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开放教育的师生长期处于准分离状态,对学生的考核须引入注重过程评价的形成性考核。传统的形成性考核形式单一,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是顺应教学发展趋势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满意度分析是研究如何提高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课程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有效切入点。本研究以某市级电大直属教学点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建立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说,将学习者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质量的标准,并根据4个维度、14个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考核平台设计中的入口设计和激励功能、形考任务的难度、评阅教师评语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条件是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本研究就国家开放大学如何更好地推行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评价;开放教育;满意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458x(2016)04—0040—06
一、研究背景
开放教育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为辅、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的特殊教育模式,因而加强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考核是强化素质教育、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然而,长期以来,中央电大的形成性考核一直以纸质作业形式为主,存在“形成性考核形式单一、考核信度低、任意给分”的现象,使得形成性考核一度“流于形式”。[1]
鉴于此,国家开放大学自2005年春季启动形成性考核改革试点工作,引入以网络技术作为评价工具和手段的在线形成性考核 (以下简称“网络形考”),所有基于网络考核的课程均需“双及格”(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都必须单独及格)。学生登录平台选课后,需根据任务时间安排单击相应课程的“任务列表”进行答题。任务提交后,客观题由系统自动评分,主观题则需评阅教师评分或发回重做。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形考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试点课程从最初的6门扩展至2015年春季的176门,其中本科76门,专科100门。网络形考经过10年的实践,学生对网络形考的满意度如何?哪些因素影响网络形考的满意度?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国外学者对在线形成性评价关注与研究较早。[2][3]吉坎迪等研究者运用文献分析法对高等教育在线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梳理,发现有效的在线形成性评价使学生的学习收益显著提高:形成性反馈和评估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评估,从而获取宝贵的学习经验。[4]在评价标准方面,2001年7月以莱内特·吉利斯(Lynette Gillis)博士为主创者的教学设计与适用专业委员会提出“E-Lear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这一标准从可用性、技术性和教学性3个层面、32个子项对在线学习进行评价。[5]
国内学者基于学生视角对实施网络形考的阻碍因素进行了研究。张建华、蒋国珍对2005年秋季国家开放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后台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指出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的实施存在技术门槛。[6]周霞进一步分析了学生参与网络形考的其他三种现实障碍,即个别化学习障碍、自主选课障碍和情感障碍。[7]胡春华认为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存在导学功能体现不足、阶段性特征明显、考核环节设计不尽合理等问题。[8]实证研究方面,谢毅敏基于对287名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学习动机、平台设计是影响学生对网络形考认同度的重要因素。[9]
纵观以上文献发现:关于开放教育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且大多属于定性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从学生角度探究网络形考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几乎没有。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开放教育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的实践特点,构建网络形考学生满意度测评体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验证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优化网络形考学习支持服务提供支撑。
二、研究设计与研究假设
网络形考满意度受诸多因素影响,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包括形考平台、学习资源、教师、学习者等多方面。本研究初步形成一个由5个维度构成的网络形考满意度评估框架,即学习者个体特征、平台设计、内容设计、教师辅导答疑、学习目的与条件。5个维度下又分为14个影响因素。考虑到不同人群有不同感受,个体特征包括学习者的性别和年龄,平台设计包括入口操作便捷性、页面链接速度、界面设计和激励功能,内容设计包括形考任务难度、重点难点内容体现程度,教师辅导答疑包括前期平台使用指导、答疑、评阅及时性、评语质量,学习目的与条件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条件(见图1)。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以下五个假设:假设1:学习者的个体特征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女性学习者通常比男性学习者更认真,对网络形考的评价更高;年长者对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弱于年纪较轻者,对网络形考的认可度更低。
假设2:平台设计对考核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学习者对设计简便、易操作的平台满意度较高。入口操作越简便,页面链接速度越快,界面导航越清晰,激励机制越完善,学习者对网络形考满意度越高。
