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节能与环保

浙江大学生低碳生活观念和行为调查研究

作者:尹琪
文 _ 尹琪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1问题提出

低碳生活是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行为方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和减缓地球生态恶化。在地球环境日益受到威胁的今天,低碳生活受到各种世界组织和国家的重视。

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却成为了温室气体排放大国。2008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已达 75.5亿吨,位居世界第一;人均碳排放达 5.7 吨,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为此,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 2005年下降40%~45%的长远目标,并号召各地区、部门、行业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低碳发展实践,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高达3000多万。大学生不但是我国当今社会重要青年群体,而且其未来也将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大学阶段是他们价值观正在逐步成熟、生活方式从依赖型逐步走入独立型的阶段。如果在此时该群体能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观念和习惯,掌握低碳生活的方法和技能,将非常有利于我国社会低碳生活的建设和低碳经济目标的实现。

2 研究方法

浙江经济发达,高校数量众多,浙江大学生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可以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生活代表。而对于浙江大学生低碳生活观念和行为的研究不但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样板数据,而且可作为浙江低碳经济建设的参考数据之一。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丽水、湖州、绍兴、衢州、舟山、台州的十多所高校中随机抽取17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学生样本范围基本覆盖浙江省内各个地区的学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700份,回收有效问卷有1675份。接受调查的学生男女比例为686:989,年级涉及从大一到大四。其中大一学生283名,大二学生531名,大三学生615名,大四及以上的学生246名。学生的专业文科类为757名,理工科为918名。

由于行为和观念有着比较直接的联系,低碳观念总是影响着低碳的行为选择。因此,本研究从低碳观念入手,首先调查学生的低碳观念状态,接着以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为调查对象,调查其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并分析观念和行为的联系。同时调查问卷考察浙江高校对于低碳生活的教育和宣传情况,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

3 数据分析

3.1 低碳生活意识不强

从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们具有低碳生活的意识,但这种意识不够强烈。在回答“低碳环保同我们的生活关系大吗”这个问题时,认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有1443人,占86.15%;认为“没有什么关系”有62人,占总人数的3.70%;不关注这个问题的人有169人,占10.09%。数据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认同低碳环保的人数比例还是很高的。

但是,认同低碳环保并不意味者低碳意识足够强烈。首先,仍然有13.79%的人持有反面态度或不关注此事。其次,很多学生认为“低碳环保同我们的生活关系很大”,但从后面的题目可知学生自身行为并不够“低碳”。第三,对“您对身边低碳生活持何种态度”这个问题,表示“较为乐观”的有1040人,占62.09%;认为“不乐观”的有447人,占26.69%;对这个“不关注”的有188人,占11.22%。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知,低碳生活在大学生群体中还没有强烈到“人人有责”的程度。低碳意识较弱的同学,不但自身缺乏低碳生活的内驱力,其高耗能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方便和享受还会影响周围同学的观念和行为。这和我们通常认为的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一定也会具有良好的低碳意识的看法有所矛盾,或者说我们高估了这个群体的低碳意识。

3.2 缺乏低碳知识

尽管大学生相对于同龄人来说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也具有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渠道接触到低碳环保的知识,但是从调查中发现,该群体的低碳知识还有待提升。在“低碳和环保行为的了解程度”这道题中,442人认为自己非常熟悉,1071人认为自己比较熟悉,162人认为自己对该问题不熟悉。认为非常熟悉和比较熟悉的人数高达1513人,占总人数的近 90%。从学生的自我评价看,他们的低碳知识应该相当不错,但是在回答“您认为什么是‘低碳’”这个非常基本的低碳问题时,学生们却出现了非常大的分歧。其中有296人认为是“降低碳的使用量”;708人认为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787人认为是“降低含有碳物质的使用量、排放量”; 514人认为是“降低所有有害的碳物质的使用量、排放量”; 38人表示“没有听说过,不清楚是什么”。在“是否知道生活中哪些行为会增加碳的排放量”这个问题上,有560人表示自己“知道这个问题”,仅仅占有全部人数的33.43%;而表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的人高达771人,“不知道但想知道”的人有344人,后两者的比例为66.57%。从以上调查可知,大学生的低碳知识还不够准确,而缺乏准确、丰富和深入的低碳知识将会影响低碳观念的形成,导致低碳行为的偏差,也会影响群体低碳生活的推动。

