。

“杜绝校园‘毒跑道’,地方教育部门固然难辞其责,住建、环保、质检等部门也不应袖手旁观。”江苏省教育建筑设计院院长王珏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教育设施建设主体多元,除了教育部门直接建设,还有开发商代建、地方政府代建等。尤其是各方代建的教育设施,相关部门应在招标、施工、验收、检测等关键环节加强监管,杜绝层层转包、以次充好等问题,消除校园安全隐患。

“现在中小学要更新硬件设施,一般是要通过政府采购的渠道,由教委负责统一招标。铺设塑胶跑道,也同样需要经过这个流程,但是教育行业的人本身对塑胶跑道缺乏专业的认识和了解,而现有的招标原则一般是低价中标,所以往往招不到很好的厂家。”北京市某小学校长告诉记者。

除原料生产之外,施工过程也非常容易滋生问题。塑胶跑道的原材料一般需要现场混合后再进行铺设,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对胶水调配比例、温度、湿度等施工要求也较高。因此,即使原材料商卖出的产品原料都是合格的,施工方仍然有可能因为不严谨的施工行为而导致问题发生。

一些滞后的标准也应尽快修订完善。南京林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系罗振扬教授认为,针对一些检测盲区,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紧急行动起来,以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直面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完善和检测标准,让相关产品质量与时俱进。

有人将原因归咎于国家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检验标准,从而造成产品质量鱼目混珠,甚至导致检验走过场。所以,吸取近年来塑胶跑道夏季“释毒”的教训,尽快完善对塑胶跑道材质、铺设工艺和挥发性气体的标准制订才是当务之急。

劣质塑胶跑道为何能进校园

实际上,2000年以后,中国体育市场越来越大,对塑胶跑道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很多小企业挤进市场,目前国内被国际田联认证的和中国田协审定的聚氨酯生产厂商分别只有十几家,但实际从事生产的企业却有数千家,这些无资质、无技术、无生产管理和质量保障的小型作坊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却鲜有保障。

据专业人士介绍,性能好又安全环保的塑胶跑道价格应该在280元/平方米以上,但实际上的招标价格少于150元的比比皆是。《聚氨酯塑胶场地挥发性有害物风险监测分析报告》显示,甚至部分政府出台的“指导价”也只有180元/平方米。

同时,招投标中,评标体系明显倾向于大型建筑工程企业,使专长于体育设施制造和施工的中小企业处于明显劣势。现实中往往是大型企业中标后,转包给中间人或制造商,形成层层转包。多次转包,导致原本就不合理的项目经费落到施工方手中更是大打折扣,最后只能通过偷工减料或使用劣质原料来保证利润。

过低的价格带来了劣质的产品,也带来了劣质的施工。利润空间很低的中标价格,鱼龙混杂的施工队伍,造成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添加。广东省体育设施制造商协会副会长、长河集团北京办事处郑安顺表示,为降低成本,不少施工方在铺设工程中大量添加苯类等有毒物质。

刺鼻的气味是“毒跑道”的重要特征之一,非法添加的化学成分则是异味的来源。聚氨酯胶水中残留的TDI、甲苯、二甲苯等部分溶剂、溴苯类添加剂等都是塑胶跑道产生异味的原因。一旦超标就会导致头昏、呕吐、昏厥、甚至诱发癌症、呼吸困难。

据记者了解,现在常见的塑胶跑道分为聚氨酯类、预制型橡胶卷材和水性塑胶跑道,其中聚氨酯类是目前市场占有量最大的传统型材料,也是“毒跑道”的主角。聚氨酯本身是很好的材料,只是目前中国市场中的塑胶材料生产厂家和工程商良莠不齐,一些不良企业为了牟利,会在生产过程和施工过程中添加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

不遵守规则、非法添加低成本有害物质似乎已经成为塑胶行业公开的秘密。但是,劣质的塑胶跑道如何登堂入室、进入学校?招投标环节毫无疑问是关键的一步。

聚氨酯跑道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不好控制”。由于原材料需要现场混合,再进行铺设,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对胶水调配比例、温度、湿度等施工要求较高。即使原材料商卖出的双组分胶水、黑色颗粒等都是合格的,工程商仍然有可能在施工时不严谨操作导致出问题,或为了降低成本加入其他垃圾材料和有害物质。

2001年,建设部制定发布体育场地设施工程三种级别承包资质,规定塑胶场地工程需由专业资质企业承包建设。但2014年政府部门实行简政放权后,这项规定被取消,在塑胶跑道施工方面仅有的一点专业门槛也不复存在,施工企业更加鱼龙混杂。而国家对施工企业的监管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按照严格程序,在塑胶跑道铺设前、中、后都要进行检测和监督。但在招标、施工环节相继缺乏监管的情况下,验收环节也多半流于形式。“只要铺得平整、视野效果好,物理性能没问题,验收基本都会通过,不用再送检。即使要送检,也有很多操作空间,比如买一块品质好的样品送检,很容易就能通过。”一家施工企业负责人说。

业内人士表示,正因为目前没有严格对口的安全环保方面的强制标准,一些跟招标方关系好的工程商,就会建议对方把自己手中已经满足的标准列入招标条件,达到自己中标的目的。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与跑道相关的体育标准有两个,目前普遍使用或适用的两项国家标准是G B / T  22517.6-2011《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6部分:田径场地》和GB/T  14833-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层》,规定了苯、甲苯和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重金属(铅、镉、铬、汞)这些有害物质的限量。这两项标准都规定了塑胶跑道成品中的包括苯、甲苯+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铅、镉、铬、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同时还规定物理性能如冲击吸收、抗滑值、拉伸性能等。

