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丽娜 王倩
在创建一个能够激发人们创新灵感的办公室之前,我们先要思考一下,人们为什么需要办公场所?一种观点认为,办公室是企业知识的储备地和分享地。因为集体合作的效果肯定远大于个人单打独斗。
在Steelcase与Corenet全球企业房地产经理人协会展开的一项联合调研中发现,在2/3的企业中,员工有60%~80%的时间用于合作办公,因为大多数人都害怕孤独和孤立,而来到办公室的人们能够“获得”一个团队,并从团队合作中获得更为丰富的观点和更具深度的结论。就连谷歌也没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员工完全成为自由的移动办公者,他们反而鼓励员工到公司来上班,因为合作中产生的智慧是成为创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推手,尤其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合作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Steelcase组织了一批研究办公环境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设计师深入研究,探寻如何让办公空间成为一个人们可以互联、互动、合作、寻找支持、分享创意的空间?而其中一些有趣的发现也成为人们思考如何创建一个灵感空间的起源。
Steelcase workspace futures(未来工作研究团队)亚太区负责人 Elise Valoe带领团队从事了对中国、印度这样“成长型市场”的研究,从中找出许多有益的洞见。比如,中国已经不再是低成本劳动力的供给来源,开始越来越多地承担起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向价值链上游转移。从原先从事简单执行的任务型工作转向价值更高的职能型工作,比如分析学和软件开发。“举个例子,华为全球30万名员工中,从事研发的人员高达15万名,每年研发经费超过30亿美元,收入大多来自中国以外的市场。”Elise Valoe提到的另一个案例是,阿里集团往年每年招收三千到四千名员工,而2015年缩减到300人,企业考虑的是如何用较少的人创造价值,从原来快速做大市场到用创新的方式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值。
企业希望提高员工效率的同时,对办公效率的提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社会和商业的剧变之中,究竟有哪些变化在影响人们的办公效率呢?这些变化可以总结为三大趋势。
一是创新型人才需求增多。创新不是把一支笔或是一台笔记本电脑设计得更漂亮,而是需要重新定义,是知识创造和想象的过程。在企业中,员工要了解创新的过程和产物是什么,理解过程中的不可控性和模糊性,这需要员工和外界,以及部门之间随时碰撞、头脑风暴,彼此激发灵感,而灵活的办公空间则是孵化这些灵感的基地;二是工作分工越来越复杂,协作人员分散;三是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发展中的公司,员工的快速增长超出了公司原先的空间规划,因此公司的办公方式更加需要适应快速、机动、灵活的市场环境,让变化和变革成为常态。
变化就在眼前,中国市场从简单重复的任务型企业到高端的脑力创意型企业都有,不同领域和职能的企业又该如何从自身的条件出发来适应社会的变化,改进办公效率呢?在中国,Steelcase发现主要有四种企业组织形式(见图表)。相应的,办公空间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创新力,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中国市场这四种企业形态并存,每种形态的企业都有当务之急的目标,尤其当中国企业向创新、协作的方向发展时,对办公空间的灵活度和适应力也提出了要求。
企业办公空间的设计最终是为了提升员工之间的信任,提升决策效力。为了提升决策效力,在一些快速变化的互联网企业,当员工从别的部门过来反映一些问题时,经理人随时要做出决策。这些讨论往往是随地、随机发生的,人们可能需要随时抓起一把椅子相对而坐,或者在走廊中有一个可以不受打扰讨论问题的地方,而这些细节都能让高效敏捷的决策随时发生。
此外,为员工提供深度思考的空间也很重要。尤其是从事创新和创意的企业,一个嘈杂的办公环境会让人们的专注力每小时转移10次、20次,大脑只能发挥一小部分的高效思维,同时理解力、决策力、恢复力、记忆力和自制力都会降低。让员工一天8小时不间断地保持全神贯注,并且保证工作质量,从生理角度是件不可能的事。
一起去看看“别人家”办公室。
人类的生物本能是与大自然对接。人类的天性都希望找到一个能够给予他们安身和庇护的空间,例如柱子、墙壁、顶棚,同时人类还会被自然的光线所吸引,物体的色彩和质地能够唤醒人类的本能反应。这些都源自人类祖先的洞穴和篝火生活。
工作的时候,人不能整天坐在椅子上,应该能坐、能站,甚至能四处走动。活动才能增进身体和大脑的供血量,改变工作姿势才能保持对工作的关注。
82%的白领员工在完成工作时需要与同事合作,但是人体工程学却没有与时俱进,不适当的桌椅和开会环境会让一个小时的会开起来犹如三个小时那么长。