3.3 低碳生活行动和技能不足

从调查可知,该群体缺乏良好的低碳生活行动。随手关灯、关水,节约用电、用水,减少高碳消耗产品的使用等这些日常生活常识和随手可做的低碳行为,学生们做得并不理想。尽管很多同学清楚地知道“夏天使用空调时26℃是推荐的较为环保和健康的温度。但是经常开到26℃及以上的只有509人,占接受调查者的30.39%;经常开到20~25℃的有959人,占接受调查者的57.25%;开到16~20℃的有207人,占接受调查者的12.36%。在“寝室电器空闲不使用时,是否会关闭电源减少电耗”这个问题上,表示“每次都会”的有906人,占54.09%;表示“偶尔会”的有556人,占33.19%;表示“不大会”的有213人,占12.72%。在回答“您会有意识的把教室无人使用时的灯和风扇关掉吗”这个问题时,“每次都会”的同学有725人,占43.28%;“偶尔会”的有664人,占39.64%;“不大会”的有276人,占16.48%。回答“看到水龙头滴水,您会怎么做呢”,选择“立即保修”的有701人,占41.85%;选择“觉得浪费但未保修”的有726人,占43.34%;选择“不去理会”的有248人,占14.81%。“您使用一次性打包饭盒、筷子、水杯、塑料袋的频率如何”,回答会经常用的有667人,占39.82%;“偶尔用”的有687人,占41.01%;“不大用”的有321人,占19.16%。“您是如何处理您的废旧电池的”,选择会放入专门回收箱的有530人,占31.64%;随便扔垃圾箱的有697人,占41.61%;随便放的有448人,占26.75%。“会经常使用双面纸吗”,选择经常会的有619人,占36.96%;选择偶尔会的有719人,占42.93%;选择“不大会”337人,占20.12%。“会经常对水资源进行二次利用吗”,经常会使用的有654人,占39.04%;偶尔会使用的有697人,占41.61%;不大会使用的有324人,占19.34%。

低碳生活行动不足除了意识薄弱以外,和低碳生活技能低也有一定关系。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提升,追求舒服享受和方便快捷的生活成为了消费的主要潮流。大学生群体也不能独善其身,从社会新闻、电视节目和广告宣传中更多地受到高端生活方式,甚至是炫富行为的影响,而很少学到勤俭节约和低碳环保的生活技巧。再加上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们从小就缺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也缺少生活技能的训练。独立生活尚且不容易,如果再要求其以一种低碳的方式来生存,其难度可想而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明明知道一种行为是不低碳环保的,但是既没有动脑改进的意识,也缺少动手解决的能力,只好听之任之的原因。

3.4 低碳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有限

低碳生活覆盖面异常宽广,除了起居外,还应涉及到工作、社会活动等,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包括更多的方面。从调查看,大学生的低碳环保行为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有限,在更宽广的范围和深入的层次上表现出很多不足。在被问及“在购物时是否会选择节能环保型的产品”时,回答每次都会的有354人,占21.13%;偶尔会的有888人,占 53.01%;不大会的有433人,占25.85%。当问题进一步深入到“是否宁可花更多钱买低碳产品来使用代替其他不够环保的产品”时,表示愿意购买的有343人,占20.48%;表示看情况购买的有1110人,占66.27%;表示不愿意购买222人,占13.25%。在回答是否愿意为环保事业作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时,表示“愿意”的学生占大多数,有1165人,占69.55%;但表示要“看情况”和不愿意的有510人,占据所调查学生的比例约30.45%。在“是否考虑过碳排放对整个环境的影响”这个问题上,“考虑过也做到低碳环保”的有563人,占 33.61%;“考虑过没做到”的有482人,占28.78%;“没考虑过”的有630人,占37.61%,选择后两者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一项的同学。愿意自费参与植树这样的低碳环保活动的学生数量比例很小,但如果这种活动是免费的,表示愿意参与的有833人,基本上达到半数。可见,学生们的低碳生活比较有局限,涉及到更广泛和深入的方面,结果就不容乐观了。