假设4:教师辅导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教师事前、事中、事后辅导对学生能否按时完成网络形考有直接影响。
假设5: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与学习条件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在完成网络形考的过程中,学习目的和学习条件对学习动力和学习态度产生直接影响。学习知识的欲望越强,上网越方便,则意味着对网络形考的满意度越高。
本研究通过调查数据,首先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以检验假设是否成立。
三、研究对象与变量说明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湖南省长沙广播电视大学直属教学点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6份,回收率为98.67%;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为96.67%。在有效被试中,男生107名,女生183名,男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36.9%和63.1%。为确保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2015年1月,笔者在九位班主任的协助下,对来校领取准考证或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在阐述调查意图的基础上,研究者发放了基于网络形考的调查问卷,以便在有效样本中真实反映学生对网络形考的认知情况。样本专业覆盖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会计学、法学、金融学、药学等18个专业。
(二)问卷设计与描述说明
为更好地从实践角度分析网络形考满意度影响因素,这里把满意度作为被解释变量,把影响满意度的14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根据分析框架,具体变量说明和描述统计见表1。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学员对网络形考的学习体验表示满意,表现在67.6%的学员选择“满意”,30.3%的学员选择“一般”,仅有2.1%的学员选择“不满意”,满意度均值为2.66,可见学生对网络形考的整体满意度较高。选择“教师评阅及时”和“评语详细具体”的学员比例分别为78.3%和82.8%,说明学员在教师评阅方面认同感很强。对比分析每个变量的选择比例发现,除个别因素外,其余大部分影响因素选择比例的变化规律基本与被解释变量y的变化一致。从描述性统计看,被解释变量y与各解释变量x之间的吻合度良好。
(三)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
在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时,各解释变量彼此间的相关性愈低愈好。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低说明变量之间的共线性小,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整体预测能力高。本研究中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2,绝大多数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处在0.5以下,属于中度相关或弱相关,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四)信度与效度检验
信度是衡量问卷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采用克龙巴赫系数考察各题项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越大表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或稳定性越高。效度代表问卷测量到其想要考察的内容的程度,即问卷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考察问卷的效度。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见表3:
四、模型构建和结果分析
(一)模型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说,模型设定为:F(网络形考满意度)= f (学习者个体特征、平台设计、内容设计、教师辅导答疑、学习目的与条件)。模型具体表达为:
y = b0 + b1 x1 + b2 x2 + b3 x3 +……+ b14 x14 +
ε即y = b0 +∑i = 1 14 bi xi+ε,其中,xi为第i个影响因素,ε为随机误差。(二)实证研究结果
本研究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方法下拉列表中选择“逐步”,即在计算过程中逐一加入并剔除单个解释变量,直到没有一个解释变量能引入方程和没有一个解释变量可以从方程中剔除为止。输出模型摘要表与方差分析表,如表4和表5所示。能进入方程的解释变量有激励机制、任务难度、入口操作便捷性、学习条件及评语质量,如模型5所示。根据表4可知,复相关系数R = 0.690,可决系数R2 =0.477,估计标准误S=0.378。根据表5可知,F=51.591,p=0.000<0.05,可认为y与x3、x6、x7、x12、x14之间线性回归关系显著。由输出的回归系数表(表6)可知,各变量回归系数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认可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
y = 0.525 + 0.167x3 + 0.264x6 + 0.207x7 + 0.086x12 + 0.121x14
即入口操作便捷性每增加1度,形考满意度就会提高0.167分;激励机制每改进1度,形考满意度就会提高0.264分;形考任务的难度每降低1度,形考满意度就会上升0.207分;评阅评语质量每改进1度,形考满意度就会提高0.086分;上网的便捷性每提高1度,形考满意度就会提高0.121分。
b解释变量: (常量),激励机制,任务难度;
c解释变量: (常量),激励机制,任务难度,入口操作便捷性;
d解释变量: (常量),激励机制,任务难度,入口操作便捷性,学习条件;
e解释变量: (常量),激励机制,任务难度,入口操作便捷性,学习条件,评语质量。
(三)模型结果分析
从模型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学习者个体特征、平台设计、内容设计、教师辅导答疑、学习目的与条件对网络形考满意度的影响显著性不一,各变量对网络形考满意度的影响归纳如下:
1. 学习者个体特征,即性别和年龄,对网络形考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该结果与预期不相符,假设1未获支持。
2. 平台设计中的入口操作便捷性和激励机制对网络形考满意度的影响显著,而界面导航的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入口操作越简便,学习者对网络形考的满意度越高。在完成网络形考的过程中,激励机制的设计能鼓励学生完成任务。该结果部分支持了假设2,入口设计与激励功能的影响与预期一致。
4. 评阅教师评语质量对网络形考满意度的影响显著。详细具体、有评分标准的评语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指明方向,因而对网络形考满意度影响显著。而前期平台使用指导是否到位、课程辅导教师答疑是否耐心、评阅是否及时对满意度影响不显著。