员工的压力并不只来源于老板,还可以来源于不能有效支持自己工作的办公空间。
2015年8月,京东搬入它位于亦庄经济开发区被称为“智能大厦”的总部。截至目前,京东已有近9万名员工。仅在亦庄总部就有1万多名员工。随着公司迅速扩张,员工不断增长,如何在有限的办公环境中提高员工效率就显的尤为重要。
负责京东总部大楼建设的物流地产公建管理部总监张玫谈到,京东总部大楼是以产业链的设计理念来树立京东整体的形象。整个京东大楼由ABC三栋楼构成,分别用不同高度的连廊将三栋楼连为整体,每一栋都按照不同的类型去设计。由于京东业务类型繁多,不同的组织架构对于办公环境的需求也不相同,京东在办公布置上在标准化办公空间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以红色为主的职能部门,由于职能部门的组织构架划分特别快,不可能固定每个部门是哪个部门场所,因而在标准化的办公区域基础上,按照大概人数划分一个区域,在区域之间设立一些站立式办公,大家在此可以进行讨论,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类型的包括但不限于坐式、高台式、或者封闭空间等场所。这种布置方法,方便久坐的职能部门之间的互相沟通以及碰撞。以绿色为主的研发部门,因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力,活力,在枯燥的研发部门,让研发人员一抬头就能看到绿意盎然的景象,在充分缓解用眼疲劳的同时,充满活力的绿色也能激发研发人员的创造力。在研发部门,除了用绿色作为主题色之外,京东还在办公区域设置了室内旋转楼梯等,让研发人员在疲惫时得到休息。以蓝色为主的采销部门,由于采销部门需要更多的空间用来沟通,在这里设有树屋空间,几层合并办公场所,休闲讨论空间比职能部门多一些,在特定场合也会有不同类型的办公空间。
张玫谈到,随着组织架构的不断调整,这种硬性划分已经没有那么严格,整体办公环境的设计强调的是均匀性和舒适性,在标准化的办公区域基础上,按照大概人数划分出各个区域,在各个区域之间设立一些灵活的办公区域及不同特色的休闲区域,大家在此可以进行“头脑风暴”,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类型的坐式、高台式、或者封闭空间等场所,穿插其中,给大家提供多种活跃式的办公空间。《商学院》记者在京东的休闲区能够随意碰到在闭目养神、玩手机游戏、甚至是睡觉的员工。据工作人员介绍,在京东,在不影响工作进度的前提下,只要你累了你可以随意休息、睡觉,养精蓄锐。针对不同职能部门分门别类去布置,充分照顾到不同部门的业务需求,来提升员工的创造能力。
作为互联网公司,奇虎360的办公环境在业内也颇为流传。办公布局设计了四个“未来对撞器Future Collider”在挑高两层的员工活动区,提供员工头脑碰撞出更多创意点子的空间,也碰撞出公司更好的未来。其中“未来”寓意360奇虎的“安全、开放、用户至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变位调整”,“对撞”寓意360奇虎的“极致、突破、颠覆、战斗、微创新、将一个点做深做透”。4个未来对撞器位于位于第6层,其造型模拟大型强子对撞器。当员工在其内时,亦仿佛置身于对撞器中,有浮在半空中的感觉,浮想联遍,既能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又为大脑提供创新灵感。在7~8层,设有“南瓜屋”,24小时为员工提供茶歇,员工在享受茶歇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头脑风暴”,相对于传统的标准办公室,这种奇特的造型更有利于员工的创造力。
在南瓜屋旁边设有一架连接两层楼的滑梯,让员工在紧张工作之余偶尔感受儿时的童趣。
在平面布局上,公司最大程度将员工工位配置在沿窗带,可以享受最佳的视觉景观和自然采光。如此,在自然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沿窗带进深4.5米的区间内,可以不用开灯。在集中会议区域,奇虎360设置连续3个圆型的公共会议室。圆形与两侧方形会议室与之间,是联系两区会议室的宽敞过道兼休息区。另外,专门为员工设置的攀岩室、羽毛球场、造型奇特的咖啡厅等,为员工在遇到困难或者瓶颈,精神上有压力时进行发泄等提供优质的场所。
无论是京东还是奇虎360,他们都是典型的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员工所拥有的高强度、压力大等现象他们这里都存在,舒适的环境对于提升员工工作效率、提高员工创造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种办公布局方式,无论是对互联网公司还是对于其他公司来讲,都有借鉴作用。
2015年末,广告圈有一件大事:全球最大的传播服务集团WPP旗下26家公司的上海总部,共计3,000多名员工集体迁入“上海达邦协作广场”。作为WPP旗下的媒介投资管理机构,群邑的办公楼层共有七层,旋转楼梯连接着七层楼,管理着中国媒介市场三分之一强的投放量。由于面对的客户有着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企业对员工的创造力、协作精神以及执行能力的要求也与日俱增。而办公空间的设计便是要考虑到如何帮助员工达成这样的要求。