3.5 校园低碳教育目前水平较低

从调查可以知道,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低碳教育比较缺乏,也不够重视。学生们了解低碳生活的渠道分别是(多选),通过电视、广播和杂志的有942人,占56.24%;户外媒体的宣传430人,占25.67%;其他渠道115人,占6.9%。而宣传的主导者为专业机构的有1136人,占67.82%;主要通过学校宣传受到教育的仅有304,占18.15%;剩下的257人是通过亲朋好友宣传了解的,占15.34%。可见学校在学生的低碳教育中地位不高。在学校低碳教育的频率上,有233人觉得所在学校经常进行低碳生活的教育,占13.91%;觉得偶尔组织的有911人,占54.39%;很少组织的有377人,占22.51%;认为学校不关注的有154人,占9.2%。鉴于此,有931人认为所在学校“很有必要”加大低碳理念的宣传,占55.58%;认为“较必要”的有522人,占31.16%;认为“没必要”的仅有68人,占4.1%;不关注这个问题的有154人,占9.2%。大学校园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影响不容置疑。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媒体和环保机构是学生接受低碳教育的主要平台,校园的地位和作用不够明显。从调查也可见,学生们认为学校的低碳教育的作用比较重要,大多数学生希望学校能重视这个问题。

4 对策和建议

4.1大力开展科学有效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学生低碳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低碳生活的开展需要强烈的意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尽管媒体和专业机构不断地向社会传递低碳环保的专业知识,但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亲身实践和养成习惯方面却不如高校有优势。高校既可以通过课堂传授、专题讲座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最新的知识,更可以通过各种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低碳生活的技能,以改善我国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的弱点。高校在进行低碳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任何观念的深入人心和习惯的培养都不是短时的。因此,在进行低碳生活教育时要注意教育的长期性,才能不断地影响学生,塑造其观念,培养其习惯。

4.2 加强校园低碳生活设施建设,培养学生低碳生活习惯

低碳生活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设施和条件支持。校园如果缺乏低碳生活的设施和条件,即使学生们想过低碳的生活,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校园的各种公共设施的建设不但考虑成本、功能,更能多考虑低碳环保的要求,则有利于学生了解和适应低碳生活。例如,如果校园中的食堂提供卫生环保的餐具,学生就会减少一次性碗筷的使用;如果学校推行良好的垃圾分类方案,生活方式较为简单的大学生们则更容易掌握;如果校门外有比较便捷的公共交通,学生选择出租车的机会就会减少;如果校园大量使用太阳能提供能源,卫生间有水资源二次利用设备,相信学生们会很快了解或适应这些生活方式,并有利于低碳观念的强化和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

4.3 营造校园低碳文化氛围

如果大学校园能够创造良好的低碳环境,学生们在校园中随时随地感受到其影响,对于形成“低碳生活光荣、浪费资源可耻”的观念十分有利。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大学能通过有趣的校园活动营造低碳生活文化氛围。例如宁波诺丁汉大学长期鼓励学生将可回收废品进行分类上交积分,以换取各种生活用品。该活动有专门的学生团体负责处理,并宣传到位,组织策划得当,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固定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在校读书的几年中长期受到该活动的影响,对于培养低碳生活观念和习惯发挥了重要作用。

4.4 提高大学生在低碳经济和生活中的作用

大学校园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发源地之一,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大学生群体本身具有知识基础好、善于学习、年轻热情的特点,应广泛地参与到社会低碳生活的宣传、实验和行动中去。这不但有利于社会低碳生活的影响,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低碳生活的自豪感,对大学生自身的低碳生活意识、能力和水平也能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

5 结论

从对浙江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和行为的调查和分析中可知,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校园的低碳生活不容乐观。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及早重视,利用大学校园的优势对大学生群体展开宣传、教育,使其树立起良好的低碳生活观念,掌握先进的低碳生活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这对我国未来的低碳经济建设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十三五”:持续加力

共建示范区引路京津冀协同发展

改善大气 改善环境 改善民生

科隆让智慧城市获得持久发展动力

2016 年 1~6 月北京市电力消费形势分析

浙江大学生低碳生活观念和行为调查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