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4日17时,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万年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两天后,33岁的歌手姚贝娜因癌症英年早逝。有人硬将两件事放在一起,广为流传的一片唏嘘中最有文采的当属这一段“一个三天前去世,一个是昨天刚走;一个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曾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一个是新生代的歌者;如今都去了天堂,我们的国人没有记住张将军的战功,却因为一首歌记住了一个唱歌的,新闻上铺天盖地报道歌者的去世,却没有对一个英雄老兵太多的关注,我们的国家到底怎么了?”
排比用得很对仗,一眼之下,也似乎写得不无道理,多强烈的爱国之情,虽然太愤慨了一点。尤其最后那句“我们的国家到底怎么了?”看着刺眼。许多热点事件之后,总会有爱国者不知在替谁质问“中国你怎么了?”我一直迷惑,这是在问谁?我们的国家?对,中国不是别人的,是我们的。
我爱国,虽然没上过战场、守过边防,也没轰轰烈烈地奉献过什么。但1998年在石家庄火车站为抗洪救灾的战士们送行时,刚刚懂事的我知道,因为那一片片年轻的深绿渐行渐远而流下的眼泪,叫做爱国。印象中,最早看到绿军装而落泪的时候,听着一首叫做《血染的风采》的歌。
16岁参军的张万年将军,1979年,曾以副军长兼师长的身份率“铁军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据说当时127师的战士曾在前线捡到越军的传单,上面用中文赫然写着“消灭127,活捉张万年”。小时候不懂事,没有记住这个爷爷的名字。可正是80年代才唱出的这支《血染的风采》,让我记住了在越南丛林里那一张张血肉模糊却坚毅的脸。
您看,歌曲和英雄也是可以融合的。我也喜欢听姚贝娜的《也许明天》,偶尔颓废后听听,也能振奋精神。这几天,大家争来论去的孰轻孰重,仙逝的张老将军本人也许并不会在意。如果知道小姚姑娘也曾在短暂的生命里追寻过、咬牙抗争过,乐观地活过、也精彩过,他也许会释然。
英雄们在硝烟炮火中拼出来的这一方天地,为的是后人安居、乐业吧。和平年代,有军人保家卫国,我们敬仰。有师傅们开着出租车穿梭于城市,我们也尊重。有个姑娘在战胜癌症后想让更多的人听到她的歌声,于是人们记住了她。一点都不用悲哀。
也理解爱国者的愤然,因为他们认为微博上、朋友圈里,年轻一代的孩子们忘记了将军。也许,孩子们从没记住过,因为没有人跟他们讲起。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只知读有用的书,换敲门的砖;自由的时候就更想看搞笑的节目,争取片刻轻松。那个《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的故事变成了童话。据说这是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可你我,每一个组成中国的人们,传播过英雄的故事吗?
被资本绑架了文化、被利益绑架了传播,被垃圾湮没了情怀。没了情怀的我们才会在联想后质问出声。所谓经风雨、问天地,立苍穹。我们的修为,还差得远。老将军就未必在意,即使被忘记了。听说老人爱登山,用步伐去丈量他用鲜血祭奠过的祖国。如果你也登山,曾走过山巅水涯,会当凌绝顶的那一刻,想的绝不会是刻字留念让人纪念。那一刻,心是平静的,灵魂是活的。
爱国,每一个你我都跟将军怀着一样的心,也可以做一样的事。彼时他在塔山,在长条山,此时我在案前。有一天,我不会阻止孩子去听他那个时代的《红颜劫》,因为生活需要色彩;但会给他唱《血染的风采》,因为他需要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