作为一个强调创意、创新,需要加强与外部联结与合作的4A公司,办公空间是对企业文化的最好诠释。在日益复杂的营销环境中,“合作精神”成为群邑企业文化的主题词之一。“如今,分工逐渐变得模糊,有合作精神的人深知不同的视角可以为客户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群邑中国首席执行官徐俊说,“合作不仅限于公司内部,还包括与客户、媒体以及WPP的其他品牌之间的协作。”为此,公司全部采用开放空间,减少限制。座位的安排上,没有明显的层级分别,所有人都一样在开放的空间办公。如果不想在自己的座位上办公,可以拿着电脑到自己觉得最舒适的地方办公,大部分区域都配有电源等设备。在开放的同时,每层办公楼都配备了数十间会议室,每一间会议室名字也让人脑洞大开,员工可以根据心情或者话题来选择。例如 “一呼百应” “二话不说”“三头六臂”“四通八达”“五光十色”“六出奇计”“七步成诗”“八面玲珑”“九霄云外”“十拿九稳”“复仇者联盟” “钢铁侠” “齐天大圣”“雷神”“暴风女”“博弈阁”“奇迹轩”“思贤阁”“Do it” “Share it” “Push it” “Freshness” “Focus”等等。“商业头脑”与“创造力”是群邑员工需要具备的素质。“一个好员工要对自己公司和所处行业的运作流程了然于心,准确地分析实现公司核心商业目标的挑战和机遇,并不断思考如何改进。”在此基础上,群邑需要的创造力是“只有群邑这样规模的公司能够完成的创造力。”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基于事实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从战略制定到执行,从宏观到微观,创意需要的是“可以被执行”。群邑的一些员工也参与了新办公室的前期设计,你也能从办公室的设计中感受到他们“严谨的创造力”。
教育培训公司英孚 在树屋里生活
英孚教育是全球知名的私人英语教育机构,遍布全球53个国家,帮助了数千万学员,员工和培训师多达
43000多人,把世界变成了一个英语大课堂。与应试教育不同的是,英孚强调的是语言应用,通过创新的教育方法赢得口碑。为了让学员和员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每一个英孚的空间都是建筑设计师的灵魂之作。
从“树根”盘旋而上,层层绿意盎然。站在树梢向下望去,盘旋的楼梯与每一层纵横交错的日光灯组合,宛若枝叶从树干伸展开去,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这个“树干”其实是个连接着五个楼层的楼梯,而“树屋”的主人则是英孚教育亚太总部。
英孚教育中国区总经理兼首席代表林欣欣(Melissa)是这幢小楼的主设计者之一,在找到这幢位于上海核心地块铜仁路的小楼时,她想了很久,未来该以怎样的方式容纳1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
她不希望这里仅仅是个办公的空间,而是应该……“很英孚”。“很英孚”是一种什么感觉?“能够体现企业家精神、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和以细节为导向这三个企业的核心价值。Melissa所指的核心价值如何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中加以体现呢?
的确,英孚视建筑为企业DNA的一部分,在伦敦设有全球设计实验室,请来自不同背景、国籍的员工对各地的办公楼和教学场所做初步规划。既有全球的设计理念,又有当地文化特色。
于是,在这幢建筑中,英孚与尊崇自然之美的瑞典艺术家和伦敦设计师合作,要把自然之境和自由的气息带入工作中。在这里,总裁和高级经理混坐于员工中间,大平层的开放空间,同样的座位空间,彰显着人人平等的理念。“如果企业倡导企业家精神,首先要体现而出的就是没有等级制,每个人都是企业的主人。”
要达成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公司为员工设计了一系列的减压空间。地下一层规划成了瑜伽课、力量训练课以及舞蹈课教学的空间。
颇有心思的一个设计细节是,英孚只在地下一层放置了咖啡机和冰淇淋机。西方有一种文化叫Coffee Chat(在倒咖啡的时候和同事聊天),这样做是为了给员工制造一个相遇的地方,喝咖啡时的闲聊可以找到许多有趣的点子。类似这样的心机还体现在每一层仅设有一间打印房,也是为了给不同部门的同事制造“相遇”的概率。
细节设计在这里大有讲究。首先是色彩的运用。“每层都有不同的色彩”Melissa说,“有阳光的感觉,舒服又不强烈,色彩给了员工很好的精神调剂。”来自中国的艺术家的作品散布在每个角落,与屋内的布艺装饰相得益彰。当然应用得最多的材质之一是竹子,不仅材料环保,更是一个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元素。
如果说要让员工有创意,那么灵感诞生之地的会议室怎么可以平庸?见过在鸟笼里开会吗?日本塌塌米的会议室,地上蒲草的香气四溢;有像起居室般的会议室,还有三面墙可以随意书写的会议室。如果不愿在会议室,图书馆里也可以找一方空间,俨然藏身森林之中。
“很多公司认为办公室只要能让员工工作就行了,但是我们选择了最为挑战的方式,从零开始创造一个真正属于英孚的空间。”Melissa说。“办公环境应该也是和薪酬福利一样重要的因素,员工只要站在建筑空间中就能体会到公司的文化和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