但是,两项标准并非强制性标准,只是推荐标准。“而国标2011年版还是在1993年国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中间经过了17年,时间跨度非常大,一般来说,应该几年就更新一次。”



“毒跑道”何时了

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03年年底,就已经有专家提出TDI聚氨酯跑道的危害,当时虽然引起了一定重视,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从目前媒体曝光和厂商透露的情况看,问题反而更加恶化。

缺乏监管,企业行为几乎全靠自律,这导致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价格越来越低,转包得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差。”北京某体育场地设施公司沈洁对此很无奈。她表示,“我们都是尽可能采用环保材料,在业内口碑也很好,但这么辛辛苦苦干一年,还不如人家小作坊投机取巧地干一个项目。我们是希望国家能提高门槛,制定更高的标准,从生产资质等全方面对企业进行监管,甚至建立一个环保生产企业名录,让行业更加规范。”

“为杜绝‘毒跑道’等事件继续发生,我们呼吁恢复体育场地设施工程准入门槛。”6月25日,3家塑胶跑道企业负责人作为代表,向住建部递交了全国173家企业的联名建议信,希望恢复该行业的准入门槛。

2014年11月,住建部颁发《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取消了体育场地设施工程专业承包资质。住建部在修订说明中指出,体育场地设施工程不涉及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可通过行业自律加强管理,允许市场自由选择。

联名建议信中写到,“毒跑道”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的质疑和恐慌。这不今给国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也使原本负责任的施工企业和生产厂家,面临严峻挑战。

此外,塑胶跑道产品技术非常成熟,完全可以做到环保无味。但市场竞争的准入条件放宽,一些不具备相关技术及经验的单位介入,低价中标、以次充好、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政府希望通过市场化运作、自由竞争等形式促进行业发展,我们完全赞成。但行业自律,需要建立在完善的标准和成熟的行业监管体系基础上。”递交建议信的的企业负责人沈洁说。

沈洁表示,国内体育产业发展起步较晚,适应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行业自律尚未形成。直接取消准入门槛,造成了许多问题跑道的出现。

记者了解到,目前只有少数省份的塑胶跑道行业协会,对本省行业进行监管。7月初,浙江省行业协会与该省教育厅、住建厅等部门联合发布了该省塑胶跑道技术标准。7月10日,江苏省行业协会发布了本省塑胶跑道技术标准,并颁发了首批“资格证书”。

江苏体育建筑施工行业协会同时发布《江苏省合成材料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指导书(试行)》,制定了江苏省塑胶跑道建设标准。

江苏省体育建筑施工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仪式上称,已要求协会内企业不参与低价恶性竞争,“将成立质量监督组,配合相关部门实施质量监督检查。”

该协会负责人李延明表示,近两年塑胶跑道行业出现一些乱象,“毒跑道”事件频频发生,不仅伤害了学生,也让认真做跑道的优秀企业受害。2014年住建部取消体育场地设施专业承包资质,“我们希望通过行业自律,确保跑道质量过关。”

沈洁表示,目前北京行业协会正由北京市民政局审批,无法立即进行规范。“现在全国只有十个省份成立了行业协会,希望住建部先恢复准入门槛,给个过渡期,等各省市行业协会都建立成熟后,再让行业进行自律。”

有专家建议,监管不一定要完全依靠政府,生产方和施工方的资质,应交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认证考核,“对施工单位及生产厂家分别按照严格的目录进行专业认证,按照国家标准对产品进行评定,其中还要包括对企业质量及服务体系的考核,这样在采购时,就可以参考其认证资格证书,做到有源头可溯、有标准可考。”

上述专家建议称,不妨借鉴一下国外的经验来监管施工单位和生产厂家。

比如日本对于包括生产跑道材料等可能含有危害性化学成分的生产商,在开始生产前必须获得相关的资质认定。比如《毒物及剧物取缔法》《劳动安全卫生法》《促进特定化学物质对环境排放量的把握及改善相关法律》等法规,都会对相关生产、建设单位有具体的规定。而政府经济产业省及环境省则会依照相关法规严格实施管理。

而英国政府针对学校设施的标准有细致的法案,对地区官员、学校领导和官方机构提供详细建议。对于儿童游乐场所是否需要配备防护地面(复合材料)是没有法律规定的,但是安全组织建议配备保护设施。英国环境部在1978年“强烈推荐”保护性地面(复合材料)的使用,同时英国文化体育部在条例“游乐场安全指引(1993)”中推荐使用,作为安全的场地需要融入设计中。

美国则对工程各个程序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而且,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公司分别来完成。以塑胶跑道为例,并没有专门一个机构来规定学校塑胶跑道的生产商或者工程方等,而是针对整个行业材料生产有严格的规定与流程,所有材料在生产、加工、使用前都经过多方、多次考证。如果出现任何问题,不仅仅是厂商,就连学校都会遭到起诉,面临巨额罚款,乃至破产。

美国校园的跑道建设都是公开招标,任何步骤和数据都必须公开。为了从源头降低校园安全和健康风险,美国环境保护署以及各个学校,都会通过系列标准流程,降低风险可能性。尤其强调在建设规划阶段,做好预防和必要的防护筹备。例如,在动工之前细心检查施工区域,确认以及评估施工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并向建筑师、工程师或建造者传达看法,以确保他们在施工时以及竣工后的环境安全。

 

创新思路 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网约车创新是社会共识构建的最好实践

深圳:42个政府部门接受“民考官”

吕会会:选择了标枪,就永远没有尽头

长征之后的“长征”

通道:一座深山小城的守望与担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