5. 学习者学习条件对网络形考满意度影响显著,而学习目的的影响则不显著。开放教育学习者大多是全职工作者,业余时间少,易受外界干扰,工作与学习容易互相冲突,上网的便捷性是他们完成网络形考的基本保障。
五、建议
从研究结果来看,今后开放大学在完善网络形考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内容给予特别关注和探索:
(一)加强研究,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平台建设
网络形成性考核不是传统印刷作业的“复制品”,它既包含更丰富的媒体资源,也将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本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对网络形考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是平台入口操作的简便程度和激励机制,即网络形考的平台设计应该更加友好,要在简化平台入口操作、完善激励机制上多下功夫,使学生的网络形考过程更为简捷、高效,同时具有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功能。
(二)实施分级梯进式考核,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网络形考任务的难度会影响学习者对网络形考的满意度,因此,应根据成人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设计形考内容,考核目标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可实现性。然而,难易是相对概念,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对同一任务的感知不同。分级梯进式考核就是通过初试将学习者划入不同的学习层级,依据学习层级提供相应的形考任务。采用这种考核方式,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容易感受到进步和提高,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充实和快乐,进而保持学习热情和强劲的学习动力。[10]因而需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目标,为学习者提供难易不同的考核任务,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三)挖掘评语的激励功能
教学评语一定要体现人本教育、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和创造教育等教育理念,激励学生奋发向上。[11]本研究表明,教师评定分数时所给出的评语要有评分依据;评价要有针对性、有特色,指明改进方向;要注重激励、赏识与适度、合理的批评相结合,通过良性的师生互动鼓舞和激励学生完成任务。
(四)设立专门机构,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
学习者的上网条件影响其对网络形考的满意度,因而,学习者所在学校应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技术支持,为学习者及时、方便地完成网络形考提供条件。一方面,各级基层电大应有专门机构和专人为学员完成网络形考提供技术培训,使学生具备完成网络形考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国家开放大学可以考虑为网络形考开发可以移动参加考核的版本,如App版本。
六、结语
采取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是开放教育加强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的必由之路。因此,如何提高网络形考的满意度,有效提升网络形考的质量,是国家开放大学推动网络形考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学习者的个体特征、平台设计、形考内容设计、教师辅导答疑、学习者学习目的与条件以及学习者对考核的满意度等数据和资料,深入、客观地了解开放教育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满意度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以期对网络形考在国家开放大学和各省级电大的可持续发展和广泛推广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赵向华.对电大形成性考核基本问题的再认识[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4):15-18.
[2] Charman, D. Issues and impacts of using computer-based assess⁃ments(CBAs)for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S. Brown, P. Race, & J. Bull(Eds), Computer-assisted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C]. London: Kogan Page Ltd. ,1999:85-93.
[3] Cross, J. Computerized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very large laboratoryclasses, Fifth International CAA Conference’2001[DB/OL]. http: // www.lboro.ac.uk/ service/ltd/ flicaa /conf2001/ pdfs/d3.pdf.
[4] Gikandi, J. W. , Morrow, D., & Davis, N. E. Online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1,(57):2333-2351.
[5]周勇. e-learning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2009.
[6]张建华,蒋国珍.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7,(2):105-108.
[7]周霞.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障碍与对策[J].天津电大学报,2010,(6):17-18.
[8]胡春华.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改革初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15-17.
[9]谢毅敏.学生需求视角下的网络形成性考核平台优化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1,(12):68-70.
[10]张瑛,牛健,李莹.分级梯进英语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探索——基于远程学习者辍学调研[J].电化教育研究,2012,(8):63-69.
[11]皮华英.关心生命体的成长——教师教学评语的调查与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1):80-82.
收稿日期:2015-09-22
定稿日期:2015-11-05
作者简介:李水蓝,硕士,讲师,长沙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410005)。
马俊,本科,副教授,长沙广播电视大学社区教育学院院长(410005)。
责任编辑 单玲